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獲得者——遂平

夜幕下,在遂平的大街小巷,百姓茶餘飯後談笑風生;馬路旁,健身達人三三兩兩面帶微笑散步或小跑;廣場上,人們伴隨著音樂熱情洋溢翩翩起舞……這是遂平人每天都司空見慣的景象。平靜安寧的生活,折射出群眾對治安環境的放心與滿意。

穩定百業興,平安萬家福,平安是老百姓最大的福祉。近年來,遂平縣紮實推進“平安遂平”建設,各項措施有效落實,保持了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公眾安全感指數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全縣呈現治安大局穩定、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和諧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態勢,連續三屆被中央綜治委表彰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連續14年蟬聯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2017年9月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綜治“長安杯”。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得者——遂平

遂平縣委書記何冬,縣委副書記、縣長侯蘊等領導觀看掃黑除惡展板。

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幹部基礎

遂平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平安建設工作放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中去謀劃,放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去部署,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目標中去推進,確立了“全市爭第一、全省爭一流、全國爭先進、勇奪長安杯”的工作目標。縣四個班子領導堅持每月聽取工作情況彙報,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工作作出具體安排。實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副職具體負責,其他領導分工負責。由縣委書記任縣綜治委主任、縣長任第一副主任,歷任縣委政法委書記著力抓好督查,推動工作落實,並制定印發了工作意見,還與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目標導向明。縣委、縣政府在深刻領會、全面把握上級有關加強社會治理決策和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釐清思路、明確目標,堅持以“平安遂平”建設為統攬,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積極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以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為手段,著力加強“自治、共治、善治、法治、德治”建設,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幹部作風硬。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從事平安建設工作的積極性,使全縣幹部達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上高度統一、行動上高度自覺、工作上積極主動,形成了人人“思平安、議平安、保平安、促發展”的良好局面。齊心協力抓。該縣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從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高度,充分認識 “平安遂平”建設的重大意義,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積極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同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健全黨政領導、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平安建設工作體制,切實提高了社會治安聯防、矛盾糾紛聯調、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基層平安聯創、便民事項聯辦的水平。

改進工作方式夯實群眾基礎

強化平安建設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為使平安建設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效果,該縣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形式,通過建立平安建設宣傳一條街、設立法治公園、懸掛標語、流動廣播等形式,對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進行大力宣傳,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深化系列星級創建,提高群眾參與率。1997年,該縣率先在全省相繼開展了“治安模範戶”、“遵紀守法光榮戶”創建工作,並逐步規範和提升到“五星級平安家庭”和“十星級平安和睦家庭”,積小安為大安,夯實平安建設基礎。同時,進一步向“十星級平安村(居)”、“五星級平安鄉鎮(街道)、五星級平安企業”、“五星級平安校園”、 “五星級平安單位”等深入推廣,將系列基層平安創建的觸角延伸到了全縣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使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重視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和大家共享創建成果的良好局面。加強矛盾調處,提高群眾和諧度。推行“紅袖標”工程,在村(社區)配備2700名矛盾調解員,形成覆蓋廣泛、反應靈敏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同時,根據鄉情民風,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民間組織,由政府頒發聘書,制訂工作方案,實行以案定補,根據案件大小獎勵30~500元不等,充分調動其調解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2005年以來,該縣共排查矛盾糾紛16675起、調解16675起、調成16442起,調成率達98.6%。深化群防群治,提高群眾安全感。在村民組開展“人人為我站崗、我為人人放哨”五戶(十戶)聯防活動。在社區成立了“平安志願者協會”,積極招募平安志願者2600多名,協助政府開展法治宣傳、矛盾調解、社會治安巡邏、特殊人群管理等活動,使巡邏防控更加嚴密,治安信息反映更加靈敏,群眾自防意識更加牢固,社會秩序更加良好。加強村(居)民自治,提高群眾成就感。按照“權責歸位、激活主體、細化單元、公約管理”的要求,深入開展村(居)民自治工作,制定和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1997年,該縣率先在全省探索併成立了村(居)民議事會、黨群理事會、平安工作協會,健全村(居)民代表大會制度、工作報告制度、議事制度、公開辦事制度和“服務承諾”制度,進一步激發了村(居)民自治的積極性,最大限度讓村(居)民參與到各種鄉村(居)事務的決策和執行中來,真正做到群眾的事讓群眾自己決策、自己實施、自己管理、自己服務。

突出工作重點夯實工作基礎

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發揮平臺作用。針對基層綜治力量薄弱、群眾矛盾糾紛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等問題,該縣整合力量資源,2006年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政法綜治大院,方便了群眾,提高了效率。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發揮預防作用。強化嚴打整治,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載體,堅持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入手,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始終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刑事犯罪案件發案率逐年下降,連續14年實現命案發一破一的目標。開展“天網工程”建設, 2012年率先在全省按照“黨委領導、綜治牽頭、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部門聯動、群眾參與、強化服務、拓展職能”的市場化運行模式,與企業合作,引進資金5800萬元,加快推進技防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科技化水平。至目前,該縣共安裝探頭8856個,技防覆蓋率在98.5%以上,刑事犯罪案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2%,其中搶劫案件同比下降58.6%、搶奪案件同比下降58.2%、盜竊案件同比下降32.5%。加強政法綜治隊伍建設,發揮骨幹作用。堅持政治建警、能力強警、從嚴治警、監督促警,認真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紀律作風整頓,使全縣政法幹警在思想認識上有大的提升、精神面貌上有大的改觀、工作水平上有大的提高。

健全長效機制確保長治久安

在工作中,始終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不斷提高整體工作效能,確保全縣長治久安。完善投入機制,提供有力保障。堅持平安建設“兩優先”,即困難問題優先解決、工作經費優先保障,有力保障了平安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按照全縣人均不少於1元、鄉鎮人均不少於2元的標準,分別設立了平安建設工作經費,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年遞增;縣裡每年設立了800萬元技防建設經費、100萬元掃黑除惡專項資金、100萬元的大要案准備金、20萬元的見義勇為獎勵基金、60萬元的平安建設工作表彰經費和15萬元的行業組織調解經費。專職民調員、網格員、巡防員,工資全部列入縣財政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實行“三級督導”,即縣四個班子領導包鄉鎮督導、縣綜治委副主任季度督導、縣綜治辦月督導,加強跟蹤問效。對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實施藍、黃、紅“三色監控”制度,對處於黃色狀態的單位及時警告,對處於紅色狀態的單位重點監控。實行績效考評機制,強化目標管理。把平安建設工作作為對鄉科級班子和幹部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採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實地查看與走訪群眾相結合等方式對平安建設各項工作進行季度初評、半年中評、年終總評,對平安建設目標運行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分類排序、及時通報、加壓驅動。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認真落實獎懲措施,加大獎懲力度,嚴格兌現獎懲,切實增強各級各部門爭先進位意識。凡被評為平安建設創建先進單位的,年終獎勵該單位全體幹部職工一個月的工資;凡被評為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居)的,年終獎勵其黨政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和綜治辦工作人員本人一個月的工資(補貼);連續兩年被縣評為先進單位的,由縣委、縣政府通令嘉獎;連續三年被縣評為先進單位的,由縣委、縣政府記功一次。在年度考核中,對排名前三位的鄉鎮(街道)給予通報表揚,對排名後兩位的鄉鎮(街道)將視其情況分別進行通報批評、黃牌警告、一票否決。

2005年以來,該縣財政累計拿出2680多萬元對965個先進單位(村居)和725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和記功,對278名綜治幹部和政法幹警進行了提拔重用,對86個單位分別進行了通報批評、黃牌警告或一票否決,對29名責任人進行了相應的黨政紀處分,增強了各級各部門開展平安建設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動了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得者——遂平

長安杯。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得者——遂平

天眼衛士。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得者——遂平

整裝待發。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得者——遂平

掃黑除惡知識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