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为什么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

河苦


其实,没有美国人帮忙,英国到1942年就得投降希特勒了。你说,希特勒有必要派出大军强攻英伦三岛而将后背交给苏联人吗?

我在其他回答中提到过,当初丘吉尔在乞求罗斯福帮忙对付希特勒的时候,是出卖了大英帝国众多利益的。当时,大英帝国在大西洋的海空基地完全向美国人敞开不说,百慕大群岛、牙买加群岛、巴哈马群岛等很多战略要地几乎白送给美国人,这等于是说交出了英国人把持了几百年的大西洋霸权。

(曾经的百慕大海军基地,二战之后废弃)

那么,以鸡贼著称的英国人这么大放血,肯定不是因为闲的,原因是当时英伦三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出让大西洋霸权相比,本土的安危才是最紧要的。

丘吉尔1941年初在发给罗斯福的电报中,就明确指出过,英伦三岛危在旦夕,如果得不到美国帮助,到1942年初,大英帝国将会向希特勒投降。

你看,根本不需要希特勒派军队登陆英国本土,他们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虽然希特勒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停止了对英国本土的攻击,但在海上双方的大战却愈演愈烈。

希特勒深知英国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稠密的岛国,他有很多物资,包括粮食、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是无法通过岛内的资源自给自足的。当时,英国为了维持岛内的基本生活,每周要向海外进口100万吨物资,所以海上航线的安全显得至关重要。

(正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国船队)

而早在战争初期,邓尼兹就呈报过一份作战计划,他认为英国严重依赖海外进口,依靠潜艇封锁英国将会使这个国家陷入瘫痪。为此,邓尼兹认为使用潜艇侦查,发现目标后,通知附近潜艇共同攻击,以保证最大限度击沉英国商船,这种战术将会是一种打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

邓尼兹还认为,只要有300艘潜艇,就可以完全封锁英国。

(邓尼兹)

所以,结束法国战役后,希特勒就开始命令海军攻击英国补给线。

从1940年7月到1940年10月,仅仅3个月时间里,德军就击沉了148万吨商船,所以到1941年初,英国几乎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丘吉尔只好向罗斯福请求帮助。并告诉他,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英国支持不到1942年。

(被击沉的英国货船)

当然,美国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帮助英国人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丘吉尔只好代表英国把大西洋让给美国。

罗斯福也不能收到好处不办事,于是在1941年夏天开始帮助英国人,除了送了一些老旧驱逐舰之外,还帮助英国人运送货物,就这样德国和美国有了交锋,但双方还算克制,直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和轴心国彻底撕破脸。大西洋海战也开始白热化,因为美国将主要力量放在大西洋。

经过血战,德军不敌美军,封锁战略失败,大西洋航线彻底贯通,英国得救了。

所以,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没有日本人捣乱,德军只需要潜艇战就能让英国人跪下唱征服!


历史风暴


有些人以为英国海军在东南亚被日本吊打,就以为英国海军不行了,其实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海军都是仅次于美国,高于德日,之所以英国海军在东南亚被日本吊打,主要因为英国奉行“先欧后亚”政策,海军主力都在欧洲对付德国。

本来法国投降后,法国有大批军舰给德国使用,结果德国下手晚了一步,英国先下手把法国军舰招降或者摧毁了,所以德国海军打不过英吉利海峡。

德国希望用轰炸造成恐慌情绪让英国投降,但英国就是不投降。德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对德国宣战,而且战争开始德国势如破竹,希特勒没有想到会失败,也没有想到会死几百万人,如果想到了,德国肯定就不会这么做了。


解忧时间


海上过不去,英国海军不是吃素的,空投的话没有制空权,德国实在登录不上去,至于打苏联,是因为苏联威胁到罗马尼亚了,苏联只要一个冲锋,或者空军炸一波,德国石油供应就完了,德国没办法必须开战,前期打的不错,就是战略有分歧,希特勒是战争经济考虑,考虑的是打击,抢夺对方资源,赢得战争,将军们是纯战争角度,考虑的占领有利位置,打击消灭敌军。其实根本原因是初期定的目标太大了,超过德军能力,三个方向都要突破,结果北边列宁格勒打成拉锯战,南边斯大林格勒打成消耗战,中间被苏联打反击,这违背了基本战术,没有集中兵力打击重点目标,真正应该北边海军出击,封锁苏联海岸线,封锁苏联外援,给列宁格勒战役提供后勤,甚至登陆作战,中央考虑莫斯科是苏联首都,苏联必定死守,而且莫斯科是交通中心,能迅速集结兵力,是很难打的,可以佯攻,吸引苏联防守兵力,重兵南下迅速拿下斯大林格勒,就是放弃先拿下莫斯科。等两翼拿下以后,包抄莫斯科



考拉123397996


有人说希特勒喜欢英国人,特别憎恨俄国人,你相信么?希特勒如果不先攻击苏联,而是首先跨海攻击英国会如何。这是二战最有名的假设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希特勒做了放弃进攻英国的决定呢?

德国不攻击英国,这主要有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苏联不同,希特勒一直把英国认为是和德国同等种族级别的国家,他认为英国人也跟德国人一样是优等民族。一直到战争爆发以后,希特勒还一直试图与英国进行和平谈判,他希望英国能够和他联手而不是作为他的敌人。这种内在的对英国民族的好感,使得希特勒尽可能的不希望和英国走到最后的直接战争。

另一方面就是即使德军试图跨海攻击英国,希特勒德军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为跨海进攻英国,至少需要掌控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两方面德国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夺取制空权的努力,在不列颠空战中被彻底粉碎了。

二战时期,实力弱小的德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如果没有制空权的支持,德国海军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为登陆舰队进行护航。所以说,军事上德国也没有强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的可能性。所以,他只好去攻击自己憎恨的苏联了。


科罗廖夫


希特勒为什么在击败法国之后,却故意在敦刻尔克放了英国一马,留有余地,之后又突然掉头进攻此前已经和德国签订了和平协定的苏联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德国本质上是一个大陆国家,二战时最大的优势是德国陆军,所以德国认为在大陆上可以对抗任何国家,包括苏联,但进攻英国却必须跨越英吉利海峡,而海军是德国最大的短板,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无法击败英国,但却可以击败苏联。

对希特勒来说,二战并不是真的要统一全世界,而是统一欧洲大陆。这就要求德国不仅必须消灭主要的欧洲大陆领导权竞争者法国,而且要迫使英国势力退出欧洲大陆,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这也是希特勒并没有在敦刻尔克歼灭已经势穷力竭的英军的原因,这在曼斯坦因这样的德军高级将领看来,就是不可理解的。

但从希特勒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综合考虑之后的决定,其目标就是给英国留有余地,希望英国能够接受现实,承认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的现状,从而与德国签定和平协定,好让德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进攻苏联。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作为一个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等到德国崛起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德国去开发的海外殖民地了,德国也没有海洋传统,本质上始终是个大陆国家,所以海军在德国军队中的地位始终比较低。而德国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也始终来自陆地,所以德国军队的传统就是大陆军主义,始终重视陆军远远超过海军。

海军比较弱,空军当时也没有能力完全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而德国陆军的优势需要在英国登陆之后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德国当时并没有能力通过优势兵力一次性消灭英国的主要海空力量,从而成功登陆英国本土,消灭英国。但英国一直有投机的传统,调整政策很快,所以希特勒认为,迫使英国与德国媾和是有可能的。

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已经日落西山的英国会爆发出前所有有的坚定性,坚决不肯与德国媾和,而是坚持要和德国作战。不仅如此,英国还坚持在北非持续抵抗德国,在中东也和德国持续作战,在英国本土则始终保持着制空权,德国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所以,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就胎死腹中了。


相比之下,苏联与德国一样,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在联手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和德国就直接接触了,这是有利于德国发挥陆军优势的。而且,苏联国土广袤,战线很长,必然有弱点,主要工农业又都在欧洲部分,无论是乌克兰的产粮区,还是高加索的油田,对德国而言,都是可以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的。

所以,德国集中了当时能够抽调出来的几乎全部陆军和空军,趁其不备,对苏联发动了全线攻势,而且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占领了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只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碰到了提前到来的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加上苏联顽强的抵抗,德国才未能达到彻底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的目标,功败垂成。试想,如果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被德军攻陷,即便是苏联退入其亚洲部分,只要德国不再进攻,而是巩固防线,苏联要再反攻回来,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萧武


这个问题是很多二战军迷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更大一点的提问方式是希特勒在战略上是否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没有拿下英国之前,悍然发动了苏德战争。题主倒是把这个问题引入了更细致的环节。

小小英吉利海峡,真是德国不可逾越的天堑吗?是的!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土地被瓜分,经济受制裁,军事工业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尽管希特勒上台后,在一些新式武器上(如飞机、坦克)逐渐突破了条约限制,但在海军装备上却很难,虽然大排水量的战略巡洋舰俾斯麦号己在偷偷建造,但形成大规模海军力量,需要的时间并不是一点点,就是德国在二战初期一帆风顺的情况下,造军舰己无任何制约,但为了战时需要,德国也选择了制造时间短,能快速投入战场的潜艇为主要方向。

当德国陆军的铁甲洪流,冲过阿登森林,把英法联军残部逼到敦刻尔克海滩时,希特勒那个神奇的停止进攻的命令,也有顾忌英国皇家海军大口径舰炮的原因。意大利、西班牙的海军羸弱,帮不上德国什么忙,法国海军还有一定实力,可是在法国宣布投降时,法国海军指挥官,并没有违抗命令把军舰开往盟国英国,也没有等到德国人接收,而是命令把战舰全部炸沉,让希特勒痛到心尖疼。

没有与英国相抗衡的水面军舰,没有海峡上空绝对的制空权,让希特勒把他陆上几乎无敌的几百万装甲部队,装上无防御力的运兵船,结果只有一个,沉到海峡底下喂鱼,希特勒会这么干吗?而苏联广阔的平原,正是已征服大半个欧洲的德机械化部队最能施展的战场。





净月暖阳


登陆英国,这不是希特勒舍不舍得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他能不能做到的问题。希特勒当然想登陆英国,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两面作战失败的残酷教训中,希特勒也深知,二战时期的德国绝不能重蹈一战覆辙。


因此,希特勒比谁都想登陆英国,避免两面作战。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这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第一,英国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希特勒根本没有机会登陆英国。从19世纪末德国崛起以来,德国就一直是欧洲的军事和工业大国,在欧洲大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军事力量方面,德军却只是瘸腿儿的陆战大国。

无论是过去,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机会和时间去发展他的海军。因此,德国陆战非常强大,但是海军却是最大的软肋。德国海军虽然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比之上百年来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相差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而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强大的德国陆军如果想与英国陆军交战,前提是先跨过英吉利海峡。而渡过海峡,当然必须击败英国海军,这对于只有小猫三两只的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来说,当然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德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潜艇部队,却只能用来偷袭,根本无法完成掩护陆军登陆海岛的作战需求。因此,希特勒面对冥顽不灵,死犟死倔的丘吉尔,却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迫不得已之下,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决定闪击苏联,转而实施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



第二,苏德战场上,希特勒并非想牺牲上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而是战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打成胶着之后的被迫选择。

在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尤其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失败后,转而实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的希特勒,原计划是像进攻法国一样,迅速击败苏联。等到消灭苏联,有了苏联极为丰富的资源之后,德国能够掉过头来重新收拾英国。


然而,再次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虽然在巴巴罗萨计划初期,德国军队的进攻的确如希特勒所料,大军势如破竹,苏联红军兵败如山倒,上百万的苏联军队被消灭或俘虏。

但是,苏联广阔到恐怖的纵深及充沛的人力资源给了苏联以喘息之机,再加上斯大林的铁腕和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苏联败而不倒,凭借顽强的韧劲儿和得天独厚的低温环境,再加上美国为首的盟国的大力支援,苏联不但止住了初期的大溃败,而且逐渐有了反击之力。


苏德战场并没有如希特勒所料,成为迅速结束的闪击战,反而打成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胶着战。德国及其仆从国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被陷入在苏德战场。为了尽快摆脱这个战争泥潭,希特勒只能咬牙继续增兵,希望攻克莫斯科后,迫使苏联投降。因此,希特勒不得不以牺牲上百万军队为代价继续与苏联作战。

第三,即使发生奇迹,德国真的成功登陆英国,也绝不会像许多人想象中的德军推枯拉朽,英国被迅速灭亡。上百年来,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英国,国力丝毫不弱于德国,相反,由于英国当时占据了全世界1/4的领土,英国的战略潜力远强于德国。



同样得益于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充沛到近乎无尽的人力资源,巅峰时期的英国军队人数高达上千万,“在最后一个印度人倒下之前,英国决不投降”。再加上希特勒摊上丘吉尔这么一个茅坑里的石头一般的对手,英国绝不会像法国一样迅速投降。

而战争一旦进入胶着状态,资源短缺的德国根本耗不过英国。而且在战场上,即使德军如何英勇善战,英国依然有足够的炮灰抵消德军的优势。而显然,德国有限的人口在如此消耗之下,也根本撑不了多久。


鸢飞九天2018


一是海军力量不够。

德国的海军历来都是他们的短板。德国处于欧洲内陆的四战之地,陆军一向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而海军,他们有点力不从心。

即便是在二战时期,德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还是潜艇,而非航母。就算有航母,他们也没有地方好停泊。

二是,英国并不弱。

英国1939年时的人口为4700万,比法国的4100万还要多出600万。

如果德国人登陆到英国,就会出现一场血战。英国人不可能任由纳粹德国占领白金汉宫,一定会全民总动员与德国人决一死战。

4700万人口如果全民总动员,大约能动员出900万的军队。更何况英国到处都是小水沟和大雾,并不利于大兵团开战!

我们还要看到一点,美国人会不会参战?

假设德国人的战争非常顺利,几天内全部拿下英伦三岛,美国人也许睁一眼闭一眼。但是一旦这场战争有旷日持久的感觉,美国人一定会找个借口就参战。如果真是这样,德国人的恶梦就来了。

三是,希特勒终极的梦想就是消灭苏维埃苏联。

作为日耳曼人至上主义者,希特勒对英国人有相当的好感,这也是当年郭刻尔刻撤退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所在。

而对于苏联,希特勒仇视的程度有如眼中钉,肉中刺。

即便希特勒拿下英国,他还是要面对苏联。而拿下英国,谈何容易?也就是说,如果拿下英国而苏联从中得利的情况,希特勒是不愿意看到的。

关于这一点,斯大林也心知肚明。也就是说,如果英国和德国在英国本土干到头破血流,斯大林一定会从背后捅出一刀。在这个世界上求生存,可不能光靠大喊正义!

我们往往认为希特勒非常傻,其实希特勒不见得有多傻。只是他选择的道路有违正义,所以他的失败是上天注定的事情了。


吉林大福圆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希特勒一直是英国的小迷弟,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德国与大英帝国共治世界。在他眼里,英国人有这个资格享受他的优待,且他们也一定会答应他如此慷慨合理的请求。

在这个战争狂人的眼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根本没有原则性,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苏联人才是他们应该共同面对的,最主要的敌人。

希特勒这种奇怪的态度完全可以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看出端倪;

1940年的德国简直是如日中天,德军在法国战场势如破竹,英法联军节节败退,退缩敦刻尔克,此时三面被围一面靠海的联军有被全歼的危险。但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直到5月26日夜间,希特勒才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时间组织防线,之后德国装甲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同时就在5月26日晚上,英国海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开始了史诗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40万联军撤出约34万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9万人,比利时军3.3万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的这道令人费解的命令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他的态度,希特勒希望给英国留一线生机,以便之后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的这种亲英态度在其后实施的“海狮计划”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希特勒占领法国后,为了逼迫英国尽快妥协,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是以空中打击为主,取得空中优势后再实施登陆作战。

但即便在实施“海狮作战”的过程中,希特勒也只限定进行空中打击。德军将领伦斯德在1945年对同盟国的提审人员所说 :“我觉得元首从来没有认真的要打算入侵英国,他一直希望英国求和”。就连英国军事专家利德尔 哈尔特也同样认为希特勒布置了假象, 实际上他不想占领英国。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对英国本土进行长期轰炸)

同时,希特勒本人以及与他亲近的人的一些文献记录中找到佐证;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国很快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希特勒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后就对纳粹党副元首赫斯说:“为了赢得英国的友谊,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

关于这一点,在赫斯那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赫斯在同别人的谈话中曾明确地说:“仅在几周以前 , 元首曾再次谈及英帝国在世界秩序方面的巨大价值, 德国和法国必须同英国站在一起反对欧洲的共同的敌人布尔什维克主义, 那就是为什么元首允许英军从敦刻尔克逃跑的理由, 他不想破坏一次英国和德国谅解的可能性”

然而,在欧洲战场遭受惨败的英国并没显露出任何一丝妥协的意愿,这让希特勒非常困惑,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的日记里,记载了当时希特勒的行为,希特勒面对英国的不妥协自问自答:“因为丘吉尔还期望美国或者苏联,会采取某种行动”。

(希特勒)

为了能够明确表达希特勒的“善意”,他甚至不惜热脸贴冷屁股,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向英国伸去橄榄枝。82岁的老瑞典国王最为热心,在希特勒的外交斡旋下亲自出马,以国家名义要求丘吉尔和希特勒和解。

直到最后,希特勒甚至有些恼羞成怒,在给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的心理状态:英国人性格特别,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我已经向英国提出各种妥协甚至合作的方案,但都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相信,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被拒绝,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人是个疯子。

可是希特勒的确非常崇拜英国,仅仅三天之后,希特勒就抛弃了他的负面情绪,又一次走上演讲台,向英国和全世界发出和平呼吁。

(1940年7月19日,柏林克罗尔剧场)

下面分享下这篇演讲的内容,如果觉得太长可以注意下重点部分。(希特勒的演讲的确非常具有煽动性)

“ 现在,我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我不知道这些政客对于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他们的确宣布过,他们将继续打下去,并且说即使英国灭亡了,他们也要到加拿大继续进行战争。我不能相信他们的意思,是说英国人民也将迁到加拿大去。大概只有那些热衷于把这个战争继续打下去的绅士才迁到那里去。恐怕人民将不得不留在英国。

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厌恶的。这些人早已把房屋糟蹋得东倒西歪了,而命运却安排我来给予最后一击,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难受。

丘吉尔先生无疑将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于战争的人的金钱和子女,早就送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难。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应该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作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然而,希特勒最终还是低估了丘吉尔的决心,他面对的是一个同样疯狂的国家领袖,疯狂的丘吉尔不惜打光英国几百年所积累下的雄厚家底,也要彻底击败希特勒。

从上面的历史事件和希特勒以及身边人的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疯狂崇拜着英国的希特勒,以至于他打心眼里不希望与英国彻底决裂,并疯狂期盼着英国的其妥协,他一直幻想着与英国”共治世界“,甚至并肩作战,消灭苏联。

从现在来看,希特勒当时的想法确实天真,甚至天真到近乎偏执。同时他的疯狂的想法为德国埋下了战败的种子。如果希特勒对英国的态度更加坚决些,如果英国接受了希特勒的妥协条件,那么二战的结果极有可能将被彻底改写,现代世界格局也将被彻底改变,但历史重来没有如果。

希特勒的偏执和疯狂造就了当时强大的德国,同时他的偏执和疯狂也注定了二战中德国的失败命运。。。。。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喜欢的小伙伴请猛击关注并轻轻点赞,您的转发和评论小编感激涕零。


听闻知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国。二战爆发初期,大英帝国依旧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其海军,堪称可吊打世界所有海军的巨无霸。因此,实力弱小的德国海军无力与强大的皇家海军争夺制海权。而没有制海权的强行登陆只会让优秀的德意志士兵白白送死,这是希特勒的统帅部和民众不愿看到的,希特勒不敢冒险强攻英国。

其次,产生的影响不同。

假如二战德国侥幸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登陆英国,得到的是被轰炸过遍体鳞伤的英国,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则不然,经过近20
多年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实力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神速,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就是苏联两个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政治经济中心。一旦德国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占领,不仅可以快速的在当地补给,充分的利用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第三,两国的国情不同。英国本身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如德国,除了海军,陆军和空军与德国相比就是以卵击石,但英国有一个国力巨大、且战争潜力巨大的“亲戚”,也就是当时经济世界第一的美国。二战爆发后,德国虽然打的英国摸不着北,英军更是被赶出了欧洲大陆,武器装备损失严重,生活物资奇缺!但是,依靠强大海军护航的英国,没有被德国困死,反而在美国的援助下,愈战愈强,英国人的战争意志越发坚强了!因此,兵力以及军事资源有限的德国希特勒才不愿以一己之力比拼美英!



而苏联则不然,要知道英美法德等国都因为社会意识形态而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国闪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时,作为盟友的英国和法国竟无动于衷,虽对德宣战,却只宣而不战,甚至企图将德国的战争枪口引向苏联,坐山观虎斗!德国也正是抓住美英两国的心理,趁苏联备战不足且无外援,发起突然袭击。

没有英美支援的苏联虽抗住了德国的凌厉攻势,在付出数百万军队的惨重代价后,将德国东征主力阻击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市,彻底挫败了希特勒3个月解决苏联的阴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