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4528827574
没有杀死啊,气死他了。据说胡雪岩临死前留下遗嘱胡家人不可以和姓李的通婚,哎,天下姓李的招谁惹谁了。
但是李鸿章真的招惹胡雪岩了,动了动手指,使了一点坏就让胡雪岩辛苦积攒起来家业,瞬间灰飞烟灭。
胡雪岩上了左宗棠这列车,就注定要和左宗棠一条路跑到黑,开弓没有回头箭,胡雪岩已经回不了头了。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矛盾也主要在收复新疆上,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大片土地,把钱都给到海军上,全力发展海防。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甚至李鸿章把光绪他爸都发展成了战友,醇亲王奕譞说:
“严备俄夷尤为不刊之论……李鸿章之请暂罢西征为最上之策”
钱用于海防就等于进了他李鸿章的腰包,但是左宗棠据理力争,后来慈禧支持了左宗棠,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小弟,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左宗棠在后方筹钱。
打仗就是烧钱,左宗棠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所以烧钱更快,朝廷给的钱还不足以支撑到战争胜利,左宗棠还得再私下募集一些。
李鸿章看着几千万两白银流到左宗棠手里,心中恨啊,那本该是自己的。
不过,如果这场仗左宗棠败了,李鸿章会哈哈一笑,大约也不会太难为胡雪岩,不过会嘲笑左宗棠很久:左季高你看,你没听我的良言,败了吧,事实证明你这今亮不灵,你照着诸葛亮还差的多。
但是人左宗棠偏偏赢得了战争,让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大清国的怀抱,举国欢庆,李中堂恨得牙痒痒,这是啪啪打李鸿章的脸啊。
左宗棠他动不了,难道一个小小的胡雪岩他还动不了吗。
没有胡雪岩的背后筹钱,又买枪又买炮的,左宗棠未必能赢得胜利,说不定抬着的那口棺材都能用得上呢。
所以李鸿章下了辛苦,派人盯着胡雪岩的一举一动,只要胡有一点小错误,李鸿章就能让胡雪岩粉身碎骨。
胡雪岩知道李鸿章盯上自己了吗?
肯定知道,但是他也没办法啊,难道要转回头示好李鸿章吗。
他已经是一个如此成功的商界大佬了,在伏低做小的去伺候李鸿章,他做不来。而且他已经在左宗棠这艘大船上了,想改换门庭已经很难,分分钟被整死。
胡雪岩已经建成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觉得自己稳若磐石,李鸿章未必动得了自己,但是显然胡雪岩高估了自己了。
和外国人对赌生丝,导致胡雪岩资金链紧张,李鸿章借机撕开了一个口子,胡雪岩懒以生存的命脉是他的阜康钱庄,而富康钱庄的主要客户是大清官员。
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
这些官员就像水,让胡雪岩这艘船乘风破浪,但是水也能覆舟,胡雪岩对赌失败,损失一千万两的消息迅速蔓延,然后很快就变成胡雪岩没钱了,别让胡雪岩跑了。
当时胡雪岩的阜康资金周转尚算充裕,但各地官员开始疯狂挤兑,导致社会对于阜康破产的恐慌越来越甚,挤兑成风,胡雪岩扛不住了只能贱卖资产抵债。
朝廷很快也发了谕旨,要求彻查胡雪岩的资产。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胡雪岩最大的靠山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胡雪岩彻底的翻身无望,这年十一月他也在忧愤中去世。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中国社会,历朝历代都是高度集权的结构,所以无论是做官,还是写写文章,还是深山当和尚,都无法脱离政治的羁绊而独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是。
而商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滋生资货财利”,自然更不可能置身事外。从吕不韦到胡雪岩,到后来的杰克马,从他们这些“首富”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此中某些理路与轨迹,似乎还能听见他们那声无奈的叹息。
晚清胡雪岩先生,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鳄,“当官当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是从晚清社会就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可见其风光。
他当年所掌舵的阜康银号,鼎盛时期的资产与存银高达2000万两,基本相当于彼时清廷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帝国甚至打破“祖宗惯例”,为他授予二品大官,并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但是,胡雪岩可称历史上败落的最迅速的巨商。他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发挥到出神入化地步的同时,也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个陷阱。光绪九年,即1883年的那个寒冬,阜康票号纷纷倒闭,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几乎一夜之间破产,一座财富帝国也随之烟消云散。
(图:杭州胡庆余堂所在地)
可怜一代富豪,身败名裂,给历史留下一个永远的传说。
一般来说,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崩塌,主要不是经营不善,而是帝国高层内斗的牺牲品。所谓成也政治,败也政治。
胡雪岩论出身,极为卑微。原本不过一钱庄伙计,身份类似我们今天小店搞推销的小哥,没有上过什么正经学校,后来和外国人打交道学了几句外文,不过也只停留在“哈喽哈喽”的层面,先天条件根本无法和眼下马老师那些人比。但是他从一个社会底层,一跃而为清廷首富、二品顶戴,差不多也花了整整30年时间。
他能起家、暴富、成功、富可敌国,除了个人才智超卓之外,很明显是凭借着权贵的东风而兴旺的。按照高阳历史小说《胡雪岩》的演绎,他先是放胆私自挪用钱庄500两白银,借给王有龄进京合法买官,在地方找到一个官家靠山,仰仗王的权力代理政府公库,利用无息存款、占款等方式,打时间差,再用公家的钱放贷、投资,循环套利;紧接着,全面打通官场关系,其法宝直接干脆,就是不断给官员行贿,培养自己官场人脉。
(图:胡雪岩故居大门)
后,生意铺展到全国,像所有的顶级商人一样,因为入局太深,利益太大,为了维持不倒,在又不可能通吃的前提下,只能政治押宝,选择最大的靠山。他选择了左宗棠,彻底成为高层某方权贵的金融代理人。
一个有大抱负的大财阀,根本不能脱离政治洁身自好,而一旦参与进入权力斗争的烽火口,基本不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可以只有范蠡成功过,就连这都还是只是一个传说。
原因很明显,商人作为政治附庸的金钱武器,注定只能跟着政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左宗棠平复新疆,声望达到顶峰时,作为左公“后勤部长”的胡雪岩,毫无疑问会跟着走上人生的顶峰,成为人人称羡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可如此同时,这样的商业操作就是对政治树敌的层层加码。左胡组合越成功,就越会引发政治对手的反扑。因此,当左胡弹冠相庆时,左公政治上强劲对手,另一对强大的政商组合,即李鸿章和盛宣怀已经加紧步骤暗中策划,商议着如何把左胡这对搭档干掉,扫清障碍。果不其然,在李盛的重重阻挠与精心设计下,胡雪岩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终功亏一篑。仰仗官家发财的胡雪岩,最终败给市场;而官场给他补上最致命的一击,商业帝国随之瞬息瓦解。
(图: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胡雪岩》)
而他自己也只能孤苦而終——没像前辈吕不韦那些人一样落得身首异处,已经是万幸了。
胡雪岩从赫赫帝国首富,沦落到被抄尽家产只用了三天;而他从倾家荡产到死于贫困,也只用了三年。
商人不得已依附于政治,从中取利,但这种取利法则,又是火中取栗,一步点错,就是引火自焚。只因,政治派斗,向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你死我活,亦官亦商之人要从中永远跟对人、站好队,在宦海中永远不致沉舟,在商场上永远披荆斩棘,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功成名就后,不能智慧地选择适时退隐,只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李鸿章“杀”不“杀”胡雪岩,已经无关大局,他不因李鸿章而倒,也会随着张鸿章、刘鸿章而败。胡雪岩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太多启示。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在席不暇暖中还热衷看厚厚的《胡雪岩》,是因为他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商圣”。
但是,精明的商人哪里会那么简单呢,胡雪岩的商业操作,在现代经济学能手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吧。我想他们看重的,还是波谲云诡的某些历史经验吧。古今多少事,都在不言中。
2018,10,3,晚间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刘愚愚
胡雪岩的死确与李鸿章有关,但他却并不是被李鸿章所杀,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讲的话:胡雪岩是被李鸿章活活气死的。
也正因此,胡雪岩死前嘴里一直叨叨的始终是李鸿章,他的临终遗言竟也与李鸿章有关。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这三句,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临终遗嘱。而这第三句里的“胡李不通婚”中的“李”正与李鸿章有关。胡雪岩恨李鸿章,竟能恨到牵连所有李姓人(本作者姓李,很不服),这是真正深入骨髓的恨啊!
让人惊诧的是,据胡庆余堂老药师赵玉城寻找和研究:胡雪岩后人中也几乎没有与“李”姓人士通婚的记录。“胡李不通婚”,如今甚至已经衍变成了胡氏后人约定俗成的规则。
胡雪岩和李鸿章究竟有怎样的深仇大恨,竟至于一棍子把所有姓李的人都打死呢?这背后的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胡雪岩,这位被称作红顶商人代表的的巨商,曾用3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财富帝国。胡雪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人都说,胡雪岩一生,成也因“官商一体”,败也因“官商一体”。这话,着实不虚。他从小杂役做起,依仗王有龄、左宗棠等政界要员,一路扶摇。在朝,他是“头顶红珊瑚,身着黄马褂”的二品文职;在民间,他是富可敌国的晚清首富。而最终,胡雪岩破产,也恰因与左宗棠关系密切有关。胡雪岩的倒台,和新一代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崛起,说到底就是左宗棠的倒台和李鸿章的崛起而已。
洋务运动时期,同为朝廷重臣的左宗棠与李鸿章政见不和。虽然同是洋务派大臣,但在讨论清朝国防重点时,左宗棠主张以陆地防御为主,李鸿章则主张以陆地防御为辅。为此,双方在朝堂上屡次争执,严重的时候甚至得慈禧出面调解才作罢。
为了彻底打倒左中堂,李鸿章想出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李鸿章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复新疆、建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因为有胡雪岩在帮着他出资出力。而左宗棠接下来要搞洋务,钱(胡雪岩)就更加是命脉了。如此一来,灭了胡雪岩,就等于拿掉了左宗棠的钱袋子。钱袋子没了,左宗棠想要和李鸿章斗,自然就不可能了。
确定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这一谋略后,李鸿章在大力扶持商人盛宣怀同时,各方借机打压胡雪岩。
而李鸿章把靶子瞄准胡雪岩的当口,胡雪岩虽然有所察觉,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商人,在政治上并不敏锐。换言之,胡雪岩虽然知道危险将至,却对这危险却始终缺乏判断。
实际上,即使胡雪岩在政治上敏锐,晚年的他也很难真正察觉到危险。因为在巨大成功下的胡雪岩已经慢慢被成功麻痹了,真正能毁灭成功的就是成功,大抵如此。
胡庆余堂
胡雪岩真正的危机,随着左宗棠在朝堂的失势,如洪水般涌来。
1882,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此举惹怒了外商,随即,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
为了彻底“倒胡”,李鸿章收买了胡雪岩手下的伙计。实际上,胡雪岩在早期已发现伙计“可疑”,但因为念旧情,胡雪岩并未将他撵走,只让其“好自为之”。胡雪岩不知道,对坏人仁慈,那恰是对自己的残忍啊。
预知,后来,当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时,就是该内部伙计各方散播“胡雪岩钱庄没钱了”的消息(实为谣言)。
这个消息出来后,在外围的李鸿章迅速采取行动,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怂恿上海地方拖欠应付胡雪岩的协饷,同时还让外国洋行和银行去找胡雪岩要钱。
而第三路人马盛宣怀则在胡雪岩的密令下,开始联络各大商帮搞胡雪岩。在盛宣怀的作用下,当资金周转不灵的胡雪岩找到各大商帮富户借钱时,大部分富户竟都冲胡雪岩摇头摆手,而另外的小部分人则对胡雪岩避而不见。
胡雪岩故居
紧接着,第四路人马储户也出动了,这些把钱存在胡雪岩钱庄的人在这时候要拿回自己的钱,自然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多方夹击下,胡雪岩的核心业务钱庄、当铺悉数被冲垮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啊,李鸿章的手腕可绝不止这么一点点。从李鸿章接下来的做法看,他不仅仅是要搞垮胡雪岩,而恰是想搞死胡雪岩。
直到这时,胡雪岩虽遭遇多方夹击但仍还有回旋余地。李鸿章见状,使出了狠招:在这个关键时刻,请来各路下三滥群起敲诈勒索胡雪岩。于是乎,胡雪岩的资金链便就此彻底断裂了,他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也随之轰然崩塌。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斩草除根,李鸿章还指示亲信举报胡雪岩“贪污挪用国家粮饷”,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岩打得仅剩半条命。
慈禧收到举报后,立即下令对胡雪岩革职抄家,此外她还勒令左宗棠向胡雪岩追缴欠款。一时间,胡雪岩不仅商业帝国崩塌,还丢了官,落到身败名裂、负债累累的悲凉境地。
左宗棠
胡雪岩用了30年缔造的一切,李鸿章只用了三天,就让它彻底覆灭,这是胡雪岩做梦也没想到的。作为以“商官”起家的商人,最终胡雪岩也因其“官商”身份,成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派系斗争的最大牺牲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885年冬月,贫恨交加中,胡雪岩郁郁而终。临终前,他一直叨叨着的“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这里的白老虎,大抵也是李鸿章。
胡雪岩给后世商人留下的最大教训,应该就在于:任何时候,为商还是不能太依赖官啊!要政局稳定还行,一旦政局不稳,千层大厦瞬间倾不说,还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可叹啊!
记者李满
这个问题上怎么那么多人胡说八道啊。
胡雪岩的死和李鸿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不好!
胡雪岩生意倒闭并不是因为投机生丝失败,事实上他生丝生意好得很,即使最后清仓大甩卖给外国商行,价格也非常客观,绝对不存在“贱卖”这回事。
简单点说,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和当时外贸回款方式以及讯息流通方式、和清朝当时根本谈不上完善的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和李鸿章真的没有任何关系。
胡雪岩输在“天下大势”上,而不是什么阴谋诡计上。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可以举个例子:现在直接去国外网站海淘买东西即使加上税款也比国内便宜,所以很多人都海淘;但是海淘有个前提条件是你得会英语,也要会上网买东西。一个完全不会英语,不会上网买东西的人,东西买贵了,你能说这是有人阴谋整他,故意不让他海淘吗?他连什么是上网,什么是英文都不知道,怎么海淘?
胡雪岩就属于这样。
先说讯息,19世纪讯息传递可没有现在这么迅捷,尤其是电报还没有发明之前,从英国到上海,最快的船都要大半年;以生丝为例,如果一个英国商人在上海做生丝生意,他只能根据半年前的消息来制定今年的生丝收购价格,但是欧洲发生什么情况,他在上海完全不知道,比如今年意大利生丝丰收(意大利也是生丝主要出口国之一),但这个上海的英国商人完全不知道,那么他制定了100块/1公斤生丝的价格,可伦敦交易价格因为意大利生丝丰收,可能才80块钱/1公斤。
那么这个商人在上海按照100块钱/1公斤收购生丝,那就等着亏钱破产吧。可惜,即使从生丝在上海上船,到运到伦敦,再把消息反馈回上海,大半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可能这个商人2月就破产了,但是等他知道自己破产已经是9月了。
所以,当时在上海的外国商人为什么说是冒险家的乐园?因为每次外贸生意和赌命没有区别。
当然,随着电报技术的进步,在1880年代,电报网络从长崎到上海、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周期的电报网络,伦敦的消息虽然还是要经过新加坡中转,但是到达上海也只需要1天时间。信息相比1860年那种半年传递一次,已经可以叫及时了。
在上海的外国商人可以很迅速的知道伦敦交易市场的情况,从而改变自己的收购价格,所以这个时候破产的外国商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当时这种信息都掌握在外国商人手里,毕竟胡雪岩也没牛到能派交易员去伦敦,他也根本没有这个思路。
第二,清朝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晚期的外贸结算方式完全是被动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外商手里;最早的时候外商和中国商人交易主要的货币都不是白银而是鸦片,因为外国商人手里就鸦片,中国商人把货物卖给外商,外商支付一定数量的鸦片,然后清朝商人再在国内把鸦片卖掉换钱。
胡雪岩那个时候当然还不至于这样,但是每一次和外商交易都有半年的压款期:举个例子,怡和买了胡雪岩价值500万两白银的生丝,但是可能胡雪岩当时只能收到2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要等怡和把生丝运到伦敦卖掉之后,再把钱给胡雪岩。
这种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当然是不公平,但是这就是当时外贸规则,清朝商人想挣这份钱就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除非你能厉害到抛开外国商人,抛开外国商船,自己从新建立一整套收购、物流、交易流程。
但别说19世纪,即使今天,恐怕都没几家企业能做到这一点。英国人、美国人做到这一点,那是好几个世纪,填了多少人命在里面,一点点趟出来的;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全球疯狂打击海盗也是为了英国贸易服务。
换了海军孱弱的清朝,即使胡雪岩建立了船队,搞不好没到新加坡就被“海盗”抢劫了。
最后就是当时清朝根本说不上存在的金融市场,大家知道很多金融工具必须在法规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成为正常的金融工具,而把金融产品放在毫无市场规则的金融市场只会带来灾难。
当时清朝金融市场根本说不上市场,但是当时1883年,上海竟然流行股票交易投机。
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许多人都把买卖股票当作了赚钱的正当生意,所以向钱庄贷款用于炒卖股票的现象也很普遍。
恶果随之而来,《申报》说: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从钱庄、商号流出的大量资金就此在股市中蒸发。坏账、呆账由此而大量出现,经济形势就此恶化。《申报》说:1883年,“沪上市面自夏秋以来,日见衰落之象,至冬间则更疲敝。亏倒之行号、店铺,日有所闻。讼案累累,不能清结。”(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
1883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3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贷的钱庄。1883年2月1日,上海的信源钱庄首先宣告倒闭,“亏欠某银行银约八九万两”(见1883年2月2日《申报》)。4月5日,上海的利康钱庄又宣告倒闭,“共亏银约有二十九万两”(见1883年4月6日《申报》)。
此后,银根更紧,局面更惨。10月8日,上海又爆出两大钱庄倒闭的消息:一家叫“纯泰”,亏损金额为“19万白银有余”;一家叫“泰来”亏欠金额为“7万白银有余”(见1883年10月9日《申报》)。
10月22日,杭州声名显赫的德馨钱庄突然倒闭。当时,《申报》作了这样的报道:
杭垣著名之大钱庄,合上下城计之,不过七八家而已。而其资本极巨、声名极震之店,则以阜康与德馨两号。如双峰之对峙焉。德馨庄开张于望仙桥河下,房屋闳敞,排场宽绰,本系某宦所开……
日来,上海遭倒闭巨庄者甚危急,且泰来庄亦系某宦与人合开,一经倒闭,必致波及,其势万难支持,故于上月念二日即时倒闭。(见1883年11月5日《申报》)
可见,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倒闭前,上海商界已经出现一股倒闭狂潮,大批商店倒闭,继而是一家又一家的钱庄倒闭,并牵涉到外地钱庄。钱庄倒闭的消息,又引发猛烈的挤兑风潮,市面银根因此奇缺。《申报》当时曾发表长篇评论,感叹:上海市面“银根紧急,为从来所未有”。(见1883年10月24日《申报》)
如果这个时候清朝政府脑子里有救市概念,只需要在金融市场投入不到500万两白银就能救的,但是很遗憾清朝政府根本没有这个概念,那么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就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简单总结一下胡雪岩生意破产的过程:1880年开始,长三角流行玩股票,大量资金从钱庄涌入股市,很多人从钱庄里借钱炒股;而这个时候胡雪岩筹集了大批资金用于囤积生丝;到了1883年年底,这个时候由于股票市场崩溃,大量的人破产,钱庄贷款收不回来,造成市场恐慌,大家都去钱庄提款,这就造成挤兑了,钱庄没有那么多现金支付,只能倒闭了事。
这个过程中胡雪岩的钱庄也面临同样问题,而且他也不知道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伦敦生丝价格下跌(如果他早知道,早卖掉,挤兑风潮他是能躲过的)。
虽然他最后选择把生丝全卖给外国商人(外国商人没有乘机压价,依然高于胡雪岩收购价),但是由于外贸回款周期原因,远水解不了近渴,胡雪岩最终还是因为缺少现金,他的钱庄还是倒闭了。
胡雪岩的失败说明在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并不是只有军事、政治领域,在经济上清朝和世界联系的越紧密,也就越容易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比如1883年清朝遭遇的金融危机和当年的中法战争有直接关系,不少学者认为上海股灾和金融崩溃和中法战争息息相关。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局势不稳,使得人们对金融市场失去了信心,加剧了挤兑行为,升级了危机,直接导致总崩溃。
这就是胡雪岩生意倒闭全过程,他的失败只是当时清朝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和其中一环。
兰台
含笑九泉,三大名臣,且看挽联。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厚道有识人之明,提携任用了李鸿章和左宗棠。
李鸿章秉承老师曾国藩的政治理念,内安江山,外争国权,处事内圆外方,深受慈禧太后的青睐。
左宗棠恃才傲物,及其自负,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大家,独当一面,后洋务运动兴办企业,又出征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个圣人在一起,斗争中求团结,清廷鼓励了这种党争以获得某种平衡,保证中央集权,利用湘军掌控万里江山。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三大圣人可以说为了国家殚心竭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左宗棠挽曾国藩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挽曾国藩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挽左宗棠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三大教父手下的投名状,胡雪岩和盛宣怀。
曾国藩家书,大家都比较熟悉,教育家属,教育部下,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做官?曾国藩一生厚道,可是培养两大杰出弟子李鸿章和左宗棠却尿不到一壶里去,尽管大家都是同乡,一起同过床,一起扛过枪,一起淹没江南温柔乡,可是那又怎么样?
李鸿章带着南通企业家盛宣怀,左宗棠看上了徽商胡雪岩,从太平天国的战场到洋务运动的现场,再到左宗棠去了新疆,盛宣怀与胡雪岩为了自己主公和市场互有攻守,各得其利。
盛宣怀与上海十里洋场的列强保持了良好的商贸往来,加上李鸿章管理洋务运动积极支持,盛宣怀从贸易到金融全链条投资,盛世怀商业的成功反晡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两人相得益彰,盛世怀名副其实的官僚集团资本代言人。
胡雪岩商业天才,少年贫苦,自己发奋努力改变人生,靠着银号放贷起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偶然相识左宗棠,赞助了左宗棠部队军饷,后来左宗棠取得胜利后,投桃报李,将自己任职江苏巡抚衙门的官饷存入胡雪岩钱庄,胡雪岩一时成就白银帝国。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统筹军需物资和军饷,不肯外借洋人银行和采购洋人买办的丝绸,与洋人结下梁子。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一时功成名就,胡雪岩也获得了四品顶戴,成为了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决定和洋人商战,赢回中国经济主权。可是他误判了形势,李鸿章掌权,左宗棠渐渐势力衰退,胡雪岩失去了清廷支持,被洋人合伙封杀,投资囤积大量丝绸后,自己缺乏周转资金,不得不破产,郁郁而终。
胡雪岩之死,李鸿章因素不可避免,政治需要平衡,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鸿章没有曾国藩那样涵养,他不惯着左宗棠,左宗棠与他争斗始终处于下风,胡雪岩没有审时度势选择了恃才傲物的左宗棠,惨淡收场。盛宣怀则不同,选择了审时度势的李鸿章获得了成功,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从朝廷格局看,满清政府还是相信满人而疏远汉人,曾国藩和李鸿章及左宗棠保持恰如其分的平衡符合政局稳定。洋务运动是抛开政治谈经济改革开放的畸形产物,盛宣怀与胡雪岩各有不同意见,盛宣怀预判了政治形势选择商人赚钱本职,胡雪岩作为红顶商人选择了理想成为了陪葬。
唐俊龙55398571
盛宣怀死前家底一千多万白银,仅次于他干爹李鸿章。这两人为了搬到胡雪岩手段极其恶劣。胡雪岩虽然吃过军饷借款的利息回扣,但是胡雪岩把收复新疆的后勤工作做好了,是消灭太平军,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之一。盛宣怀,李鸿章携去国家巨额资金搞改革开放,办洋务,搞海防,虚有其表,欺上瞒下,玩假大空,战事一起,对外就是豆腐渣,并且割地赔款,甲午后中国近代陷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李鸿章和干儿子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盛宣怀,唯利是图,主导的四川保路运动是导致清政府切底丧失统治基础的标志性事件,是晚清的掘墓人,历史罪人。
悠悠中华魂
看了楼上楼下的文章,告诉你们一个实情,李鸿章 根本没杀 胡雪岩,胡雪岩 也不是区区一个 李鸿章 就能杀的。至于是谁杀了胡雪岩,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人背景很神秘,曾经是北方某位道台的女婿,酷爱枪支,人在法兰西国,没什么正当职业……
飞飞飞鸣
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有人形容胡雪岩是商圣第二,第一当然是陶朱公,范蠡。
胡雪岩最多财富拥有2000万两白银,是当时中国首富,图为胡雪岩故居。
晚清有三大忠信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而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他帮助左大人募捐,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在福建建设了南洋水师;晚年左宗棠西征去了新疆,筹款的还是胡雪岩,而胡雪岩是在帮助左宗棠筹措军费时也使自己变成了当时首富。
如今马尾船政博物馆,有三座雕像,中间为左宗棠、左为沈葆桢、右为胡雪岩。
中国人有钱了就喜欢捐,胡雪岩也一样,有了钱就开始捐,当了江西候补道,获得了二品顶戴,朝廷赐予他的黄马褂,所以他也是有清三百年唯一一个赏赐黄马褂的商人,也是红顶商人。
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雪记药号,是晚清江南地区最大的中药号。
可是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参与了1882-1884年间的中外金融大战,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的欧美各国在江浙一带开办纺织厂,机械化和高质量的丝织品对抗中国传统的手工丝商,外国人低买高卖胡雪岩看中其中利益,大肆购买生丝,投入资金超过1500万两,后来欧洲蚕丝大获丰收,生丝价格暴跌,胡雪岩面临破产。
个人觉得左宗棠支持的胡雪岩和李鸿章支持的盛宣怀虽斗争了很久,李鸿章和胡雪岩也不怎么对付,但李鸿章不至于杀胡雪岩,历史上也没有胡雪岩被杀的记载,所以胡应该是自杀死的。图为盛宣怀。
1884年此时正值中法战争失利,左宗棠也遭遇到了巨大的压力,1885年左宗棠就病逝了,失去政治背景的胡雪岩是雪上加霜,曾参与金融大战的盛宣怀背靠着李鸿章的支持,暗中也不惜一切代价斗垮胡雪岩,在左宗棠去世3个月后,胡雪岩遣散了家人也神秘的死去。
图文绘历史
(1823年)也就是道光三年,胡雪岩出生在安徽省徽州市湖里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靠帮人放牛讨生活,12岁时父亲去世,于是胡雪岩决定出去闯荡,到杭州的“信和钱庄”当学徒,因为为人勤劳,踏实能吃苦,三年后成为正式伙计,19岁时被“阜康钱庄”掌柜收为学徒,因掌柜没有子嗣,就把他当儿子对待,弥留之际掌柜把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送给了胡雪岩,这笔前就成了他商业生涯的第一笔资金。
胡雪岩在商场混的风生水起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
一个左宗棠,一个王有龄。
胡雪岩是个眼光极为独到的人,他感觉王有龄值得他投资,便拿出500两银子给他升官铺路,果然,有了钱打点后,王有龄的仕途平步青云,最后坐到了浙江巡抚的位置,为了报答胡雪岩,王有龄利用手中的权利给胡雪岩的生意上一路开绿灯,很快胡雪岩就变成人尽皆知的大商人。就在胡雪岩志得意满的时候,太平军杀来,攻破杭州城,王有龄破城自杀,此刻的胡雪岩不知所措。
但没多久的一次机会,又让这个极有商业眼光的商人看到了一个机会,左宗棠带兵收服杭州来了,于是他开始倾尽所有的赞助左宗棠,并很快的获得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被任命为军中主管。
自古以为做生意最赚钱的是啥?当然莫过于军火生意。胡雪岩利用左宗棠的支持,从洋人购买枪炮获得巨额差价,赚的钵满盆满。
而胡雪岩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当时,朝廷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武器装备,粮草一概不管,主要还是朝廷没钱,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多亏了胡雪岩的帮助。胡雪岩为左宗棠筹集大量的钱粮武器,让左宗棠的后勤没有后顾之忧,也因此才能顺利收复了新疆。
收复新疆,左宗棠名声大震,胡雪岩成了大红大紫的人物。
在古代“市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也许是为了光宗耀祖,他有钱了就开始捐,捐到后面成了江西侯补道,获得二品顶戴,朝廷赐黄马褂,因此他也就成了满清三百年唯一的黄马褂商人,即红顶商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切都被李鸿章看在眼里。
晚晴朝廷有三大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李鸿章一心想扳倒左宗棠,只是双方在政治上不分伯仲,不管在政治方面或经济领域,两人也不遑多让。终于,李鸿章发现左宗棠能闪转腾挪,做事能如鱼得水全靠的是胡雪岩在后面鼎力支持。 于是李鸿章深知:欲扳倒左宗棠,必先杀胡雪岩。
于是,他和手底下的人就策划了置胡雪岩死地的计划。
他们先断了胡雪岩生丝的生意,然后散布谣言说胡雪岩钱庄面临破产,在怂恿大量客户兑换现金,可胡雪岩就算再多现金也无法填这个窟窿,于是不得不关门破产,最后李鸿章以非法敛财的名义去抄了胡雪岩的家。
就此以后胡雪岩郁郁而终,可惜了一代红顶商人,成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挚滗画畫紅尘
说李鸿章杀死了胡雪岩,肯定不严谨;但说胡雪岩之死跟李鸿章没啥关系,迂腐气也很重。
提到胡雪岩,咱们一般都会贴上这几个标签:一、此人是经商大师,不仅有戒欺诚信的操守,而且还特会搞官商“勾结”共赢那一套;二、此人为国家民族还是做了不少事的,尤其是协助左宗棠办洋务、收复新疆,难得的有功绩的商人,并不是只会挖墙角、薅羊毛一身铜臭气的特权商人;三、贫寒出身的胡雪岩发迹后虽然个人生活奢靡,但他还算是没有忘本的仁厚之人,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善事,身后留下的胡庆余堂也能折映出这一点。
那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品行不坏,又会搞关系,对国家又有功,民间口碑还不错的红顶商人,怎么会突然垮掉,进而含恨败亡呢?
又或者说,这样的人真就这么该死吗?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胡雪岩临终时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白老虎可怕呀!
胡雪岩口中的白老虎指的是什么呢?白花花的银子。
生意做到他那个程度,无疑是与虎为谋,杀死他的不是具体某个人,但无形中的众人成虎更凶猛,更可怕。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最终吞噬胡雪岩的这只猛虎是怎么一步步成形并最终张开血盆大口的?
胡雪岩是靠官商合作起家的,他核心的生意都是有后台的,前期是王有龄,中后期是左宗棠。不管他做的生意对时局有多少积极的意义,但终究是经不起查的。后台硬、自己没破绽的时候,皆大欢喜;一旦后台势弱或者垮掉了,又或者自己露出了明显的破绽,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说的形象点,胡雪岩的大生意都是一边帮朝廷出力,一边钻空子占朝廷便宜。好的时候,朝廷看前者,所以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慈禧赏了他黄马褂、红顶子;可坏的时候呢,朝廷一准看后者,于是乎钻空子就成了大罪,抄家查产自然在所难免。
所以说,一脚在朝堂外,一脚在朝堂内,这样的生意终究是要栽跟头的。
可能有说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不知道适可而止呢?
那是因为白老虎不龇獠牙的时候,诱人呀!
这也就是所谓的欲望成虎。
胡雪岩的生意,根基埋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政治站队,他无形中成了别人的靶子。
商人有政敌,而且个还很大,这种情况,除了运气极好的,大部分最后都会沦为政斗的牺牲品。
从很大程度上讲,胡雪岩就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斗的牺牲品。
说到左宗棠、李鸿章之间的政斗,这里有行事风格不同造成的积怨,更有政见不同形成的强烈对立,总之两人斗了几十年。
在经济领域,左李之争,李鸿章其实是占绝对上风的。一来李鸿章不像左宗棠那么无私,能到西北干苦差事,李一直控制着经济富裕地区;二来李鸿章背后的经济支柱比左宗棠的牢固的多,李鸿章扶植的是由盛宣怀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而左宗棠扶植的主要就是胡雪岩的民营资本。
胡雪岩的钱袋子对左宗棠很重要,又很脆弱,由此一来,倒左先倒胡自然就成了权谋高手李鸿章的最佳选项。
按理说,胡雪岩在当时应该警惕到这一点,但从他随后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险恶,否则他不会去做接下来那桩风险系数极高的生丝买卖,至少手笔不会那么大。
可话又说回来,这桩买卖要是做成了,那就可能是一步迈向了世界首富的高度,这样的诱惑确实又是极难抗拒的。
所以说,生意做到胡雪岩那样的高度,就是在赌命,赌运势,根本刹不住车。
看很多跌宕起伏的大人物命运,往往都有一个规律,大的灾难往往都是先上扬的抛物线。胡雪岩做生丝生意,一开始也是如此。
1882年,胡雪岩花掉2000万两银子在上海办成了生丝厂。
瞧这投资额就知道,胡雪岩染指生丝生意不是小打小闹,他想的是通过高价收购市面上的生丝,垄断市场,进而从洋商手里抢过生丝定价权。
一开始,胡雪岩算盘打下去,局面很好。他以每担比洋商高一两的价格(每担五两)狂收国内市场的生丝,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洋商无丝可买的情况,生丝的国际价格跟着也涨了上去。
如果整个市场一如往常,没有大的意外,那胡雪岩最终可能就赢了。
可惜,运势最终没占在胡雪岩这一边。
就在胡雪岩高调坐庄跟洋商打贸易战的时候,两个事先很难看清的因素瞬间将胡雪岩送进了寒冬。
第一个因素来自生丝市场本身,意大利生丝恰恰在那一年大丰收,因为这个,洋商无丝可买的困境一下就消解了。
第二个因素来自国内金融市场。因为中法战争以及爆发开来的金融危机,许多小钱庄纷纷破产倒闭,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陷入了随时都可能发生挤兑的险境。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的?一方面,胡雪岩的大量现银被套在了生丝生意上,另一方面他又急需大量现银来应对金融危机。
两头这么一绷紧,局面其实就很要命了,这时候,只要一个谣言,一个阴招就可能让胡雪岩彻底崩盘。
这样的机会李鸿章阵营岂能放过!
搞胡雪岩,李鸿章阵营主要走了两步棋。第一步,由盛宣怀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清空。赊款洋行听到这消息,纷纷跑去向胡雪岩催款。胡雪岩没办法,只好从阜康钱庄调来八十万两银子还账。
待胡雪岩将银子从阜康钱庄调出,盛宣怀跟着又扔出一枚大炸弹——胡雪岩囤积生丝已经血本无归了。待这消息传播开来,阜康钱庄立即陷入了挤兑潮。
第二步棋,因疯狂挤兑,各地阜康钱庄倒闭的倒闭,苦苦挣扎的苦苦挣扎。信誉没了,经不起查的问题跟着就被捅了出来,这时候李鸿章太好办了,稍动用手里的政治力量,胡雪岩立马就被抄了家封了产。
盘子太大,摆不上台面的问题太多,没直接要胡雪岩的命已经算好的了。
但话又说回来,到了这个份上,要不要命其实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