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报告乙肝2.5呈阳性,医生说没什么事,但现在还是担心,会对宝宝有影响吗?可以母乳吗?

神奇巴马


关于乙肝五项的结果解读,我曾经科普过多次。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前面两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如果乙肝病毒抗原阳性,就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是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这辈子再也不会得乙肝了。

除这两项以外的抗原(e抗原)也是来自乙肝病毒的成分,但很少没有乙肝表面抗原只有e抗原阳性的时候。而另外的两种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也是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是病毒身上的成分。所以,如果乙肝五项里面,阳性的全是抗体,就说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

有这个公式来套一套题目里的这个乙肝五项检查报告,我们就会很明白了吧:

孩子检查结果是两项抗体阳性,没有任何抗原阳性,说明孩子体内没有乙肝病毒的成分。恰恰相反,孩子体内有了乙肝表面抗体,这说明孩子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这辈子不会再得乙肝了。


肝病医生闫杰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和抗-HBe(图2)。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项血清学指标(即: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和抗-HBe。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项血清学指标(即: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下面这张图所表示的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乙肝病毒血清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曲线。

感染了乙肝病毒后,经过1~2个月的潜伏期,开始出现症状。在潜伏期末血中就能依次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随之出现核心抗体(抗HBc)。首先出现的抗HBc是IgM,很快即出现IgG抗体。因此在刚刚出现症状的急性感染期血中可检测到HBsAg、HBeAg和抗HBc(IgM+IgG);在恢复期,HBeAg首先消失,然后是HBsAg和抗HBc-IgM;在HBsAg消失后,经过1~2周的“窗口期”,抗HBs才逐渐出现,而抗HBc-IgG能够在血中存在很长时间。几乎10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都会产生抗-HBc,而抗HBs和抗HBe阳性者只有80%~90%和70%~90%。

从这张图下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后面3列的一段时间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就会表现出第2、4、5项阳性,第4、5项阳性或第5项阳性。因此,这三种情况都表示,乙肝病毒曾经光临,但已经被免疫系统清除,仅留有1~3项在乙肝病毒刺激下产生的抗体。

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代表我感染了乙肝病毒了呢?”“是不是我得过急性乙型肝炎?”大家不用紧张。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乙肝病毒的感染只是隐性感染,根本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就像你遇到了流感病人,你的抵抗力强,没得流感一样。我之所以说没“得”流感并不代表你没有被感染,常常是被流感病毒感染,但你的抵抗力使流感病毒无法导致你得病,只能被你体内的抗体所清除。乙肝病毒也是这样,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或者找过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中,乙肝病毒感染后常常被体内的免疫系统给抵抗住了,不得侵入肝脏,只能灰溜溜地逃走。但在病毒逃走的同时,体内也留下了1~3乙肝病毒抗原的抗体,使乙肝五项表现为第2、4、5项阳性,第4、5项阳性或第5项阳性。因此,只要第1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第3项乙肝病毒e抗原为阴性,三项抗体的存在则肯定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是清除了乙肝病毒且有免疫力的健康人。


蔡晧东医生


宝宝按时打乙肝疫苗,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打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加疫苗,既然医生说没事,就可以放心了,应该可以喂奶。实在不放心,可以咨询别的正规医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