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老李75055952


“存钱骗保”的行为屡见不鲜,身边也发生了几起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认栽以及下次储蓄的时候尽量规避类似事件。

有两个朋友出现了这样的骗保,一位是2017年至2018年新年之际,在银行进行储蓄,然后听推荐认购了10万元6个月的理财(单子上写的是保险,到期返本有一定的利息),可是到期以后还没有定期存款的利率高。

还有一个朋友在近期“存款骗保”,说是理财,当时进行了认购。可是后来发现不对劲,就算是到期了利息并不能进行支付。

市场中的例子很多,对于产品的基础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而销售人员可能并不是银行体系内的工作人员进行销售。

要说维权,这种维权是很难的,“你情我愿”式的卖出与认购,没有多大的毛病。只能是在此基础上尽量的规避类似事情的发生。那么,应该怎么规避?

1、储蓄就储蓄,切莫被高回报率所吸引。这是“骗子产品”一贯的做法,就是利用高回报进行引诱,比银行利率高、回报好等,但是实际上可能就存在骗局。对于了解的产品一定要了解清楚,因为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够认购,不能马虎。

2、拒绝一切不正规的理财、保险以及中等风险以上的产品。银行理财或者相关大型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很正规,但就怕一些投资公司、小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被误购,有理说不清。而对于产品的风险也一定要控制,保守型投资者投资风险系数为低风险以及中低风险,而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的产品可能对于利息、本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


厚金说


十年前,存款变保险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差一下过往的一些报道,也会发现,由银行网点代售的保险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篇报道,刘先生告诉记者:“我存款时准备存5年定期,银行人员却给我推荐一款新型储蓄,说比5年定期收益高,有分红送保险,我轻信了这些话,就存了3万元。”

刘先生说:“5年后我取款时才知道自己当时买了两全保险,5年利息才3980元,按当时5年定期利率5.85%计算,我也可以拿到8775元利息,现在却少了4794元,让我怎么接受?我本来是到银行存款的,却被银行欺骗买了保险,我要求退回我的利息差额。”

从这则新闻报道不难看出,刘先生是因为觉得保险给的分红没有银行的利息多,应该知道,当时银行5年定期利率5.85%还是很高的,所以他觉得委屈,希望找回差额。

不过,类似这样的投诉,包括题主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投保人不承认自己当初在银行购买的是保险,以不知情为由进行维权,可是2008年没有保险销售过程中,没有“双录”,即没有录音、录像,当投保人主张维权的时候,需要举证,银行是什么“忽悠”的,自己是怎么上当的!这里也有以下几个办法:

1.签名被代签。由于当初销售不规范,有的签名不是投保人自己签的,而是由销售人员代签。

2.犹豫期回访不尽责。投保过程中有一个犹豫期,投保人可以在犹豫期内无责退保,有的保险公司没有做回访,有的假冒回访认可签名。

3.投保人与产品本身设定的条件不符,有的老人已经60岁了,但产品本身规定只能60岁以下购买,这类保单应该属于欺诈和无效。

4.在实际案例中,还出现过一些储户的定期到期后被自动转为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情况。

事实上,作为保险消费活动,无论年纪、知识结构,都应该对自己所购买产品有了充足的了解才能做出购买的决定,保险消费者也需要树立“保险姓保”的意识,其关键在于保障。如果,事后感觉保险产品在分红方面不及预期而维权的话,其难度往往较大,甚至有恶意维权的嫌疑,保险公司也有权对恶意维权进行抵制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财经无忌


又是一个存款变保险的例子。



不过对于你这个案子,我觉得是一巴掌拍不响,你这个已经过去十年了,难道这十年当中你们都没有怀疑过?

要知道银行存款最长的期限就是五年,就算你选择了五年,难道到期之后得到多少利息你们都不关心吗?

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案例当中有点蹊跷,应该是你们早就知道购买的就是保险,只是看着保险合同上那些年化收益率高,然后就被打动了。十年前很多银行业务员骗客户去购买保险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他们最常用的忽悠伎俩就是把保险当作储蓄忽悠客户,着重强调收益,而没有强调集中的风险,所以很多客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就糊里糊涂地购买了保险。



像你这种存款变保险想要维权是很难的,因为时间太久了,几乎不可能有胜算。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会监管对存款变保险都没有太多了监管政策,在缺乏监管之下,可以说银行可以为所欲为,到底有没有忽悠客户主要取决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存款变保险这种违规行为真正有官方监管政策的是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自此,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必须按照标准的流程去做,比如必须告知客户风险,必须进行双录,必须手抄风险提示书等等。

而你这个保险是在2008年买的,我估计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在引导购买这个保险的时候,都没有按规范的保险购买流程去进行,甚至有可能帮客户签字,或者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诱导过去签保险合同。

所以你现在要去维权,举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除非你能够提供一些充分的证据证明,你不知道这个购买的是保险。

比如保单上的签字并不是自己本人的,或者回访的录音存在实质回访内容的缺失,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可以起诉追回,如果你啥证据都提供不出来,那你就只能认栽吧。


贷款教授


“十年前老人去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兰英聊生活

百家号11-2418:01

“十年前老人去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又是一个存款变保险的例子。

不过对于你这个案子,我觉得是一巴掌拍不响,你这个已经过去十年了,难道这十年当中你们都没有怀疑过?要知道银行存款最长的期限就是五年,就算你选择了五年,难道到期之后得到多少利息你们都不关心吗?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案例当中有点蹊跷,应该是你们早就知道购买的就是保险,只是看着保险合同上那些年化收益率高,然后就被打动了。十年前很多银行业务员骗客户去购买保险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他们最常用的忽悠伎俩就是把保险当作储蓄忽悠客户,着重强调收益,而没有强调集中的风险,所以很多客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就糊里糊涂地购买了保险。像你这种存款变保险想要维权是很难的,因为时间太久了,几乎不可能有胜算。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会监管对存款变保险都没有太多了监管政策,在缺乏监管之下,可以说银行可以为所欲为,到底有没有忽悠客户主要取决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存款变保险这种违规行为真正有官方监管政策的是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自此,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必须按照标准的流程去做,比如必须告知客户风险,必须进行双录,必须手抄风险提示书等等。

而你这个保险是在2008年买的,我估计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在引导购买这个保险的时候,都没有按规范的保险购买流程去进行,甚至有可能帮客户签字,或者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诱导过去签保险合同。所以你现在要去维权,举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除非你能够提供一些充分的证据证明,你不知道这个购买的是保险。比如保单上的签字并不是自己本人的,或者回访的录音存在实质回访内容的缺失,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可以起诉追回,如果你啥证据都提供不出来,那你就只能认栽吧。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手机已经不再是玩具,如果你不想打工,如果你的生活遇到瓶颈,不想用自己的青春来完成老板的梦想,如果你想改变命运,想要实现海外旅游,过上有钱有闲的生活,请加我微信一三七零贰零叁一八三七我将带您改变你人生的方向,实现周薪十万年薪百万以上。向我提问,了解都可以


小俞财经问答


老人去银行存款,结果变成了保险,根据我的了解,这样的事件也发生了诸多次数,所以如果是被银行员工误导购买了保险,是可以选择进行理赔的,但是难度比较大。

如何进行维权呢?

老人把存款变为保险,也是因为老人对于理财的收益率比较在乎,当业务员介绍产品的时候,往往都会特别强调保险的收益率,却很少甚至不提及保险的风险以及相关的知识,所以平常还是需要多多学习一下理财知识的。

一,向银保监会投诉

保留自己在毫不知情情况下买了保险的证据,然后向银保监会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投诉,前提是需要保留相关的证据,如果不能保留相关的证据,很难得到赔偿。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个年代银行保险存款方面不完善,也没有现在银行网点全方面的拍摄和录音等来记录银行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过程,所以很那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说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买了保险。

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存款变为银行推销保险呢?

一,不要被高额利益诱惑。银行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强调保险的预期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所以面对一些不清楚实际情况的理财产品的时候,要避免购买,不要因为贪图利率而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如果已经把存款变为了了保险。有十五天的犹豫期,在这个期限内是可以重新讨回本金本金的,而且不会收取退保违约金。而如果过了15天的犹豫期,想要退保只能缴纳巨额的违约金了。

如果认同,点个赞吧,评论说说你对于存款变保单的看法吧,欢迎关注我,学习如何避免存款变保险,避免财产损失。


小车说理财


说实话,时间太久了,基本没办法维权,再者这件事你们本身也有一定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

我国目前的定期存款期限,最高就是5年期的,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存在过的一段时期的8年期定期存款,历史上也没有超过10年的,所以本身十年的期限就有点蹊跷,中间你们都没人问过,咨询过?再者银行所有的业务都是有回单的,特别是保险还要给予一堆材料,而不是只在存折或者银行卡中登记一下,或者发张存单而已,购买过保险的就知道,保险的材料与存款的材料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们这个说法也有待考证。

为什么无法维权?

因为销售任何产品,不管是理财、基金还是保险,都需要购买者亲自签字画押才算生效,所以只要老人有签字,则证明其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是了解的。或许在销售的过程之中,销售人员有夸大收益率等情况的可能性,但是在十年前,销售理财保险这个类产品,还没有所谓的双录(录音+录像),因此只要银行不承认销售过程中有过夸张宣传,你仍然无法维权成功,除非你有保留当时销售情景的证据(显然又是不可能的)。

再者,这笔保险到期后,至少有发息(应该是分红型保险),并未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于法院而言,无论从理从情哪个方面来说,你都没有占据任何优势。

总结

个人认为你这笔维权肯定是以失败为告终的,因为维权需要举证,而你这笔举证的难度非常大,除非你能够提供一些充分的证据证明,你不知道这个购买的是保险,比如保单上的签字并不是自己本人的;否则,结局只是多增加浪费了律师费和诉讼费而已,得不偿失。


鲤行者


我也被银行保险骗过一次,也是存钱推销买保险,不但有利息还有分红,出了意外还有保险。最后信了,结果吃亏了。身边的人买保险吃亏的太多,所以现在说再好的保险都不买了。不想他的也不信任。


价值远见A


我家老人之前去存钱,就被银行忽悠买了保险。这应该算是被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走法律途径肯定是没用了。我想如果想要讨回公道的话,只有一种方法,借助媒体的力量。用社会舆论给他们施加压力,看能不能追回一点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