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古人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因为人心隔着肚皮,同时又是个变化莫测的东西,所以辨识起来很难。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识人如辨物,那一种似是而非的赝品,最会把人难倒,玉和石,是很容易分辨得出来的。但是遇到一块很像玉的石头,那么珠宝店的专家,也感到头痛了。物犹如此,对人的认识就更难。因为人是活着的,是动的,会自我巧饰,所以一个很贤能的君主,也怕遇到那种耍嘴皮子能说善道的辩士,弄得不好就误认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予以重用而终于误国。”

但是,假的终究真不了,再高明的赝品也有自己的破绽所在。

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古圣贤虽然强调仁义的重要,但是他们也同样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先王之道,有圣人之谋,如果他不能洞悉人心,那么他也无法知道隐匿的东西,最终难免还是要遭遇失败。 因此说洞悉人心是谋略的根本并不过分,如果我们懂得洞悉人心的方法,不仅可以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以前,便事先知道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从中选择自己的策略,更可以随时掌握住对方情感的变化,为保全自己和他人做出未雨绸缪的准备。

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对此,南怀瑾先生曾经说:“一个人能够看清楚别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古代成大功立大业的人,如汉高祖、唐太宗、蜀先主刘备等等,都有知人的智慧。刘备就晓得非找到诸葛亮不可;等于现在工商界巨子,非要请到一个好伙计一一总经理来做帮手不可。但是那个找来的人好或不好,自己要有知人之智。历史上一个好的领袖,都能知人善任。能认识这个人,了解他可以负担什么任务,然后才能交代事情给他去做。‘知人善任’最难,能做到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好的领袖人物了。”

曾经有一位古董商说:“这个世界上,仿的再真的古董总有破绽可寻,所以认识古董的真伪并不难,真正难的是看清人的真伪。”的确,南怀瑾先生也说:“识人如辨物。”

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智者,习惯从背后看人的是小人。看清楚一个人,心中有数就好了,也不必非点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种能力,“不看破”是一种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够让我们活得更理性、更透彻,“不看破”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快乐、更平和!

一个人将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艰难险阻都看清楚、看透彻了,仍能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情与期待,充满积极的进取之心,可以说是修炼到了“不看破”的境界了。智慧与聪明仅一步之遥,看清世态而不看破,才是智者所为。

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正如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有反躬自省的精神。

人们的心灵在复杂的环境中,难免要沾惹灰尘,使灵性被掩盖,因此要时时清理。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见性、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人们要学会和自己对话,不断地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南怀谨说:识人如辨物,一个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是大智慧

《菜根谭》中有句:“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说的是,于夜深人静之时细听远处传来的钟声,可以把人们从人生的梦境中唤醒;于心境宁和之际审视清澈潭水中的月影,就可以发现自我的真实本性。这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要常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反省是一颗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人们的神经互联,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人生这条路变得简单、精彩起来。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