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今年,科恩兄弟又出新作了—《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但這一次,科恩兄弟不一樣了。

科恩兄弟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我看來,科恩兄弟是好萊塢最早的一批在中國擁有大量個人擁躉的好萊塢導演。1984年,科恩兄弟拍了《血迷宮》,這是他們在美國的起點。隨後,科恩兄弟又一連拍攝了高口碑商業片,並且都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科恩兄弟


從《謀殺綠腳趾》、《冰血暴》到《大地驚雷》、《老無所依》,這對兄弟通常都會身兼導演、編劇、製片人、剪輯。他們的劇本在結構上往往令人十分驚豔,特別是倒敘、插敘的運用都十分的講究,其中也經常夾著導演個人的黑色趣味。但當時,在中國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血迷宮》


科恩兄弟進入到中國電影的科班教育裡面,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由美國好萊塢拍攝的類型片大量的被引進中國院線之後。

這些類型片擁有嚴謹的劇本結構,無論在節奏上還是在敘事上,商業性都更強,也更能為普通觀眾所接受。

科恩兄弟在“玩結構”、“玩敘事”上,無疑是最優秀的那個。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老無所依》


電影學院的學生們之前接觸的內容都比較偏歐洲,對於這種商業性與藝術性兼顧的影片,自然有新鮮感。

哦!原來電影還可以拍得這麼好玩!

於是,從學院開始,對科恩兄弟的崇拜之情逐漸蔓延到了普通觀眾。大約是在兩三年前,一部《心迷宮》的問世,掀起了中國新人導演紛紛模仿科恩兄弟的浪潮。

在之後的兩三年裡,《驢得水》、《荒城記》等等一部接著一部,都多多少少會有科恩兄弟的影子。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謀殺綠腳趾》

若說科恩兄弟最大的特徵是什麼,我覺得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荒腔走板”

這種“荒腔走板”裡有嚴謹的戲劇邏輯,也有典型的獨屬於科恩兄弟的“碰瓷式幽默”。

例如《謀殺綠腳趾》、《冰血暴》裡一樣,科恩兄弟電影裡總少不了最後一頓噼裡啪啦的大亂鬥,而且總是必然裡夾著偶然,形成一種獨特的戲劇推進方式,我管它叫“碰瓷”。

《火鍋英雄》裡最後“唐僧”搶完錢之後,突然莫名其妙被一輛車撞死了,這就是對科恩兄弟“碰瓷式幽默”的致敬。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火鍋英雄》

去年開始,一種“科恩兄弟不行了”的論調開始唱摧。

主要原因是去年科恩兄弟編劇的《迷鎮兇案》在威尼斯首映口碑大敗。儘管現在看來,可能是由於喬治·克魯尼導演功力不行的原因,但當時備受指責的還有科恩兄弟。

這部作品被指段子俗套,陷入窠臼。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迷鎮兇案》


失去了“碰瓷式幽默”的科恩兄弟,是否還是科恩兄弟呢?

今年他們攜新片拿走了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這一次,科恩兄弟不“碰瓷”了。

《巴斯特·斯克格魯斯的歌謠》分為六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美國西部牛仔,自詡為槍法無敵。他在一個小酒館裡面喝酒,因其他人出言不遜,幹翻了那些牛仔。但是就在這時候,故事中的最高光時刻,他迎來了一個年輕的挑戰者,於是兩人準備決鬥。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第二個故事裡,“腐蘭蘭”演一個搶劫犯。他搶了一家銀行之後,被出賣落到了一群警察手裡。緊接著又被印第安人攻擊,被一個人救了之後,才知道這個人要抓他頂罪,他百口莫辯。

第三個故事是一個失去了四肢的男孩,被一家馬戲團收養做演員。一開始大家對他還有興趣,但日復一日,觀眾的興趣在減退,逐漸的面臨被取代的困境。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第四個故事中一個老人來到美麗的西部草原,他在尋找金礦。他辛辛苦苦找到了金礦之後,突然遭到了跟蹤者襲擊。

第五個故事是一個愛情故事,一個女孩在運輸途中,他的哥哥死於咳嗽。她面臨整個商隊的分崩離析,這時,男主向她表明了愛意。

第六個故事,三個老人坐在馬車裡,一起準備去向未知的目的地。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這六個故事相互獨立,在內核上又相互勾連。

第一個故事中末尾,兩個牛仔一起唱出“我會在去往天堂的路上照著自己的馬力行進”、“不在耍槍炫技,我會放下槍”,傳遞出的是一種在死亡面前,眾人均等的豁達觀念。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然而到了第二個故事中,這種豁達又變了一個視角。“付蘭蘭”三次逃脫,最終還是要回歸絞刑架,倒有一種“反正都是要死,為何不能死得利索一點”的後悔。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科恩兄弟對“死亡”這個事件,似乎到達了一個比《老無所依》中更高一層的境界。

第三個故事中講到的《創世紀》中著名的“該隱弒弟”的故事,為了爭奪財產,該隱殺死了亞伯,但死後一樣會遭到上帝的審判。這是西方宗教觀裡,對於慾望的基本看法。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也正如第五個故事中,挖掘金礦的老人一樣,沒完沒了的對大自然進行索取,其造成的破壞,也必然要以另外一種方式去償還。

但科恩兄弟的電影裡,對“死亡”的看法不止於物質的拋棄,而是精神上的釋放。

蘇格拉底認為死亡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毫無知覺,沒有痛苦,第二種是“靈魂從一處遷往另一處”。

這兩種死亡的觀點,都是極其豁達的,完全沒有“不可知論”那種對未來的恐懼。他認為兩種死亡都是幸福的,第一種死亡沒有痛苦,假如是第二種死亡,那麼就更加沒有比死亡更幸福的事情了。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科恩兄弟的生死觀,倒是越來越接近於這樣的哲學觀念。《歌謠》可以看作是一部長歌,獻給每一個最終都會行將就木的人。

第六個故事裡,三個老人坐在車上,前往未知的目的地。他們彼此講述著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恩怨情仇。

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最終都會隨著他們的去世,從他們的生命中永遠離去。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次執念,都不過是一個暫時的念頭,他們遲早都會隨著我們的去世,化作塵土。

經歷了慘敗之後,科恩兄弟“王炸”迴歸!


最後,補上我片中最喜歡的兩句歌謠:

“天堂上一定有一個地方,那裡的人不用投機取巧,玩家公平的玩牌。

要是沒有,那這些歌都在唱什麼?

我會在那裡等你,以前的不愉快都會冰釋前嫌。”

銳影Vanguard編輯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