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选择了刘备为主公?

壮乡小邹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才倍出,都想在乱世之中,一展平生才华,青史留名。在当时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传言,而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可见诸葛亮之才天下闻名!

为何拥有旷世奇才的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而不是曹操、孙权、刘表,亦或是袁绍呢?

我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不仅是因刘备三顾茅庐的感动,而且还有其他原因:

诸葛亮隐居庐中,却心系天下,时刻关注着天下局势变化,分析各方势力。

经过数年的杀伐与兼并,当属曹操、袁绍实力最强,刘表、孙权次之,刘备最弱。

曹操求贤若渴,身边聚集有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智囊谋士,特别是郭嘉,号称天下第一谋士,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闻,智谋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而且早就追随曹操左右,出谋划策,打出一片天地。诸葛亮后期加入曹操集团,才能也未必能得到尽数施展,其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强权与霸者之政与诸葛亮儒家仁政相侼,诸葛亮断然不会选择曹操。

袁绍虽然势力与曹操不相上下,但是个人才能与报复与曹操相距甚远,志大才蔬,身边谋士知其不能成大事,离他转投曹操,这样的人,诸葛亮肯定不会选择。

刘表、孙权,偏安一偶,只想保住自己已有的势力范围,无一统天下的雄心,孙权本人也是一人杰,手下有周瑜、诸葛谨、陆逊,而刘表,显得太厚道,又优柔寡断,坚持有限的战争,自己的家事的都愁不过来,毫无雄主的个性,这些都不符合诸葛亮的选择。

只剩下刘备,虽然势力最弱的,但他有一个优点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皇室宗亲,是其他人不具的号召,而且,刘备以仁义自居,施仁政,以光复汉室为口号,影响力是巨大。

其次,刘备手下武强文弱,急需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的人才,刘备慕“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来,三顾茅庐,诚意可见,加入就能尽展才华,诸葛亮已年过而立之年,怕错过刘备,就“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等不起,况且,刘备有光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雄心,选择刘备,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刘备曾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在隆中相谈甚欢,诸葛先生提出三分天下这一战略性的建议,为刘备假设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诸葛亮身怀大志,天下英豪诸多,为何单单选择了刘备呢?为何不是曹操?也不是孙权?更不是刘表呢?

第一、诸葛亮身怀大志

诸葛亮身怀怎样的大志呢?陈寿的《隆中对》开篇就写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什么人啊?管仲是“华夏第一相”啊!乐毅呢?乐毅是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的功臣啊!诸葛亮是想做如同他们两个一般的人,说明自己也认为自己有如同他们两人的才华!诸葛亮要做丞相一般的、可以振兴一方的大事业!

第二、刘备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一个历史故事,“三”在古时为多、几的意思,说明刘备是去隆中多次去拜见诸葛亮。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刘备不认为诸葛亮名声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身份,多次去草庐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非常的感激,就心甘情愿的为先帝刘备奔走效劳。当时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已有40余岁,而诸葛亮只有20余岁,可见刘备有多么的求贤若渴!

在古时,“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根深蒂固,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就好比伯乐,给了诸葛亮一片用武之地,而诸葛亮也好比给了刘备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第三、诸雄内部实力的格局

在隆中时的诸葛亮肯定早已分析了各集团实力的情况,而自己远大的报复是做一个像管仲、乐毅一般的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像曹操集团,与诸葛亮才华不相上下的有郭嘉、荀彧等;孙权集团也有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人――周瑜、鲁肃;所以不管到了曹魏还是孙吴,诸葛亮的才华都难以尽情的施展,作为一个后来者肯定比不过老臣老将。在当时还有一大势力可以投效――刘表,但是凭借诸葛亮的眼光,肯定也是早已看出刘表非成大事之人。所以不可能投效曹操、孙权、刘表!

那就只剩下一个“汉室宗亲”刘皇叔了,刘皇叔当时屯兵新野,实力还相当弱小,手下谋臣不多,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且诸葛亮也发现了刘备是一个英雄!

三顾茅庐使刘备如鱼得水,也使诸葛亮之才华有了施展的空间!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我是唐门说史,为您解读精彩!







唐门说史


东汉末年,皇室式微,诸侯争霸,到处烽火,世家大族为了生存和传承,也是为了分散风险,分别投效不同诸侯。诸葛亮家也是如此,他的一个哥哥在曹操处效力,另一个哥哥在孙权处当官。 诸葛亮肯定知道鲁肃版的三分天下之论,作为和曹操孙权并列的刘表他也很熟悉,因为他就住在刘表治下的南阳,刘表是他妻子的姨父,蔡瑁是他妻子的舅舅,荆州上层有不少人是他的亲戚,可他却没有投奔刘表,这很奇怪。窃以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刘表没有看上他,可以说刘表是看着他长大的,听说他自比管仲乐毅,认为是书生狂妄,不以为然,不愿重用。其二是诸葛亮没有看上刘表,认为他没有大志,不愿辅佐。

有句话说的好,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诸葛亮肯定不愿意一身才学埋没山林,正在为难之际,刘备来了。刘备在北方屡战屡败,被曹操打的没有立足之地,只好投奔刘表,而刘表将刘备安置在荆州北面的新野,以应对曹操可能的进攻。在荆州刘备遇见了诸葛亮,可谓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刘备有大志,诸葛亮有大才,正是相得益彰,其时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十,谋士寥寥无几,正是落魄之际,也是雪中送炭之时,诸葛亮面对刘备的招揽,顺势投效,这才有了后面的诸多佳话。


天尽头处是沧海


一天诸葛家哥仨决定出山,仨人思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哥仨分别跟三个老大,这样无论如何诸葛家都有了退路。老三最弱去了最强的曹家老二最强去了最弱的刘家,最后老大去了孙家。


老崔65347117


第一,刘备帐下无良谋,这给了诸葛亮发挥自己的空间;第二,刘备有远大志向,这给了诸葛亮施展才华的土壤;第三,刘备求贤若渴,这给了诸葛亮尊崇;第四,刘备打着汉室旗号,给诸葛亮以汉臣之忠。这都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重要原因。


CompleteCosmos


诸葛亮有一种思想,忠君爱国,符合的只有刘备,刘表和刘璋虽然是皇室后裔,但是一来此二人没有报复,二来此二人都是土皇帝,算不得忠臣


笑笑亦是一生


因刘备当时起兵明正而言顺,且仁义无主见的人,当时他选择刘备是因为他知道帮刘备可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且刘备必会重用他听之与他


做人应有粪量


没人要啊!种了八年田,徐庶、庞统都有人要了,诸葛亮没人要。换作我我也不要,诸葛亮喜欢吹牛皮说,有管仲乐毅之才。结果都看到了管仲把弱小的齐国发展成最强大的国家,诸葛亮却一直保持三国垫底。后来有出来个乐毅,以弱击强打败强大的齐国一连攻下70余座城池,诸葛亮别说连打70座城池,把一生总共加起来有没有十座城池都是问题。所谓的不自量力就是这么一回事。

牛皮吹得太大结果没人要,刚好赶刘备缺人,刘备就收了去。


不应该32


因为刘备的仁义,还有汉室正统


闲人看大剧


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打动了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