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大方无隅,大音希声”?

弘阳真人


这句话字面意思就是:


真正的有德之人,心底没有阴暗角落。真正强有力的声音,是很少发言的。

这里的“大方”,是指胸怀坦荡有德之人。

如果只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看到这里就行了,如果对道德经的这段感兴趣,那就继续看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子这段到底想说点啥?


这句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是: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下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分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段很好理解,老子把人分为三种,即上士、中士、下士,我们也可以说成聪明人、一般人和蠢人。

聪明人知道了世间的道理,就会默默的遵循利用,做自己该做的;一般人知道了世间的道理,有时会遵循有时又会忘记;蠢人知道了世间的道理,就会大笑欢呼“哈哈!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表达他已经明白了似的,沾沾自喜!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这里老子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说依我看:明白了大道,反而像啥也不懂似的。在大道上精进,反而像退步一样。真正的大道坦途,反而像走不通似的。真正的上德之士,反而会虚怀若谷;真正纯洁的人,反而会显得不是那么干净;真正能惠及众民的善德,反而会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完善;真正想建功立德,反而会偷偷的进行不会大张旗鼓;真正的赤子之心,反而会让人感觉有些污浊。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真正的有德之人,心底没有阴暗角落。真正的人才,不会太早的成功。真正强有力的声音,很少发言。真正伟大的事业,一般人不能看清它的轮廓。道理隐藏在难以言状之中,我辈唯有遵循利用,善于借助它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老子这段就是在告诉我们,让自己的心踏实一些,把眼光放远一些,格局大一些,埋头苦干,奋发图强,别没事就在那里自以为是,争人是非,臭显摆,瞎嘚瑟,嘟油俺得似单的?

说几句题外话:

这里我没有逐字翻译,因为那样的话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反而会对理解全文造成牵绊。其实古文本身就非常美妙,美到极处就是不可言状。它要表达的意思能让你感觉到,但却说不清,这样的情况下,唯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几分,汗颜!


清源阁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是《道德经》老子的话,这八个字很简单,一般看能看出大概意思来,但认真理解则容易意会错。陈一宏讲解《道德经》,跟您一起正确理解原文。

大方:指很大很宽。

隅:角落边际。

大音:很大的声音。

希声:希者少也,沉没不见,不是没有。希声,声音少,不容易听见,希也有一个意思是使劲听也很难听到。

八个字一起解读:很大很宽的地方是没有边际的,很大很广的声音,是很难听到很难听出来的。

一个人若想占有土地,不是说我得到多少的土地,再多也有边际线,都不算大。人,也不是大声就是大声,即使是打雷,够大声了,可也是不够大。真正的大声音,无处不在,可是我们肉耳是听不到的,都不给你听到。比如一个人当静坐下来之后,是能听到一种弦音,貌似灯管的声音,不会停歇的,这种声音无处不在,你到哪里都好,只要静坐,就可以听到。这声音够大吧?但平时嘈杂的生活之后,你就听不到。

从这句话中,我怀疑老子以前也有静坐过,不然他怎么会发现呢?


命理师陈一宏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是“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以“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只是摘了其中的两个词语,并不是一个连贯的句子。译作:“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象。“



在我们常识看来,方正就是方正,最大的形象就是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最大形象。为什么会是“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象。”呢?其实《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

而老子对“道”的理解不能按照我们的常规来理解,道是反常的,正所谓“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这句话蕴含着很多生活智慧,它告诫我们要无为,不要瞎用力、盲用力,要守住道的根本,顺其自然,得失莫挂于心。最后用陶渊明的一首诗结尾:

陶渊明《形影神·神释》: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摘选)



东方国学


我以为还是全章通读。学习领会为佳。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滿足于理解。更重要的是指导现实。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这两句词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同异。全文如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本章意为:上士听见了‘’道‘’就积极实行;中士听见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见了‘’道‘’,大加嘲笑。不被下士嘲笑那就算不上‘’道‘’!所以古人说:‘’道‘’光明好似黯昧,‘’道‘’前进好似后退,‘’道‘’平坦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卑下的川谷,最洁白好似污辱,广大的‘’德‘’好似不足,努力树‘’德‘’好似怠惰,质朴纯正好似变得浅淡不鲜明,最方正反没有棱角,贵重的宝器终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很少发声,最大的形象反而无形。 ‘’道‘’潜藏而无名,只有‘’道‘’,善于开始,并使它完成。

本章以上士、中士、下士三等来分析人们认识‘’道‘’的不同程度。故老子名之为‘’同异 ‘’。

今天我们重温。学习领会。老子《道德经》这一章节。对于当前网络文化。头条平台问题探讨交流。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俗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平等。畅所欲言。你所发表的言论。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也许被人理解、赞同。也许不能被人理解、赞同、保持中立。也许被人反对、甚至出言不逊。这三种情形出现。完全正常自然。对于理解、赞同的。要谦虚谨慎。向对方学习。及时回评回赞。对于中立的要静观变与不变。对于反对的要冷静反思。而对于个别出言不逊、脏话粗口者,着眼精华剔除糟粕。如有骂人者。不必理会便是。常言道:开口骂人还口自骂也。

来头条平台之目的。充实业余文化生活。广结文学爱好之友。当年迈苍苍之时不懊悔反而沾沾自喜矣。


宇宙之光a


大方无隅:至少分二个界面。

自然界面;她是广阔无垠的,是没有边界的。

精神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无隅:无边界)

大音希声:至少有二个界面。

生命之音:最伟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如:种子发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叶子舒展的声音。

大爱之音:说的是爱在不言中。

不管是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是慈爱自己的子女,或者说其他人。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张扬的。端其心,落其行。端正自己的心态,落实到行动上。说一干,道一万,不如做给别人看。(希声:听不见的声音)


手机用户3375198674


感恩东方国学邀请:

《道德经》中“大方无隅。大音希声。”释其意结合此十二句:“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此十二句,皆古之立言者之辞,老子引之以明相反之意。谓小人用智,恃知以为能。圣人光而不耀,以有智而不用。故明道若昧。小人矜夸竞躁。圣人以谦自守,以卑自牧。故进道若退。世人崖嶷自高。圣人心与道合,同尘混俗,和而不同。故夷道若类。世人局量扁浅,一毫不容。圣人心包天地,德无不容,如海纳百川。故上德若谷。小人内藏瑕疵,而外矫饰以为洁。圣人纯素贞白,一尘不染,而能纳污含垢,示同庸人。故大白若辱。小人一德不忘,必恃自多而责报于人。圣人德被群生,而不以为功。故广德若不足。小人一善之长,必炫弄自售,欲求知于人。圣人潜行密用,凡有所施于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如泰伯三让,民无德而称。故建德若偷。小人随时上下,见利而趋,望势而变。圣人之心,贞介如玉,而不可夺。而能与世浮沉,变化无穷,无可不可。故质贞如渝。渝,变也。世人圭角自立,一定而不化。圣人心如太虚,无适不可。故大方无隅。隅,犹定向也。世人小智自用,以图速效。圣人深畜厚养,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迫不得已而后应,乘运而出,必为天下之利具。故大器晚成。所以然者,譬夫大音之希声,大象之无形,殊非常情之所易见易闻。宜乎下士闻而大笑之也。以其世之所尚者,名也。然道隐于无名,又岂常情所易知耶。所以圣人之广大难测者,以其有大道也。夫惟道也,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曲成万物而不遗。故曰善贷且成。圣人如此,所以世人皆以大似不肖。而轻笑之。然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老子一书、向来解者例以虚无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处。故予于首篇、将观无观有一观字、为入道之要、使学者易入。然观照之功最大、三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即破我执。是则无我之体同矣。

从前,须菩提尊者在山洞里静坐。诸天雨花供养,赞叹须菩提善说般若。须菩提说:‘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云何赞叹?’天帝说:‘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可见真正说法是‘大音希声’的,顶大的声音是无声之声,是一般人听不到的。



水灵173515282


道德经,是古人对易经的解析,总结分离出来的。古代智慧,这个智慧形成的。哲学理论,适合的只是当时的社会,就是说道德经。是古人的思维观念,以经不适合我们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就是说思考问题。我们不能,总在古人的思路上徘徊。落后的思维方式,早以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科技时代,思考问题。我们要用属于科技的智慧,去解读易经的文章。从易经这部天书中,找到属于未来的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易经这部书包罗万象。里边包括了宇宙中的所有知识,古人的许多哲学注作。都是从易经的解释得来的,我们是属于现代科技时代的人。我们现代人的智慧,以经超越了古人。陈旧的思维方式,以经彻底的淘汰。陈腐的观念,将会关闭创新思路。现在科技停止不前的原因,就是把思路集中在了。前人走的老路上徘徊不定,只要我们在前人开出的路上。往前走就找到了,新的科技发展方向。易经这部书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算命预测的方式。但是我把易经预测方式,当成的是电脑网络里的编撰程序。这是史前文明编撰好的程序,只要我们稍加改进。就能够造福全人类,易经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预测是属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科技,掌握这个科技。就能够彻底的掌握地球,地外星球用这个网络链接。变成受电脑网络控制的卫星,易经上部分包括洛书河图。都是属于电子网络科技,易经下部分:以太极八卦为首。是属于科技制造部分,这是我对易经的理解和看法。我增经对五行系统,进行数字编程符合科学。但是厐大的数字运算,迫使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但是对易经电子系统的研究我会进行下去,


北京故宫i火锅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比较完整的原文是:“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里面蕴含了老子的辩证思维和对自然状态的崇尚,把万物的最高境界归于自然而非人为。这段话字字珠玑,句句智慧,闪耀着哲学的光芒。



白色是最纯洁的一种颜色,但如果太白了,稍微有些许污点就会很显眼,反而不禁玷辱,故曰“大白若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冰清玉洁、兰质薰心,乃大白者,但反容易遭受玷污,难禁世间风雨的摧残。此白只应仙界有,哪堪俗世风尘染。



方形本是有棱有角的,但方形大到一定程度,就近于圆形,不见了棱角,故曰“大方无隅”。这正如我们的地球,本是高山深壑,但我们从整体上看却是一个圆球,就是因为她太大了,大到不见了棱角。从道德层面上讲,真正的方正之人,不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碰之则伤的尖锐之人,而是内方外圆,大而不见其隅,广而不触其角的大方之家。故真正的大方之人,看起来反而很圆滑。既坚持原则又能通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才。



器为用者,小器小用,大器大用,器用大者则难以成形,往往看似很无用,然器不定形则其用不可限量,故“大器晚成”。姜子牙被周文王聘用之前,干啥啥不成,连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被老婆称为无用的东西。然姜子牙是大器,其用不在家常小事,而在治国安邦。故其虽年逾古稀,却仍在渭水空钓,后终于把周文王钓到了,帮助周族完成了改天换地之业,成为周王朝开国功臣,齐国的始祖,真可谓大器晚成。



音乐是声音的一种,最美妙的声音归于天籁,与大自然的自然之音融为一体,而无人声之噪,故曰“大音希声”。琴弦间流淌出来的美妙音乐如高山流水,完全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听了心旷神怡,完全不以为这是在刻意演奏,而本身就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一样。那种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的音乐不过是噪音,污人耳膜,君子堵耳犹恐不及,非大音也。大音怡人性情,无丝毫嘈杂之声,故似稀声。



现象是事物存在、运动变化的反映,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最大的现象就成了物质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透过现象可知其本质。而规律是无形的,通过规律,我们就可预知事物的现象。把具体现象抽象成规律,那就是大象,抽象则不见象,故曰“大象无形”。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背後隐藏的无形的真象,那才是“大象”。



“道”就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唯自然规律乃为大道。唯大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以为其自然而然不足称“道”,自然而然不足称“道”者,实乃“大道”者也。真正的大道隐于最自然的百姓日用中,而不是标其名,述其理,强迫百姓去遵循,这就是老子所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恒道即大道,隐而不称其名,故曰“道隐无名”。



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把自然之状态奉为最高境界。读懂这一段话,老子之思想可知矣。


子夏故坛


老子所言"大方无隅"和"大音希声"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本章老子在剖析世人对道(宇宙时空)的理解层次。老子认为,了解宇宙真相的人,普通人则心存怀疑,不信者则冷潮热讽。至于大方无隅和大音希声,字面意思很直白,置入全文中较好理解。以下是我在《时空之外·道法自然》中对老子四十一章的解读,谨供参考。

老子四十一章原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大意译解:

最顶级的专业工作者(比如大科学家)了解到道(宇宙时空)的真相后,仍不断坚持探索研究。普通专业工作者了解到道的知识后,既相信又迷惑。

最下等的专业工作者听闻道的概念后,以大笑的方式来嘲讽道的存在。当今世界真到了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时代。

为此创建道学思想理论的先驱指出:明道若昧(道易明难述),进道若退(要明白道需置身于道之外),夷道若颣(道即时空结构,无法理清且缠结交织),上徳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可见道隐无名,要想弄清楚道,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才行。


刘怯之


963

悟真真人英国宫二期邢皓宸的爷爷

9小时前

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第四一章)〞大方无隅,大声无希〞。

〞大方无隅,大声无希〞大方指很大,大事而非小事,比如说国家的事才算大事,相反,个人家庭的事与国家的事相比,算是小事,公司的事与个人的亊相比,算是大事。隅指角,角落,也可理解为小事。

〞大方无隅〞就是大亊面前无小事,在处理国和家关系问题上,国家利益高与一切。在处理公司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公司利益高于一切。总之大事面前无小事。

大声指声很大,希指小。比如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表会议期间,各位代表所反应的议案,归纳总结:根椐群众呼声最高的、具有代表性、急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制定方针政策。

再例如你家三个孩子,冬天到了,老大毛衣毛裤都有了,缺一个上外衣,老二和老三都没有毛裤。家中的钱只能买一件外衣或者买两条毛裤。这个案例怎么解决呢?

要看谁的呼声最大,最具有代表性,最急须解决的三个条件。总之,大声无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