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大馬燈是南京高淳著名的民俗活動,起源於唐朝,盛行於明清,目前在高淳東壩鎮、固城鎮兩地流傳,被譽為江南一絕。

大馬燈是一項模仿戰馬造型的民間舞蹈,東壩大馬燈用竹製“馬架”,外表用絨布製成“馬皮”,並飾以馬鞍、韁繩、銅鈴等,形神兼備。大馬燈一般由七匹“馬”組成,表演時模仿真馬動作奔躍,扮演劉備,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小演員飛身躍馬出征,在鼓點的指揮下,配以民間器樂,馬隊交替佈陣,最後按“天下太平”四字筆畫走陣收場,整個場面非常壯觀。東壩大馬燈的表演人員都是東壩村村民,老少三代同臺表演,世代相傳。

大馬在造型上比一般馬燈的道具馬型高大,是由兩人組合表演一匹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馬頭,後面一人曲身緊抓前面人的腰帶,披戴道具作馬身,兩人互相受到牽制,表演時難度較大。在練習階段要求比較嚴格,扮馬人首先要熟悉真馬的性情、動態、靜貌;其次是苦練馬步功夫。馬在行走時,演馬首的起左步,演馬身就要跟右步。兩人四條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趨,緊密配合,達到和諧統一。才能把假馬演得逼真神氣。

東壩大馬燈代代相傳,訓練有素。表演時7名少兒演三國戲劇中劉備、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馬超及旗牌報馬,乘坐7匹戰馬,在旌旗招展,戰鼓雷鳴中策馬揚鞭,疾馳而出,神威氣勢,咄咄逼人。只見那令旗指處,陣法不斷變換。由跑單穿、雙穿、佈陣列隊、信馬由韁,至固陣對敵,七馬昂首長嘶,奮啼奔騰,將假馬裝扮成栩栩如生的真馬。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後以"天下太平"四字列隊收場。在場觀眾彷彿身披戰甲,來到古戰場,驚喜交加,歎為觀止。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樂手當先,東壩大馬燈於南京高淳老街巡遊。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變換陣法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大馬燈看似容易,實則不易。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馬在行走時,演馬首的起左步,演馬身就要跟右步。兩人四條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趨,緊密配合,達到和諧統一。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首尾相隨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一馬當先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交錯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領頭馬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蓄勢待發

南京高淳民俗大馬燈

向觀眾致意

東壩大馬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它在內容上體現了高淳人民崇尚“忠義”的思想和高淳人民改天換地的龍馬精神,生動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天下太平”和諧社會的嚮往,從而將中國的傳統道德理念蘊含其中。同時,東壩大馬燈造型逼真,表演生動,氣勢磅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本組照拍攝於2018年10月6日於南京高淳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