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德国火车站为什么要拆?

王汝堃


八十年代从太原到上海没有直达的火车,直到1988年左右才有一趟174直达上海的火车,还是三天中有二天从太原始发,有一天从石家庄始发,终点站还是上海真如车站!所以经常在济南或郑州换车!

那个时候,我们去南方经常在济南车站下车,再从济南坐车去上海方向!济南老车站是非常漂亮的车站,德国风格,很别致,与当时比较现代化的太原站比,我们觉得还是济南站更美一些!
自己也记不清在济南车站待过多少回了,最深刻的记忆是济南站高音喇叭里女播音员的一口地道山东话和济南的大葱猪肉馅饺子特好吃,还有就是马路上还跑着马车驴车!
参加工作后,更多的是坐飞机,很少去济南了,再也没有看见济南老车站了,后来听说拆了,很可惜!今年五一节,全家又在济南旅游了三天,正好在济南站下车!出站后在广场看了一下车站!不客气的说,真不怎么样!与记忆中的老车站一比,不知道该说什么!一路上和出租司机聊天,他也觉得老车站拆的可惜,后来盖起来的车站也没能适应城市发展,反而成为城市交通的堵点!
重游大明湖,还是不要门票,山东人好样的,鲁菜也美味如旧!


茗茶泉水


济南的德国火车站,建成于1912年,是当时亚洲最大火车站,谁能想到80年后,也就是1992年7月份,这座哥特式建筑的火车站被拆除。拆除当年,曾有众多老济南市民赶赴现场拍照留念,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当时就有人断言,“终有一天,济南人会后悔的”。

在九十年代,拆除这座具有鲜明特色老火车站的直接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当年车站的客流已经达到5万人次,而且还在以每年3000人的速度增长,现有的老火车站已经无法容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要,所以决定拆除。

建造更大、更现代的火车站适应社会快节奏发展,容纳日益增长的客流本身没有错。错在一拆了之,没有长远规划。当年,德国人在胶济线铁路起止青岛和济南两地各建造一个钟楼,九十年代初济南的被拆除了,而青岛的仍然保留到现在,成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

如果当年的城市管理者们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也许真的可以像红楼教堂一样保留住这座“远东第一站”,保留住济南人的念想,不至于现在后悔。


泉城好玩


楼下众多回答来龙去脉,但这个问题我相当有发言权!

首先:济南作为山东省府,历史流远。而济南老火车站算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楼主问为什么要拆!实际答案是——阻碍建立在政绩上的“发展”!

其次:简单说这座亚洲唯一的德国哥特式火车站被当时领导以殖民地建筑,不适合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为由拆除!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绿顶影响执政者升官,殖民地建筑不适合改革开放!

总之:拍一下脑袋,写一下报告,单纯从政绩与经济发展需要更大运力来想尽一切办法拆,拆,拆!单纯从一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得到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很低。这不是算术题。如今开始说文化传承,传承什么? 济南又原地拆除后复建仿古建筑群——宽厚里。表面的繁华,能诉说所谓的传统文化?

后记:有未证实传言,济南老火车站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其子在赫尔曼死后带工程师定期来中国免费维护此建筑,直到听说火车站拆除,说永不来中国。另外,2013年,济南官方称将投资15亿复建拆除后的济南老火车站,将“原汁原味”展现在市民面前!这是怎样一个蠢字可以解释的事儿?这就相当于拍板把故宫全拆了(也可以说是封建遗存不利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然后说在复建一个!没错,政绩包括各种背后的经济利益都有了,但是智商欠费!


文古山房


首先一点就是这几年济南市民对于恢复重建老济南火车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原计划才火车站北广场重建,不知为何迟迟不开工建设,静待济南市政府的建设结果,真希望可以快点重建!起因还是在1992年,老济南火车站被拆的时候,谢玉堂任济南市长,他说:“看到老济南老火车站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整个建筑完全就是殖民地时期被统治的耻辱!”建筑拆除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建筑被拆除前,很多市民自发的前往陪伴了济南市民一辈子的老火车站合影留念,现在很多济南市民的家里还珍藏着这一珍贵的影像。


心灵驿站jn


1992年济南火车站拆除,当时的济南市长是谢玉堂,没有文化的表现,多少人痛苦流泪,一座丰碑式的古建筑毁掉,历史的罪人。山东是德国的殖民地,在山东境内许多德式建筑,济南和青岛火车站是代表,遍布山东的德国教堂所剩无几,多少古迹被无情的拆除。使人想到了梁思成为了保住北京的明清建筑奔走呐喊,却毁于一旦。多么可悲的除旧啊!拆除的是古董。









追求向上向善


我认为拆除济南火车当年最错误的一次决定。1992年为了改扩建火车站,让济南火车站适应现代化的运输需要,增加火车站的承载量,(毕竟济南还是山东省,甚至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就对老火车站进行了拆除,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而事实也证明新火车站经过不断的修整和改建,已经是现代化运营比较高的大站了,承载力在全国也进入了前列,这是原先济南站所不能达到的。



但是,为什么要拆除,而不是另建,这要分析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可谓全国正在处于建设大潮中,很多人都是在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各项工作,难免在决策上出现短视,像拆除老建筑,建设楼宇大厦是一种潮流,全国被拆除的又何止是一座济南站,天津、北京等很多古建都被拆除了,这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运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一切旧的东西都要被新的东西取得,更何况是有着德国殖民痕迹的火车站呢?



其实,当年的济南站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就是将其保护起来,建成公园或另为他用,在老站不远处筹建新站,当时决策者不这么做的原因,我们现在是不得而知,但是却显示出了当时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淡泊。今天我们重提这件事,也是全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的表现,说明我们民族的已有了文化自觉,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市、甚至全民的文化遗产,不是属于某一个私人所有的。


鸢都龙城


这里不想说了,已经拆了就算复原也没有哪个味道了,都是老建筑经一路联通公司里面还保护着老电报局!建筑还保留当年战乱留下的弹孔!今年2月拍摄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里面已经成了电报博物馆







吃啦啦啦


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国风格日耳曼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当年它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铁路局公用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

1992年3月,虽受到济南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对,山东省济南市和国家铁路部门仍落实了老车站拆除方案。

一个拆除原因是济南火车站要扩建改造,1958年,济南铁路分局在车站广场西侧建了一座二层候车室,公开资料记录,候车室能容纳4000多人,但是, 1990年左右,济南站全年的客运量在400万人次左右,每天平均有1万多人次的客运量。客流高峰时候,旅客从候车室流向广场,站前广场就成了候车场,尤其是赶上春运,广场就是宿营地,根本就进不了站。

另一个原因据说是有些决策者认为济南老火车站是殖民建筑,代表着中国人受欺压的过去,一看到车站钟楼那高耸的绿顶子,就想到的德国侵略军的钢盔,不拆留着它干什么用。济南铁路局当时致函济南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请示关于济南站钟楼的去留问题。两级政府都答复说钟楼不再保留。

并且,拆除之前,当时山东省人大、省政协也质疑过,查阅了有关动迁济南站的所有文件,发现都是正式文件,也都同意建新客站不保留钟楼。“而且当时的文保单位总量很少,只有革命遗址、还有古代建筑才算,近代建筑被忽视了,老济南站也没有进入文保单位。”济南文史专家雍坚曾说。

即使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很多人依然认识到老火车站的价值,坚决反对拆除。但是,反对声音再大,最终也无济于事。

老火车站的正式拆除是在1992年。当年7月1日8点05分,老火车站钟楼的老钟停止转动,8点10分,济南站开出最后一趟25次旅客列车,8点20分,拆除工作正式开始。

留给济南永远的痛……


济南时报


怎么一提起济南就有人提谢玉堂,谢玉堂是什么人物,名垂千史吗。


可惜无声4


对于济南老火车站为何被拆这个问题,专注于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的——地理答啦,简单做个介绍。

大家常说的被拆掉的巴洛克风格的德国建筑济南老火车站,是二十世纪初由德国的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设计建造的,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曾经被某德国刊物誉为“远东第一站”,也是以前济南著名的地标建筑。这座雄伟壮丽、富有美感的经典建筑,曾被多所大学收入建筑学教材。特别是那高的额大钟楼,既增添了视觉美感,又方便了旅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曾经闻名于世,后来又因被拆而让人痛心疾首的火车站建筑,指的是津浦铁路济南站,而不是德国人建设的胶济铁路的济南站。

对于济南老火车为什么要拆?目前公开资料上显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济南火车站要扩建改造。济南的德式老火车站虽然在二十世纪初号称远东第一,但是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铁路客流的激增,济南老火车站的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济南铁路局经铁道部批准,于1992年开始对老火车站进行了改造。资料记载,改造前济南铁路局向地方部门请示老火车站钟楼是否要拆,得到肯定答复后,拆除了老火车站扩建了新站房。

另一个原因据说是有些决策者认为济南老火车站是殖民建筑,代表着中国人受欺压的过去,一看到车站钟楼那高耸的绿顶子,就想到的德国侵略军的钢盔,不拆留着它干什么用?

总之,济南老火车站最终是被拆了,让很多人扼腕叹息,深感痛心和遗憾,希望以后能吸取教训,少犯一些类似错误吧。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