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史學家:人類最終會如何滅亡?真有可能是“笨死”的

1976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位研究經濟史的教授寫了一篇文章,探討了關於愚蠢的五條基本定律。這位教授名叫卡羅·奇波拉(Carlo M.Cipolla),在他看來,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是愚蠢。

經濟史學家:人類最終會如何滅亡?真有可能是“笨死”的

奇波拉教授認為,蠢人身上有一些突出特點是相通的,比如總量龐大、缺乏理智,淨幹些既給別人添亂又對自己沒什麼好處的事,結果就是拉低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他說,蠢就是蠢,沒什麼好辯解的。一個社會,要想不被蠢材拖垮,只能靠其他不蠢的成員加倍努力,來抵消蠢人這種負累帶來的損失。

奇波拉教授出身於意大利,已於2000年逝世。

經濟史學家:人類最終會如何滅亡?真有可能是“笨死”的

“愚蠢不僅僅是讓自己陷於險境”

以下是奇波拉教授關於愚蠢的五大基本定律:

定律一:處於活躍狀態的蠢人總數,永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多。

論文指出,不論你懷疑自己身邊有多少傻子,實際數量永遠比預估的要多,這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我們會因為某些人的職業、受教育程度這種淺層的原因,或是因為其他一些我們認為與愚蠢不搭界的特點,而假定某些人是聰明的。其實並非如此。這隻會導致低估問題更為嚴重。

這就要說到第二條定律:

定律二:一個人是否愚蠢,與此人身上的其他任何特點都沒有必然聯繫。

奇波拉教授指出,愚蠢是人類群體裡的一個常量。無論性別、種族、國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如何,但凡能叫得出的門類,蠢人的比例總是固定的。大學教授可以是蠢人,達沃斯論壇上可以有蠢人,聯合國大會上也有蠢人。地球上的每個國家都有蠢人。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蠢人?根本數不過來。無論你的猜測是多少,幾乎都會違反第一定律。

定律三:所謂蠢人,就是在不產生個人收益甚或引發個人損失的同時,對他人或其他群體造成損失的人。

奇波拉把這條定律稱為“關於愚蠢的黃金定律”。他認為,“愚蠢”就是既給他人惹麻煩,自己又沒有明顯收益的行為。

愚蠢是什麼?是某位大叔不停地在Facebook上發佈虛假消息,是客服讓你抱著電話苦等一小時、兩次掛斷來電,最後還是無法修復賬戶。這就是愚蠢。

此外,這條定律還闡述了三種與蠢人“並存”的表現型。第一種類型是聰明人,既利己也利他。第二種是強盜,損人以利己。第三種是無助者,損己以利人。奇波拉認為,加上蠢人,這四種類型是按照下表分佈的:

經濟史學家:人類最終會如何滅亡?真有可能是“笨死”的

愚蠢象限分佈圖

不蠢的人群具有不連貫性。從行為上說,我們有時聰明,有時自私,有時無助、被佔便宜,有時各有一點。相比之下,蠢人任何時候都很蠢,其愚蠢行為的連貫程度始終完美如初。

不過,愚蠢如初是這類人唯一的確定之處。正因如此,蠢人才會非常危險。奇波拉是這樣解釋的:

本質上,蠢人之所以既危險又具破壞性,是因為講道理的人沒有辦法預料,也不能理解那些不理智的行為。聰明人還能理解強盜的邏輯。如果是一個強盜,他的行為會遵循一種理性的範式——雖然是令人憎惡的,但畢竟是理性。比如說,強盜想要增加戶頭存款數目。既然是強盜,他就不夠聰明,找不到既增加個人存款又增加他人存款的辦法,所以,只能是通過減少他人存款來達到目的。這雖然壞,卻是理性的;既然是理性的,同樣理性的人就能預測。所以,無論是強盜的行動、其令人憎惡的手法,還是醜陋的心思,都是可以預判的,我們可以提前做好防禦。

如果是個蠢人,根據第三定律,以上一切都不復存在。一個愚蠢的生物要想騷擾你,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好處可取,也沒有任何計劃或預謀,而且發生在你最料想不到的時間和場合。我們根本不可能用理智來判斷這種愚蠢的生物究竟是否會發動攻擊,何時發動攻擊,為什麼發動攻擊,以及怎樣發動攻擊。在蠢人面前,你的個人安危完全取決於此人的惻隱之心。

這就要說到下一條定律:

定律四:蠢人的破壞力永遠被低估了。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場合,與蠢人打交道哪怕發生聯繫,最後總會是一場代價昂貴的錯誤。而這一點,常常被人遺忘。

低估蠢人的破壞力,結果就是影響我們自身的安危。由此可得第五定律,也是終極定律:

定律五:蠢人是最危險的一類人。

及推論:

蠢人比強盜更危險。

面對蠢人我們無能為力。一個社會,究竟是被愚蠢公民的負累拖垮,還是超越這群負累,這兩種不同的命運,取決於不蠢人群的構成。一個進步的社會,雖然也有蠢人,但同時還有更多聰明人,他們通過增加個人與同伴的雙重收益,來抵消蠢人造成的損失。

一個衰退的社會,蠢人佔總人口的比重與進步社會相當。但奇波拉指出,衰退的社會中還存在高比例的無助者,以及“迅速增多的強盜”。

他總結說,“這幾類不蠢的人群,其結構的改變必將增強蠢人的破壞力,使社會衰退成為必然。最終,整個國家將走向滅亡。”

翻譯:李蕪

審校:李莉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