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要素如何在城鄉規劃中體現?

赱之糴


“樓外樓頭雨如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這是郁達夫的詩,在詩中,他不僅讚美了西湖,同時認為,西湖的名氣也少不了蘇軾這樣的歷史名人“捧”。每座城市都有其歷史文化的脈絡,而瞭解一個地方文化最直觀的做法,就是在城鄉規劃中使之體現出來。

一、加強歷史街區、歷史文化名村、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在城鄉規劃中,在進行歷史街區、歷史文化名村、以及各類文化遺存的保護時,必須遵守“修舊如舊”的原則。要摸清本地不可移動文物的位置、以及本地歷史遺址遺蹟,在佈局上,要充分考慮附近建築風格的匹配問題。要重視本地“非遺”技藝的研究和加強培養“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工作。

二、原有城鄉街巷、道路和橋樑的名字儘可能保留,新建的儘量用當地歷史名人、或者含有本地文化要素內容的名字命名。

三、合理規劃城鄉歷史文化公園、名人公園、博物館、名人紀念館、各類歷史文化記憶館等能夠了解本地歷史文化場館。

總之,各地在城鄉規劃中,應儘可能注入本地的文化元素,使歷史文脈傳承下去。


金棠文化


歷史文化要素是某個城鄉千百年歷史的積澱,是該地城鄉精神之所繫,也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所繫。

舉個例子吧,如浙江紹興的大禹陵,體現了大禹及當地人民,抗洪救災的勇敢無畏、奮不顧身、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品質。

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要素在今天如何煥發青春,如何激勵人們不怕困難勇於開拓,都是城鄉規劃的題中之義。

我覺得大禹之典型和大眾之群像都要在規劃中具體落實,舊址修繕、考古現場博物館、雕塑等要精心規劃,彰顯其紹興歷史文化的精神內核。

又如,紹興的魯迅故居。

魯迅作為“民族魂”,在城鄉規劃中,也必須尊重魯迅故居原有風貌,保留原有風格。

三味書屋和百草園必須恢復原狀。去年去看過,好像沒找到魯迅筆下百草園的樣子,有點遺憾。

總之,我國曆史悠久,全國各地體現寶貴歷史文化要素的名勝古蹟眾多。在城鄉一體化的浪潮中,我們必須立足於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高度,精心規劃,體現傳統與現代的和諧統一,宛如鴻燕的一對翅膀,展翅高飛,雲天一色,渾然天成。


駝峰


楚簡老子看世界:杭州的西湖與武漢的東湖從面積而論,東湖要比西湖大?以地理環境而論兩湖有相似之處,但西湖的名氣卻比東湖大了許多。那是因為西湖有蘇東坡的詩,有蘇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味總相宜。就是這首詩把西湖推到了高峰,而東湖則遜色不少。

筆者就曾經歷過這麼一件事。在某一村的一座境觀山,據有關專家學者考證,這裡曾是那個老萊子或曰老子隱居時遊歷過的某市最高一座山,並冠以聖xx山,那裡有國內最大的成片的紫徽林。如此文脈聖境卻被當地花巨資搞了個滑翔飛行基地,把個好端端的文脈聖地乃至道家之化的發源地給破壞了。有關專家學者曾建議:將這裡原始的山林植被還原於始,花點錢建一個道家文化的拍攝基地那豈不是造福該村子孫後代。可那裡的村幹部偏不。搞了個四不像。還在半山腰將山脊平整後建了個滑翔基地,被有些文人戲為剝龍皮斷虎骨。將個好端端的文脈聖境給完全被壞了。

所以筆者建議,凡是文脈之地必須要徵得當地權威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反覆調研後方可動工。否者,寧可不建也絕不能亂建。一失促成千古恨,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千古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