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自隋朝开皇三年突厥汗国分裂之后,东突厥汗国就南下臣服于隋朝,并且和隋朝一起对抗在中亚地区独霸一方的西突厥汗国。隋末唐初,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即位成为东突厥的可汗。当时中原的隋朝政府因为起义军和军阀此起彼伏,混战不休,因此无暇顾忌北方的突厥部落。始毕可汗乘机脱离了隋朝,开始迅速崛起。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在太原起兵,参与对中原的争夺。当时他用空城计吓退过来犯的突厥军队。但是李渊仍然明白自己无法于突厥骑兵抗衡,因此差遣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向突厥上表称臣。当时李渊与始毕可汗的约定是,唐军攻下的地区,土地人民归李渊,金银财富归始毕可汗。总的来说,唐军处于弱势。李渊和李建成甚至想过要迁都以避免被突厥围歼。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夺得唐朝的帝位。东突厥颉利可汗趁着李世民尚未将薛万彻、罗艺等李建成余部铲除干净,命拔野古部和同罗部的骑兵围攻乌城,牵制住程知节、徐世勣和屈突通的唐军主力,他自己则协同其弟突利可汗以及铁勒首领契苾何力率20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城。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后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李世民将此事视为警告,因此从他即位开始,就着手准备灭东突厥。渭水会盟后,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东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唐反击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公元629年,太宗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苏定方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张公瑾、高甑生为副,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秦叔宝为副,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程知节为副,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段志玄为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十余员大将共率兵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次年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与徐世勣会合,相与定谋,认为颉利虽败,兵力尚多,若任其逃往漠北,依附于薛延陀等部,则很难追歼;今唐俭在突厥,颉利懈而不备,如选精骑袭之,可不战而擒之。副将张公瑾怕这么做会使唐俭等人身陷险地,李靖说只要能剿灭突厥,唐俭等人根本不用去考虑。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于是李靖令徐世勣统大军继后,亲率精骑万名,各备20天口粮,连夜出发,向铁山疾驰。李靖军冒雪至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颉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未加戒备。初八,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前锋,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至颉利牙帐七里才被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10余万。唐俭、安修仁趁乱脱险而归。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李世民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极其重要的十大战役第七期:灭东突厥之战

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战略胜利。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同时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为后来的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