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為何短命?不光後主荒唐,還有習慣性“奪位”是問題

南朝四代最後的陳朝,只有短短三十來年,貌似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姓氏與國號都相同的朝代。

自老祖宗西周天子封建諸侯開始,稱王稱帝的何止百上千?當時筆者也介紹過,君主是以土地封邦建國封賞諸侯,用來拱衛天子,這是華夏民族傳統上“封建”一詞的本意。那麼,像皇帝正式出現的秦朝,秦國原本來自先民生活的故地,後來得到周朝天子承認,成了諸侯秦國,最後建立秦朝,宗室都是嬴氏子孫。劉邦建漢,一家人姓劉,“漢”其實是項羽所封,當時為了驅除劉邦的威脅,打壓他入咸陽降服秦王子嬰的功勞,趕去蜀地漢中稱漢王,封號是以漢水得名。再後來三國劉備入蜀北伐得到漢中以後,就自稱漢中王,也是為了彰顯他為漢室子孫,繼承劉姓正統的名義。所以,歷史上但凡稱帝的姓氏和國號幾乎沒有多少直接關聯,唯有南朝的這個陳朝建立者陳霸先,兩者完全一致。

陳朝為何短命?不光後主荒唐,還有習慣性“奪位”是問題

當然,陳這一國號並不新鮮,當年春秋時期就有過陳國,地位原本還是很高的,屬於公爵,但國力卻屬於中等偏弱,最後陳國被末代新銳霸主吳國所滅。陳國的一個公子陳完逃入齊國,最後他的子孫取代了原本屬於姜子牙後代的齊國諸侯子孫,成為戰國時代開始的標誌之一,史稱“陳氏代齊”。

南北朝時代這個陳霸先,和陳國老祖宗的關係不大,他的家境也是十分貧寒。後來他聲稱自己的祖輩是潁川陳氏,顯然屬於跟風時髦,要攀扯豪門。因為潁川陳氏是魏晉時代高門,例如曹丕十分器重的,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的大臣陳群,正是潁川陳氏代表,九品中正制的發明人。但陳霸先本人生於吳興,祖先有可能是晉朝過江的,經過多年動盪,陳霸先一家算是貧寒了,完全沒有門閥子弟的可能,他根本就是一個只能投身行伍的武夫,武藝據說十分了得,也粗略讀過一些兵書。

梁朝在吳興的太守是新喻侯蕭暎,屬於宗室裡一個比較普通的人物,但他對行伍出身的陳霸先很看好。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蕭暎出任廣州刺史,陳霸先隨任直兵參軍,鎮守宋隆郡(今廣東肇慶市高要縣,在劉宋時本為宋熙郡,後改宋隆郡),降服所轄安化二縣頭領。幾年後,蕭暎病故,陳霸先受命平定交州土豪李賁之亂,經過三年苦戰,終於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分離勢力,收復交、愛、德、利、明等數州。太清二年(548),陳霸先被加授為督七郡諸軍事,就在這一年,江南侯景之亂爆發。

當時鎮守廣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無意討伐,陳霸先等了一年多,武帝也已駕崩,太子蕭綱被扶立以後遭軟禁,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帳下,受其節制。等到蕭繹要準備討伐侯景的消息,陳霸先受令北上,最後與王僧辯一起建立功勳,地位也獲得提升。

轉眼之間,西魏大軍破江陵,梁元帝蕭繹被殺。王僧辯本與陳霸先商定以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梁王、太宰。不久承聖四年(555),王僧辯為北齊軍勢所懾,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梁帝。蕭淵明為武帝蕭衍侄兒,年齡較長。本來王僧辯不同意,但大軍過江,王僧辯抵抗不過,被迫承認以蕭方智為太子,陳霸先感到失望和不滿。這年九月,陳霸先偷襲王僧辯,廢黜蕭淵明,還是擁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先對北齊通報一切照舊,陳霸先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領揚、南徐二州刺史。做好防禦準備以後,陳霸先反擊北齊,在之前侯景佈防的基礎上將北齊軍隊擊退,然後修好,穩住局面,回頭收拾王僧辯的一些舊部。

太平二年(557)二月,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陳霸先,舉兵北伐。蕭勃是吳平侯蕭景的兒子,西鄉侯蕭勸之弟。蕭景是武帝蕭衍的堂弟,歷任各地刺史兼領軍將軍、安西將軍等頭銜,普通年間死於江夏,年僅四十七歲。先前也提到,梁元帝蕭繹在荊州起兵平侯景,陳霸先在交州平亂,蕭勃就出任廣州刺史,但對蕭繹的號召不為所動。陳霸先暗中投靠蕭繹,然後出兵立功,地位攀升,一直混到大權在握,蕭勃這才清醒過來,兩人先前有過不合,於是就反對陳霸先。他以郢州刺史歐陽頠及部將傅泰、蕭孜(蕭勃侄子)為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點。南江州刺史餘孝頃在新吳(今江西奉新西)舉兵響應蕭勃,其弟餘孝勱守郡城,自己則率軍出豫章與蕭孜會合。但蕭勃等才幹平庸,也沒掀起太多風浪,很快就被平定。

陳朝為何短命?不光後主荒唐,還有習慣性“奪位”是問題

之後最大的麻煩是出身蕭繹身邊的大將王琳,堪稱是陳霸先的一個大對頭。

王琳是王僧辯帶出來的大將,軍功與杜龕並稱。梁元帝蕭繹對他很器重,調到身邊任湘州刺史。蕭繹被攻滅後,王琳本身實力有限,不得不向西魏、北齊稱臣,跟著也向掌權的陳霸先扶立的蕭方智臣服。本來陳霸先對王琳這樣的資深將領就比較忌憚,很想要趁著掌權的機會除掉他,派出侯安都、周文育討伐。哪知道,隊伍還在路上,陳霸先就急著建立陳朝,侯安都感覺士氣大損,反而王琳等殘餘屬於為梁朝拼死抗爭,果然,王琳打敗二將,生擒侯安都、周文育(後周文育偷偷逃回)。王琳趁機扶立北齊送來的永嘉王蕭莊為梁帝,他們反倒趁勢整軍討伐陳朝。陳霸先親自駐軍大雷(今安徽望江縣,劉宋大詩人鮑照在這裡寫過著名的駢體書信《登大雷岸與妹書》,描繪周圍的風光)抵抗,還派使者謝哲去勸說王琳認清形勢,雙方互有交鋒。這時,陳霸先建立陳朝才沒兩年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歲,皇位留給了侄兒陳蒨。陳霸先之前共有四個親子,陳克,陳立,陳權三個兒子都早夭。而陳蒨、陳頊是陳霸先哥哥陳道譚的兒子,陳道譚死於侯景之亂,陳蒨、陳頊都被陳霸先收養為兒子。

但陳霸先其實還有一個親子陳昌,排行是第六子(算上陳蒨、陳頊在內),在陳朝建立時已經十五六歲,毫無疑問,隨著陳霸先地位崛起,他是將唯一的親子陳昌當繼承人培養的,派遣陳郡謝哲(陳郡第一豪門謝氏嫡系後人,祖父謝朏是東晉名臣謝安的族孫,是謝安胞弟謝萬一系後人)、濟陽蔡景歷輔佐,又派吳郡杜之偉教授經書。陳昌不僅相貌堂堂,為人也很聰明,學習各方面都算不錯。連多才多藝的梁元帝蕭繹對陳昌也很看好,後來與陳頊一起去荊州,元帝以他為員外散騎常侍。偏偏很不湊巧,蕭繹被西魏出兵攻滅,陳頊、陳昌都被俘虜到了關中。

陳霸先登位以後多次遣使要求歸還兩個人質,這時新立的北周雖然答應,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哪知道,陳霸先在位僅三年就死了,陳昌還沒有機會返回江南。像俗話說的,社稷不能一日無主,陳霸先死後的宮廷形勢不得不傳位給年長的養子陳蒨。事實上,陳蒨勇武不差,但一直在外鎮守,陳霸先生前絕對沒有要傳位給養子侄兒陳蒨的意思。以史書記載看,也是皇后和中書舍人蔡景歷等人迫於無奈,加上大將侯安都等推舉,將陳蒨從南皖一帶召回,繼位為陳文帝。陳蒨出生年有爭議,至少要比陳昌要大十五六歲。

陳蒨登位以後的天嘉元年(560),北周釋放陳昌,他在途中給堂兄陳蒨寫信,言辭非常不滿,要求陳蒨讓出皇位。陳蒨怎麼可能答應呢?但他故作大方在朝堂商議:“太子快回來了,我只好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心腹大將侯安都說:“自古豈有被代天子?”陳昌進入陳國境內 ,陳蒨詔令沿途官員隆重迎接。渡江時由侯安都親自護送,可他卻將陳昌推入長江淹死,然後鑿沉大船,事後對外宣佈陳昌是在過江時遇到船壞溺死。陳昌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去見他的老爸陳霸先了,陳朝儘管由陳霸先創立,但除了他自己在位的三年,此後的三十年全是陳霸先哥哥陳道譚的子孫傳承著,感覺也是挺諷刺。

事實上,陳霸先建立的陳朝版圖已經越來越小,他掌權加登位的三四年裡,一直戰事不斷,在梁朝末年大亂的基礎上,也沒有多少喘息的餘地。所以,陳朝作為南方割據的尾聲,已經面臨北方步步緊逼的態勢,要說南朝這時候還一片昇平的偏安景象只能是自欺欺人。

陳朝為何短命?不光後主荒唐,還有習慣性“奪位”是問題

陳朝文帝在位時間也不長,僅有七年。文帝陳蒨因為年長,早年跟隨陳霸先征戰,得到許多實際鍛鍊,特別是平定王僧辯,對付王僧辯女婿杜龕,陳蒨起到很大作用。陳蒨因某種機緣僥倖,繼承陳霸先皇位,其實,陳蒨在位時期也繼續在穩定各種反對力量。例如比較重要的王琳、周迪等。

像周迪也算陳朝重要將領,雖然不屬於三國晉朝那時得勢的江東周瑜、周舫一類豪門大族,但也算臨川郡一帶湧現的地方豪強。據說早年出身貧寒,靠打獵為生,作戰勇敢,很快脫穎而出,組建起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其他不少人屬於當地大戶,反而都推舉周迪,獲得大家擁戴,相當於是當年亂世的鄉勇部曲和地方自衛性質的武裝力量。周迪也為陳朝建立出了不少力,尤其平定廣州刺史蕭勃。周文育帶著大軍南下,周迪出兵出糧,陳霸先加封為振遠將軍,遷江州(今九江)刺史。但周迪不願離開鄉土,不久王琳謀變,拉周迪入夥。

陳霸先親自解決王琳沒能徹底成功,陳文帝繼位,為了安撫周迪加封為鎮南將軍。周迪還是不入京覲見,依然想要割據一方。於是,陳文帝派兄弟陳頊帶兵平定。周迪不敵,投奔晉安(今福建福州)陳寶應,直到天嘉六年(566)在山中被殺。而陳寶應也同周迪類似,是當地世家大族,其父陳羽已經是地方豪強。陳霸先建立陳朝,改元永定,置閩州,轄建安、晉安二郡,授陳寶應持節散騎常侍、信武將軍、閩州刺史領會稽太守。陳文帝繼位後,陳寶應為鞏固對閩中統治,與割據浙、贛的留異、周迪結成聯盟,並娶留異女為妻。天嘉四年(563)正月,周迪兵敗,投附陳寶應。

文帝同時取消陳寶應的待遇,發兵討伐。派都督章昭達軍由陸路、益州刺史領信義太守餘孝頃軍由海道,兩路夾攻閩地。陳寶應率軍據建安湖漈,結水柵山寨以阻陳軍前進。天嘉五年(564),章昭達命軍伐木結筏,乘溪水漲急時流放之,衝破陳寶應兵寨水柵,而後水陸急攻,適餘孝頃率海路軍至,陳寶應兵大敗,率其子南逃,至莆田被俘。陳寶應及全家子弟20人被押送建康斬首。

天嘉六年(565),文帝為皇太子伯宗進行元服之禮,以弟弟驃騎將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為司空。不久,臨川太守駱文牙斬殺周迪,傳首京師。文帝開始冊封皇子為王,立陳伯固為新安王,陳伯恭為晉安王,陳伯仁為廬陵王,陳伯義為江夏王。天康元年(566)三月,冊封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陳頊為尚書令。不久,陳文帝病重,當日就在有覺殿去世,時年四十五歲,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可由於陳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陳頊以重權,導致他死後嗣帝權力弱小,很快就被陳頊篡奪了皇位,幾乎重蹈陳霸先一樣的悲劇。

陳文帝陳蒨在有限的時間裡,注重整頓吏治,扶持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恢復。他不光在陳朝比較有作為,可能放在整個南朝歷代皇帝中也算比較突出的一個。史書稱陳文帝“從艱難中發跡,瞭解百姓的疾苦。國家的用費,定依儉約的原則。善辨真假,不容臣下奸巧,使得人人知道自勵。”(《陳書·本紀》)

陳頊奪位以後為陳宣帝,他比陳蒨小大約八九歲,早年陳頊和陳昌一起被俘虜到關中。陳蒨奪位的時候,北周故意放陳昌回去以為會有爭位事件發生,削弱國力,然後就有可乘之機,結果陳昌還沒過完江就死了。天嘉三年(562),陳頊也回到了陳朝,可能出於受苦多年的補償,也可能出於需要自家兄弟扶持,陳頊很快就被重用,被授為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並官任佐史。又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號驃騎將軍。四年(563)加開府儀同三司。

陳文帝病重時,尚書僕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與安成王陳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入宮侍奉醫藥。太子陳伯宗柔弱,陳文帝怕他難以守住皇位,就對陳頊說:"我想效仿當年吳太伯傳位於其弟。"陳頊伏地痛哭流涕,堅決推辭。孔奐對文帝說:"安成王是您的兄弟,必定會效仿周公輔政。他若有廢立之心,臣等雖然愚鈍,也不敢聽命啊。"拜任陳頊為司徒,進號驃騎大將軍,總領尚書職,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班劍三十人。

陳朝為何短命?不光後主荒唐,還有習慣性“奪位”是問題

光大二年(568)十一月,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擔當大任為由發動政變,用太皇太后章要兒(陳頊叔父陳武帝陳霸先的皇后)的名義下詔廢黜陳伯宗,降封為臨海王,而後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建。又下令廢黜陳伯茂為溫麻侯,安置在別館,陳頊派人在路上攔截,在車內殺害了他,年僅十九歲。立妃柳敬言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封皇子陳叔陵為始興王,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封皇子陳叔英為豫章王、陳叔堅為長沙王。

陳宣帝一共在位十四年,基本是維持武帝文帝的情況,但也面臨著北周方面咄咄逼人局勢。不過,憑藉兩代基礎,陳宣帝是陳朝唯一發動北伐的階段。當然,這一次北伐其實也是北周主動相邀攻滅北齊。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宣帝響應北周討伐北齊。眾大臣其實意見不一,只有吳明徹堅決支持。陳宣帝主意已決,讓大臣們推選主帥。多數大臣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高權重,應為主帥。但尚書左僕射徐陵認為:“吳明徹的家鄉在淮左,知道當地的風俗;而統軍、謀略的才能,當今也沒有超過他的人。”都官尚書裴忌也同意以吳明徹為帥。陳宣帝即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與裴忌領兵十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今南京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今安徽和縣,氍音渠,黃法氍算陳朝著名將領,早年也出任交州刺史,幫助周迪生擒王琳部將李孝欽等,進封宣毅將軍)。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破北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十餘人,北齊軍大敗,斬獲不可勝計,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抵抗陳朝。

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後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也投降了。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所以宣帝下令讓他拜祠上墳,詔令準備牛、羊、豬三牲,下令拜祠上墳,文武羽儀很盛大,鄉里都以此為榮。陳宣帝詔令派謁者蕭淳風去壽陽冊封吳明徹,在城南設壇,二十萬將士列旗擊鼓操戈披甲,吳明徹登壇接受冊封,禮儀完畢後退下,將士們無不歡呼雀躍。當時,北齊衰亂,倘若陳軍能夠乘勢前進,有可能先一步消滅北齊,或者取得更多的北方州郡。可陳宣帝在吳明徹佔據淮南以後搞諸多儀式,過於滿足,顯然還在於苟安江南,坐失滅齊良機。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陳宣帝聽聞北周已經滅北齊,這時陳宣帝卻想爭奪徐、兗,出兵北伐。詔令吳明徹繼續進軍,命他的大兒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吳明徹部隊抵達呂梁,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軍抵抗,被周軍擊敗,逃走中被擒獲,因為憂憤患病,一年後就死於長安,年六十七歲。太建十年,北周大舉進攻,江北、淮南盡被奪走,陳氏的江東政權搖搖欲墜了,陳宣帝臨終之時已經是楊堅建立隋朝的第二年了。

陳叔寶是宣帝陳頊的長子,這個長子繼位的時候,陳朝內部還是險些發生爭奪皇位的危機事件。陳叔寶早年也跟母親柳氏一起當俘虜,只不過陳頊被帶去關中,而陳叔寶與母親柳氏、胞弟陳叔陵作為人質被扣在穰城(今河南省鄧縣)。陳頊回到江南的天嘉三年,陳叔寶和母親一起被送回,不久陳頊受封安成王,陳叔寶就成了世子,當時年僅十歲。

太建元年(569),陳叔寶被立為皇太子,年十七歲。他師從周弘正學習《論語》、《孝經》等經典,多次親自釋奠太學。此外,陳叔寶喜愛文藝,大量文士成為東宮僚屬,並舉辦文學宴會。陳叔寶身邊的主要文人有江總、姚察、顧野王、褚玠、陸瑜、謝伸及義陽王陳叔達等三十餘人。另外,覬覦皇位的有他二弟陳叔陵,密謀刺殺陳叔寶爭奪皇位繼承權。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陳宣帝去世,倉猝之際,始興王陳叔陵命侍臣去外面取劍。左右侍臣沒有領會,取了上朝的木劍給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聽見陳叔陵的話,害怕發生變故,窺測陳叔陵的行動。太子陳叔寶在靈柩前大哭,始興王陳叔陵企圖用銼藥刀砍擊,擊中陳叔寶頸部,陳叔寶在柳皇后及乳母吳氏幫助下逃出,派大將蕭摩訶討伐,最後陳叔陵被殺,諸子賜死。由於陳叔陵是庶出,為人比較彪悍勇猛,十五六歲已經出任都督,領揚州刺史,統領江淮州郡,幾乎算是皇帝之下第一人。但宣帝身死,陳叔陵不服文弱的陳叔寶繼承皇位,於是想要爭奪,直接親自動手,釀成了宮廷危機。

陳叔寶以受傷養病躲入宮中不理朝政,以立功的長沙王陳叔堅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綏遠公。原本始興王陳叔陵家中財資數萬悉數賞賜給陳叔堅與蕭摩訶。然後身邊只留貴妃張麗華服侍,大封諸弟為王,封皇弟陳叔儼為尋陽王,陳叔慎為岳陽王,陳叔達為義陽王,陳叔能為巴山王,陳叔虞為武昌王。不久正式冊立皇子陳胤為太子。然後開始擴建宮苑,生活日益奢侈。

陳叔寶這樣荒廢朝政,長沙王陳叔堅久而久之也開始驕縱擅權。陳叔寶後來也有些警惕,尋找機會將陳叔堅調離,不久隋朝就開始滅陳的行動。陳叔寶以為憑藉長江天險太平無事,整日在內宮花天酒地,根本不知道隋朝大軍五十萬已經準備過江。當然,陳朝各地並不是毫無抵抗,只不過幾番阻擊都不是隋軍對手,連戰皆敗,大將韓擒虎攻入建康城,陳叔寶和張麗華等跳入井中躲避,但依然逃脫不了俘虜的命運,最終被帶去了北方當了一十六年囚徒,隋朝仁壽四年冬,病死於洛陽,享年五十三歲。

陳叔寶一共在位七年,《陳書》中的這個後主還是比較推行愛民之道,首先他很喜歡大赦天下,七年間一共十次,他先後下詔勸農、求賢、納言、禁奢、安撫在陳朝的夷狄之民。如太建十四年(582年)三月辛亥頒佈詔書免徵租稅、獎勵耕種。當然,陳叔寶也知道陳朝一直戰事不斷,不管是抵抗外部北齊北周,還是內部反對勢力,南部邊疆部族,希望恢復民力,可惜陳叔寶力有不逮。換句話說,他也不一定就構成亡國昏君的種種罪狀,但是,北方隋朝一統天下的形勢已經具備,而且箭在弦上,所以,陳叔寶最終成了一個亡國之君,這也是形勢使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