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

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

于文斗,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父亲,清道光二十三(1843 年)三月出生于昌图厅梨树城分防照磨所辖的大榆树屯(梨树县蔡家镇新村村)。据《于氏家谱》记载,于氏祖籍是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明末清初,于氏家族先人受皇帝恩赐,奉“辽东招垦令”到东北开发农业。当时,于家十世祖于宾、于朋、于友兄弟三人同行,在烟台上船来到辽宁营口,又转船沿辽河行至今天的吉林省梨树县。

于文斗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代便跟随父亲学习农耕、经商。咸丰六年(1856年),于文斗跟随父亲于渼迁居到辽河东岸的怀德县大泉眼屯,扩大农耕范围,家业日兴,并随之修建府第。后来,于文斗又随父亲于渼转到郑家屯经商,创办了钱庄商号“丰聚当”。光绪十二年(1886 年),因扩大经营范围,有粮食、木材、食盐、烧锅、油坊、布庄、钱庄等综产业,商号“丰聚当”更名为“丰聚长”。

于文斗从达尔罕王购得数千公顷土地,开垦科尔沁草原为耕地,曾担任梨树城、郑家屯等处商会会长。商号丰聚长不断发展,遍及东北。吉林有 13 家,辽宁有 6 家,黑龙江有 3 家,天津有 2 家,蒙古有 1 家。于文斗聘请水稻专家,大面积种植水稻,丰聚长稻米被定为御用大米。开发辽河航运,以大辽河为运输航道,组建了丰聚长船队,在营口建立码头。丰聚长大米和众多农产品通过船只运至南方,并出口朝鲜、俄罗斯等国。

于文斗当时所处的郑家屯匪患严重,“丰聚长”成为匪徒劫掠的重要目标,于家深受其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 年),于文斗资助吴俊升保险队增编扩队。清光绪三十年(1905 年),资助“新安军”统领冯麟阁驻防郑家屯丰聚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 年),资助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增兵扩军,使张作霖率部进驻郑家屯。后来,于文斗、张作霖、吴俊升三人成了生死之交的挚友。于文斗倾情支持吴俊升、张作霖、冯麟阁、马龙潭等设计建筑四洮铁路。出巨资帮助张作霖 、张学良父子办工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 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定婚。1912 年,于文斗以低价或无偿将土地转让给农民耕种。1914 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完婚。张作霖父子曾有意让于文斗担任奉天富裕银行董事长,可是被于凤至父女婉言谢绝了。于凤至比张学良年长三岁,婚后为张学良生了一女三子。1916 年夏,于文斗为抗日武装冯麟阁部二十八师提供武器、粮草和马队,并携爱女于凤至亲赴前线劳军。1916 年 11 月初,于文斗去世。

抗日战争期间,于家直系子弟多人参军救国,先后有 30 余人为国捐躯。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氏后人重新经营丰聚长。1956 年丰聚长全部家产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于氏百余位后人现散居于吉林省各地,梨树县蔡家镇新村村现有十几户。松原市丰聚长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至辉为于氏直系后裔代表性传承人,他于 2010 年在公主岭修缮了于凤至故居,举办了于文斗、于凤至的事迹纪念展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