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什么区别?

司马长史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清朝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中清朝士兵的服装一眼望去都是一样的,如果有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这些士兵的衣服上有一个地方其实是不同的,那就是有的士兵胸前是一个勇字,有的士兵胸前是一个兵字,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兵字和一个勇字能有多大区别?其实这里面区别可大了去了。

最起码字不同代表这两个士兵的身份和地位都是不同的,提到清朝的士兵大家下意识的就会想到八旗子弟兵,可是话说来清朝拿下天下仅仅靠八旗子弟兵够吗?当然不可能了,在没入关之前可能八旗子弟兵就够了,关外说难听一点巴掌大点的地方,清朝士兵人数足够,可是入关就不一样了,八旗子弟远远不够的。

冷兵器时代打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数,以少胜多的例子的确不少,可是那仅仅是一场战役而已,所以清朝入关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士兵数量太少了,清军入关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农民起义可以说不间断,南明也天天想着怎么夺回天下,到处都是不安定的因素,这个时候清朝急需大量的士兵。

于是乎清朝开始在八旗军的基础上招兵买马完善绿营兵,在当时清朝收编了不少汉人士兵,有趣的是本来绿营兵是辅佐八旗的,后来绿营兵越来越强,甚至成了主力。八旗兵和绿营兵一样他们的身上都印着兵字,可以说衣服上带兵字的是清朝的正规军队。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士兵渐渐的骄奢淫逸,清朝后期的时候天下又有了不安定的因素,这个时候皇帝重用汉臣,让他们招兵买马,他们这个时候招的时候士兵衣服上都是勇字,因为很多人都是乡勇出身,他们一开始其实就是辅佐地方军队的,身份不如正规军的高,而且没有编制,工资都是地方自筹,并且是没有战事就会被遣散。太平天国起义之后,统治阶级发现他们战斗力很强悍,才将他们划分为正规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崤山小虎第261条回答。

二者都是清朝的武装力量,是以“兵、勇、士、丁”来加以区分的。

一、兵。

兵主要有八旗兵绿营兵

八旗兵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满洲八旗:是清朝女真族自己的部队,可谓根正苗红。

蒙古八旗:是清朝为了制衡汉族军队,拉拢蒙古人(少数民族)军队而创立的。

汉军八旗:清朝入关前打败的明军及其他汉军,为了拉拢汉族人而创立的。

所以八旗军地位从高到低依次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绿营兵。在清朝入关统治中原后,为了戍边守土,由各地方都督大员节制成军。是清朝人数最为庞大的武装力量。

所以,以上八旗军和绿营兵都作为最正规的武装力量,胸前自然是“兵”无疑。

二、勇。

分为乡勇练勇

乡勇:顺康雍时期,国家打了很多仗,兵力空虚,需要乡勇维持治安,并作为兵的预备队。所以此时相当于预备役

练勇:到道光以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等,“兵”作为国家的正规武装力量已经腐朽不堪,此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的地方练勇逐渐充当了国家的正规军。比如“湘军、淮军”等。


三、士。

士的地位比“兵”地位略高,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士官长。一般属于指挥“兵”作战的高级士兵。例如班长等。

四、丁。

丁的地位比“兵”低,类似于现在的部队职工杂役等,战时由“兵”驱使完成一些劳务保障等。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我是军林天下“子创”,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这个“兵”和“勇”虽然是两个字,但是里面涉及的含义确实不一样的,用现在的话来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下面给大家解读到底是怎么的区别。

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去表达这个问题的思想,在清代士兵的军服上回体现出“兵”和“勇”的字样,其实这个“兵”是满族军人才能配备的,也被称之为八旗军,二“勇”字是汉族人的标志,被称之为绿营兵,虽然两者的任务都是保家卫国,但是由于阶级封建等级的划分,汉人或许就是那么的低人一等,毕竟当时的执政者是满族人,在没有外族侵犯时,中国的封建矛盾只有民族之间的,而不是现在的一致对外,民族一家亲。

但是在清代绿营军的战斗力相对来说比八旗军要强,这也能体现阶级间的矛盾,因为养尊处优和地位卑下所做成的后果肯定是这样的,八旗军的任务主要是卫戍,负责京都的安保工作,也人称之为御林军,而绿营军大多部署在全国各地,数量上也会比八旗军多数倍,但是对外打仗的任务一般都是绿营军,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营军的战斗力要比八旗军要强很多。

总结以上,这哥俩按现在的话就是临时工和正式工,事业编和行政编的区别,亲儿子跟义子的关系,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军林天下


清朝士兵军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地位却相差太大 !

国家政权的维护都要靠军队来进行,在古代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士兵就是这样的作用。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清朝士兵上面的制服,有的写的是“兵”,有的写的是“勇”,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兵都是有等级的,通过制服就可以有更直接的区分,在清朝的士兵制服中,有写“兵”和写“勇”的,其实清朝的兵种大分的话就是两种,一种是八旗兵,一种是汉兵,在清朝等级制度还是比较严明的,而且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汉人的地位极低,很多官职都要把汉人和八旗人分开来处理。

八旗兵是正规的军队,汉兵则是汉人组成的武装力量,是敌人一等的,那时候等级阻碍了军队势力的发展,八旗兵病源少,却安枕无忧的待在高位,导致后来国家发生动乱的时候,八旗兵完全抵抗不住,就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其实就是一群农民扛起了锄头奋起反抗,但是打得清兵节节溃退,这里大部分都是八旗兵。清朝士兵军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地位却相差太大 !

而汉兵是比较少的,而且国家一有大事,这些士兵完全不够上级调动,这时候就需要在当地征集一些其他士兵来填充,于是就有了临时武装一说。兵和勇的差别就在这里,正规兵上面就写一个兵字,而临时兵上面就写一个勇字,只不过是一字之差,两种兵种的待遇相差太大,勇字兵一般没有什么正规的对待,但是有事情发生却是冲在最前面的,非常讽刺。

“兵”和“勇”的差别就像八旗兵和汉兵的差别一样,平时享福的都是“兵”,但是有大事在第一战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士兵们就基本是“勇”字制服的人了,也就是一般老百姓打头阵。


了悟壶途人生


一个协警,一个辅警!




灰姑娘美妆


我们看古装戏的时候,经常看见清朝士兵有两种,一种胸前写着“兵”,一种胸前写着“勇”。两者只差了一个字,但是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组织。

近代的时候,经常有乡勇、民团、炮勇一类的人物,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是正规的军队,而是雇佣过来的打手。这个“勇”字,也是从清朝传下来的。



兵和勇的区别就在于,兵有编制,勇没编制。

军服上写着“兵”的,是正规军,由政府遇见,常备的作战部队。兵分两种,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兵是由旗人组成,是从关外打入关内。而绿营兵初期都是明军投降,后期大量招募汉军扩充自己实力。这些兵是有编制的部队,吃的是皇粮,他们的职业就是军人。


而勇则完全不同,勇通常是作战时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在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够用的情况下,朝廷从地方招募的一些士兵。他们是临时招募的,仅仅进行简单的训练,就匆匆上阵,任务结束后便卸甲归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临时工。

清朝末期的湘军其实也是一伙乡勇,是曾国藩的个人武装。而曾国藩给湘军粮食服装,又给了他们编制。给了他们编制,等于给了他们生活保障,这样能一心一意为自己卖命。



清朝覆灭后,很多地方上都有着自己的民团或者保安团,这些武装的共同点就是没有编制,他们的人也不叫军人,就叫团丁,和勇没什么本质区别。


御史三大人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的流毒最深!愚忠,愚孝!左季高曾经试探过曾剃头,问鼎中原可否?曾国藩却不敢越雷池半步!还自圆其说怕生灵涂炭。其实满清以经到了苟言残喘的地步了。所以他的门徒李鸿章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悲剧!!!


Sywgeew


兵是公务员,勇是临时工,OK?


代号寒风12388


简单说:兵是行政编制,勇是事业编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