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死後,海瑞為什麼哭?

高雅婷s




海瑞是個比較複雜的人物。

一方面,海瑞有責任感。

他對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不理朝政很擔憂,國家的形勢一天不如一天,老百姓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海瑞希望喚醒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希望皇帝把政事管起來,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這是海瑞上治安疏罵嘉靖皇帝的初衷。嘉靖嘉靖,家家乾淨,老百姓家徒四壁,一無所有。



另一方面,海瑞忠君。

海瑞終歸是儒家思想的徒子徒孫,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社會,君王就是父親,父親死了,孝子哪有不哭的道理?再說了,主要是海瑞把嘉靖皇帝幾乎罵得狗血淋頭,但是嘉靖居然只是把海瑞關起來,並沒有將海瑞處死。海瑞上疏之前,已經準備好了棺材,做好了死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瑞更應該哭了,感謝皇上不殺之恩。嘉靖皇帝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大禮儀之爭一次就杖殺了17名大臣。



封建社會可惡就可惡在這裡,忠臣提醒皇帝要把國家治理好,還得擔心皇帝殺人。這江山社稷又不是大臣家的,而是朱家的,明朝要是亡了,最受害的是朱家啊,大臣要麼回家,要麼效力新朝廷,沒有什麼損失。後世明朝北滅亡,受害最大的不就是朱家嗎?被屠殺了多少人?嘉靖皇帝的後裔被殺的一個不剩。難道這不是報應嗎?


坐看東南了


話說京城監獄的看守得知了嘉靖的死訊,他們商議了一下,便開始分配工作,買菜的買菜,買肉的買肉,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然後請牢裡的一位犯人吃飯。 這個犯人名叫做海瑞。 自從罵完皇帝,海瑞先生的名氣是一天大過一天了,無數官員把他當作榜樣,有些老百姓甚至把他的相掛在家裡,早請示晚彙報,成了不折不扣的偶像級人物。 現在皇帝死了,以海瑞的名頭,自然是無罪開釋,加官進爵,看守們也想求個進步,便打算投個機,請海大人吃一頓,將來也好有個照應。 飯菜送到牢房裡,海瑞一看,有魚有肉,再一算,太上老君的生日還差得遠,自己的生日更不靠譜,明白了,這是斷頭飯。 所謂斷頭飯,就是殺頭前吃的飯,一般說來都還不錯,咱中國人仁義,堅決不給閻王增加負擔,保證不讓一個餓死鬼去報到。當然了,這頓飯一般人都吃不下去——心理壓力太大。 可要擱到海瑞身上,那就是兩說了,海猛人二話不說,提起筷子就刨,狼吞虎嚥,吃完了還要添,等到盤子能夠照出人影,他終於吃完了。 然後他坐了下來,看著看守,那意思是我吃完了,你們怎麼還不動手。 看守被他那種找死的眼神看得發毛,便小心翼翼地對他說: “海先生,你還不知道吧,皇上已經駕崩了,您很快就能出去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被寫進了大大小小的史書,堪稱史上之奇觀。 在聽到這句話後,海瑞呆了一會,然後突然大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過氣,然後就開始吐,先吐這頓的,再吐上頓的,最後是黃膽水。 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嚇得魂不附體,緊緊貼著牆壁,一動也不敢動。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傷,說來真有點諷刺意味,嘉靖信任嚴嵩、信任徐階,給了他們高官厚祿,結果一個把他當工具,一個把他當傀儡,唯一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個痛罵過他,又被他關進監獄的海瑞。 有人說這都是愚忠,但在當時的封建制度下這是正常的。他們的品格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偉大的,他們的精神能永遠流傳,無論何時都要相信人心和愛的力量。忠誠,忠義誠信。能做到這一點的人無論經歷了多少煎熬掙扎都是堅定不移的,他們的心比別人的更加強大。他們是由普通人蛻變而成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敬仰,銘記和學習。


玉儒於成


說海瑞是個智慧的人,不如說他是個看透世態,落得灑脫。不謀全局者,不可某一隅,不謀一世者,並不可謀一時。在一道疏事件之前,海瑞是有極高的政治抱負的,清流明星,極有才賦。張居正撫政,並未重用他。首撫重循吏,淡清流,認為清流自縛道德戒律,不堪大用,所以張居正死後,海瑞評價其: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客觀而中肯。嘉靖

求仙問道,強冕冠父,我行我素,大開冤獄,極盡荒誕殘酷。海瑞挺身而出,一道諫文,試圖力挽狂瀾,先捧後諷再諫,自備棺槨,被嘉靖鎖入大牢反省。不想嘉靖駕崩,罪責意外得免,得知訊息,海瑞大哭,吐食整夜,所涵甚多。一哭嘉靖駕崩,忠君是之,自然反應。二哭嘉靖,不知其意是否殺之。三哭嘉靖可下死了,國家有望。四哭朝臣附能趨勢,結黨營私,重振朝綱何其艱難。五哭自己為國無望,不得施展政治包袱。六哭、七哭……五味雜陳,良莠氾濫,其不可名狀也,某國者不得善終,如張居正,對海瑞的影響甚重。所以海瑞看破官場,少有突出政績,但修得青天美名,得以善終。

東方紅102714247


因為海瑞是理學的信奉者,排除這個原因,他是完全遵從士大夫的那套精神準則來行事的,因此這個精神核心就是忠君,這也是傳統價值的核心,而他忠於皇帝,聽說皇帝死了,那麼自然就會痛哭倒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