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节选名句精髓,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

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译文: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3、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译文: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王喜爱腰身纤细的女子,为此后宫中的少女多半饿死。

4、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译文: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

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译文:爱的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

6、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译文:借鉴历史上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考察现在社会的是非利弊。

7、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译文: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8、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译文:很想一个人,到了那个人的故乡,他的家还在,人已经死了。

9、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译文:家道贫落的时候要用贤良淑德的妻子,国家遭遇祸乱之时需要有贤良的将相,比喻比喻愈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愈要用人得当。

10、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译文: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

《资治通鉴》节选名句精髓,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1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12、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译文:御寒没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别人诋毁你的话没有比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

13、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译文: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4、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译文: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1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16、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译文: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

17、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译文:不讲信义,就不能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的支持,就不能使国家巩固。

1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译文:大丈夫答应人一件事,即使给千金也不会更改。

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译文:兔子死了,用来打猎的猎狗就会被杀了吃;飞鸟被射尽,弓就不被需要了,因此被藏了起来;敌国被攻破的之后,出谋的臣子就被杀了(不再需要,位高权重,怕篡位)。

《资治通鉴》节选名句精髓,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20、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21、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 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22、“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23、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 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4、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资治通鉴》节选名句精髓,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25、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26、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

译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

27、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译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28、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译文: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