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计划组织题应该如何回答?

即将上岸的Amelie


组织计划类题目在公务员面试题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综合分析题。近几年来命题趋势越来越细,侧重考查实际工作能力。

传统的组织计划类题目其中还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调研类、宣传类、比赛类、培训类、会议类、考察接待类、策划活动类。随着公务员面试的考试题型越来越深入,还延伸出了许多新的类型,但是不常考,所以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组织计划传统类型答题技巧的巩固上。

一、调研类

此类型在组织计划类型题中的考查频率最高。所谓调研,就是收集意见、了解情况,主要考查信息收集的能力。

大致的答题思路可为:

1、事前: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不能笼统的回答,必须要答得很细致,比如用什么方式去收集资料;收集何种类型的资料;收集好了资料如何整理等)、调研小组成员的选择(个性、年龄、性别、学历、专业与否等)

2、事中:单独阐述或是综合阐述或是单独挑出一个来重点阐述调研的对象、内容、方式

调研的对象应该具有全面性或典型性;调研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调研的方式比较庞杂,比如网络问卷、微博微信有奖问答、电话访谈、座谈会、明察暗访、查阅文献等

3、事后:回收、整理、汇总在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数据,撰写调查调研报告上报领导,并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建议,突出重点内容

调研报告回答得尽量具有亮点(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柱状图、饼状图等)

例题:你所在单位6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到青海省某县搞一次关于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如果此项活动由你具体负责,你准备如何组织实施?

(1)调查准备阶段:调查此次关于农民收入调查中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查找资料了解青海某县农业及农民收入的历史情况,调查过程中对具体数据详细记录;广泛征求组里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方案。

(2)调查进行阶段:联系好当地的接待单位,听取当地有关领导有关介绍,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农民分别予以调查,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3)调查收尾阶段: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各项数据,形成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形成合理化建议;上报领导。

二、宣传类

宣传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推广、宣传的能力,在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宣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决定了此类题型的重要性。

答题思路:

1、宣传前:详细讲述宣传的目的和意义(做任何事情,开展任何活动都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相应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宣传中:单独阐述或是综合阐述或是单独挑出一个来重点阐述宣传的对象(受众对象应具有多层次)、内容(具有实用性、接地气)、方式(传统型、互联网型)

3、宣传后:评估宣传效果、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设置一个固定的宣传周期)、日后的监督等

例题:节能减排企业可以有减税优惠,由你宣传。

1. 对企业目前节能减排的状况进行调查,有利于响应国家建设环保型企业的号召,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收集国家关于企业节能减排的建水优惠的相关政策,详细领会政策要求。

2.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政策内容、收集到的典型制作成宣传册,或是制作成微视频等,实地发放或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发送给给辖区内各个企业,重点发放给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

3.邀请各企业负责人参与到相关座谈会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实地走访,了解宣传效果;今后设置固定宣传日,为企业宣传节能减排企业减税优惠政策。

三、比赛类

比赛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竞技类比赛等。

答题思路:

1、比赛规则的制定(包括相应的资料收集、比赛流程、场地、时间、赛制的确定、评委的选取、主持人选取、参赛选手的选拔等)

2、宣传工作的开展(传统宣传手段-----电视台、纸媒、电台、广播等;新型宣传手段-----微信、微博、官网、今日头条等)

3、比赛进行时(全程直播、优胜奖励)

4、比赛结束后(扩大比赛影响、后续媒体报道、定期评比制度)

例题:教育部要组织一次外国人学汉语知识比赛,你怎么安排?

1、首先确定比赛的主题、时间、地点;选择主持人,确定参赛人员,比赛题目;选取评委人员情况;确定评分机制;准备应急预案;形成初步比赛方案报领导审批,根据领导意见做相应修改;在互联网和地方电视台作广泛宣传。

2、布置好比赛会场;安装好相应设备;联系好参加的领导、专家评委、参赛选手、新闻媒体;安排好治安、服务人员等。

3、比赛中,积极处理比赛期间的一些意外情况;评出冠亚季军。

4、比赛结束后撰写报告,汇报领导;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此类工作。

四、培训组织类

此类型侧重考查组织某种培训活动的能力。

答题思路

1、前期筹备:确定培训方案(具有针对性)、确定培训场地及培训时间(协调大家工作时间)、确定培训教师(专业素质高)、确定参训人员(年轻有潜力的工作人员、需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工作人员)

2、培训开展:培训课程(针对性、专业性、全面性)、方式(互联网+实地教学)、考核(理论+实践考核、日常签到)

3、培训结束:奖励、形成长效机制、扩大影响

例题: 乡里组织技术培训,要在每村选一个学问高的到乡里参加培训,培训完成后回村向大家传播,你怎么组织?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项工作:

首先是制定培训方案,方案包括: 人员的选择(选择学问高的,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培训的方式(采取集中讲授、讨论交流、实地观摩、现场实践、外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确定培训教师(有经验的技术工作人员);计划做完之后,呈报给我的领导审批,按照领导修改意见修改。

其次开展培训过程中,培训课程中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实践课程,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以操作能力考核为主,成绩优异者颁发荣誉证书。

最后,培训活动结束后,形成成果总结,其中包含自己对这次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呈交领导。

五、会议类

会议是机关工作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形式,由此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答题思路:

1、会议准备:确定会议主题、时间、地点、资料、议程;确定参加会议的范围或人员(领导、专家、一般参会人员等代表);做好会场布置(电脑、投影仪、话筒等);发放会议通知

2、会议实施:会议文件资料发放;按会议流程(发言、视频、PPT展示)逐步开始,维持会场秩序,做好会议记录;处理会议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保密性会议还要做好保密工作

3、会议结束:清理会场;整理会议资料,印发会议纪要,撰写工作总结;执行会议讨论结果

例题:假如你是单位工作人员,让你组织一次会议,你如何进行?

假如由我组织会议,首先我要明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确定会议主题和议题.

1、要制定周密详细的会议计划方案、吃透会议精神、明确会议举行的地点、时间;确定会议议程;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通知与会人员、并准备好相关的会议材料

2、布置会场,调试话筒以及视频播放设备;贴好标语、横幅等,按排好座位

4、引导领导和嘉宾入座,做好会议签到工作,并发放会议文件资料;按会议议程召开会议,维持好会场纪律,请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及时进行拍照;及时处理会议意外情况。

5、作好会议的新闻报送工作,总结会议,分发会议纪要,监督落实会议精神.

六、考察接待类

考察频次较低,仅作参考。

答题思路

1、接待前:联系对方负责人、了解前来考察人员信息(是否需要食宿、是否有少数民族人员、前来考察的内容、人数、性别、级别等)、准备相关资料

2、接待中:接站、食宿(严格按照中央标准,避免铺张浪费)、陪同考察

3、接待后:获取反馈、总结报告领导

例题:国外考察团,准备到你单位考察。上级指派你负责接待工作,你有什么打算?

首先感谢领导的信任,并且建立努力完成接待任务的信心,准备分成三个阶段准备。

第一,准备阶段:搞清考察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国籍(以便安排翻译人员)、人数(以便安排食宿,交通)、饮食习惯、考察项目(以便安排考察团行程);把计划报领导审批,按领导指示修改接待计划;

第二,按计划进行接待任务,在接待任务进行过程中,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纠正计划进行中不妥之处;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外语水平)陪同考察;

第三,接待任务完成后,获取反馈,形成报告,在报告中总结经验教训,将报告汇报领导。

七、活动类

在机关单位,也是需要经常策划一些活动的,比如单位内部联谊会、文艺晚会、捐赠活动等,重要程度仅次于前三种。

答题思路:

1、活动前期准备:调查了解、围绕主题确定活动方案(时间、场地、资金、内容等)、参与人员、宣传造势

2、活动开展中:真实性可行性

3、活动结束后:巩固活动效果

例题:你单位要开展一次扶贫活动,领导让你来负责,你怎么开展?

1、确认扶贫对象及他们的需求,直接走访深入到扶贫对象中去,和他们座谈,聊一聊天,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慈善机构对他们进行侧面了解,并向这些管理和慈善机构请教扶贫的相关经验;

2、在积累了一定信息之后,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活动圆满举行;可以向贫残群体捐助衣物、爱心款,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就业等难题

3、活动结束后,总结汇报领导。


公务员之路


我看了楼上两位专业人士的回答,果然是专业人士干专业事。但是,作为一名公考上岸人员,我想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一下答题之外的想法。

1.现如今,公考面试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培训机构把每一类型的题目都研究的比较透彻,对于面试“小白”来说作用较大,但是(重点来了):培训机构的答题套路痕迹太过明显,也就是条条框框太扎眼,如今的面试官们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你一旦使用培训机构提供的答题套路,主官们瞬间就能猜到这位考生又是培训机构的“批量生产产物”,虽然答案中规中矩,但是考官个人印象,或者说对你这个人的兴趣度瞬间就下来了。甚至,有些考官直接给你低分,因为这些答题套路根本无法真正体现考生的个人素质。

2.第一点的看法,不是我凭空捏造而来的,是根据我们单位一位经常参加国考、省考面试(当然是作为考官身份参加)的领导那里听来的,自己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说了这些无关答题技巧的题外话。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个人有如下想法。

3.避免俗套,绕开培训机构给的答题套路,我觉得当你完全知晓这类题考察哪些素质后应该不是很难,套路可用但必须尽力抹去培训机构的痕迹,这就需要答题中有自己个人的特色,可以带个人习惯、思路想法、语言特色,等等,但前提是积极向上无损答题的个人特点。我想,身为主考官应该很期待听到另辟蹊径的答题方式,也很期待遇到有想法有思路有特点的考生。

4.以上完全是个人的一些经历和主观看法,也没有对答题技巧进行解读,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培训来得到加强,但就一些不注重却又很重要的细节我就多嘴这几句,希望有助于你。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