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雄安這三所學校入選全省典型示範,因為啥?


探訪!雄安這三所學校入選全省典型示範,因為啥?


10月29日,河北省教育廳網站公佈2018年度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範案例,其中雄安新區三所學校的3個案例入選。近日,記者走訪了入選的安新縣邊村中學、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原河北容城中學)、雄縣第二初級中學,實地探訪信息化究竟給這三所學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帶來了哪些改變↓↓


探訪!雄安這三所學校入選全省典型示範,因為啥?


雄縣二中將101智慧課堂應用於日常教學。

農村中學用上了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

雄安新區安新縣邊村中學是一所寄宿制農村初級中學,隨著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日漸普及,這所農村學校在教學改革和應用信息化方面,面臨的教育資源短缺、個性教育與精準教育難以兼顧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為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系列)難題,邊村中學與科大訊飛合作,開始走上了“人工智能助力新課堂”之路。

根據雄安新區整體規劃與發展現狀,結合智慧教育規劃和建設方面的經驗,科大訊飛投入1259.85萬,為邊村中學提供智慧教育規劃的智力支持,在教育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方面提供保障。邊村中學的7年級4個班、8年級4個班,共8個班、41名教師、485名學生參與其中,從智慧課堂標準班、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暢言教學助手三個方面入手,依託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校園,助力新課堂。

其中,智慧課堂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實現課前、課中、課後全過程應用的智能、高效的課堂。其圍繞班級日常教與學,為老師提供個性化教學支持,打造多媒體智慧互動課堂體驗,提高教學質量。為每個學生創造更多課堂互動機會,記錄課堂表現,為課業提供個性化指導,減輕學習負擔。

而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基於雲服務平臺,通過全學科閱卷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常態化收集學生學業數據(作業、月考、期中、期末、模考等),並以知識點為維度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從而自動診斷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並自動推送相應的資源,輔助教師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同時還能滿足管理者通過數字化方式進行科學決策,合理配置資源,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邊村中學在智慧課堂上走出了一條新路,不僅實現了教師的精準教學,通過“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的模式,改變了傳統授課方式。還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在課堂上的高效互動,利用信息化平臺促進了合作探究學習。

“推進智慧教育建設,不僅有助於破解農村教育發展起點較低、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難題,還能加快實現教育發展‘從凹地到平地,再到高地’的戰略轉型。通過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會為下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起到助推器的作用。”邊村中學教師崔克新說。

用“小平板”搭建起信息化智慧教室

走進已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原容城中學)高一三班教室,會發現這個教室上課的情形與其他班級有很大不同,學生們再也不是把時間花在奮筆疾書抄錄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公式、每一步推演,而是通過手裡的平板查看老師本次講解的知識點,講解中新提到的內容,舉起平板便可輕鬆拍下。

“3、2、1,開始搶答”,隨著臺上“小老師”的一聲令下,屏幕上顯示“某某同學獲得該題的搶答權”。 然後,該同學通過大屏幕,與同學分享題目的解法與思路,而通過大屏幕,全班56個同學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一節普通的數學課,因為結合了平板電腦的使用,突破了傳統課堂“師”“生”“教材”的界限,把信息化建設帶入課堂。

用智能設備上課,在互聯網上學習,這種“高科技+教育”或“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從2018年9月起,開始在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高一三班、高二一班實施。學校通過引進iPad試點教學,實施翻轉課堂。兩個試點班級的學生可以利用教學平臺和iPad觀看教師講解的視頻、課堂上搶答老師的提問,使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加有效。

課上,在學生們按下回答鍵後,可以通過系統給出的柱狀圖馬上得知答題對錯率,以及哪些知識點掌握還不充分,便於老師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在過去,老師講課通常用板書或PPT的形式,然而再有趣的PPT也只能用於展示,無法互動。現在的課堂,通過投影技術,在黑板上就能實現觸屏。老師通過系統隨機選人回答,學生也可以搶答。這樣的互動顛覆了傳統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單一授課方式,保證了全班同學的參與度。”高一三班的老師介紹,而這一切都基於在學校率先普及的移動終端項目智慧教室系統,這正是“互聯網+教育”產生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智慧教室”的推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也在倒逼老師們主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據學校領導介紹,到2020年,初步計劃建設成為教育現代化學校,實現學校管理信息化全覆蓋,創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新生態。

除了將信息化技術應用於教學,學校還探索建設了“雲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家長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通過成績分析、查小測、查月考等模塊,瞭解孩子的成績進退、偏科情況等,便於更有針對性地督促和輔導孩子學習。


101智慧課堂在雄縣二中“落地開花”

2010年,雄縣第二初級中學開始探索嘗試課堂教學改革,幾年來,從電子白板在全校普及,到大屏幕一體機應用於課堂,再到2017年開辦101智慧課堂的網絡版,開啟平板電腦智慧教學,雄縣二中開始實現翻轉課堂模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得以常態化。

“平板教學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老師在課堂中的展示更準確了,授課方式也更靈活了。”雄縣二中教師陳瑞舫介紹,在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大多是依據上一次課學生作業和教學經驗進行備課,學生也是根據上一次課堂上的佈置進行預習,“這種傳統的授課和學習模式,只能實現師生部分互動,教育的弊端相對比較明顯。而101智慧課堂的應用,在老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都實現了精準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大家經常提及的‘因材施教’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

記者瞭解到,自從雄縣二中將101智慧課堂引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後,老師開始從單純的課上教學外延到隨時隨地都能授課,依託平板電腦,老師可以在課前發佈預習內容,方便學生預習自學,並通過家校互動,讓學生在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內容。除了學習方式更加便捷外,不少孩子也反映,通過101智慧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也大大增強了。“我們現在的學習中,有不少有趣的方式,比如說隨機提問和搶答、作業完成後拍照上傳,大家相互閱讀和評價等,通過這些有趣的互動,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雄縣二中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

走訪中,記者看到,學校將信息化教育與多年課改摸索而出的一套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讓老師退居“幕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生開始走向“前臺”,在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通過信息化手段,也使家長充分參與到孩子的課前、課後作業信息化輔導中。

在雄縣二中,不少教室裡除了朗朗讀書聲,還伴隨著掌聲、笑聲、辯論聲,課堂不再僅僅是學習的地方,還是孩子們思想交流、交鋒的平臺,通過智慧平臺,學生們可以講出自己想說的話、講出真實、創新的話,“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學手段多元化”的現代課堂理念開始在這裡紮下根基。


為雄安新區加油點zan!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監製:李長鬥

報道:雄媒中心記者王明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