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和恭亲王奕欣不和吗?是因为储位之争吗?

月光侃历史


道光皇帝在立储的过程中确实有过犹豫和矛盾以及忧虑,以至于在病重时书写了一份立储御书,临终时又书写了一份朱谕,除了再次申明立奕詝为皇太子的旨意,又同书晋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道光辞世后,奕詝即位。奕訢对此耿耿于怀,从此种下了兄弟猜嫌不和的种子。虽然咸丰在即位后,即封奕訢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九月,奕訢又获得了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的要职;十月,咸丰又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四年(1854),咸丰又连续授奕訢都统、右宗正、宗令之职。纵使咸丰对奕訢重任屡委,恩宠优加,仍然无法完全弥合兄弟间的嫌隙。

在咸丰即位后的一段时间里,兄弟之间的关系依靠既为奕訢生母,亦为奕詝养母的孝静皇贵妃的调停,尚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咸丰五年(1855),孝静皇贵妃病危。奕訢请咸丰尊其母为太后。咸丰内心深不以为然,故口头上虽哦、哦连声,实际并不愿办。奕訢封母心切,即至军机处传旨令具册礼,逼得咸丰不得不为其母上尊号“康慈皇太后”。

这样,奕訢之母封号虽得,兄弟之间的裂痕更大,矛盾也日渐公开化了。这一年七月,康慈皇太后逝去。不久,咸丰即以奕訢办理皇太后之丧“礼仪疏略”的罪名,将奕訢逐出了军机处,并罢其宗令、都统之职。直至咸丰七年(1857)五月,咸丰才重新授给奕訢都统之职。从此,奕訢始终处于受冷落、被排斥的地位。

奕詝、奕訢由觊觎帝位而导致的猜嫌不和,在咸丰当政的10多年中,倒也没有在政海中变幻出什么风云。因为咸丰皇权在握,奕訢纵有不世之才也只能俯首称臣,无可奈何。

但是,在咸丰十一年(1861),当咸丰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于正当壮年时即留下一个幼子撒手归天时,终于给了奕訢一个重返政治舞台、充当重要角色的机会,并由此演化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场宫廷政变——辛酉政变。


邓海春


道光留下的立储诏书有一个奇特之处,不仅写立皇四子为皇太子,还写了一句“皇六子著封为亲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道光在选择继承人时的矛盾心情。

亲王是宗室男子的最高封爵。

皇四子继位,年号咸丰(下文均称咸丰)。他给弟弟赐封号为“恭”,显然包含了一点小心思,兄友弟恭,暗示弟弟要恭顺。

对能力出众且曾是储位竞争者的弟弟,咸丰一直心存猜忌。

在奕訢的生母康慈皇贵太妃病逝时,兄弟俩的矛盾激化。

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去世的早,彼时咸丰只有十岁。道光便把咸丰交给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

此后,道光没有再立皇后,提升静贵妃为皇贵妃管理后宫事务。

咸丰继位后,给养母加徽号“康慈”,尊为皇贵太妃,对养母孝顺有加。

太妃并不满意,她想做皇太后。咸丰不情愿,装作不知道养母的心思。

几年后,太妃病重。

一天,咸丰来看她,正好遇到奕訢也来看望母亲。

咸丰便问:太妃怎么样了?

奕訢回答:母亲在等待加封。

咸丰未置可否,哦哦两声敷衍了事。

奕訢却转身来到军机处,传达皇帝加封太妃为康慈皇太后的旨意。

咸丰闻讯大怒,又不好收回这道旨意。

太后几天后去世,被追封为孝静皇太后。

咸丰削减太后丧仪,随后又褫夺奕訢的所有职务,命令奕訢在上书房读书。

至此,兄弟关系几近破裂。

几年后,英法联军打到北京。

咸丰带着老婆孩子逃到避暑山庄,留下奕訢在北京维持局面。

一年后,咸丰在避暑山庄去世,兄弟俩没有再见上一面。



余明讲历史


咸丰帝幼年丧母,道光帝命静贵妃抚育他,静贵妃即为恭亲王奕䜣生母。静贵妃抚咸丰如子,咸丰亦亲之如母。

咸丰五年七月,静贵妃病重,尊为康慈太后,过了九天,康慈太后薨。咸丰帝派奕䜣等恭理丧仪,咸丰帝服缟素二十七曰,青袍褂百日,一均按后礼办理。恭上谥号曰孝静,不系庙谥(即不称为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而不祔太庙。据有些专家说,此乃情礼并尽,无可非议。而奕䜣却力争,说他母亲既已称后,即应袝庙,并称庙谥,兄弟意见冲突,咸丰帝特下朱谕,将奕䜣军机大臣、宗令、都统,悉予撤去,并毋庸恭理丧仪。此咸丰和奕䜣失和之始。

后来咸丰死了,两宫垂帘听政,对做了议政王的奕䜣多有倚重,于咸丰十一年十月,即仍将孝静加称为皇后,升袝太庙。


九月菊花a


咸丰和恭亲王本来是十分亲密,但是后来却闹掰了,这其中是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原因呢?今天的小李畅谈世界就给大家讲讲吧。道光立储的时候,曾考虑过两个人,一个是四子爱新觉罗奕詝,一个是六子爱新觉罗奕訢。权衡再三,他选择了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

关于选择奕詝当皇帝的原因,有历史说是因为南苑狩猎,别的皇子争相打猎,只有奕詝内心仁慈,认为春天万物繁殖,不愿意射杀这些动物,因而被道光皇帝看重。还有一种书法,是道光病种的时候,两位皇子前去探望,道光试探二人的能力,奕詝只哭着希望皇阿玛可以好转,而奕訢却滔滔不绝的讲治国的大道理,因此道光就选择了奕詝。

不过两种说法都离不开奕詝的孝顺和仁慈,相信这就是道光选择他的原因。实际上,奕詝的能力确实比不过奕訢,但是奕詝是长子嫡出,加上奕詝生母,道光的宠妃早逝,他也有意想要补偿奕詝。道光也不认埋没奕訢,他立了奕詝为太子的同时也将奕訢封为亲王。咸丰上位后,就将自己的这位弟弟封为了恭亲王。

本来兄弟二人可以很和睦,但是最终却闹掰了,本身咸丰生母早死,道光将他交给了恭亲王的生母抚养,两兄弟虽不是亲兄弟,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朝夕相处感情也是相当好的,不过咸丰当上皇帝之后,按理应该将养母封为太后,可是他却迟迟不肯这么多,一是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生母,二是因为恭亲王到时候因为母亲地位高涨,自己的势力也高涨了,从而威胁到咸丰。

而最关键的一件事情是,咸丰有一次去看望生病的养母,养母误认为咸丰是自己的亲儿子恭亲王,对他说了很多心里话,咸丰一下明白了,养母就是养母,对自己始终生分,最偏心的还是自己的亲儿子恭亲王。于是他便渐渐冷落恭亲王母子俩,而恭亲王因为咸丰竟然不顾及养育之恩,不肯将自己的母亲奉为太后,内心也有些不乐意。兄弟二人就这样渐渐有了嫌隙,最终闹掰了。


活在当下121434801


倒不是这么说,因为道光有明确的旨意,封六子为亲王。主要矛盾还是封奕訢的母亲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咸丰以皇帝自居,封自己的养母为皇太后,是心有不甘。

当时清朝以孝制天下,如果封养母为皇太后,那么皇帝在处理事情上难免被掣肘,无法达到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如果是生母也罢了,偏偏是个养母。

可是奕訢和他的母亲都认为,他母亲对咸丰有抚养之恩。既然你做了皇帝,就不能忘恩负义。

这事让兄弟俩矛盾越来越深。


灵迅风水出谋划策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也不完全是,这即有道光皇帝在立新君时的忧柔寡断,处理此事时的矛盾心理所致,也由于皇家内的一些事情产生了问题,终致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