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流:高考改革不能畏难止步

11月27日,针对部分考生提出的“高考英语成绩倒加分”“考试成绩与日常成绩相差较大”等问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作出说明,表示根据答卷试评情况,发现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为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决定面向所有考生,对难度较大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其他试题未作调整。

杨柳流:高考改革不能畏难止步

图片来自新华社

“倒加分”一说,确实让网友难以淡定。至于“被扣30分,仍得130”,已被证明是“网络狂欢”。“加权赋分”这一确保考试相对公平工具的释义,让“倒加分”的说法不攻自破,其实就是“通过算法达到公平平衡”。当然,不否认此次浙江英语考试有提升空间,但也要看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网络传播发酵,带来了大量情绪发泄,“以公平之名”动员了大量情绪,然而细究发现,其中对高考改革的理性声音不多,建设性意见更少,还有,是否也有所有对绝对公平的美好期待全部寄托在高考上而给高考改革带来过大压力的短视效应?

“绝对公平”一词,最能挑动情绪。有媒体评论,“不能以公平之名,制造新的不公”,网络传播,这样的话自带流量。然而,世界上有绝对公平吗?在现实生活中,平衡比公平,更接近世界真相。其实,针对今年高考英语部分题目过难,不加权赋分,不是“制造新的不公”,而是“制造更大的不公”。中国人喜欢“简单朴素的公平”,很多人怀念当年“一次裸分定命运”的高考时代,对加权赋分获得公平平衡这一做法还未完全做好心理准备,有的还误解重重,这一做法在国外其实很普遍。高考改革,同经济改革一样,也是触及利益和灵魂的,混杂的声音越多,越说明现在社会上的利益分化有多严重。千万不要动辄给改革者扣帽子,甚至炮制出“阴谋论”,对按规则程序进行的改革,还请多一些理性包容,而非情绪发泄。

网友质疑的“为什么要加权赋分”,背后反映的今年高考英语难度加大,确实有商榷之处。加权赋分,是为了今年高考英语分数和去年的分数,有可比性。就好比说,同样水平的不同学生,都是正常水平发挥,一位去年考了130,另一位今年考了120,其实这里的130和120,在高考录取中价值应该等值。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要加权赋分。当然,因为同一科目可以两次考试都管用,最好不同次考试的难度一样,这样可以省去加权赋分的技术处理,达到大家期盼的“简单朴素公平”,可是两张不同试卷,难度绝对相同,做起来谈何容易?其中牵涉的元素实在太多。高考命题,不是机器人出卷难度不出误差,并非如网友评论的那么简单。浙江高考改革先行先试,确实提供了一个教训,就是同一科目的不同次考试,难度要保持相对一致,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加权赋分带来的局部调整,很多网友看不懂,很容易制造焦虑。

社会转型期,中产家庭的焦虑很容易左右社会情绪。高考承载着守住阶层或阶层攀升的美好期待,执着绝对公平滋生绝对焦虑。高考改革在技术层面上,只谈绝对公平原则,而罔顾相对平衡实际,只会让改革者难以适从畏难不前。高考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浙江高考改革推动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要做好面临更多困难的准备,但切不可畏难止步裹足不前,而且不要忘了,改革难免付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