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為何要將9萬多領土,割讓給了北方的沙俄?

用戶58720230176


康熙皇帝割讓的領土何止是尼布楚等地9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有些人卻偏要替侵佔我國至少數百萬領土的沙俄辯護,對此我倒想要問問這些人到底居心何在?

其實像外東北和貝加爾湖等地區自古就和我們國家有很深的淵源多次被納入版圖,特別是遼國和金國更是把外東北地區納入自己的直接統治之下,而元朝則至少把北緯58度中國遊牧民族習慣線以南納入自己的直接統治,至於更北的地區由於史料缺乏有可能是處於間接的羈縻統治下,在不濟也是一片無主之地,因此元朝版圖包括幾乎整個西伯利亞並無不妥之處。
大元帝國疆域


更何況現在所以國家都會拼命的在領土問題方面找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而國內莫些人卻拼命的要證明被佔領土甚至是現有的國土本來都不屬於中國,這樣的人不是那個啥就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之徒,當然我們要知道解決領土問題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說話,只不過在實力不足時則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不能被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帶偏了,所以說到底有爭議領土問題就是一個屁股坐哪邊的態度問題。
沙俄的擴張野心

回到《尼布楚條約》為什麼康熙皇帝要割讓尼布楚條約和西伯利亞等爭議領土問題上,原因一是中國的談判人員嚴重缺乏國際談判技巧又有內鬼出賣過早暴露了底線,二是清政府當時面臨了沙俄和叛亂的準格爾聯手夾擊的風險被迫做出很大程度的讓步,三是清政府閉目塞聽不瞭解沙俄陷入國內爭權受到奧斯曼帝國和瑞典王國威脅同樣內憂外患的現實。
並不平等的尼布楚條約

於是在尼布楚和貝加爾湖蒙古族同胞發動起義反抗沙俄殖民統治並請求清政府支援的大好形勢下依舊選著妥協退讓,本來中國在大幅度讓步情況下提出了以勒拿河為界的主張,當時最終結果卻是最以外興安嶺為界並割讓了毫無疑問的中國領土尼布楚地區,因此尼布楚條約是在地位平等的條件下籤訂的形式上平等但結果並不平等的條約,而貪婪的沙俄依舊不滿足最終割佔了整個外東北地區還想把中國東北也變成黃俄羅斯!

所以任何要為沙俄帝國侵略我國領土的人翻案的人都是非常可恥的,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對待領土問題,這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應有的表現,因為爭議領土問題上每個國家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跟著別的國家觀點走的人不是無知的自以為是就是被收買的賣國賊!


執斧傳播開天名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根本的原因是當時清政府面臨的最主要威脅先是“三藩”,後是西北的蒙古部落,而後一個問題一直持續到雍正朝才解決。下面我們簡單分別看一下:

一、從“平三藩”到《尼布楚條約》

俄羅斯向東方的拓殖很早就開始了,早在明朝後期的1581年,俄羅斯就抵達了額爾齊斯河,到1648年已經抵達了勘察加半島和白令海峽,1651年抵達了貝加爾湖,修築了伊爾庫茲克。1666年盤踞到了黑龍江流域,修築了阿爾巴津(也就是雅克薩)。

此時清朝在做什麼呢?事實上,雖然我們今天把清朝全盛期的疆域一直劃到貝加爾湖和西伯利亞,但事實上,此時的清朝還沒有完全征服蒙古,也就是說,貝加爾湖那邊是蒙古和俄羅斯接壤,而黑龍江發生的俄羅斯的入侵,康熙心知肚明,但是,他眼下正在進行平三藩、平臺灣。

1681年,三藩之亂平息。

1683年,平臺灣

大家注意這個時間,此時,俄羅斯修建的阿爾巴津已經17年了。

康熙在1685年就派出了彭春將軍,大概有1.5萬人的軍隊和200門火炮,從齊齊哈爾出發攻打俄羅斯的哥薩克駐軍。此時僅僅平臺之後兩年,可知康熙對俄羅斯的入侵非常介意。

眾所周知,兩次雅克薩之戰,第二次是1687年結束戰爭的,此時,雅克薩城中僅剩下66個殘兵敗將,但康熙卻下令停止了進攻,還給這66個人送吃的,為什麼呢?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清朝此時的心腹大患是厄魯特蒙古的準格爾部,首領葛爾丹。康熙擔心的是萬一俄國介入到清朝對葛爾丹的戰爭,那麼清朝會同時對付兩個敵人,這是非常危險的前景,為此,康熙一方面派出了軍隊作為後盾,一方面開啟了談判,主動讓出了9.3萬平方英里。

這樣 ,沙俄雖然並沒有斷絕對準格爾部的支持,但基本上沒有做出貨真價實的干涉。要知道,葛爾丹一度打到離北京非常近的烏蘭布統,康熙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穩定了俄羅斯,是康熙能夠在1697年打敗葛爾丹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恰克圖條約》

《尼布楚條約》只是對東北地區的中俄邊界做出了約定,上面我說了,當時的貝加爾湖一帶是外蒙古與俄羅斯接壤。到了雍正的時候,清朝已經征服了外蒙古。

倒黴的是,此時葛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又成了新的隱患,而且策妄阿拉布坦還娶了土爾扈特首領的女兒,還繼續和俄羅斯來往。

為此,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厄魯特蒙古問題,拆掉土爾扈特和俄羅斯這兩個可能的聯盟。康熙皇帝派使臣去遊說土爾扈特,最終促成了1770年土爾扈特從伏爾加河流域回到中國,算是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到了雍正的時候,則與俄羅斯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又劃給了俄國4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基本上換取了俄羅斯在清朝征服策妄阿拉布坦時的中立。

當然了,此時清朝還派出了新的使團遊說女沙皇伊凡諾夫娜,明確要求俄羅斯保持中立;俄羅斯自己也忙於波蘭王位戰爭,無暇東顧,最終,清朝全部解決了厄魯特蒙古問題,將青海和西北大片土地納入到實際控制,也為乾隆後續徹底征服新疆打下了基礎。

三、如何評價?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兩次對俄羅斯的土地的出讓,確實增強了清朝後來拓展更多領土的可能性。我們今天來看的話,會覺得,第一,領土劃出的太多了;第二,其實俄羅斯並沒有恪守中立,他們不干涉根本上還是在東部的實力不夠強大。

但當時清朝政府是沒有能力也不可能看到這些的,我們作為事後諸葛亮,只能以史為鑑了。

四、講個小段子

還記得我在前面所說的,雅克薩的66個哥薩克嗎?

在兩次雅克薩之戰期間,清朝俘虜了100多個哥薩克,全部帶回了北京,為表示寬恕,

清政府把這些俄國人編入滿人鑲黃旗第四甲喇第十一牛錄,授予軍爵,賞賜房屋俸祿,修建了一座東正教堂。這些人成了身份上純正的旗人,過了好幾代,一直住在北京。完全漢化了。

當然,這些人的 家族記憶還在,他們自稱阿爾巴津人,這些年還搞些聚會啥的。


danyboy


何止是9萬,那是400萬甚至是1000萬好嘛!

在很多人眼中,康熙是將整個西伯利亞地區割讓給沙俄了,簡直是千古罪人!罄竹難書!

一直以來,靜夜史聽到這個言論都是出離憤怒的,不過之前是為康熙,後來是為這些大放厥詞之人。

老實說,看到今天的西伯利亞被俄羅斯佔據,包括靜夜史在內的很多人會感到不爽,畢竟這塊土地距離我們太近,距離俄羅斯的統治中心莫斯科卻太遠。

然而,近在咫尺的我們沒有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反而是萬里之外的俄羅斯人,將這片土地全部佔據。很多人的不服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一點就是:

在沙俄到來之前,北緯58度線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和今天的南極洲一樣,是一片真正的白地!

什麼是白地?無主之地爾!

很多人說康熙割讓給了沙俄多少多少土地,其潛意識就認為西伯利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還有人說“西伯利亞”的本意是“鮮卑利亞”,鮮卑曾經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所以西伯利亞當然是我國的地盤。

這個邏輯就好像是印度洋是以印度名字命名的,所以印度洋就是印度的內海!

很無語不是嗎?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指出,我國古代疆域的最北界,在今天的北緯58度線附近,這條線從薩彥嶺開始,穿過貝加爾湖附近,到達外興安嶺地區。

再往北,就是大面積的凍土區,不僅長不了糧食,長不了牧草,連生存都費勁。所以這裡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北界,而不是我們看到的地圖上一直延伸到北冰洋!

事實上,在清朝之前,只有兩個王朝將疆域拓展到了北緯58度線附近,一個是唐朝,另外一個是元朝。其他時期,王朝的北界最遠到達遼東,再往北,就是遊牧民族的有牧區,當然,也是在北緯58度線附近。

清朝雖然是漁獵民族起家,但是在入關後,也不可避免地轉向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帝國。農業時代,自然是適合耕種的地方才有徵服的價值!

不過難能可貴的是,因為清朝和蒙古的結盟政策,導致清朝對蒙古的牧場也很有興趣,這使得他們有動力將國界線推進到北緯58度線附近。

除了前面說過的北緯58度線以北都是凍土區,難以生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形不利於南部。從薩彥嶺到外興安嶺事實上也是一條分水嶺,此線以北,海拔自南向北降低,北冰洋的冷空氣大規模南下,導致西伯利亞地區異常寒冷。

所以,清朝能將疆域推進到北緯58度線附近實屬不易。

我們再來看下康熙是如何“割地”的?

1643年,正值清朝入關前夕,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大肆燒殺搶掠。

清朝入關後,主要忙於鎮壓南明的反抗,處理三藩問題以及解決寶島問題,無暇顧及東北地區。等到1685年,康熙才開始著手於東北問題。

康熙時期,主要解決的是東北方向的問題,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勝利後,沙俄不得不派人到北京談判,經過雙方協商,沙俄勢力退出黑龍江流域。清朝取得了外興安嶺以南的全部土地。

關於外興安嶺以南的東北地區,當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土地,那麼歷史上都有誰真正統治過這裡呢?答案是元朝!

唐朝時期,在東北設置黑水都督府,但是這種統治類似於羈縻統治,後期的明朝統治這裡時,雖然設置了奴兒干都司,但是在1435年就被撤銷,事實上明朝中期以後在東北地區的統治連羈縻也算不上。

而清朝從《尼布楚條約》開始,在國際上獲得了該土地的所有主權,而不是宗藩統治,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而且,將沙俄從黑龍江逐出去,到底是割了誰的地?

很多人說康熙鼠目寸光,沒有乘勝收復尼布楚城以及整個西伯利亞。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想說:你行你上!

我們都知道寧古塔,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在清朝時期,但凡發配到這裡的人,基本就是九死一生!為何?冷!這裡的氣候能凍得人懷疑人生!

寧安市在黑龍江東南部,這裡尚且如此寒冷,北部的西伯利亞和尼布楚城又該如何?

再者,貝加爾湖地區的尼布楚城周邊,是沙俄在1600年左右就侵佔的,這裡在之前是土謝圖汗部的遊牧場地。而在康熙和沙俄談判時,喀爾喀蒙古還沒有歸順清朝,不是清朝領土,所以並沒有將這一地區作為談判項目。

試想,美日兩國談印度的領土問題合適嗎?

所以,康熙時代,對於領土的問題,並沒有所謂的割讓。哪些所謂的割讓數字除了讓人熱血一把,百無一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到底是無所謂,不止是清王朝對一些土地無所謂,歷代其他政權也有無所謂的土地。

一.中國的核心區域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理解一個概念,古代的疆土和今天的國家所有的領土不是一個概念。今天的領土是很難改變的,古代的疆域多半隨著國勢強弱而增減,古代想要牢固的統治土地,需要的是一套合適的官僚體系,人民對於政權認同,相近的農業生產方式等等。


而秦漢所有的土地,大體上在大部分統一的王朝都是可以得到保證的,這一塊是核心區域。對於非核心區域,歷代王朝態度非常有趣,宋代已經丟失了燕雲十六州和西邊的領土(西夏政權),可是他們在西南邊玉斧劃界,他們更是允許土司、酋長的存在(樹其酋長,使自鎮撫)。明代對於北方經營更是不用心,明初大將馮勝1369年攻佔了河州(在今天寧夏境內),馮勝認為這裡是“化外之地”,所以“下令將城樓、倉庫、房屋、盡行焚燒殆盡。”

大約歷代政權對於核心區域是非常熱衷的,但是,對於非核心區域則是不太關心了。沙俄攫取的土地,大約也在清王朝理解的非核心土地之外,所以,對於清王朝認知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二.清王朝面臨的時代

單說清王朝本身,這十分複雜,一方面他們是積極擴張領土的,並且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傳播漢文明,比如清雍正乾隆在雲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逐步建立和中央統一的官僚體系),我們在史料上,也能西南看見興建學校(傳播儒家文化,清代雲南的官學在明代73所的基礎上增加到101所),再諸如內地移民。清王朝和歷代政權沒有區別,積極用漢文明的一套豐富經驗與思想去統治域下的一些土地。

另一方面,清朝的皇帝身份特殊,正如人大歷史教授楊念群所說:“當年乾隆既是大汗又是滿人和漢人的皇帝,同時又是大喇嘛,它是凝聚多民族共同體的一個象徵。”這樣看,清王朝是一個大的帝國。當然這裡強調一下,與西方的帝國不一樣,西方帝國是依靠工業文明驅動,殖民也是熱衷於海外擴張。世界大的格局是農業文明的帝國與工業文明的帝國開始了碰撞,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清王朝與歐洲沙俄、大英帝國、法蘭西的碰撞。

清王朝,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文化淵源,面對時代的改變,很難改變一些傳統中國固有的觀念。許多近現代的概念與事物,在那個時代誕生,但是,那時候清朝的思想更多的停留在傳統漢人的思想層面,清朝在乎的更多的是核心的領土,而非邊疆地區。這種土地,清王朝也不會寸土必爭。



清王朝更像是一艘大船,依靠著水手和船長豐富的經驗在航行,但是,世界的巨大改變,猶如突然而來的冰山,大船改變航向已經不大可能了,在近代撞向冰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清朝對於九萬多領土的放棄,說明了清代對於領土的思想觀念已經落後於時代了,也說明他們沒有認識到世界近代歷史的改變。這不僅僅是實力方面的對比、現實的種種考慮,也是思想觀念層面的問題。


半卷


十七世紀中葉開始,跨過高加索山脈和外興安嶺的俄羅斯開始成為了大清國在西部最大的威脅。

此時,大清國的聖主康熙皇帝還在為如何打下大明最後一個割據地臺灣而日夜難眠,因裁撤三藩而引起的平西王吳三桂叛亂也還未平息。只有完成了這兩件大事,康熙皇帝才能夠集中精力打擊羽翼尚未豐滿的厄魯特蒙古的葛爾丹部。而如果想剿滅葛爾丹則至少要保證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因此,當遠在黑龍江流域的俄羅斯人進入大清國疆域悄然建起阿爾巴津城堡(雅克薩)的時候,康熙皇帝並沒有加以理會。

1681(清聖祖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平息。

1683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康熙收復臺灣。

而此時,俄羅斯人的阿爾巴津城堡已經在黑龍江流域矗立17年了。

完成平臺大業的康熙立即開始了對阿爾巴津的收復準備工作,1683年9月,大清朝派員發出外交照會要求越境的沙俄軍隊退出大清國土。但沙俄軍隊不僅沒有理睬反而竄至璦琿城進行燒殺劫掠,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奉命出擊將沙俄軍隊擊敗,並將沙俄軍隊在黑龍江下游建立的據點全部焚燬,但未能攻克有重兵把守的雅克薩城堡。

1685(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年,康熙皇帝率黑龍江水師御駕親征督戰。派出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彭春領副都統薩布素、寧古塔將軍巴海率大軍15000人及紅衣大炮200門圍攻雅克薩。很快取得了勝利,彭春毀城後班師回朝。沙俄軍隊不久後又返回雅克薩重建城堡,1687年清軍取得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1689(清聖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劃分了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尼布楚條約》以後,為了給大清剿滅厄魯特蒙古葛爾丹部族勢力掃清障礙,康熙皇帝又先後通過派出軍隊駐紮和割讓部分土地9.3萬平方公里的辦法,換取了俄羅斯在這一戰事上保持中立。1697(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年3月,康熙皇帝親率大軍剿滅了厄魯特蒙古葛爾丹部族,平定了漠北蒙古叛亂。實現了康熙皇帝一統江山的盛世偉業。

後世人對《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及割讓土地換取俄羅斯中立的做法,始終充滿爭議,更是對放棄貝加爾湖沿岸地區和西伯利亞耿耿於懷。其實,通過翻閱歷史我們可以明白的一個真相,大清國從來沒有對貝加爾湖沿岸地區和西伯利亞擁有過實際控制權,這片區域始終是在蒙古控制範圍之內。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使得俄羅斯和大清疆域界限第一次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認。後來,康熙皇帝劃給俄羅斯9.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有些得不償失。但是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如果不能爭取到俄羅斯的中立,康熙皇帝則不能迅速評定漠北蒙古叛亂、剿滅葛爾丹部族。如果葛爾丹一旦達到統一蒙古條件之後,將給大清國增加一個勁敵。國家統一、四海平定這一願望將不可能在康熙時代實現,自然也就不會有以後的“康乾盛世”了。

歷史有故事,我來告訴你。我是今日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感謝您的閱讀;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徒步說史


康熙當時被迫簽訂《尼布楚條約》主要要保持北部邊疆的安定,以全力對付發展勢頭正盛的準噶爾部的噶爾丹

。而沙俄雖然向準噶爾提供過一些援助,但終究沒有直接派兵援助準噶爾。中國的大國思想一直都存在,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歷史問題需要通盤考慮,而不能片面的

看待,例如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支持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條約》,箇中原因值得深思和研究。

用一張圖來看下當時戰前和戰後的區別

戰前:俄國的要塞已經修到松花江岸邊,黑龍江下游也全佔了。中國在松花江以北只有一座愛輝城,連漠河都不是中國控制的。

戰後:中國實際控制了外興安嶺以南,直到庫頁島北部的地區。黑龍江北岸最富饒的土地全佔了,俄國在黑龍江下游的據點完全被肅清。

看圖就知道了,戰前俄國沿著黑龍江都已經打到廟屯了。中國的抗俄地點是從今天的三江平原開始的。 所以雅克薩之戰中國至少奪取了100萬以上的領土,絕對是完勝。

全局考慮,康熙割地,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的大國思想一直都有。


凡人的歷史世界


在雅克薩戰役中,面對俄軍堅固的城防工事,清軍的火炮一臉無奈。當時清軍的火炮根本無法對付俄軍的攻勢,俄軍裝備的火器也比清軍先進得多。兩次雅克薩戰役的勝利都是圍城戰,利用自己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切斷俄軍的後勤補給。認真的說,當時清軍的武器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軍事強國。在擊敗了沙俄軍隊的襲擾以後,清朝卻準備與沙俄和談。因為在清朝看來,沙俄不是自己的目標,只有沙俄不再襲擾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因為清朝的主要對手是虎視眈眈的準噶爾部,準噶爾大汗葛爾丹也是一代英主。康熙皇帝認為騰出手來對付準噶爾才是正途,無意與沙俄長期對峙。在這樣的局面下,清朝與沙俄進行了談判。其實尚未開始談判,清朝在戰略佈局上已經輸了一籌。


深度歷史書


去看看法國人張誠的日記,尼布楚條約是在中國9000軍隊兵臨尼布楚城下籤訂的,俄方要求清軍解雅克薩之圍,雙方邊界劃在雅克薩東南。清方說元朝的領土如何如何,要對方撤到色楞格河以西,讓出尼布楚城,但清畢竟不是元,至於縮在長城裡的慫明,更跟這塊土地的主權風馬牛不相及,俄方拒不接受。最後,中方提出以外興安嶺及額爾古納河為界,要求俄方將額爾古納河沿岸的殖民據點清除,俄方仍不接受。最後索額圖等下令軍隊接近尼布楚,做出攻城姿態,俄方懾於武力威脅,接受了這一條件。簽訂後,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在奏摺裡愉快地寫到,一戰拓地七千裡,因為在這以前,清軍的控制範圍在嫩江流域,現在到了外興安嶺。一個兵臨城下用武力威脅出來的,讓俄國佬吐地的條約竟然會割地?這種蠢話也只能是腦殘明粉嘴裡說的出來。一個龜縮長城內200餘年,連黑龍江在哪都不知道的混蛋政權,更不配談什麼西伯利亞主權問題。想談,得出長城才行啊。


suduri


上學的時候,怎麼也不理解,割讓了領土,怎麼還是平等條約。領土這個問題,如何劃分,國際上有很多原則,原則之間是有矛盾的,所以才有各種衝突,尼布楚條約中的割讓也僅僅是我們自己說,而清朝當時封閉東北,東北人口稀少,那邊沒有政府組織,僅僅是中國到過那裡而已,而俄羅斯已經在那裡築了城,建立了有效政府管理,當然當時清政府如果沒有內憂外患可以有效反擊,但是就算奪回來也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管理這才是根本,公平地講尼布楚條約算平等條約,我們奪回來就是我們的,管理不過來就不算我們的,當時國內形勢講,把邊界明確,俄羅斯對葛爾丹的支持沒有明目張膽,對蒙古也沒有實施大的影響,整體對大清有利。


王海斌24834386


沙俄冒險者在雅克薩建立據點,修建了兩次,第二次就是土木結構的稜堡。稜堡就是無死角的防禦工事,炮彈會被稜堡的斜面彈開,無法對工事造成損害。康麻子動用20門紅衣大炮輪番轟炸,依然無法撼動對方的稜堡。無奈之下只好圍起來再說。說到這裡要提一下,荷蘭人在呆灣修建的據點也是稜堡,荷蘭人在熱蘭遮城外圍修建了許多稜堡,鄭成功攻城時用的是青銅炮,鐵炮,共發射了一千五百發炮彈,最大的炮彈達到二十四磅,荷蘭人戰死一千多人,但是依然頑強的守住了城池。鄭成功只好圍城,直到荷蘭人餓的頂不住,願意接受投降才停止。而毛子修建的稜堡明顯比荷蘭人更為堅固,康麻子就更沒有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