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說到人們最不喜歡的學科之一肯定會有不少人談到“歷史”二字,原因不過於乏味與枯燥。歷史的確是一個看上去非常糟糕的書呆子,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不苟言笑,每日拿起書本來就搖頭晃腦全是那些字眼,翻來覆去沒有新意的樣子。但是事實上這都是人們的偏見,就像你看見一個頭發、衣服亂糟糟的人以為他是傻子一樣,其實人家是不僅不是傻子,而且還是愛因斯坦。而歷史不僅不是書呆子,而且還是個談笑風生的人,說起話來往往有趣的很。從古至今,歷史記錄了無數名人大事,那些人或意氣風發或心灰意冷,那些事或驚天動地或不值一提,歷史都記錄在冊供後人瀏覽審評。歷史就是這樣妙不可言。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走近歷史,去看歷史記錄下來的名人、大事。

所謂典故,就是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大家都知道,典故一般和成語想聯繫,通常叫成語典故,鞠躬盡瘁、東山再起、一字之師、臥薪嚐膽、鑿壁偷光等等,都有著深厚的內涵和歷史背景。從這些典故之中,可以看到很多歷史故事!所以,多讀典故,也相當於瞭解了很多歷史!

好人可以留下典故,壞人也可以留下典故。本文重點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經典的成語典故,如今人盡皆知家喻戶曉。需要注意的是,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慶父,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慶父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和孔子是一國之人,魯恆公的兒子,魯莊公的第一個弟弟。然而,此人野心十足,想要顛覆王權,自己做一國之主!當哥哥魯莊公去世之後,他做了兩件事,(1)殺死繼位的子盤,(2)再殺死繼位的閔公!也就是說,他連殺了兩個大王!

可以說,在春秋重禮的時期,這一行為大逆不道。所以,儘管他逃到了國外,但還是被遣送回國,途中自殺而死!後來,人們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典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需要注意的是,別混淆了春秋吳國人慶忌,兩人都“慶”字開頭,但毫無關係,要離刺的是慶忌!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趙高,指鹿為馬!

對於這一典故,想必天下無人不知。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扶持了胡亥登基,在趙高的一通陰謀詭計之下,李斯被除掉,胡亥被架空,趙高掌握了大權。但鮮為人知的是,趙高獨掌大權的一個標誌,就是指鹿為馬!這個典故的意思很直白,即故意黑白顛倒,混淆是非。

趙高牽來一隻鹿,然後說這是“馬”!胡亥說,“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然而,群臣的反應是:要麼沉默,要麼說馬!其實,趙高的目的很簡單,即:誰和胡亥一條心,誰和自己一條心,誰反對他!在這一次朝會之後,趙高正式掌控了大權,胡亥只能在後宮醉生夢死。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李林甫,口蜜腹劍!

口蜜腹劍,是嘴上說的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裡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形容某個人很陰險,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在唐玄宗時期,李林甫是宰相,但對一切能威脅到他地位之人,都會不擇手段的排斥打擊。然而,他有一個習慣,即:即便他再恨某個人,但當面嘴上說的都很好聽,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讓人感覺像吃了蜜一樣,然後背後卻不擇手段的捅刀子!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秦檜,東窗事發!

東窗事發,意為陰謀敗露了!大家都知道,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毒殺了大英雄岳飛,製造了千古第一冤案。但鮮為人知的是,秦檜在什麼地方密謀的呢?明朝田汝成所著的《西湖遊覽志餘·佞幸盤荒》:“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當然,這有“演義”的成分,說的是秦檜和夫人在東窗下面商討,如何除掉岳飛,以討好金兵!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秦檜被金兵俘虜到北方之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都去了。讓人詫異的是,秦檜一家人居然又全部從金國逃回了。顯然,這裡面有蹊蹺,很可能他一家人都背叛了大宋!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如今家喻戶曉!


當然,還有唐朝李義府的笑裡藏刀、來俊臣的請君入甕等典故,只是相比以上四個人,知名度要稍微低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從元明之後,典故就驟然減少,基本上很少再有典故出現了!原因或許並不複雜:原先的典故,基本上滿足了現實交流的需要,所以即便就很少再見到新的成語典故了!

在歷史的長河裡走了一遭,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呢?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之久窮盡一生也無法看透,其輝煌不僅僅是民族的智慧,更是民族的驕傲。歷史不是枯燥的,也不會是枯燥的,歷史需要的只是你的興趣與耐心。歷史從來不會干擾你做事情,只會讓你隨心所欲,然後跟在你後面悄悄記錄你的言行。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歷史故事,只是在未來是否能夠成為歷史上輝煌一筆還需要靠你自己努力。歷史只聽英雄或大反派的故事,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