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国庆期间上映的《影》由张艺谋先生导演,全片采用墨色为色彩的主基调,给观影者带来水墨晕染的古典质感。

影片脱胎于朱苏进先生的《三国•荆州》,主要讲述了沛国子虞大都督一年前被敌国大将重伤,于是放出自己自小培养的替身——境州,以向杨苍报仇,同时完成自己窃国计划的故事。电影围绕两国间“境州”的领地归属问题展开,又以影子“境州”的转变而结束。同呼“境州”,疆域与人性的重合也象征了电影的两条线索——子虞收复境州的愿望以及影子获得自由的愿望。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影》是一部好作品,尤其是最后一幕戏剧性转折的表现手法,高潮迭起;但同时它又没那么满足观众的期待,人物是丰满的,但似乎仍有未尽之意。

沛良,沛国国君,却需要依靠都督子虞才可以登上王位。在电影的前半段中,他是一个软弱、荒淫的形象,只对于自己的王位和权威有着不同寻常的执着。在故事的逐渐推进中,他开始慢慢展露他的獠牙,诛敌、收地、伐异,干脆果决,只有在看见妹妹尸首时才能窥见他几丝人性的残留。他是妄图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也是一个单纯的人,一直以为自己曾经的命运掌控在子虞的手中。他有着帝王的专断、隐忍、霸道,使用着那个时代常见的、对于人心的博弈,同时他也棋差一招,被自己的棋子一刀毙命。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与沛良同属一类人的是他的都督,子虞,他们都渴望掌握权力的权柄,并因此而隐藏自己。他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身份,一个是国君,一个是奸佞。子虞的手段更高,阴谋更诡,常能料敌于先,所以他野心勃勃,除了报仇还想窃国。他舍弃身份、爱妻、情感,把他人玩弄于股掌,把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是一个人,权力在他心中投下了阴影,被紧紧束缚在权力争夺的齿轮上。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再看主人公境州,一介平民,因容貌相似便被带走,从小培养,被人以母亲的下落诱惑,与主母相和,为子虞周旋于朝堂和战场,最后侥幸归来却发现都是骗局。仇恨与嫉妒在此时爆发,促使他走向追求“自由”的道路。整部影片中,境州是唯一一个成长式的形象。起初,对于沛王尚有惶恐之意,对于子虞毕恭毕敬,对于主母恪己守礼;渐渐的,对主母萌生爱意,对沛王生出轻视之心,对子虞抱有反叛之意;最后在沛良与子虞的对峙中,暴起杀人,吞下胜利的果实,让自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王。这是小人物的成长,也是他被世俗与权力的同化。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这三个男人,或为帝王,或为权臣,或为影仆,是电影的主要人物,却都围绕着一块小小的境州城,亦或说围绕着王位,围绕着权力,你争我抢,明争暗斗,你死我活,渴望成为那个国家的制高点,那个时代的金字塔尖。也许,他们一个曾只是懦弱的,渴望与妹妹获得安逸自由的王子;一个曾也是洒脱明朗,胸怀家国,与妻子伉俪情深的臣子;一个曾可能获得平凡美满生活的普通人。他们都认为自己被他人、被身份所桎梏,实际上困住他们的很可能只是自己,只是互相都被误会的人心。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除此之外,电影还有两类角色。其一便是与境州相似,电影前后心理都产生了转变的小艾。故事的发端由境州始,“境州”终,而电影却是由小艾开始,小艾终结。她本是与丈夫琴瑟和鸣的贤惠妻子,为夫解忧,心有沟壑。而在一日日与影子境州的相处中,与他互相恋慕,从最初的断指明志,到最后的窥而不言。她的心从她发现密室的小口是就开始任由阴影的蔓延,直到最后一幕,她独自在大殿急速的跑动,也许是有过想出去说出真相的想法,也许只是在追逐远去的过去的自己。最后她停住了——谁也没有逃出权力的腐蚀。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第二类便是沛国的长公主青萍。一个女孩子,因为一时之气随兵潜入境州,最终击杀羞辱她的杨平。自始至终,她都是一个冲动、莽撞、不顾全大局的形象,同时这个角色也执拗、赤诚。杨平也是。这是电影中少有的不变,有几丝坚守的意思。

《影》一部关于替身的逆袭,一场关于赤子之心的拷问

张艺谋导演将影片命名为“影”,也构造了心无阴霾却少年惨死,心有阴霾而最终苟活,心皆阴霾至争斗而死三类形象,有种咀嚼人性脆弱与探究处世之道的意味。文艺作品往往正因为揭露真实而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