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喂劲”“打圈”“推手”浅议

太极拳“喂劲”“打圈”“推手”浅议

习练太极拳,拳架功夫小成后,导师会指导学生进入“喂劲”的习练。正确的“喂劲”练习,是导师和学生搭手,按推手程序: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等,由浅入深。导师用劲接引学生的沾、连、粘、随,诱导学生的“跟劲”、“接劲”、“整劲”,达九曲连环的“活劲”。

喂劲功夫稍有成,也可师兄弟之间相互“喂劲”。值得注意的是“喂劲”功夫不具有杀伤力,此阶段尚不能和生人搭手。按前辈大师传承,“喂劲”功夫的习练需百日左右,具体练习由导师根据学生悟性和沾、连、粘、随的功夫来确定。杨氏太极拳讲的是循环而进,当导师认定学生“喂劲”功夫上身后,将指导学生进入“打圈”的练习。

“打圈”乍看酷似“喂劲”,只是没有单推手。“打圈”的练习,顾名思义练得是太极的“圆劲”。在双推手之间,双方发、化均讲圆,也叫顺式和背式,一旦动作失圆叫背式,业内又称“死劲”,这为“打圈”的输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多为老者、病者、体弱者。这类人群经长期套路练习,稍觉身键即想学习太极拳技击。而且部分习练者,连“喂劲”的沾、连、粘、随阶段都没练过,直接“打圈”。

他们把“打圈”叫推手,并认为这是太极拳的技击。这些习练法在广场太极拳的群体中以讹传讹,师傅传徒弟,徒弟又成了师傅。有的甚至仅会“打圈”就上了推手擂台,其输赢结果不用说了。尽管如此,这样的练法、这样的理论,在广场太极拳训练中还很多。师傅、师爷仅会打圈,而且还把打圈当推手,后辈学生自然是云里雾里了。

按太极拳前辈大师传承,“打圈”功夫有成后,当进入“推手”训练。太极推手,顾名思义离不开推。在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中,对方身形步法出现“背式”,我即发力。手法原则上不违背掤、捋、挤、按,和大捋习练中的肘、挒、採、靠。推手训练中的输赢,比打圈训练中的输赢明显的多,被推者常脱手而飞,飘出丈余,而且退步中蹬蹬有声。要说明的是推手功夫出自“喂劲”和“打圈”。

推手功夫上身者和人搭手,沾、连、粘、随进退自如,能化能发。虽如此按太极功夫传承,推手功夫仅是太极拳技击功夫中的一个习练阶段。推手功夫只限于太极同门之间的功夫验证。不经过乱踩花、器械和散手训练,是不能和其他技击术较技的。

把推手当成太极拳技击术,在擂台上和其他武术流派打擂,是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或者说是对太极拳一知半解所为。用一个习练阶段的中级功夫,和其他武功作技击对抗,是当前太极擂台上常见的比试。

这样的结果,不但使不练功夫的普通观众认为太极拳不能技击,许多一知半解的太极拳习练者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太极拳不能技击,这是对太极功夫的极大误区。“喂劲”“打圈”不是“推手”,而“推手”的高级功夫也仅是太极拳本门练功的方式方法,或者叫功夫体验过程。推手功夫上身后还有更严格的技击训练,才是完整的太极拳技击术。

文章来源:宗岳武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