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该“哭”就“哭” 别老表现的那么“强大”

体制内该“哭”就“哭” 别老表现的那么“强大”

在学生时代,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要听话。学生时代外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很听话”。没错,学生时代听话就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学生。

在进入职场之前,家长们也会教育我们,到了单位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听领导的话,听同事的话,不要给领导和同事添麻烦。

在书本上,我们也听过太多的大道理,比如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比如要为了集体利益随时准备牺牲掉个人利益……我们听过太多这种道德上无比正确的大道理。

带着这种思维进入职场,进入体制内,很多人也坚持这种做人的原则:领导没有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主动去要;组织没有考虑的事情,不能主动去向组织提要求。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我们向领导提了要求,领导会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会不会认为我没有大局观念?

那么,体制内到底要不要主动向领导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呢?老秘书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体制内往往是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不哭的孩子没有人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一定要大胆地、有技巧地提出要求。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利益,那么别人更不会在乎你的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单位的领导每天都很忙,要开各种会,务虚的会,务实的会,每天要阅读和签阅各种文件,要研究部署工作,还有免不了的各种接待、会见、应酬。

即使大领导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人,他想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但是他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你是一个小科员的时候,领导是不会主动去关注你的。

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你如果跑到领导那里去说一说,甚至脸皮厚一点,三番五次地去提一提、闹一闹,领导也害怕你遇到问题写信到上级单位去反映情况,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一个信访和维稳综治的任务。

万一你心里愤愤不平,把单位里的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捅到上级单位去,领导也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减少麻烦,领导一般会答应你的要求。而且只要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职务,比如说在一个厅级单位,一个主任科员的位置,给谁都一样,在领导眼里不到处级干部根本都不算什么官。

当然,向领导提要求是要讲究技巧的,什么时候该主动提要求,什么时候不能提要求,什么时候该怂恿别人去提要求,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老秘书看来:


01.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要主动提要求

尤其是涉及到升迁提拔的时候,如果你符合提拔的条件,你工作干得很好,而且单位里好几次提拔都把你忽略了,那么下次你听到单位里有提拔的消息的时候,你就可以适当的时候向领导提出想进步的要求。

02.有明确的文件制度和政策规定的时候可以主动提要求

比如单位核编转制,文件里有规定,工程师可以转为主任科员,而且单位里编制有空缺,涉及的人不多,单位没给你,那么你久可以去提。

再比如,单位里选派干部去下乡扶贫挂职,时间是三年,按照以前的惯例,为了鼓励干部到艰苦地方去工作,下去挂职扶贫之前一般都会提一级。

如果你原来是科员,一般会给你提拔一个副科再下去挂职。但是轮到你的时候,如果单位里闭口不提提拔的事,欺负你是个老实人,这个时候你是装作不知道,还是主动向组织提要求呢?

当然是要主动去提,因为以往有这样的惯例,你就不能当老好人,单位不给你提拔,你也就老老实实下去挂职扶贫了。

什么时候不能去跟领导提要求呢?


01.涉及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你不要做出头鸟

比如单位过节以前都会发东西,每个人都有,今年时间到了单位没有发,别人就怂恿你,说你是我们单位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你去跟领导提一下,如果你被别人一夸,你就去跟领导提,你就被别人当枪使了。

这种情况损害的利益又不是你一个人,如果你挑头去闹事,领导就会把你当做刺头,杀鸡儆猴。这个时候你可以怂恿别人去提,你自己渔翁得利。

02.当这件事涉及到钱的时候,尤其是钱不多而且会得罪人的时候,没必要去提

比如说你参加一个比赛获奖,上级单位奖励了2000块钱,这2000块钱打到了单位的账户,单位的分管领导认为这笔钱是你代表单位去参赛获得的奖励,应该放在单位的账户上,不发给你个人。

这个时候,你就没必要去要。如果你因为这个事情去找更大的一把手,把分管副局长得罪了,就得不偿失,况且两千块钱也不是什么大数目。

在体制内,领导不是你的父母,他们永远不会主动为你的利益考虑,你的那点利益也许在你看来是很大的事情,但是领导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

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千万不能发扬风格,要大胆地、主动地、有技巧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记住一句话,体制内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不会哭的孩子只能受委屈。

体制内该“哭”就“哭” 别老表现的那么“强大”

体制内该“哭”就“哭” 别老表现的那么“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