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什么?

铁锤历史


按照初中历史书的说法,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以后,一把火烧掉,至于为什么没有交代,按照常理推断,烧杀抢掠是一体的,抢劫完成放把火是固定套路,项羽当年一把火烧了秦王宫,拿破仑一把火烧了莫斯科,招数都差不多。

但火烧圆明园的确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打进了北京城,法国人先行洗劫了圆明园,作为从雍正时期就开始修建的园子,圆明园中奇珍异宝不在少数,法国人抢的心满意足。

法国人走了,英国人又来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圆明园基本就被挖地三尺了。

但这事还没完,英国人提议,把圆明园烧掉。

法国人觉得很奇怪,抢都抢了,何必呢?这么精美的园子留下来下次再抢不好吗?

英国人说服不了法国人,于是在法国人走后一个星期重新返回圆明园,紧接着,就是一把大火。

英国人为什么这么执着的想烧掉圆明园呢?这一来又牵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源。

“二鸦”源于两件事情,分属英法两国,英国的叫做“亚罗号”事件,这是一艘在香港注册的中国船,因为犯事被清政府给抓了,英国提出交涉,清政府不同意,因为这艘船被抓的时候已经超出注册期,理论上来说这是中国内政,洋人不得干涉。

但英国人不这么想,“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内城一直禁止洋人入内,理由是条约上虽然写明洋人可以来广州,但没说能进内城,尤其是广东巡抚叶名琛,对洋人十分不客气,搞的英国人十分不痛快。

手下败将让自己不痛快,英国佬当然不愿意善罢甘休,于是就以“亚罗号”为借口准备出兵。

而法国同样是因为一件“小事”,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未经允许到中国内地传教,被广西一个知县抓住处死了。

在清廷看来,抓几个喽啰,杀个把教士不算事,屁民吗,国内以杀一大堆,算事吗?

但英国法国可不这么想,莫说是人家的人,就是人家的卫生纸,不该你用你也不能用。

你杀我的人,我就打你!

英法联军先是攻下了广州,接着北上攻击大沽炮台,清廷一看打不过,只好认怂,签订了“天津条约”,城下之盟当然丧权辱国,所以咸丰皇帝条约签完就后悔了,后悔能怎么办?再打一架!

这回清廷还算争气,竟然打赢了,据说击沉了不下十艘洋鬼子兵舰。

打赢了是好事,但马上更大的麻烦来了,英法联军绕过前一次战败的大沽炮台从北塘登陆,双方在陆地上来了一场面对面的PK,结果不出预料,清军大败。

眼看北京危险,清廷决定派人谈判。不就是要钱吗?咱们谈谈吧。

谈就谈呗,老外本就喜欢谈判,于是双方约在通州南张家湾碰头。

不碰头还好,碰头麻烦大了,双方谈半天也没有谈妥,清朝的老爷们一发飙,把人家谈判代表加随从全部抓回去了,总计39人。

既然谈不妥,那就比谁拳头硬,可等到英法联军攻克北京才发现,代表团39位成员变成了18个活人21具尸体,其中随行的一位泰晤士报记者更是被大卸八块!

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广东巡抚叶名琛被抓走,人家英国鬼子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但中国这边竟然把记者给分尸了,此等残忍事,如何向万里之外的父老乡亲交代。

于是英军领队额尔金一声令下:火烧圆明园。

不能不说,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大悲剧,火烧圆明园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国耻。其实国耻算不上,因为即使英国法国不烧圆明园,也轮不到屁民享受,如果说是耻辱,那也是清廷的耻辱。

当然,因为这场耻辱无数百姓遭殃,除了死伤无数,赔偿天价,九龙也一并给割走了。

时隔150多年再看“二鸦”,除了慨叹国力孱弱受人欺压,英法两国贪婪霸道以外,当时国人的外交观念基本为零。

如果说任性和无知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希望我们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日慕乡关


这叫印记,让你永世不得忘记,侮辱人的最高境界


风清气正666


惩戒大清皇帝,然后毁尸灭迹


北极光请把我遗忘


毁灭现场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