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云溪出了哪些名人?

永恒的追求23


王敖 清朝人,出生于临湘云溪(今岳阳市云溪区)文家冲。曾任浙江台州知府。后任台湾兵备道。他到职后,首察积案,明理断事,救民倒悬。被群众誉为“刘青天”。他驻守台湾虽不足三年,但以其勤政爱民,矢志报国的高大形象,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特别是在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海疆的过程中,表现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尤为后人敬仰。


台湾出版的《台湾通史》等多种书籍,竞相为刘敖立传。《民族精神与御侮史实特辑》一书对刘敖的评价是“前清时代统治台湾历二百二十年之久,其间在台从政之士,毅然抗御外来侵略者,舍刘敖外,尚鲜其人!”郭嵩焘 清朝人出生于湘阴县城的一个富庶家庭。因家庭影响,郭嵩焘自少即不满清王朝一贯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商贾与士大夫并重”,先后曾任两淮盐运使和广东巡抚等职。


参与了抗英卫国战争。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是国家的大患,于是潜心钻研数学、机械、造船等方面的书籍,努力了解西方国情,以寻求富国强兵之道。郭嵩焘在英任职期间,不仅注意了解欧洲的技术文明,更关心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试图从国家制度、经济理论等方面探索英国繁荣兴盛的根本原因。


范源濂 出生于湘阴县城东郊爱坪,著名教育家。出任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正监督(即校长),年仅24岁。他革故鼎新,选贤人能,整肃学风,颇有建树。 范源濂发起组织了尚志学会,同时在北京开办尚志政法讲习所,亲自讲课,学员腼收学费,先后毕业数百人。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范源濂出任教育总长。军阀混战期间,辞职赴美国考察教育。回国后,于1920年第三次出任教育总长。


在任两年中,公布了招生资格和采集委员会章程;着手汉文字改革,公布了同音字母。 范源濂从青年到晚年,始终不渝地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待人诚恳,事亲至孝,其高风亮节,深受世人崇敬。李六如 平江县人,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热忱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也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先进典型。始终站在革命斗争宣传的前沿阵地。


1955年,李六如不顾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 开始创作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从清末变法维新前后写到辛亥革命失败;第二卷从北洋军阀统治写到大革命失败;第三卷从十年内战写到全国解放。全书解释了这六十年来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各种矛盾,反映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誉,再版七次,印数达31万册,并译成英、俄、日文等几个版本,在国外发行。


苏振华 出生于平江县三乡戴家铺的一个雇农家庭.1926年工农革命运动在湖南兴起,苏振华积极投入当地的革命斗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73年,在召开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苏振华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苏振华 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9年2月7日,苏振华突然心肌梗塞北京逝世,享年67岁。钟期光 出生于平江县三市乡肥田村。解放战争时期,钟期光任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站役、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的组织指挥工作。上海站以后,钟期光参与上海市军管会政工部领导,为贯彻落实党的城市政策,整顿城市秩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0年12月,钟期光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并兼任战士研究部部长。在叶剑英主持下,他和其他院领导,将科学发展成1100多人的宏大队伍,完成了各时期战史近百本。编辑了2500万字的《史料选编》,编写了《战役学》14个课题的初稿以及其他专题研究和译著。1979年出任军事科学院顾问。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誉章。不肖生 系当代著名武侠销小说家向恺然的笔名。出生于湘潭县城油巷(现归岳阳),他生星喜爱文学于武术,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几乎每天都和日本的柔道、剑术家、射箭师生活在一起。加之他精通史书。很快掌握了中国武术各流派的渊源、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他日后写作武侠义小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著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和《江湖怪异传》等武侠小说。


其中以《江湖奇侠传》得影响最大。他生平三次穿起戎装。1949年7月随程潜起义,后曾任省文管会委员和省政协委员,撰写了《革命野史》。1958年着手编著《中国武术史》一书时,因病逝世。享年67岁。杨沫 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湘阴县(今汨罗市)。她从20岁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著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等。


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面世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线索,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在杨沫的影响下,她的胞妹白杨从小酷爱文学,16岁主演了故事片《十字街头》。


后来有参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白杨主演了《团结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满人间》、《冬梅》等六部故事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任弼时 出生于湘阴县塾塘乡堂家桥新屋(现属汨罗市),1921年春,十七岁的任弼时和肖劲光一行数人,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1925年他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团中央组织部长,后代理团中央书记。后来,红六军在任弼时、贺龙、管相应等人的领导下,以二、六军为力量,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并发动了湘西攻势,先后牵制住30万敌军,有力地配合红军的转移。


总之,任弼时早期三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战斗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前沿阵地上。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他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没有休息,没有享受,肩负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愧是我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翡翠猫猫


云溪隶属于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云溪富饶美丽,盛产粮、棉、油、茶、菜、竹、木、果等农副产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美誉,主要旅游景点有陆城古镇和坪田“乐善好施”牌坊。乐善好施牌坊是云溪最早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


云溪自古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优秀人才,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能因为某些缘故,有些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在这里就随便推荐一两个名人,供大家熟悉一二。

来夫人,清朝,女,今云溪人。她乐于济贫赈困,视人子若己子,光绪皇帝下旨为她建“乐善好施坊”,并诰封旌奖至今保存在云溪坪田的牌坊就是她的纪念碑。

方廷玉,字致美,明代云溪人。永乐年间进士,曾参与修建北京皇城的工作。

敖明权,字祝三,云溪人,民国少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


邵阳


敖明权 (1908~1989)字祝三,临湘县陆城镇(今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国18年4月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入陆海空军总部交通处任电台报务员。19年9月~28年11月,历任第二十八师无线电少校报务主任、队长,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少校教员,二十八师少校参谋、中校营长、副团长。28年11月~31年7月,入陆军大学第十七期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办公室上校科长。32年后,任二十八师上校参谋长、八十三团团长;38年8月任二十八师少将师长,1949年11月任三十六军少将副军长。同年12月在四川成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1951年1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教导总队学习;同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员、军事史料研究员;1970年4月,分散安置到华容县人民武装部休息。1986年移居岳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989年10月病逝。

沈三权(1908~1941),今云溪区桃李桥人。家境贫寒,父母早丧,靠打短工维生。他身怀两种绝技:一是善跑,跑时能追上狗;二是能使双枪,弹无虚发。   “七·七事变”后,他投军在临湘县县长王翦波的帐下,任游击队大队长。凭着机智勇敢,率部共缴获日军600多支枪,杀死日军100余人,活捉日军41人。   1940年5月的一天,日军以大队人马向岳阳进犯,路经太平桥时,他只身伏在公路旁的草丛中,待机擒寇。一日本兵离队到公路旁大便,沈三权趁其不备,猛扑过去将其按倒卡死。第三天,日军大队人马夜宿七里畈彭家。沈三权挑着一担柴混入日军军营。日军官叫他把柴送至厨房,帮助厨兵烧火。日军官留他吃晚饭、住宿。拂晓,日军部队在大门前集合,他见屋里无人,取下一支手枪,搬了一挺机枪从后山跑掉了。   9月的一天傍晚,大雨迷朦。沈三权和周六生化装成寻找耕牛的农民,来到日军驻云溪马鞍山的小碉堡跟前,见里面无人,就朝里面走去。进去不久外面传来脚步声,他们随即拔出手枪分站两旁,等黑影靠近碉堡时,4支手枪齐发,前面3人应声倒地,后面的不知底细,吓得朝大碉堡跑去。沈三权搬了一挺机枪,周六生提了2支长枪,迅速转移。10月的一天清晨,沈三权叫士兵穿上日装,并请了一个翻译,扮成日翻译官。早饭后,队伍向岳阳县北门进发,沈三权骑着高大的红鬃马,戴上黑眼镜和翻译的马并辔走在最前面,大摇大摆神气十足。开始日军没料到这就是沈三权的游击队,当队伍走到东茅岭时,一队日军荷枪实弹赶来,并朝天鸣枪,高呼:“站住!”沈三权拔出双枪,命令士兵散开,抢住山头制高点,高喊一声“打!”首先把跑在最前面的2个日本兵放倒,接着轻重机枪象爆豆子一样响起来。日军伤亡惨重,不敢前进半步,让沈三权的人马安全地撤走。   1941年,沈三权过长江与湘鄂两革命根据地的部队联系。回临湘后,被王翦波发觉,将其暗杀。


来夫人(1816~1892),女,今云溪区云溪乡人。刘呈规之妻。35岁时,被诰封为荣禄大夫的刘呈规逝世,其子刘兆梅仅11岁。至今保存在云溪坪田的牌坊,即是她的纪念碑。

  丈夫死后,她在守寡育孤中,对儿子“必就傅名家而严其程度”,朝夕督责。其子刘兆梅后为举人、进士、户部主事、知府、知州,并且总理左宗棠甘肃营务处。

  无论富贵极盛之日、精力衰颓之年,她从不“颐使婢仆”,而坚持勤俭持家,爱惜“寸缕寸菽”,“躬自操作,荆钗裙布,常如未贵时,乡族皆服其俭德。”

  她乐于济贫赈困。视人子若己子,“两曾义塾”,延师课人子弟,每逢乡试、京试、会试,常出资给贫困考生应试,造就不少人才。有年得悉河北遭灾,曾“赍千金以助灾赈”。

  清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光绪皇帝〖HT5,7〗束[KG-*3]力建“乐善好施坊”,并诰封旌奖云:“刘兆梅之母来氏,娴淑礼规,恪循圣训。寝门治业,著恒德于贞心;闺塾授径,树惠风于雅范。兹以尔乐善好施,特谕旌奖,赠尔夫人。于戏恩能育子,挺杞梓之良材;善心褒荣,被笄珈之茂宠。祗承嘉誉,允播徽音。

目前就知道这么多了


一只堃


第一个来自明朝的 颜颐寿(生卒年不详),字天和,号梅田,巴陵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先后任河北宝坻县、河南淇县知县。任职期间,体察民情,为百姓解难,促进生产发展,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他还在世,百姓就建祠供奉他,可见他深受民众爱戴。  正德十四年(1519年),颜颐寿奉命参与会师平定副使胡世宁等谋反,建立大功,被提升为刑部侍郎,此后,又提升南京礼、户二部尚书。当时的南京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的留都,所设机构、官司职与京都相同,而实际权利则不同。颜颐寿任户部尚书后,武宗皇帝南巡弥久,出现了南方诸道粮食紧张,人心不安的问题。颜颐寿上奏“留诸道岁漕数十万担”,缓解了当时南方百姓吃粮的困难,安定了人心。此后,他调任北都御史,“考核庶官,人服其公”。嘉靖年间,他调任刑部尚书,忠于职守、秉公办案,从未发生冤假错案。后李福达狱起,他“受诏鞫问”,未按皇帝的旨意判处,被革职下狱,不久病逝。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为其平反,追复官爵,加封太子少保,谥“荣襄”,按尚书礼遇赐葬其家乡巴陵南湖之畔。  颜颐寿性温厚,居官有惠政、有清望。长期在外当官,很少回故乡,但见过他的乡邻,都称他“居乡雅重,未尝以势位凌人”。有一年他回家乡探亲,游览岳阳楼、洞庭湖,欣然写下了《题岳阳楼》诗:吴楚楼台此大观,丹梯百尺入云端。乾坤府仰俱陈迹,今古江山一倚阑。柳树和风黄鸟语,兰汀细雨白鸥寒。卷簾更觉尘氛远,身世浑疑跨紫鸾。  其诗格调高雅,韵味别致,热情歌咏了岳阳楼景观,抒发了锦衣回乡的喜悦心情

同样来自明朝的邓廷瓒(1429—1500年),字宗器,巴陵人,明代中期著名将领,家庭背景无考。从馆藏资料记载中,可知他为建设西南边疆、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作出过较大贡献,是明代一位著名的“社稷臣”。  明景泰五年(1454年),邓廷瓒科试中进士,始任浙江淳安知县。他为官务实,忠心耿耿,替老百姓办事,被荐任梧州知府,时因母亲病丧未到任,朝廷补授他太仆寺丞。成化十三年(1477年),地处崇山峻岭的贵州,少数民族杂居,矛盾突出。为加强治理,朝廷在这里设置程番府,挑选邓廷瓒任首任知府。邓不辱使命,到任即实地勘察,合理规划,兴建城郭、街衢、祠宇、官舍、仓储诸设施,使府城气象为之一新;与此同时,采取布告政策法令,安抚百姓之措施,使府境少数民族得以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边境出现了难得的升平景象。邓廷瓒也因此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 

还有来自最近年代的沈三权(1908~1941),今云溪区桃李桥人。家境贫寒,父母早丧,靠打短工维生。他身怀两种绝技:一是善跑,跑时能追上狗;二是能使双枪,弹无虚发。“七·七事变”后,他投军在临湘县县长王翦波的帐下,任游击队大队长。凭着机智勇敢,率部共缴获日军600多支枪,杀死日军100余人,活捉日军41人。1940年5月的一天,日军以大队人马向岳阳进犯,路经太平桥时,他只身伏在公路旁的草丛中,待机擒寇。一日本兵离队到公路旁大便,沈三权趁其不备,猛扑过去将其按倒卡死。第三天,日军大队人马夜宿七里畈彭家。沈三权挑着一担柴混入日军军营。日军官叫他把柴送至厨房,帮助厨兵烧火。日军官留他吃晚饭、住宿。拂晓,日军部队在大门前集合,他见屋里无人,取下一支手枪,搬了一挺机枪从后山跑掉了。9月的一天傍晚,大雨迷朦。沈三权和周六生化装成寻找耕牛的农民,来到日军驻云溪马鞍山的小碉堡跟前,见里面无人,就朝里面走去。进去不久外面传来脚步声,他们随即拔出手枪分站两旁,等黑影靠近碉堡时,4支手枪齐发,前面3人应声倒地,后面的不知底细,吓得朝大碉堡跑去。沈三权搬了一挺机枪,周六生提了2支长枪,迅速转移。10月的一天清晨,沈三权叫士兵穿上日装,并请了一个翻译,扮成日翻译官。早饭后,队伍向岳阳县北门进发,沈三权骑着高大的红鬃马,戴上黑眼镜和翻译的马并辔走在最前面,大摇大摆神气十足。开始日军没料到这就是沈三权的游击队,当队伍走到东茅岭时,一队日军荷枪实弹赶来,并朝天鸣枪,高呼:“站住!”沈三权拔出双枪,命令士兵散开,抢住山头制高点,高喊一声“打!”首先把跑在最前面的2个日本兵放倒,接着轻重机枪象爆豆子一样响起来。日军伤亡惨重,不敢前进半步,让沈三权的人马安全地撤走。1941年,沈三权过长江与湘鄂两革命根据地的部队联系。回临湘后,被王翦波发觉,将其暗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