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是如何消失的?

悅詩風音


人命天定。國家是由人組成的,更是由人來治理的,因此,國運亦天定。

以史鑑今,讀古羅馬歷史,尤其是在羅馬共和末期,由於元老院的腐化,使得羅馬社會逐漸外強中乾,暗流湧動的時候,以凱撒為源頭,以屋大維等一干有才華的大人物為接續,廢除共和制度,創建羅馬帝制,構築了羅馬中興五百年的歷史過程中,那錯綜複雜的繼承人地位之爭,令人感悟頗深。

由於凱撒、屋大維等羅馬皇帝的光輝事蹟廣為傳頌,本文將不再贅述這些皇帝們勵精圖治,治理國家的事情了,我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即在羅馬帝制下,皇帝繼承人的確定過程這一維度,來重新梳理那段歷史,從中悟出一個道理:當一個國家要強盛的時候,明君總是會排除萬難君臨天下;而當一個國家要衰落時,昏君似乎擋都擋不住要出來敗壞國家。到底是什麼力量在左右這一切的發生呢?從這段有趣的歷史中,我只能再次堅定我對國運的信仰---一切都是國運使然!

凱撒可以算是羅馬帝制時期第0代皇帝吧,開國元勳。但凱撒是個千年一遇的明君,知道國家的治理只能交給能人,而不能任人唯親,因此,在他遇刺前所立的遺囑中,他選擇了姐姐的兒子、年僅18歲的屋大維為養子(就是繼承人的意思),而他自己與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所生的親生兒子小凱撒,在遺囑中卻隻字未提。

偉人就是偉人,無論是任人唯賢的氣度,還是慧眼識英雄的洞察力(屋大維當時就是個毛孩子,但凱撒卻深刻的觀察到他的無限潛力),都是無人能及的,我們只有膜拜的份了。

第0代到第1代,就是這樣以偉人的英明而進行的任人唯賢的傳承。

屋大維繼承後,果然不負凱撒期望,不僅很快就幹掉了殺父兇手布魯圖斯一干人等,更是展現出超高的政治智慧,在凱撒助手安東尼(因未能成為繼承人而嫉妒屋大維)和元老院(因與愷撒政治理念相左而憎恨屋大維)兩大勢力間精巧騰挪,最後殺了安東尼,降服了元老院,徹底實現了凱撒的遺志,建立了帝制羅馬,他自己也被尊稱為奧古斯都。

可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屋大維就沒有凱撒那麼開明瞭,他只有一個標準---必須是自己的嫡親才能繼承。這是要搞東方帝國的血緣繼承的封閉式帝制啊,假設當時屋大維的想法達成,可以預見,按照富不過三代的鐵律,帝制羅馬哪裡還有五百年輝煌,能有一百五十年存續就不錯了。

但羅馬帝國國運升騰,在屋大維時代才剛剛開始,怎能因屋大維一己之私而毀於一旦呢?

於是,我們看到,即使貴為皇帝,屋大維也無法逃脫國運的牽引,在百般折騰後,還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將皇位傳給了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第2代皇帝提比略,再次完成了一個任人唯賢的傳承,而不是任人唯親。

這段繼承人爭奪的過程可謂精彩紛呈,我們細細道來。

屋大維治理國家可謂順風順水,但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卻傷透了腦筋。雖然接了兩次婚,但僅育有一女茱莉亞(古羅馬的皇帝可真是好人典範,身為皇帝,不但沒有三宮六院,而且對愛妻利維亞珍愛一生,寧可斷後也不離婚不續絃,可敬可敬)。

在當時的羅馬環境下,直接傳位給女兒難度實在太大,於是,屋大維就開始在孫子輩上下功夫了。

先是讓女兒像個生娃機器一樣不停的改嫁,茱莉亞與第一任丈夫沒有孩子,屋大維就命令女兒離婚,同時命令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忠誠老臣阿古利巴也離婚,然後把女兒嫁給他,生了三男二女(一個是遺腹子),這下可把屋大維給樂壞了,直接任兩個孫子蓋烏斯.凱撒和盧基烏斯.凱撒為養子(這就是繼承人啦)。

而且,老謀深算的屋大維知道自己死後,兩個孫子年齡還小,無法直接上位,就打算死後讓阿古利巴來擔任過渡期的皇帝(是不是聯想到李光耀選了吳作棟來擔任看守內閣,等李顯龍成熟後再傳承帝位的套路?),這樣,自己的兩個孫子之一就能穩穩的繼承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阿古利巴雖然平日裡身體健碩,比屋大維健康多了(行伍出身嗎,如果屋大維是劉備,阿古利巴那就是關羽),但誰成想阿古利巴卻早早撒手人寰了。

這下屋大維慌了,趕緊又強令自己老婆帶來的拖油瓶提比略離婚,再把女兒嫁給提比略,希望提比略能給自己再生一兩個孫子,這樣,就能把提比略當過渡,然後把位子傳給孫子了。可是,提比略性格剛毅,對前妻情深意切,離婚後一直鬱鬱寡歡,一直沒能與屋大維的女兒生出子嗣,後來,由於在征服日耳曼問題上的政治理念也與屋大維衝突,因此,提比略選擇了自我流放---到一個小島子上過隱居生活去了。

屋大維這個氣啊,要不是看在自己老婆的份上,屋大維殺了提比略的心都有。

看來這條路也走不通了,得繼續想招。

公元前5年, 58歲的奧古斯都似乎真的有些著急了。這一年,他的長( 外)孫蓋烏斯· 愷撒15歲。沒了“ 中繼接班人”(提比略)的奧古斯都,明目張膽地向元老院提出要求,給予蓋烏斯“ 預備執政官” 的 職位,確保他在5年後就任執政官一職(第二個外孫也有同樣的安排)。說白了,這就是越級提拔嗎,連黨還沒入呢,就準備提拔成ZZJ委員了,屋大維這回是真急了,連組織紀律和政治規矩都不要了。

只可惜,這兩個孫子不光能力平平,命數也不好,老二18歲就病死,老大蓋烏斯22歲在軍事失利後意志消沉,鬱鬱寡歡而死。(最小的孫子阿格里帕雖然沒死,但性格暴戾,被屋大維親手流放孤島,流放地與後世拿破崙的流放地是同一個島子)。

這下屋大維徹底絕望了,只好選擇自己很不待見,但公認的最有能力的提比略為養子,正式確立了提比略的繼承人地位。(提比略是屋大維第二任妻子帶過來的兒子,按道理,屋大維愛屋及烏,應該是也很喜歡提比略的,但提比略性格太倔強,政治理念也不盡相同,因此,兩人關係越來越差)

一生執著於血脈相承的奧古斯都,最終選定的繼承人竟然和他毫無血緣關係,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但家門不幸,確是國之大幸,如果屋大維任人唯親的願望得以達成,那古羅馬帝國的前途將大概率暗淡。

第1代到第2代,屋大維不情願的任人唯賢,只能用國運來解釋了吧。

提比略即位後,憑藉著冷峻的政治素養,把凱撒構想,屋大維開創的帝制羅馬的各項基礎全部夯實,雖然在民眾中的口碑一般,但對國家的貢獻不容抹殺。

但提比略的繼承人選拔方面,也同樣一波三折。

屋大維雖然很不情願的將位子傳給了提比略,但畢竟無法死心,於是還留了一手---^0^指定。

自己的親外孫全軍覆沒了,就瞄準自己姐姐的外孫子了,這就是日耳曼尼庫斯。屋大維在認提比略為養子的同時,強令提比略同時認日耳曼尼庫斯為養子(人家提比略有親兒子呀,奧古斯都也有點忒強勢了吧),這樣還不放心,還把自己碩果僅存的小外孫女嫁給日耳曼尼庫斯,雙保險,向世人昭示隔代繼承的決心。

提比略一時只有忍了,但他才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主呢,宮鬥也就由此展開了。

先是不能讓日耳曼尼庫斯出政績,提比略也是絞盡腦汁,其實,圍繞政績的鬥爭,在屋大維死前就開始了:為了培養姐姐的外孫,屋大維就安排日耳曼尼庫斯隨軍事大師提比略出征日耳曼,準備開疆拓土,在古羅馬,開疆拓土是最大的政績,龐培平定地中海東部,凱撒降服高盧,都成了羅馬人心中的英雄,因此,如果能征服日耳曼,那可是大大的政績。

戰鬥在焦灼初期,屋大維讓提比略當統帥,可是,當戰事日見順利時,卻把提比略召回羅馬,想把功勞落在日耳曼尼庫斯身上;屋大維一死,提比略即位,也把日耳曼尼庫斯召回,在勝利在望之際,主動撤回萊茵河一線,就位不想讓日耳曼尼庫斯獲得政績(羅馬也由此失去了征服日耳曼的機會,為幾百年後被日耳曼民族吞噬埋下了惡因)。

然後提比略又把日耳曼尼庫斯派到東方任總司令,但同時又派了個叔叔輩的元老院議員任敘利亞行省總督,處處掣肘,最後還下毒毒死了日耳曼尼庫斯(沒有實據,但日耳曼尼庫斯一派堅信,也成為日後政治鬥爭的主線);

日耳曼尼庫斯死後不久,提比略在擺平了民憤之後,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準備改朝換面,但天不遂願,自己的兒子也莫名其妙的早忘了。

而與此同時,提比略一派與日耳曼尼庫斯一派的鬥爭也開始白熱化,僅從皇帝尷尬的家庭晚餐場景就能窺豹一斑:祖母(屋大維的老婆,皇帝的親媽),皇帝提比略,養子媳婦(屋大維的親外孫女),飯桌上橫眉冷對,一言不和就準備掀桌子,你說這皇族的家庭晚宴也不好吃啊。老祖母只好和稀泥,兩邊打壓安撫。老祖母一死,兩邊的戰火再也掩飾不住了。

提比略先發制人,搞了一場小型文革,先是大力拔擢自己的禁衛軍頭子,以他為打手,開始了對養子媳婦一派的殘酷打壓,結果兒媳婦以及日耳曼尼庫斯的的大兒子,二兒子先後被流放,後被陸續迫害致死。這是要對奧古斯都一族斬草除根啊!

這下連一向逆來順受的政治花瓶元老院的議員們都看不下去了,雖然不敢直接頂撞皇帝,但私下裡卻找了個望族把日耳曼尼庫斯的最小的兒子卡里古拉保護了起來。

羅馬的老百姓也怒了,我們偉大的奧古斯都主席深受人民愛戴,你丫這麼搞是不是太過分了,於是抗議,遊行,民怨沸騰。

提比略一看再搞下去要激起民亂了,於是刀鋒一轉,來了個兔死狗烹,把屎盆子都扣到了自己提拔的副統帥身上,還給他扣了個密謀造反的罪名,把他給誅殺了。

折騰了一頓,提比略也已是垂垂老矣,他在元老院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經一落千丈了。

這時候,選擇接班人,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選擇自己的血親了,於是來了一個揉沙子策略:宣佈將皇位同時傳給日耳曼尼庫斯那個最小的兒子和自己的親孫子兩人。

可是,提比略一死,元老院立即擁立卡里古拉為皇帝,把提比略的親孫子忘到九霄雲外了(幾個月後就被殺)。

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傳承,兩大政治集團兩敗俱傷,屋大維慘勝,跟自己還有些血緣關係的姐姐的曾外孫繼承了皇位。

誰成想卡里古拉純是個好大喜功,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上任不到三年,就把上兩代勵精圖治積攢下來的財政盈餘花光,然後就開始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元老院和老百姓都開始抱怨連連。

這時,冥冥中的國運又出手了,竟然是皇帝的兩個親信,禁衛軍的兩個大隊長,替天行道,刺殺了年輕的昏君,擁立皇帝的叔叔,50歲的克勞狄斯上位。看到新君上位後,兩位勇士平靜的走向刑場,簡直就是義勇軍嘛!(當然,這也開啟了古羅馬政治中的禁衛軍干政的先例,只不過先烈是替天行道,後來者是為自己謀私利罷了)

至此,屋大維想讓朱利斯家族壟斷帝位的夢想徹底斷送了,因為克勞狄斯雖然有一點屋大維的血統,但卻是克勞狄斯家族的后羿,自此,皇族從朱利斯家族易手。

克勞狄斯算是個勤勉的皇帝,把羅馬帝國又帶回了正軌。

按道理,沒有其他勢力再跟他的親兒子爭繼承權了吧,誰成想,老天爺看到羅馬國運未盡,就是不答應血親繼承一事。克勞狄斯命裡註定跟老婆犯衝,第一任老婆在後院大肆給皇帝戴綠帽,最後被皇帝的下人處死;第二任老婆更是美面蛇蠍,先是逼迫皇帝立自己帶來的拖油瓶兒子,就是後來那個著名暴君尼祿為繼承人,然後又毒殺老皇帝,讓兒子提前上位,自己當起了皇太后,當然,她也被兒子毒殺,算是報應吧。

尼祿開始,凱撒、屋大維開創的羅馬帝制走向中間調整期,度過了黑暗混亂的幾十年,但是,這期間羅馬帝國一掃共和末期的政治腐朽,開疆拓土,把地中海變成內湖,的確是羅馬的高速成長期。更為關鍵的是,每一任皇帝都想血親繼承,但都天不遂人願,最終形成了不成文的“養子繼承製”,即挑選元老院、老百姓和軍方都認可的能人為養子,皇帝死後即位的制度,為羅馬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這絕不是這些皇帝的本意,是天意。

而正是這一制度,才選拔出了後來的五賢帝(甚至有出自西班牙、高盧行省的皇帝),讓羅馬帝國再度輝煌!

讀完這段歷史,深深感到國運不可違,形勢比人強啊!國之將盛,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國之將衰,也同樣無可奈何花落去。

PS:順便多扯一些,到底哪種制度更優越,其實無法定論:

MZ制度自我糾錯能力強,但最終走向“多數人暴政”,古希臘MZ的衰敗已經證明(勒龐在《烏合之眾》裡的論述已經足夠精彩了,我這裡就不再畫蛇添足了);

寡頭共和制度,就像古羅馬共和和今天的美國(披著MZ外衣的)共和制度,國家命運由百十個家族選出五六百人組成元老院來把持,在創業初期還是很好的,羅馬共和在漢尼拔戰爭期間展示出來的強大的組織能力和韌性,以及美國建國初期100年的共和精英們帶領老百姓共同創業的偉大成就,都顯示了寡頭共和的制度優勢。但還是那句話,物壯則老,共和制度必然最終淪為成貴族剝削百姓的工具,貧富分化的持續惡化,最終導致共和難以為繼。羅馬共和就是在羅馬平民日子過不下去後,強人凱撒橫空出世,橫掃元老院勢力,逼迫貴族讓利於民,恢復了階級平衡;今日的美國,貧富分化也愈演愈烈,億萬富豪俱樂部的門檻一年比一年高,可中產階級的薪資幾十年都不再增長了,這樣的社會當然無法為繼。只可惜,美國沒有古羅馬的運氣,千呼萬喚出來的“美國版凱撒”---川普,不過是個色厲內荏,胸大無腦的妄人,這也是美國國運走衰的必然吧;

王政制度,東方的血緣封閉傳承的王政當然是最差的,因為除了開國皇帝外,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後繼皇帝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國兩千年帝制,反覆死循環,就是明證。但古羅馬的開放式王政,任人唯賢的養子繼承製,卻大大減緩了帝國衰敗的速度,而且,雄才大略的皇帝時不時就能出那麼一個,中興上一陣子(突然想到,好像這種制度當今在哪裡也看到過,......)。當然,最終也逃不脫物壯則老的必然規律。

所以,制度無所謂優劣,只有適合不適合,與大的歷史趨勢和國運相比,制度只是成敗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現在國內公知們叫囂著無MZ則無未來,簡直是太可笑,太膚淺了。沒有什麼制度能拯救哪個國家,盲目追求MZ就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

扯犢子一點,國家甭管用什麼制度,最後還不是靠國運,奧斯曼帝國這種上臺就殺光自己兄弟,然後靠蘇丹一個人在後宮當種馬的奇葩制度楞是出了十代雄主,除了個服字真是無話可說。

美國的MZ制度被吹得神乎其神,但演變不到200年,就變成了權貴集團的政治工具,民主、共和兩黨成了既得利益集團手中的那枚硬幣的兩面,誰上臺都一樣,為了同一個主子服務。

退一步說,美國MZ蛻變成寡頭共和,只要能持續繁榮,也行。但當國運走衰後,硬是選不出個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先是弱智總統小布什八年,然後是弱勢總統奧巴馬八年,現在是瘋子床破估計只有四年,但二十年時間,已經足矣把美國拉下神壇了。

如果說歷史有什麼規律,我覺得可能勉強能總結兩條吧: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葡萄牙、西班牙因為被排擠在地中海貿易圈之外無法分享亞歐貿易一杯羹,所以奮起大航海而率先稱霸全球,但崛起後躺在美洲的金礦上吃喝玩樂而錯過了工業革命後衰敗;英國因偏居外島而勵精圖治,率先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崛起,但稱霸全球后躺在殖民地貿易的金礦上睡大覺而錯過第二次工業革命,被美國掀翻在地;中國帝制2000年太穩定,太強大、太舒服,就陶醉在先進文官制度創造的農耕文明金礦上睡大覺,徹底錯過了工業文明,必然捱揍。小到企業,也是一樣,索尼陶醉在特麗瓏顯像管技術的偉大成就上睡大覺,錯過了液晶平板電視的革命而被三星超越;Nokia陶醉在功能機的霸主地位而錯過了智能機的革命,被蘋果爆菊;柯達沉醉於膠捲業務的壟斷性成功而無視數碼攝像的機遇,最終落得破產的慘境。

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無論國家、企業和個人,都要把憂患意識擺在最前頭,否則就必然被規律懲罰。

二、物極必反、物壯則老

沒有永遠的日不落帝國,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吧。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中華帝國已經沉淪了150多年了,黴運也許走到頭了,國運昌隆應該可期了吧。

回放歷史,發現羅馬國運的拐點恰恰與血親繼承的正式確立重合:哲學家皇帝奧勒留任內正式確立了血親繼承製,將皇位傳給了親生兒子康茂德,而不幸的是,這個兒子還真就成了紈絝子弟,歷史上著名的昏君,而古羅馬帝國的衰敗也就是從他任內開始發端。

這也許是個巧合,但也可能就是天網恢恢,冥冥中註定吧。

很多歷史學家批評哲學家皇帝奧勒留明明知道自己的親生兒子不行,還堅持要傳位給他,導致羅馬帝國的衰敗,空有五賢帝之一的名頭,卻沒有前四位賢帝的禪讓精神。

但是,我更同意鹽野七生女士的說法,哲學家皇帝其實也是別無選擇:為了防止帝國分裂,只有傳給親生兒子,他別無選擇。試想傳給其他人,無論那個人多麼賢能,只要執掌帝國,就不可能不得罪人,這樣,那些政敵就會聚攏在皇帝的親兒子身邊形成潛在對抗政治集團,兩大政治集團的對立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其實也就不難預測了,所謂一山容不得二虎,內戰將成為必然。這也是為什麼最終西方封建王朝也跟隨東方走向了血緣繼承道路的根本原因。

但為什麼之前的皇帝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用任人唯賢的“養子繼承製”,不但沒有引發帝國分裂,反而創造了一個多世紀的被譽為“人類最美好的時光”的五賢帝時代呢?

答案令人哭笑不得:因為五賢帝的前四個,都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或早夭)。因此,任人唯賢的養子就是眾望所歸(沒有足以與他抗衡的政治人物)。試想,他們當中任何一位有親生兒子可以繼承的話,他都將面臨與哲學家皇帝一樣的艱難抉擇,最終,應該還是權衡利弊,傳位給親兒子吧。(要知道,哲學家皇帝可是五賢帝的最後一位,而且是個哲學家,他可不是個自私自利,只想血親繼承的小心眼,更多的還是在考慮帝國的安全與延續)。

這樣推敲下來,倒是古羅馬的一夫一妻制幫助羅馬帝國大大延長了壽命,如果從凱撒公元前100年左右開始改造羅馬共和國算起,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覆滅,前後竟然接近600年,這個壽命可是大大超過了中華帝國曆朝歷代的壽命,宋朝達到鼎盛,才維持了319年,大多數朝代在200年以內就玩完了(商、周的壽命很長,但那是奴隸制和分封制,不是帝制,不能類比),其根本的原因,是東方帝國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不可能沒有兒子,因此,必然一上來就是血親繼承,然後就開始走向頹勢。而古羅馬帝國從凱撒起,一直到哲學家皇帝奧勒留的公元180年,接近300年的時間裡,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實現血親繼承,而是被迫採用任人唯賢的“養子繼承製”,這就大大減少了開始衰敗的概率,如果不是這樣,自凱撒起就傳位給親兒子的話,古羅馬帝國也就300年就over了,跟中國曆朝的總體規律相一致了。

帝國壽命因皇帝無法得子而延長,與其說是歷史的弔詭,不如說是國運使然吧。

延伸思考一下,以前總是不明白為什麼西方各國能出那麼多女王,還以為是西方人的思維就是開放,女人的權利就是高一截呢,現在突然想明白了:古羅馬帝國覆滅後,基督教統治歐洲,更加強化了一夫一妻制,再加上當時的衛生條件,孩子多有夭折,因此,皇室生不出那麼多兒子來繼承啊,為了維繫血親繼承的正統,只好在性別上妥協,兒子沒有,傳給閨女也行啊,一夫一妻制才是眾多女王誕生的本質原因啊。

所以說,不是咱中國女人差一截啊,就是皇帝他永遠不缺兒子啊(兒子多到不僅女兒對繼承權想都別想,兒子本身還要分出個嫡出庶出,這是要讓西方的王公們羨慕死嗎?),於是,公主就只能靠邊站了。

唯有武則天不信邪,逆襲成功,但武則天也很糾結啊,自己的皇位是傳給兒子呢?還是傳給女兒呢?如果傳給兒子,不是又把江山還給李家了嗎?如果傳給女兒,那自己只要一死,李家必然揭竿而起,李家武家必然內戰,自己的女兒可沒有那麼強悍,恐怕會被滿門抄斬啊,所以,權衡利弊,還是還政給李家吧,武則天也就成了千古一帝的絕唱。

東西方帝國最終殊途同歸,走上了血親繼承的封閉體系,但由於中華帝國除了少數時段一片散沙外,一直是大一統,因此,就只能不斷進行改朝換代的死循環原地踏步之路,封閉的思想,獨裁的政體,是不可能容忍科學的發展的;而西方則大不同,古羅馬的大一統崩潰後,立即就陷入一片散沙,到今天還是沒法實現大一統,但凡事有弊就有利,雖然一片散沙的局面讓歐洲陷入長達1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紀(那時候,唐宋才是世界霸主啊),但恰恰也是一片散沙,歐洲各國的國王才能“生於憂患”,相互之間永無休止的戰爭,不斷的刺激著武器的更新迭代,軍備競賽又拉動科技競賽,最後直接催生出大航海和工業革命,歐洲由此徹底崛起,統治全球500年。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華帝國大一統局面下,統治階級過於安逸,讓我們錯失了大航海,錯失了工業革命,自宋朝觸頂崩潰後,到今天已經沉淪了1000年了,足以類比歐洲黑暗的中世紀了。

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國運是否已經在抗日戰爭時期徹底觸底,開啟了新的上升週期呢?我們只能等待歷史自己來講述未來了。


讓你看見肥宅真是抱歉


應該和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樓蘭古國一樣


零下三十度的雨


盛極而衰,不變的規律,富不過三代。


膠東歷史民俗與美食


猶如中國古代的朝代更迭一般,古羅馬自興起之時就逃不過歷史更迭,分裂,割據,內鬥,征戰等使其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