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人在質疑、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什麼目的?

聆聽灬月夜蟲鳴


1840年以來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華文化喪失自信,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成為經久不衰的思潮!

中國人近現代為什麼喪失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文化,所以,中國人是全世界 最自信、 最聰明、 最善良、最勤勞的民族,是全世界最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中國人90%以上都是無神的世俗信仰者,即信奉中華民族獨有的天、地、君、親、師道德信仰。中國人是從來不相信超自然神靈保佑、從不依靠超自然神靈拯救的無神論者。 中國人相信自己、努力向前的文化自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實幹精神創造了全世界唯一連續5000年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正是這種文化自信、實幹精神使中華民族成為遙遙領先世界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東方大國、封建帝國。印度學者譚中教授說:“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中華文明是一盞從未熄滅並永遠照亮人類的明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中華文化是一種特殊而巧妙的融合中外的文化”。只是到了近現代中華民族落伍了、掉隊了、退步了。

中國人近現代喪失文化自信的歷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開始的,到1915年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的自卑心理達到了歷史頂峰。

1840年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使用堅船利炮把封建帝國的帆船長矛打得落花流水。這時中國的封建統治者才認識到中國之所以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器不如人”。所以晚清政府搞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使中國才有了亞洲一流的堅船利炮。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得全軍覆滅。這時中國的先進分子又進一步認識到,我們不僅“器不如人”,而且“制不如人”,因此,才有1898年熱熱鬧鬧的君主立憲改良運動一一百日維新。百日維新被封建統治者絞殺後,又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但仍軍閥混戰,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時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又進一步認識到,中國不僅“器不如人”、“制不如人”,而且主要還是“文不如人”,從而掀起了全面否定中華傳統文化,全盤西化的新文化運動。

錢玄同1918年4月在給陳獨秀的信中說:“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頑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於二十世紀之新時代。……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

  陳獨秀在《答書》中說道:“中國文字既難傳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胡適在《跋語》中說道:獨秀先生主張“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的辦法,我極贊成。

  魯迅也是極力主張消滅漢字的急先鋒。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瞿秋白則提出“漢字落後論”,痛罵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正是有了瞿秋白、胡適、魯迅對中國漢字的激烈抨擊,才導致郭沫若、蔡元培、吳玉章、林伯渠等著名的六百多位學者共同簽署宣言消滅漢字。他們在宣言中寫道:“漢字如獨輪車,羅馬字母如汽車,新文字如飛機。”他們一定要把漢字毀滅,變成外國人所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洋文。一句話,就是徹底滅絕中國傳統文化全盤西化!

歐洲14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這個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擺脫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對人性的摧殘、對科學的禁錮、對自由的束縛、對民主的壓制,重新回到古希臘羅馬古典人本主義文化傳統。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宗旨和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宗旨根本相反:歐洲通過文藝復興運動回到傳統、中國通過新文化運動否定傳統。

一方面是極其錯誤的數典忘祖、欺師滅祖,把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侮蔑的一無是處。我們否定自己祖先太多太多,不但廢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還要毀滅中國漢字;我們否定自己祖先太兇太恨,不但廢除公元前134年成為封建國家指導思想的漢後儒家文化,而且還要毀滅先秦時期的儒家文化。 另一方面是極其荒謬的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把資本主義西方文化吹捧的天花亂墜。好像中國不走資本主義道路,只有死路一條。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不響,給我們送來馬列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終於看到了希望,堅持馬列主義,走俄國革命道路成為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郭沫若、吳玉章、林伯渠等先進知識分子新的文化自信。正是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1921年成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僅僅28年就洗雪了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欺凌109年的恥辱。解放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12.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相當於6個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於3個日本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70%。

改革開放四十年雖然經濟上去了,但人們的道德水準並沒有相應提高。“神舟上天、道德墜地”,就是這一反差現象的生動概括。為什麼會出現“神舟上天、道德墜地”現象呢?主要是我們丟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太久、太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是塑造普通百姓道德靈魂的一種道德文化、做人文化、實踐文化。馬克思主義是培養先進分子政治靈魂的一種政黨文化、做事文化、實踐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種逐步遞進關係:儒家文化→道德文化→做人文化→實踐文化。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殘缺不全的文化。因為道德是做人的行為規範,做人必須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來實現。雙手合十坐在寺院唸經,那僅僅是做人的道德修行,而不是做人的道德踐行。

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逐步遞進關係:馬克思主義→政黨文化→做事文化→實踐文化。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殘缺不全的文化。因為共產黨是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司令部,在野時期,領導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進行奪取國家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社會實踐;執政時期,領導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社會實踐。

由此可見,

儒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是適應不同領域的文化:儒家文化適用於個人、家庭,指導人們如何做人,如何治家;馬克思主義適用於政黨、國家,指導黨員如何做事,指導官員如何治國。所以,儒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補充的,儒家文化填補了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道德方面的不足,馬克思主義彌補了儒家文化政治倫理道德方面的不足。

我們今天講文化自信,不僅是指堅定不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自信,而且還指始終不渝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文化自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僅僅69年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近現代“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文不如人”的落後局面, 我們現在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文不如人”的舊時代已經結束了,“器強於人、制優於人、文勝於人”的新時代已經開始了,中國人重新有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從而再一次躋身世界大國舞臺中央,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董海發


恰恰是質疑、反對的人才是最迫切希望中國文明進步的國人,正是這些溜鬚拍馬、歌功頌德的貨色才是愚昧無知的奴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放眼全世界,中國人自己所標榜的仁義禮智信,我們卻全部處在下游,所以民主和法制才是強大、文明進步的基石。若想進步就必須學習先進的科學和ZhiDu,勿做井底之蛙,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民智已漸開,勿開歷史倒車,勿做歷史罪人,為中華民族成為世界文明頂峰而努力奮鬥。


超級大賭徒000000000


都是哪些人不認同中國傳統文化?他們都有什麼目的呢?

說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說明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雖然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文化的傳承卻不是從一而終的,文化歷來都是以時代為前提,而不是一昧的遵循!

自宋元開始,千年的漢文化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斷代,明代開始,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學術著作因為近百年的斷流,當時的文化學者大多用自己的看法進行了文化修復。

當歷史進入了滿清統治時期,由於特殊的社會背景,留下了如今大多數人認為的傳統文化,而這種文化無論什麼樣的傳承,它都是有一個歷史淵源的,並不是單純的學術性言論性。

用今日的眼光來看,宋元之前的文化更符合當今的現實論,更符合自然界中的規律,說白了那個時代更提倡的是愛護他人,先愛護自己,因為連自己都無法保證的話,其他的都是空話。

明朝恢復了漢族為主的統治國家,但純粹的行政手段,對於社會穩固是沒有太大用處的,鑑於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和民族感情的需要,當時的人們都會盡可能的修復漢文化,因為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說,被外族的入侵和統治都是一種恥辱,常言道,名不正而言不順。當時的社會背景,需要一種文化來說明政府的建立與以往的改朝換代是有絕大不同的。事實說明,明朝的建立與以往的改朝換代是有本質不同的,我個人的看法,更傾向於明朝的建立是一個民族的復興。

一個少數民族,統治者一個多數民族,對你來說精神壓力是相當大的,單憑手段上的屈服是無法利於長久統治的,文化才是一種更強有效的統治手段,但這種文化更加弱化了漢民族為主的中原文化,從而導致了一種崇外俯內,崇洋眉外的心態大面積的在人性當中根植,這才是荼毒最深的。

但無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有其利弊雙面性,而不是能夠一言否之的!

但為什麼他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否定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居心不軌,妄行跳梁之徑。

他們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用性,僅僅是因為他們大腦空朽,正如古代書籍對他們來說晦澀難懂一樣,之所以說晦澀難懂,僅僅是因為他們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狐狸心理。

他們說中國的文化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僅僅是因為他們只認識字,而不知道,這世上有種東西叫文字的含義,他們僅僅是想通過這樣的言論,來掩蓋他們不具備舉一反三的基本能力。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純粹的人的思想行為,而不是一種以物質為導向評論其利用價值高低的現實觀!說白了,前者那叫文化;後者只是一種生存觀念,兩者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但無論其怎樣搖旗吶喊,在眾多人的面前他們都是卑微的,一種可憐、可悲的人生價值觀,深深的存在了他們的腦海。

所以只需對他們呵呵一笑,而且是那種嗤之以鼻的呵呵一笑。無需介懷!



風水地師956


質疑也好,反對也罷,都是徒勞的。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一個偉大而優秀的民族,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果科技國防是一個民族的硬實力,那麼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軟實力。

二戰時,日本人就想毀掉中華文化而滅掉中華民族,未果而終,如今臺灣蔡欲從教科書去掉中華文化,當然也是一種奢望。

傳統文化是什麼?是一個民族從歷史到如今,這個民族在生存中不斷地征服自然,拼搏奮鬥的全過程,它涉及面相當廣泛,其特點是對歷史的總結,是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有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規範文學藝術、文字書畫戲曲藝術、建築園林飲食起居……等等,有文字、有故事、是精神和物質的總彙。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最博大的文化,是全中華兒女的自豪。


奇堯最棒


傳統文化中遭反對的,一個儒學、一個是中醫。

以儒學為例,很多儒學的反對者並沒什麼目的,只是看不慣卑躬屈膝、歌功頌德式宣揚儒學的做法,看不慣把孔子捧上天、奉為救世金言的做法,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有些反對者,是看到了世界的進步,而儒者卻總是往後看,所以著急了,想倡導科學精神,民 意識,這是長遠的考慮,也正是國人所缺乏的。

有些反對者,只是掌握了批判的語言,不去做調查研究,猛掄棒子,也能虎虎生威。

有批評,才有進步;有正反辯論,才能不被障目,才能見到傳統的不足,不會固步自封。這些是好事,不是壞事。人,沒那麼多惡意。


幽幽南山客


🌹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愚昧的民族;沒有文化自信的個人——肉體的空殼!

🇨🇳中華文化,上千五千年;有文字的文化三千多年。淵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的沒有中斷的文化。

📚質疑傳統文化→否定中華祖宗;反對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敗類!

📚所謂“文化”,是指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包括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與技術、語言和文字等內容。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的精神武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中華民族必須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不能割斷傳統文化的血脈聯繫,不能喪失文化自尊,不能動搖文化根基。


笑看東籬


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是西方文化的兜售者。這個裡面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比方西方的品牌,西方的經營理念,消費理念。甚至西方所流行的東西。都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舉個例子就拿蘋果公司來說,他不光是掌握了先進的技術。主要是他倡導了一種理念,在人們潛移默化的意識中,認為西方的就是好的。就是高貴的,就是有價值感的。這也就是說別人去消費蘋果公司產品的理念。近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在吹響了,所以鼓吹西方文化都受西方文化的人,就是一幫別有用心的人。比方說方舟子。



周易文化應用研究院


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是外國勢力妄圖顛倒中國的伎倆,因為傳統文化裡有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的靈魂,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無窮凝聚力的源泉。有句話說,要摧毀一個民族,先摧毀他們的信仰,從汙衊他們的英雄開始。事實上,蘇聯就是這麼被摧毀的,西方國家通過輿論宣傳和欺騙摧毀了蘇聯人的信仰,蘇聯解體時軍事上非常強大有5個航母戰鬥群,經濟世界第三,藝術成就世界頂尖,可是就因為失去了共同的信仰,社會主義陣營解散,前車之鑑,引以為戒。


最近有雨


儒學是以小人為代表的裝逼學。它們常常不論是非,拿祖宗說事。它們是道德婊,偽君子,真小人。是一群流氓小人的思想作風,其明顯行為是喜歡罵別人數典忘祖。可以用孔子的話檢驗一下尊孔的人是不是小人!小人懷惠,常常拿父母的恩說事,小人常慼慼,常常嘮叨孝當先。君子坦蕩蕩,君子有是非觀,故為人正派。小人不論是非,只講個人恩惠。


現代論語


我個人算是站在了復興傳統文化對立面的吧,但我並不反對傳統文化本身,我反對有人刻意、故意地“復興”傳統文化,原因有幾個:

1、文化是對習慣的追認,而習慣卻以實用為基礎

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騎馬是不是傳統文化?是!但為什麼沒人主張復興呢?因為那些推崇傳統文化的人自己也離不開汽車。同理,為什麼“漢服”推不動呢,因為除了少數漢服的擁躉外,大多數人覺得不方便,穿上去除了拍照還能做什麼?所以我認為,以漢服為代表那部分傳統物質文化,就隨他去吧。

2、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價值取向已不適用於當今社會

許多傳統文化的支持者骨子裡都相信“老祖宗的東西好”,而且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本來就倡導守舊,恨不能萬年不變。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種價值取向會給當今造成什麼影響,並且已經造成了哪些影響。

大家有沒有發現,漢語已基本處於發展停滯了?古漢語中的四字或多字的成語、諺語通常來源於名人名言或者真人真事,現代漢語大部分詞語來源於民國初年的日本。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已經不能自主造新詞了。即使互聯網環境創造了一些詞,但多數人甚至官方都不會把這些新詞寫進正式的公文或者辭海。說明骨子裡就不願意給些新詞彙一個“名分”,願意給名分的,基本都是舶來品。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敢造傳統的次,沒有人敢、也沒有人配把新事物與祖宗“遺物”比肩、看齊。

想想看,只有人人都崇尚傳統,唯傳統獨尊,才會導致新的詞彙始終發明出不來,即使發明出來也上不了“正席”。然而,這樣的價值取向放在當今真的合適嗎?很明顯的,至少在語言這個維度,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已經成為了進步的牽絆,維特根斯坦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這話我覺得說重了,但“語言的邊界,一定是思想的邊界”,如果一種語言已經不能自我更新了,想想看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那導致這種語言“自我約束”的罪魁禍首,是不是更值得警惕?它跟得上這個以進步為主題的時代嗎?

3、“復興傳統文化”這句口號的趣味矛盾

如果你問那些傳統文化的擁躉們,你要復興哪門子傳統文化?他會回答漢家文化。這我就好笑了,我們的文明是起源於漢嗎?如果要追根溯源,“尊儒”之前的華夏文化可是百花齊放式的開放(科普一點冷知識,春秋甚至更早以前,華夏大地上可到處是像今天巴西狂歡節一樣的性開放日,所謂“關關雎鳩...君子好逑那一段,就是那個年代的情歌),難道只因為尊儒後的漢文化越來越走向保守,那麼更早之前奔放、開明的傳統文化就不是傳統文化了?如果是傳統文化,那我們為什麼偏偏要去復興那些動不動就卑躬屈膝的繁文縟節?

最後我想說,文化是會隨著生產力、科技水平的進步而演化的。不要再打著那些表面政治正確,實則歷史虛無的口號蒙人蒙己了,歷史會還給他們一個白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