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小河、花溪版块会成为第二个观山湖吗?

洒家没疯


小河?也就是经开区一带,自从并入了花溪之后,小河的前景更是让很多人都很关注,有人可能会说不如跟着南明,但是,小河并入新的花溪区,显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是更大的,有了更大的格局,虽然这种格局是以“小河——孟关”一带的

小孟工业园区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首先,小河板块甚至包括原先花溪的一部分板块,定位就和观山湖区不一样,观山湖区属于中心城区双核之一的“服务核心”,而小河属于多组团之一的“功能组团”,也就是说,观山湖的业态可能会更加丰富和全面,说白了就是更宜居。

其次,看两个板块的规划人口和居住密度,就能看出来,观山湖区的规划人口将近73万,而经开居住片区仅为37万左右,而且,贵阳城南部,主要是“南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实体经济带”,算得上比较工业化色彩的装备制造,现在大力打造的孟关和花溪的连片,其实也有类似的含义在里面。

结合定位和功能分布,就不难发现,为什么花溪城区的规划格局,不如观山湖那么看起来高大上,因为在花溪,人口数量有限,地广人稀,而且人口相对来说分散,这还不算更南面大学城的人口,真正意义上作为城区居住、生活的区域,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摊开来会显得比较稀薄,影响商业的繁华度,所以小而紧凑的城区格局,就很合理了。

整个花溪板块,包括小河、孟关,小孟工业园区等,有不少土地是用于厂房、工业板块的,最出名的就是小孟工业园区。其实,花溪作为贵阳主城区南郊的一大块区域,能够先从工业抓起,是很有优势的。

很多人都说贵阳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工矿产业,如果把小河、花溪作为贵阳工业的示范区域,发展装备制造等工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主要的居住人口如果集中在老城区和观山湖,那么南部的装备制造园区,对城市带来的污染等副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无论从定位, 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小河、花溪一片的功能,和观山湖都是不同的,未来也会更加大相径庭。


贵阳小数据


大家都知道观山湖炒热是因为市政府搬过去、市西路搬过去、客车站搬过去、一中搬过去、把能搬的都搬过去,直接后果就是老城区失落了10年,你们觉得还有什么能搬到花溪和小河吗?


释怀风中


不要做梦了,小河那边一直是死角,无法扩展,发展定位不同,你看看观山湖上的项目你会知道的,政策倾斜度都是向往观山湖的,发展格局更不一样,贵阳市目前的发展可以说目前的观山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