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韩信自从被贬为侯爵之后,就一直闷闷不乐,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汉得以建立,他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甚至不输于刘邦。像燕赵齐魏等地,哪个不是靠他打下来的呢。所以刘邦在论功臣的时候,他就是唯一进入三杰的将领,其余的两个,都是文臣。明明有这么大的功劳,却因为一些模糊的罪名,就被去掉了王号,这搁谁身上也是不乐意的。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所以后期的韩信,其实是真地起了反心了,当然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不像从前当齐王或者楚王,手里还有自己的军队以及地盘。但是他仍然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谋求再起,有一次,他的一个前部下陈豨来向他辞行,此人被安排去代地任相国,主要是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全,因为那个地方,经常受到匈奴等部族的侵扰。这个人以前是他的部下,但现在跟他一样,也都是侯爷,地位可以说是平等的,而且如今的他,正在被刘邦重用。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但是他不忘老上司,故而在临行之时,仍然以下属的礼仪去拜访了韩信。就在二人见面的时候,韩信就教唆他谋反了,他告诫对方,别看他现在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以后长久待在外地,仍然免不了会受到怀疑。因为陈豨一走,就肯定会有人去刘邦那里说他的坏话,初次的时候,刘邦肯定是不会相信的,毕竟是亲信嘛。等到二次、三次,就很难保证刘邦还会一直信任他了。到那个时候,刘邦恐怕会怀疑他反叛,然后亲自带兵去讨伐。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听到这话的时候,陈豨心里恐怕也是有点恐惧的,他现在毕竟是皇帝的嫡系,怎么能不清楚对方的为人呢,再加上韩信自身的遭遇,就已经能够说明这方面的问题了。所以他把韩信的这些话一直记在心底,尤其是最后说到的那些,也就是万一出现这种情况,他就放心地起兵反叛,到时候韩信会在都城作为他的内应的。拜访完韩信之后,他就去了代地,在那里当起了国相。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后来没过多久,果然出问题了。因为他有一个偶像,是战国时的魏无忌,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结交天下的贤士,因此府上养了很多的门客。陈豨到了代地之后,也学起了偶像的样子,同样在府上养了很多的人。有一次,他带着这些门客去了赵国,受到了赵王的接待。但是他带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据史书记载有千余人,一下子把赵王宫都给站满了。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时任赵国的国相周昌看到这样的情景,就非常地警惕。他赶紧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邦,就说陈豨这个人,已经在外面领兵这么多年了,现在又聚集这么多的门客,迟早是会造反的。这些年来,刘邦也没少收到关于陈豨的负面传闻,这一次又听到周昌这么说,心里也就起了疑心。于是他就派人去调查那些门客们在代地的行为,看是否有什么违法之处。其实这种事,只要查下去,多少是会有一些的,毕竟一千多人,难保不会有人做出什么违法之事来。后来果然查出了一些,其中有的还牵扯到了陈豨本人。

此人本是刘邦亲信,曾被派去代地为相,然而几年之后就反叛了

当刘邦采取了这种动作之后,就一下子让陈豨感到了恐惧,再加上当年他临行之前,韩信曾经给他说了那些话。所以他也变得十分的警惕,刚好没过多久,刘太公去世了,因为此人当时的身份是太上皇,故而陈豨也是应该去参加其葬礼的。可是当朝廷的公文下来之后,陈豨却声称自己生病了,没办法去。实际上,他就是害怕去了之后,会马上被抓起了,甚至有可能被治罪。正好在这个时候,先前已经反叛的韩王信派了使者来说服他反叛,陈豨害怕之余,就选择了造反,他将自己立为代王。想当年,他被派出去的时候,还是刘邦的嫡系,可是几年之后,就成了反叛之徒。这种结果,究竟是刘邦之错?是韩信的教唆?又或是他本人太多疑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