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為何要放棄皇位,扶持福臨當皇帝,真的是因為孝莊下嫁嗎?

蜜瓜醬


崇德八年,皇太極毫無徵兆地駕崩於盛京。由於事發突然並未立儲,俗語有云:國不可一日無君。八旗諸位王爺都有資格爭位,勢力較弱的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屬於第二梯隊。勢力強勁的是和碩貝勒多爾袞和皇長子豪格。

選繼承人大會上,正黃旗鑲黃旗二旗大臣索尼提出:“皇位必須從皇子中選出!”,此言一出豪格精神為之一振,可是環顧四周,看到其他諸王態度冷淡,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也一言不發。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豪格悻悻地說到:“我德淺才薄,難當此大任!”說罷,退出大殿。二黃旗諸臣見鬧到這個地步紛紛嚷道:“如不能由先帝之子繼位,我們決不答應”。

到此地步會議已經無法繼續,多爾袞不愧其睿親王的名號,準備了另一個方案,讓福臨繼位。多爾袞與鄭親王攝政分領八旗。作為保衛皇帝的兩黃旗為了維護正統見多爾袞已經做出讓步,也就無話可說。鄭親王也得到了攝政王的稱號,自然也就同意了。唯有衝動的肅親王豪格空歡喜了一場。六歲的福臨登大寶改元順治。

孝莊下嫁系明舊臣張煌言杜撰,子虛烏有。


抱影無眠夜歸人


首先,多爾袞放棄皇位絕不是主動的,在權力尤其是皇權面前,沒有人能如此“高尚”,多爾袞也不能。

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極猝然“駕崩”,他不僅給後人留下了一個“一觸即碎”的大明,還留下了一個僧多肉少、危機四伏的皇權攤子。幾大親王、郡王像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阿濟格甚至年輕的多鐸都有摻和的資格,而且還都有站到頂端的可能。但是,後來為什麼卻是六歲的福臨(順治)“勝出”呢?而多爾袞又為什麼能“心甘情願”地攝政呢?

一、形勢複雜。符合條件的繼承人太多而且成分複雜。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幾個可能的繼承人就會發現,多爾袞在裡面,無論是年齡、資歷還是級別都不上不下,非常尷尬。從年齡來看,代善和濟爾哈朗最大,像代善已經六十好幾了。從資格上說,多爾袞還有點發言權,和代善他們都算是最早跟隨努爾哈赤創業的一代,還差點成了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皇太極的政治手腕更勝一籌)。從業績上來說,拜少數民族的傳統所賜,這群人自幼征戰,別說代善他們,就連多鐸和阿濟格這個年齡都已經是戰功卓著了,多爾袞的那點戰績不顯眼。所以,多爾袞在這場皇位之爭中沒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甚至還略處下風。以肅親王豪格為例,在女真八旗中,他位列戶部尚書,不僅是正藍旗統領,父親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正黃、鑲黃)也明確支持他,而多爾袞直接的支持者只有自己的兩白旗。所以,形勢不僅複雜,還對多爾袞不利。於是多爾袞決定……

二、曲線救國。位置雖然尷尬,但多爾袞還是決定逆勢而上。他制定了兩個計劃,一個是自己直接說了算(當皇帝),另一個是自己間接說了算(攝政),因為他也有自己的底牌。底牌之一,“兄終弟及”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合法繼承傳統。自己是大清奠基者努爾哈赤的嫡子(雖然列第十四),和皇太極同父異母,而且也曾被列為接班人,他爭皇位名正言順。底牌之二,豪格雖然具備以上優勢,但他卻有一個硬傷:非嫡長子,他的母親只是皇太極的一個側妃。而且,豪格有勇無謀,還易衝動,雖然有三旗在手,卻不知道如何搞聯合陣線,與支持者形不成鐵板一塊。底牌之三,皇太極嫡長子福臨。其母莊妃布木布泰為皇太極五正妃(“崇德五宮”)之一,極受寵愛。哪個母親不願意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所以多爾袞在和莊妃的交流和統一戰線建立上沒有任何問題。更重要的是,福臨時年六歲,放到現在連小學都沒上,箇中奧妙不言而喻。底牌之四,攝政,而且是聯合攝政。這是多爾袞的最後一步,而且也是加強保險係數的一步:如果他獨自攝政的話,那就是司馬昭之心,很容易遭到反對併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拉上了鄭親王濟爾哈朗——這樣不僅顯得民主,而且還拉來了濟爾哈朗鑲藍旗的支持。

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新皇帝的選舉按照多爾袞的計劃一步步執行下來,豪格出局,福臨繼位,是為清世祖(順治),多爾袞、濟爾哈朗聯合攝政。

最後,至於孝莊,即使和多爾袞的那點事是真的,對於沒接受過周、孔思想教育,而且習慣於“父死,子妻其後母”的少數民族來說,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中原民族少見多怪才導致大驚小怪!




彼岸歷史


公元1643年,皇太極實然薨逝,由於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在滿洲貴族中,一場皇位爭奪戰一觸即發。若依中國傳統皇位繼承古制,一是子承父位,一是兄終弟及,因此在皇太極死後,最有可能爭得皇位的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正值英年,史稱他容貌不凡,有弓馬才,且久經戰陣,功勳卓越,又有正黃、鑲黃、正藍三旗支持。多爾袞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兄弟,雖比豪格小几歲,但戰功更加顯赫,地位比豪格要高,有正白、鑲白兩旗支持。努爾哈赤生前規定,只有八旗旗主才有選舉權,當時有資格選舉的有七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穎郡王阿達禮。這七人當中,阿濟格、多鐸是多爾袞的親兄弟,自然支持多爾袞,阿達禮也站在多爾袞這邊。代善沒有表示,豪格僅得到濟爾哈朗的支持。可以看出,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多爾袞明顯佔了優勢。

皇太極死後第五日,多爾袞召集諸王議立儲君,索尼、鰲拜提議立皇子,被多爾袞叱趕出去,代善也表示應立豪格,豪格卻謙讓不從,說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當。”阿濟格和多鐸支持立多爾袞,多爾袞也假意不肯接受。這時濟爾哈朗提議立福臨。福臨是皇太極子,才得五歲,豪格和多爾袞都同意了。

有野史說是多爾袞同意立福臨為帝,是因為與孝莊皇后的關係不尋常,其實以多爾袞的實力,要想當皇帝並非沒有可能,但他身為滿清貴族,就要維護滿清的利益,顧全大局,他明白到如果自己當皇帝,就不能使豪格及反對泒心服,一旦兵戒相鬥,必然會自相殘殺,造成內部分裂。他看到福臨尚小,由自己輔政,自己既可以得到實權,又避免了內部爭鬥,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應有的遠見卓識。


木木涼風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多爾袞這個人。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兄弟,從性格方面來說,那絕對稱的上是一位有野心的人 ,再從日後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統領一方的表現來說,那更是雄心壯志 ,野心勃勃。在皇太極逝世後,為什麼多爾袞沒有登上皇位,是因為實力不夠?還是像問題所說是因為愛情?還是另有其因,接下來大侃(本人筆名)就和您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來討論一下多爾袞的實力。當時多爾袞是掌管八旗裡面的正白旗和鑲白旗這兩旗子弟,而皇太極的兒子,也是他的競爭對手豪格卻擁有三旗,從軍隊實力方面來說多爾袞要稍遜一籌,但是要論帶兵打仗,豪格可不是多爾袞的對手,而且雖說豪格坐擁三旗,但是豪格卻不能將這三部分的人擰成一股繩,相反,這三部分的人是各玩各的,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還有就是多爾袞的威望以及支持者要比豪格佔很大優勢。當時是隻有八旗子弟才能有資格登記稱帝,而符合資格總共有七個人,這七人當中,其中有四人都支持多爾袞,所以,即便是發動戰爭,豪格也不佔優勢,所以不存在多爾袞實力不足以稱帝這一說法。

排除以上一點就來說一說多爾袞與孝莊的原因。野史上也經常提及,說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孝莊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孝莊皇太后沒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多爾袞真是因為愛情嗎?其實不然,皇權的誘惑有多大不言而喻,再加上古代帝王死後,即位的兒子不僅繼承皇位,即便是父親後宮的妃子,佔為己有的也不在少數呀,再加上還是少數民族,這種事更是數見不鮮了,例如王昭君,前前後後嫁給了大概三個單于,不都是兒子繼承自己的後母嗎,更何況多爾袞如此有野心,怎麼會因為愛情阻擋自己的稱帝道路呢?

最後大侃和各位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原因只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當時雖說多爾袞的實力與豪格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自己要是登基稱帝,勢必會引起豪格和其他八旗子弟的不滿,到時候肯定又是一場亂戰,持續多少年也不好說,而清朝此時才剛剛穩定下來,在關內可以說還沒有站穩腳跟,反清勢力並沒有完全根除,如果自己因為登基的問題,導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清江山又內憂外患,豈不是令外人竊喜,再加上清軍自打努爾哈赤打入關中,可以說是戰鬥一直沒有停歇,早已經疲於對戰,好不容易能暫緩一下,誰也不願意大動干戈,而且還是和本族的人。

【原因二】:當時福臨只有八九歲,還只是個孩子,如果此時選擇攝政,也未必是件壞事。當時朝中大臣像代善這些老一輩的,都已經60多歲了,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威脅,而這個豪格更是有勇無謀,比政治手腕已經智謀那肯定不如多爾袞了,所以如果選擇攝政的話,其實政權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裡(後來事實證明,的確如此),還是自己說了算,而且居於二位也並非是件壞事,所以多爾袞並沒有奪取皇位。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不知道您對以上觀點有何看法,請在留言去留言評論,謝謝。







大咖秀歷史


多爾袞是一代梟雄,自然不會是電視劇所記載的,被感情衝昏了頭腦,受情所制。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在皇太極死後肯定是想當皇帝的,但最後卻扶持福臨當皇帝,真實的原因跟孝莊是沒多大的關係的。

多爾袞放棄皇位,只是因為他的實力達不到當皇帝的要求。皇太極死時,多爾袞只控制了兩白旗的人馬,雖建立戰功,但並不足以在滿洲具有絕對的震懾力,多爾袞的地位是從滿清入關後,建立大清王朝所開始逐漸上升的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太極死時,皇長子豪格是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豪格自己控制兩旗兵馬,又是皇長子。多爾袞想當皇帝,必然要解決豪格,可是他的實力不足以吃掉豪格,眼看著八旗就要陷入火併,濟爾哈朗提出另選皇子繼承皇位。



為什麼會選中福臨了,古代選幼子繼位,無非是年齡小好控制,滿清八旗當時正好沒有形成絕對的中央集權,派系林立。符合歷史條件,多爾袞扶持福臨,可能想到自己當不上,又真的如野史所說,和孝莊有私人感情吧!所以才會支持福臨,遏制豪格當皇帝。所以多爾袞放棄皇位,扶持福臨,不是因為孝莊,是因為他壓根兒就當不了,實力決定的。


白話歷史課


首先要說明的,就是孝莊下嫁為子虛烏有,壓根就不存在的事情。有關此點,我在悟空問答也好,頭條號文章也好,都說了好幾次,各類證據都擺出來了。這裡不詳細說,只說一點,如果真的有太后下嫁一事,大張旗鼓搞得話,朝鮮那肯定有記錄,《燕行錄》對清朝掌故記載很詳細,如果不是大張旗鼓搞得話,那麼張煌言怎麼會知道。所以此事一定是假的。

再說皇位,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同母三兄弟確實實力很強大,且佔據了三個旗,但是其他五個旗對多爾袞是存在一些擔憂心理,害怕其上位會對整體利益有所影響。而那個時候父死子繼還算是皇位繼承的主要形式,這樣就更有理由明目張膽拒絕多爾袞成為皇帝。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和多爾袞關係不睦,這也讓很多人擔憂。由於皇位繼承在這個時間,還主要採取議事制度,這導致皇太極死後豪格、多爾袞都沒能上位的理由。

這樣一來,福臨就成為互相都能接受的一個人選,福臨符合父死子繼這個條件,且年幼,這樣一來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也能手握大權。而豪格未能輔政,也是其身份特殊原因,但是沒能輔政最後被殺,其實並不是議事制度下的可能。實在有些意外。


張傑談史


多爾袞放棄皇位是因為他當時並沒有這個能力爭奪這個皇位,多爾袞只擁有他和他兄弟組在一起的三個旗的勢力,而對手紅旗有兩個旗的勢力,所以多爾袞想要靠自己的能力爭奪皇位還是不夠格的。當時的皇太極應該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豪格,而豪格所控制的勢力也非常強大,大概也有一個旗,所以在這個平衡戰略之中,多爾袞如果想做皇帝,那接下來可能發生戰爭,但是如果維持平衡,他就很有機會做攝政王。

——多爾袞


所以當時多爾袞真正的對手是豪格,如果他允許豪格繼位,兩旗的地位可能會降低,與其讓強者出現,不如做一個政治的妥協。在這個妥協當中通過反覆的博弈,最終擁戴順治,他就可以得到強勢的地位了。並且對於八旗子弟來說,旗人和旗主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八旗的貴族並不希望皇子繼位,因為皇長子繼位之後,皇長子的勢力會不斷的提高,而八旗的地位會逐漸的下降,所以由幼子繼位,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對於旗人來說是有優勢的。所以如果年富力強的豪格繼位,對於其他旗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把豪格趕下去,由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實際上他成為了旗人的代表,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關係。

——豪格


實際上孝莊和和多爾袞一直沒有發生任何其他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野史記載的,因為野史傳記非常喜歡在男女之事上大做文章。但是從本質來看,福臨實際上是被架空的,八旗則倒向了多爾袞。多爾袞在對南發動戰爭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來穩固勢力,所以福臨已經逐漸失去了權力,這也是在多爾袞死後福臨才敢對他進行報復的原因。

——順治帝福臨


另外還要理解一下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多爾袞利用製造矛盾逼迫皇帝只能重用八旗勢力,故意激起了滿漢矛盾,因為八旗是皇帝的直屬勢力,所以皇帝不能使用朝臣。皇帝只能聽命於滿族而不能使用漢朝重臣,這樣一來滿朝重臣的權力就得到了保障。所以多爾袞實際上是通過滿足旗人的利益,並且在清初的時候通過各種圈地活動,使得滿人受益,大量的滿人都倒向多爾袞,使得多爾袞的地位非常穩定,直到康熙時代才有根本的扭轉。

綜上所述,表面看起來是多爾袞非常強勢的豪賭,實際上是旗人不希望旗主獲得強大。對於皇帝來說,皇帝並不一定能夠為所欲為,他也需要在內部進行博弈。在博弈的過程中,強大的皇子出現對旗人是不利的,所以旗人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從而成就了多爾袞。

——八旗


真的很博通專欄


因為皇太極一脈的勢力不允許他做皇帝,多爾袞兄弟三人也就三個旗,其他有五個旗都是忠於皇太極但是有點鬆散不太牢固起初這一脈都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但是豪格不爭氣關鍵時刻掉鏈子讓這一勢力的人失望,結果這一脈的人放棄豪哥但是又不允許多爾袞當皇帝,只能立皇太極其他的兒子挑過來挑過去也就福臨合適選福臨也不是多爾袞選的是濟爾哈朗選的多爾袞和眾多親王表示同意,福臨太小讓多爾袞還有努爾哈赤弟弟那一家的濟爾哈朗有擁立之功當了攝政王,由於豪哥特生氣中途離開會場所以喪失了爭奪攝政王的機會,皇權名義上歸福臨實際上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掌握,濟爾哈朗由於實力弱又被多爾袞經常打壓,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提出攝政王不幹了讓多爾袞一個人幹了,支持皇太極一系的勢力這時候還是大於多爾袞由於不太團結而名義上的老大福臨又太小每個旗之間各有小九九所以一步一步的倒向了多爾袞,但是此時還是有很多人反對多爾袞的,只是多爾袞是以福臨的名義行使皇權就是反對多爾袞也沒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反對。前期選誰當皇帝的時候多爾袞沒有任何機會可以指定誰孝莊這時候也只是在一邊涼快的角色,後期當了攝政王之後才一步一步的有了實力,等到入主北京之後多爾袞則完全有這個實力了,豪格被殺代善也服軟了濟爾哈朗是個牆頭草被多爾袞打壓的也服氣了,孝莊這個時候才起了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因為多爾袞後繼無人沒有兒子才沒有當皇帝多爾袞也應該是不想留下一世罵名穿了位到最後還是要傳給別人因為多鐸已經死了,他哥也是個二百五他過繼來的兒子還沒有福臨大,還不如順水推舟做個好人讓福臨繼續幹得了,這才是主要原因孝莊有點作用但是作用也沒有多大。


超級愣頭青


政治是平衡的遊戲,他不當皇帝,自然是籌碼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