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东西,并且让这个孩子发给其他同学,你认为这种行为真的好吗?

心斋旧主


这个问题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在过去的3年里,也带过东西跟小朋友们分享。刚开始别的小朋友的家长会带东西去,儿子回来就从兜里掏出还吃的,其实也就很好的一两个小东西。然后跟我一起分享。问他谁给的,他就说某某小朋友的妈妈,或者奶奶送到学习,给他们吃的。


有一次儿子就跟我说,小朋友分享好吃的给他,他想分享好看的故事书给小朋友们。因为小朋友们每次都特别喜欢他带过去的故事书。我就买了几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带过去,给每个小朋友一本。那天回来他特别开心的跟我说,他也拿到了一本,和小朋友们一起读了,很开心。


我就抓住机会跟他说,是啊,有时候分享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更美好,会让你更开心。他说是的。后来每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就会带到学校跟小朋友们分享,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想着带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我觉得幼儿园小朋友互相分享食物也是挺不错,有时候是我们大人想多了。


小晗晗爱阅读


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东西,并且让这个孩子发给其他同学,这种行为好不好呢?

在判断这种行为好不好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家长为什么要买东西让孩子分发给其他同学?


一、分享东西原因估计有几个:

1、孩子刚上幼儿园,为与其他同学尽快熟悉,所以以选择了这种分享礼物的方式。

2、孩子过生日,所以买了一些零食之类让孩子带回去分给同学,目的是和同学们分享下快乐。

3、家长和孩子外出旅游,买回来一些当地的特产小食之类,让孩子带回去分给同学,目的可能只是想分享而已。像我们大人外出旅行,然后给亲朋同事带回来一点小手信,纯属一点心意。

4、也有可能这个要求是孩子自己提出的,例如班上有其他同学分了零食,孩子接受了分享,也想有样学样买东西回去分享一下。

综全上述,无论何种原因,作为家长的让孩子去分享东西,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只要这种行为不是经常性的,偶尔的一次半次大可不必在意。但是这种方式真的好吗?我个人不是很认同。


二、不赞同这种方式的原因有三:

1、我觉得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玩乐的地方,过多或过早渗入一些社会化、人际化的东西真的不适合。小孩子的人际关系真的很简单,和谁玩得开心就喜欢和谁玩,这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与零食与礼物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2、这种分东西的方式会容易在家长间造成攀比,今天你买了,那明天其他家长要不要买?要买的话,该买什么?买得好的贵的,你能收得心安理得吗?买得比你差的或者不买的,大家又会不会觉得这个家长小气呢?

3、重要一点是,你这边乐于派发东西(暂且当是零食),但接受的那边是乐于接受吗?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太喜欢孩子多吃零食,因为会影响进餐的胃口。


三、什么分享方式会较好?

如果家长想孩子学会分享,怎样的方式才是皆大欢喜呢?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平时玩得好的同学节假日一起玩,这个时候互送礼物,互相分享就自然得多了,大家也会乐意接爱。


童画妈妈


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欠妥,而且家长的动机值得推敲。

家长的想法可能有两种。

一、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个行为,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包括食物。但是,这样的做法,已经脱离了分享的真实环境,而且,孩子去分食物的过程也不是真正的分享。真正的分享,是孩子愿意拿属于自己的所属物跟别人一起享用。

二、可能家长的心态比较简单,想通过孩子去分享食物,让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或者能让更多的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玩。

作为同样小孩的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这种做法,但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可能根本都达不到,更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家长的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1、可能给其他的家长造成影响。会让家长跟风,甚至是攀比,这样会严重影响风气。

2、会给小朋友制造困惑。到底自己也需要去要求家长购买分配食物,还是因为被分了食物而暗自高兴。

3、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拒绝外带食物去幼儿园,包括给小朋友过生日的生日蛋糕。

所以,出于众多方面的考虑,家长还是不要有这样行为,以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如果真想这样,可以邀请小朋友去自己家里聚会。




idan的青蛙妈妈


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东西,并且让这个孩子发给其他同学,你认为这种行为真的好吗?

答:这个问题的好坏可以分为两边来思考。

一、出于分享目的,无可厚非。

题主描述的是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零食。

如果从刚从国外或是哪个特色景点回来,带回一些小小特产,零食或是小装饰,价不在高,物也不在多,分享一些给小伙伴,以这种分享为目的,给孩子的同学们一些,也真的没什么不可以的。


二、出于其他一些目的,大可不必。

比如只是为了增进孩子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攀比,或是为了炫耀自己家里有钱,零食多。哦,这种行为,就真的是大可不必了。


原因如下:

1.长此以往,岂不是幼儿园开始就要礼尚往来了?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备一些零食、小玩具去送给同学的话,演变成攀比就坏了学校的风气,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2.如果是零食,会引发家长的纠结。

大家都知道,零食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很多家长是控制自己宝宝吃零食的,你如果带去了学校,让孩子分享给一些小伙伴,本来你是无意,但别的家长如果是刚刚好,在控制自家宝宝吃零食,那你认为人家是接好呢,还是不接好呢?


  • 接吧,破坏了宝宝的习惯。众所周知,很多宝宝他是受不了零食诱惑的。

  • 接了,宝宝肯定要吃,不让吃,就要哭闹,吃了以后,孩子会觉得零食很好吃,以后要找父母要零食来吃。

  • 不接吧,是不是显得特殊不合群,不懂分享,让人指责这么高傲,总觉得有些隔应,主要是怕自己宝宝以后受到排挤。


综上所述,让孩子带东西去幼儿园分享,弊大于利,不要带东西到幼儿园分享比较好,尤其是不要带零食去分享!


我是小晓样儿,擅长健康、真诚分享育儿心得,以及喜欢PS、涂绘。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多互动

小晓样儿


不知道这位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还是想帮助自己孩子学会交朋友。不管是什么样的出发点,我相信家长的初衷一定是好的。所以这种做法我是支持的,但在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3方面的准备:

1、与孩子的约定。带零食去分发,一定是孩子出于自愿分享,包括分享的零食是什么,也应该在事前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是帮助孩子建立分享的界限:我们不是所有拥有的东西,都需要拿出来分享,尊重他人和自己拥有的东西。

2、与老师的协商。如果家长想去这样做,事前最好与老师协商沟通,说明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也可以请老师现场协助,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这样的事情。这样有利于你和老师在教育上的彼此支持,同时有利于老师对班级的计划管理和安排;

3、与家人的沟通。关于分享,在家庭中建立这样的氛围,同样也能促进孩子的分享意识。可以家人间彼此分享;也可以家人和孩子一起将想分享的东西带出去,回来后大家一起讨论和他人分享的感受。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家人间,还是孩子间,分享不仅仅包括物质,还可以分享思想、感受等精神范畴。这样的分享能拉近亲人关系,也能带来难忘的友谊。


美女日常iii


我不是特别赞同这样的做法。虽然动机是好的。

去接儿子下幼儿园的时候,常常也能遇到,常常发的都是零食,我都很无奈的婉言谢绝。零食弊远大于利,这是我不太接受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点的出发点可以被设定为:交际的方式,小伙伴之间的分享,这种方向的话,那可以去延展的内容太多了,为啥变成“买”东西然后“发”呢?

我常常和儿子同路同社区的小朋友说,一会咱们到家下来一起玩吧?你有那种小车,我们有这样的小车,可以一起玩,也可以相互交换来玩,还可以一起比比赛好不好?所以那时候常常带小区孩子一起跑步骑车等等,这样不是更有意义?


VERY跨界色集思


我发过一次,不过纯属意外,朋友给我好多小女孩的发卡小小的蝴蝶结那种,然后我又没女儿就想到幼儿园的孩子们,就发给他们了,结果男孩没有!于是我答应他们会给他们补上,后来网上买了2块钱一个的小乐高发给他们,你答应孩子们的不能不做的,孩子们记得。所以我上次真的纯属意外,我真的其实是反对这样家长买东西发给孩子的,我上次真的是意外。没想那么多,结果我后悔了……哎!


酷依菈


不太好,看上去培养了孩子的胸怀其实培养了孩子的虚荣,培养了孩子的索取心态。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孩子自己靠自己争取来的,是父母给的,是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来打赏同学。现在甚至有一些讲台上忽悠的老师引导家长给孩子们买东西发给同学们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现实中我采访过一些这样的孩子,结果都不理想。当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打赏同学获得了同学的肯定后,孩子就陷入了向父母索取的心态。


慧做父母专刊


这个,不是大价钱的东西没关系吧!

我又自己做饼干送给儿子班上小朋友,因为儿子内向不合群,也不愿意听老师的,没办法,只好一边耳提面命,一边帮他“拉拢”小朋友。눈_눈

有时候自己做的小玩意儿,也会让儿子送给他觉得要好的小朋友。


离幼央


预测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估计也就是点零食和小物品,这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有前提:第一,这个要求是否是孩子提出来,如果是得看孩子愿意分享什么,最好陪着孩子一块去购买。第二,跟幼儿园老师提前沟通,了解幼儿园的规定,给其他小朋友带东西是否需要有规定要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