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百晓生猫哥


要说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我们要先从前一天讲起。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和光绪均染病在身,分别在仪鸾殿和瀛台养病。

慈禧当天召见了庆亲王奕劻,将准备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皇嗣,载沣为摄政王的决定告诉了奕劻,令奕劻去探望光绪,转达她的意思。

奕劻见到光绪之后,告诉了光绪。光绪询问溥仪入嗣,承继何人。奕劻考虑之后,答应了光绪去跟慈禧争取,让溥仪承继穆宗同治的同时,兼祧德宗光绪。

奕劻仅回报慈禧光绪病重,慈禧便让庆亲王奕劻去军机处拟旨征召天下良医,奕劻退出。

午膳后,慈禧听到太监宫女们说,前几天,光绪听说慈禧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大怒,令李莲英给光绪送了一碗老酸奶。光绪食用之后,病情突然恶化,下午五点多驾崩。

根据现代法医学对光绪遗体的检测,确认光绪为急性砒霜中毒,所以,多怀疑为慈禧所为。

庆亲王奕劻得到光绪驾崩的消息,马上入宫拜见慈禧,拟定光绪遗诏,并和慈禧商议光绪后事和新君继位的事情。在奕劻的争取下,慈禧最终确定了溥仪承继同治,兼祧光绪,并立光绪皇后隆裕为皇太后。

此时,已到午夜时分,奕劻出宫,慈禧才安歇。

1908年11月15日,一大早,慈禧便召见军机大臣、隆裕皇后、摄政王载沣,及载沣的福晋,正式确定了慈禧为太皇太后,隆裕为皇太后,载沣为摄政王,定好了新皇帝的尊号,和相关礼仪,并颁布上谕,昭告天下。

午膳时间,慈禧刚吃了几口,就突感头晕,倒在椅子之上。李莲英慌忙将慈禧扶入寝宫休息。慈禧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转过来,又召集隆裕、载沣和军机大臣,“咐吩各事,从容清晰”。

慈禧叮嘱完毕之后,体力不支,又休息了很大一会,见军机大臣尚在,慈禧自感大限已到,便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中间慈禧亲自审阅,数次订正,最终定稿。

遗诏拟定之后,慈禧是一时清醒,一时昏睡,到了晚间突然神气清醒,召集大臣谕曰:“我临朝数次,实为时势所迫,不得不然。此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须严加限制,格外防范!尤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故事,可为殷鉴。”

说到末句,慈禧言语已是不大清楚,脸色微红,目光渐散,最终逝于故宫仪鸾殿内,结束了长达四十七年的统治。

慈禧死后,葬入了在其生前花费227万白银,建造完成的奢华陵墓菩陀峪定东陵中。


奕天读历史


慈禧太后死于1908年11月15日。

与往日一样,15日这天,慈禧起床梳洗后,就去用膳了。膳后六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并与隆裕皇后、摄政王载沣等重要人物洽谈多时。因为就在昨日,皇帝光绪死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确定新皇,洽谈结果就是两女人各自高升一级,慈禧成了太皇太后,隆裕成了太后。

中午用膳时,开始慈禧并无异样,胃口也不错,可后来吃着吃着,慈禧便感觉到头晕目眩,而且这种不适感久久不止。作为当事人,慈禧当然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了,所以当下就召开紧急会议,将行政权交给了隆裕太后,帝国决策权交给了摄政王载沣。

值得玩味的是,慈禧在撒手人寰之际语重心长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一生跌宕起伏,垂帘听政数十年,不成想临死之际却说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话,当真让人唏嘘不已!

生前为人杰,死后亦自做鬼雄。慈禧的葬礼无疑是声势浩大的,出殡那天,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光慈禧的灵柩就需要几百壮汉轮换着抬,更不用说其他陪葬的金银珠宝。

历史从未如此有趣,更多内容请关注猫哥历史。


猫哥历史


光绪是1908年11月14日下午6点33分死的,而慈禧是1908年11月15日下午1点45分左右死的,如果按24小时计算,他俩死的时间相差不到一天。80年代考古学家曾对清理崇陵时留下的光绪头发进行研究,确定光绪是被人下砒霜毒死的。

图为光绪葬礼。

早在1908年10月,光绪和慈禧都生病了,但光绪是卧病在床,而慈禧要轻微一些,虽然年纪大了也有胃病,但是光绪死的时候慈禧状况还是不错的,当天晚上慈禧还安排了第二天光绪大葬的事宜。这里要多说一句,溥仪在10月份光绪大病时就已经被慈禧安排在宫里,并不是光绪死后才突然抱进皇宫的。

图为慈禧葬礼。

1908年11月15日早上6点,慈禧照样召见军可大臣、醇亲王载沣、隆裕皇后等人,详细安排了光绪葬礼的程序,一直忙到中午,刚吃过午饭后的慈禧突然昏厥过去,御医也无力回天,好大一会慈禧才醒过来。

图为慈禧出殡时的纸马。

醒过来的慈禧发现自己体力空虚,精神恍惚,于是她赶紧叫来了身边的人,做了一系列的后事的安排。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又立了一个小皇帝,这里有件事也要讲清楚,1875年慈禧在第一次垂帘听政时,光绪不是给同治皇帝立皇嗣,而是给咸丰皇帝立的皇嗣,光绪死了以后,光绪的后代再给同治皇帝立皇嗣,所以溥仪是给同治皇帝立的皇嗣。

慈禧两次选定皇位继承人,最主要标准就是血缘要近,一定要和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相近的,光绪和溥仪都是醇亲王奕譞的后代,奕譞则是咸丰弟弟。图为醇亲王奕譞,晚清最赫赫的家族。

总结归纳,慈禧在生命最后一刻发了三道上谕,来确保立的小皇帝。第一道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第二道溥仪是承继毅皇帝为嗣,就是说溥仪是继承同治皇帝和嗣;第三道摄政王载沣为监国,但所有军政大事不能随便做主,要以慈禧的训示为依据来实施。做完这些后,慈禧对她自己的高寿是非常有信心的,以为能平安渡过,但慈禧想多了,不久74岁慈禧暴病而亡。


图文绘历史


英国人普兰德·拜克豪斯在其日记中记道:1908年11月4日,慈禧太后仍然在终日处理政事,到晚上方才休息,虽然非常辛苦,但身体气色还不错。

第二天,这位以垂帘听政而著称于世的老太太仍旧于6点钟起床,随后召见军机大臣,并与皇后(光绪老婆、慈禧侄女叶赫那拉·静芬)、摄政王载沣及其福晋(荣禄之女)谈话多时。随后,以新帝(宣统帝溥仪)的名义下谕,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太后。当时正欲筹办庆祝尊号的礼制,并定监国授职之典礼。到中午时,太后正在用膳,突然晕厥,良久方醒,醒来后她说是因为前几日接连打理政事,过于劳累,导致旧病复发,病根在于夏天患痢疾太久,遂大伤元气。

慈禧太后似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遂连忙于5日清晨急召光绪皇后、监国摄政王夫妇、军机大臣齐集后宫,降下其人生中最后一道懿旨。她仔细吩咐各事,态度从容,条理清晰,好像平常办理国事一样。谕曰:

奉太皇太后懿旨,以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予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予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此后将国事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秉承皇太后(指光绪皇后)者,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仔细审视慈禧所下的这道懿旨内容 ,她为维护叶赫那拉家族永久的权势,处处为新太后以及叶赫家族着想,只为巩固其所占利益与地位,可谓用心良苦。

降过谕旨后,慈禧病势愈发沉重,忙命人起草遗诏。军机大臣拟诏后呈上,慈禧看后,改了几处,又加了几句,主要是“不得再行训政”之语。

慈禧向在场的人说之所以要添加几句,主要是自己数度垂帘听政,不知者以为贪权揽政,其实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为也。遗诏的最后一段,回顾50年来的所作所为,也是慈禧添加,意思是返观一生,无怨、无悔、无恨是也。定好遗诏后,慈禧太后向身边的侍从之人一一话别,闻者无不伤心落泪。

拜克豪斯当时在场,他说太后神志清醒,虽然已近弥留之时,但她连续说话,条理清楚,神态安闲,一如平日。

之后她逐渐昏沉,大家都以为她马上就要归天了。忽然又清醒,似乎回光返照,所以在她将死前的数分钟,犹未绝希望、仍在挣扎求生。

慈禧太后掌清国大权近50年,而她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仍让听者觉得出乎意料之外 。她断气前说:“以后勿再使妇人干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殷鉴不远 ”。说完闭目而逝,时当午后3点。慈禧太后牝鸡司晨,擅权揽政,临终前却说“不得使妇人预闻国政”,直让人大跌眼镜,不得不感叹古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谶语。慈禧死于1908年11月5日下午3点钟。

拜克豪斯说她殡天时面朝南方,是因为中国人谓君主临终时,必须面向南方。慈禧死去,意味着一个波谲云诡、风雨如晦的时代宣告终结。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早上六点,慈禧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梳洗完毕以后早饭,由于前一天光绪帝刚刚驾崩,所以慈禧的面容显得非常憔悴。此时的慈禧内心一定五味杂陈,伤心难过也好,唏嘘感叹也罢,她没有过多的时间沉陷其中,国不可一日无君,光绪的身后之事需要她来指示料理。

用餐完毕,慈禧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立溥仪即大清皇帝位,拟定溥仪的生父载沣为摄政王。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解决了这一问题,慈禧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午饭过后,慈禧忽感身体不适,呼吸困难,四肢乏力,她似乎预感到了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又赶忙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并草拟遗诏。大臣们早上刚开完会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慈禧急匆匆的召入宫,听候慈禧唠叨半天。

就在众臣以为老佛爷就要咽气的时候,也许是回光返照,慈禧突然坐了起来,精神抖擞,说了一句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垂帘听政实乃无奈之举,我死之后一定要遵从祖制不许女人干政,再者要谨防明末之事,不许宦官掌权!

言毕,慈禧便昏睡过去,一个多小时后溘然长逝。她的最后一句话至今都被很多人解读,分析研究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非慈禧在弥留之际幡然醒悟?亦或是对自己牝鸡司晨的一生盖棺定论?



谁都说不好。窃以为,慈禧是个聪明绝顶的女人,她也知道自己的某些所作所为确实祸国殃民,但是她嗜权如命,最怕的就是失去大清统治权,所以有些事她明知道于国于民不利,她也一定要做。

她也知道,此时的清廷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再也经不起第二个慈禧的折腾了,故此说了这么一段话。不得不说,慈禧是一个牛逼的权谋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慈禧的最后一天,对于慈禧,虽然身体一直有病 ,对自己的健康还是有信心的,确实出乎她自己的意料。已经74岁的慈禧,天刚亮,就在宫女的陪伴下早早起了床,一夜无眠,慈禧终于决定了,秘密派李莲英给卧病在床的光绪服下【半日断肠散】,5小时零7分钟后,也就是1908年11月14日下午3点26分18秒,光绪皇帝永远闭上了他死不瞑目的龙眼。

慈禧坐在龙凤椅上,让李莲英给她捶了108下背,又足底按摩38分钟,李莲英为她脱光裙裤,换上一套山河社稷裙,慈禧看了一眼钟表,正好晚上十点五分,慈禧去了南书房,亲王大臣们毕恭毕敬。慈禧安排完光绪的后事,让李莲英给她洗个热水澡,然后抱入龙床,此刻的慈禧,确实有一丝倦意,她很快尽入梦乡,一个小时后,慈禧忽然从梦中惊醒,大呼,斩了姓孙的,斩了孙殿英。李莲英和宫女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慈禧被恶梦吓醒,梦到一个孙姓人,在她死后,盗了她的墓,裸身受辱,一片狼藉。经此一吓,慈禧胡言乱语,抓狂如魔。

李莲英让小太监找来御医,给慈禧服下安神之药,谁知御医原来是光绪的心腹,御医乃山东人,那年山东闹灾,光绪曾经给御医五百两银子救了御医一家性命,御医感恩不尽,他知道光绪是被毒死,可怜自己无力给光绪报仇,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有了报仇机会,御医给慈禧服下【阴阳消魂散】,这本是药力极强的催情药,慈禧服下,欲火中烧,在床上翻滚呻吟,身上衣服被她撕的一丝不挂。可叹慈禧74岁的年纪,怎经得起如此折磨,两小时后,奄奄一息,口中一直说,杀了姓孙的,不葬东陵。李莲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慈禧口中姓孙的为何许人。在慈禧死后的50年,终于有了应验,孙殿英盗了慈禧墓。

慈禧的人生定格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2点28分,与光绪相差不到一天。慈禧在哀嚎一小时零九分钟,忽然死去,过了21分钟,又苏醒过来,如此反复三次,最后还是一命呜呼。慈禧的最后一句遗言是,我恨孙殿英,既生慈何生孙。负责记录的官员,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慈禧所言何人。


白这个颜色


慈禧这个女人,位高权重,掌管大清帝国数十载,虽然没有宣布称帝。但是,她垂帘听政的做法,和实际当上皇帝,没有多大的区别。

慈禧主持朝政的期间,国内发生了很多大事,又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是镇压捻军。就在大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八国联军又来捣乱了。

慈禧对于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的选择是,对内无条件的镇压各地的起义,对外却是一副奴才的嘴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就是她说的。

总之,她对大清的过错是大于功劳的。

在慈禧临死的前一天,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死了。光绪帝的死一直都是一个谜,有的人说光绪是病死的,也有人说光绪是被慈禧给毒死的。

总之,历史一旦过去,真相就被掩埋了。

1908年11月15日,这是慈禧太后在世的最后一天,确切地说不够一天的时间。

上午的时候,慈禧和往常一样,用过膳之后,就开始和文武大臣商议政事。当时的慈禧应该是感觉到自己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选一个皇帝接班人,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呀。

选来选去,载沣的儿子溥仪就被选为了皇位的接班人,载沣为摄政王。了却了这件事,可以说慈禧,在这个世上,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到了中午,慈禧用过膳之后,出现了短暂的晕厥。大臣们都以为慈禧就要不行了。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慈禧突然又醒了过来,也许这就是回光返照。

她临死前交代的最后的一件事就是:垂帘听政实乃无奈之举,我死之后一定要遵从祖制不许女人干政,再者要谨防明末之事,不许宦官掌权!

你看掌权了大半辈子的慈禧,竟然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良心发现,说女人和太监是不能干政的,这样做是和祖宗的法律是向违背的。

也许慈禧在死的这一刻,真的意识到,自己作为女人掌管朝政,你看都把祖宗传下来的基业给毁成什么样了?

慈禧死后,也就是三年的时间,大清帝国就亡国了。

若是慈禧没有掌政,而是换了其它人,大清是不是会多延续一些年了。这都是不好说的事,因为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史学达人


慈禧之死和光绪之死一样,是千古难解的谜题,有人说是毒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但最让人感兴趣的是慈禧最后一天的所做作为,让人颇有些难以理解。

慈禧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她27岁守寡当太后,成为鼎鼎大名的西太后,与慈安太

后“二宫并立,垂帘听政”,47岁时大权独揽,号称老佛爷、老祖宗。

慈禧当政期间正值晚清,中国遭遇列强侵略,内忧外患,她做了一些诸如支持洋务运动、镇压农民起义的工作,有助于维持国内稳定,但她的保守顽固也让中国陷入更大的灾难,总体上是一个过远大于功的女人,跟武则天、吕后等女强人有天壤之别。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在仪鸾殿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去世当天凌晨,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架子一如既往地大,专门有太监伺候梳头,梳完头后,大小太监呼啦啦跪拜在地,齐呼“老祖宗吉祥”,然后用早膳,一如既往地丰盛。

早上6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完一些事情,便到了中午时分。

吃午饭时,慈禧突然一阵头晕目眩,她感到不久于人世,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安排后事,自己口述,让军机大臣起草遗诏,还亲自批阅修改遗诏。

慈禧突然振奋一下精神,看了一遍众人,高声说道:

“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

说完这句话,她突然昏沉起来,过了一会,慈禧又睁开眼,扔出最后一句话: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语毕,慈禧闭目,就此别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不许女人干政和太监擅权”的遗言可谓善矣,可惜她并未意识到自己正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仍然认为自己无愧于大清。

慈禧死后3年,大清就亡了,竟然有人说如果慈禧不死,大清就不会亡,我们都误会慈禧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慈禧,这个女人不一般。她手握大清权力近半个世纪,即使油枯灯灭之时也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之中,但又那么出乎意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翻阅史料,探究慈禧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老谋深算的慈禧早就安排了,光绪皇帝和溥仪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之中。1908年的冬天,光绪皇帝病重,实际上这时候慈禧也生病了,老谋深算的慈禧已经知道光绪皇帝已经时日不多了。于是,他未雨绸缪,早早就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果不其然,1908年11月14日酉正二刻三分,光绪皇帝就病逝了(已经证明为中毒而死),很有可能慈禧已经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所以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光绪皇帝。当晚,慈禧就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这一天,就在慈禧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结束了。慈禧在处理完这些她早就谋划了无数遍的事情后,就安然入睡了。



慈禧本想着还能再蹦跶几天,但一切又那么出人意料,死神来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她早上起床一如往常一样早起洗漱、用膳,总之重复了千百遍的生活,自己感觉也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就是感觉当天的事情有点多,既要安排溥仪的登基事宜,又要操心光绪皇帝这个不孝子的身后事,想想就头大。谁知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在中午时分,她感觉自己大限已至,立即召集大臣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慈禧的临终遗言,令人吹嘘不已。等了一会儿,大臣们陆续都到了,都认为慈禧真的不行了。谁知道她老人家来了一个回光返照,可吓坏了这些大臣们。慈禧依然保持着她作为女王的威严,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但她最后的遗言令人吹嘘不易。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他自己干预朝政近半个世纪,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呀!

最后,在她安排了一切后,整个人就没有了精神气,令大臣们退下,她要休息。几个小时后,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总之,慈禧死前的最后两天,一切都是个那么诡异,有太的秘密和故事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密探零零发


慈禧太后,家喻户晓,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位奢侈、卖国且淫乱后宫的一位女性,她为了求和,和外国人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人甚至认为清朝的灭亡和慈禧有着直接的关系,可是这些在国人眼中的失败统治者,在国外却享有极好的声誉。

用日本人田原祯次郎的话说:“慈禧是一位摄政皇太后,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女性政治家,在当时世界各地无人不知,实乃女中豪杰。”

就这样一位“女中豪杰”执政了48年,终于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5点病逝,那么慈禧在这最后一天都做了些什么?这让后人为之好奇。

一:1908年11月14日24点——15日清晨6点

因为在14日的当天,光绪皇帝去世,作为大清王朝的执政女性,她即使73岁,依然要认真妥善的处理好光绪皇帝的后事,到了深夜才处理的差不多,这天夜里,慈禧太后想了很多,大致是从自己嫁给咸丰之后,一直到现在,自己躺在这豪华的木床上,觉得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到了15日清晨6点,慈禧太后每天定时起床,命下人帮她熟悉打扮。虽说昨夜睡得很晚,但是慈禧的起色却比往日还要好,这六个小时慈禧什么也没做,有的只是无尽的回忆。

二:1908年11月15日清晨6点——中午12点

梳洗完毕之后,太监将帘子打开,慈禧依旧看着外面,听着跪满内和庭的太监们齐声喊着“老祖宗吉祥”!慈禧第一次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她慢慢走出房间,和往日一样,批阅奏折,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老了,有心事,他改变了往日去仁寿殿的行程。

(慈禧年轻时模样)

她想着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召集了大臣,强忍着腹痛,将光绪去世后的一些国家大事大致讲了下,随后封自己为太皇太后,皇后也被封为太后,又将溥仪封为新的皇帝。

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慈禧觉得整个人轻松了很多,但是她因为往日的旧病,这几个月愈发大严重,如今更是因为痢疾腹泻不止。随后去休息了一会。

原本按照以前,慈禧太后是要去颐和园散步的,散完步再去吃午饭,可是慈禧吃完午饭越来越感觉整个人都不舒服,她可能感觉到自己将要离开这个舞台,所以慈禧命太监召集上午上朝的那些个臣子,让他们速速回来。

三:1908年11月15日中午12点——下午6点

大臣们纷纷到来,慈禧忍着头痛,向大臣们哭诉:“自从我执政到现在,其实我是不愿意的,奈何迫于国家形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并不贪恋权力,可是我不去做又没人能做好。”慈禧的这顿哭诉让在场的臣子都为之动容,他们也从心底里佩服慈禧,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26岁就开始守寡,对于慈禧来说是不公平的。

(慈禧剧照)

慈禧说完之后便陷入沉思,没一会儿,慈禧突然坐起来说道:“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这句话算是慈禧回光返照的一句话,她的内心是有大清的,这话大致的意思是:“在我去世之后,所有的女子都不得干政,大清王朝的加法必须要严格维护,不容女子和太监专权,切不可让我们清王朝重蹈明末的覆辙。”

慈禧的这番话定是出自内心,虽说自己没有做到,但是慈禧肯定意识到清朝在她的统治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她不希望再有和自己一样的女子出现。

再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下午5点,然而慈禧也双目紧闭,慈禧的一生在她自己的遗憾中结束。

这就是慈禧太后最后一天所经历的事情,慈禧也不知道,在她去世之后没几年大清就亡国了,连溥仪也被赶出紫禁城,她要是知道又是怎样的心情?

细细想来慈禧的一生贬褒不一,她实际上也是回天乏术,而我们所了解到的慈禧大多是被贬的,因为很多来自野史,比如吃几万个苹果,每餐都是满汉全席,细细想来虽然奢侈了些,但是却被放大了许多。

然而在感慨她临死时的“其言也真”时,我们又会想到她面对列强侵略,她不予以顽强抵制,相反却签条约、割领土、丧主权,使中国陷入危险境地,在八国联军入侵她不但不坐镇指挥,反而逃跑,这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