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孩子學習與學霸有區別嗎?

郭靜35726532


自從看了《刻意練習》那本書之後,才真正明白:這個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如果你也夠努力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而達到天才的境界。

一般普通孩子的學習方法是,不斷的重記重背,花了很多的時間,看上去也很勤奮,可這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其戰略上的懶惰。因為他根本沒有動腦。

而且還有一個概念必須得提一下,那就是關於元認知,它是指在反覆的學習過程中,人很容易產生了記住了的錯覺,可是到測驗時,就什麼都忘得一乾二淨,讓人產生錯誤的的認知。

而學霸學習,那是用了科學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有重要的四點:目標、專注、走出舒適區、和反饋。就是說學習的時候,人是要帶著目標和問題,這樣一旦學起來就會全身心投入,總在記憶方面不斷地挑戰自己,然後及時的對照糾正。一直用這樣的方法,然後隔一段時間,再努力的檢索回顧,不斷地加深記憶。

因此,只要學習方法用對了,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學霸。


俏皮媽


普通學生與學霸都是同齡人,同為初(高)中生,每天都有同一個時間上學,同一個時間放學,在同一個教室,同一個老師,學的同樣的知識,但是學習成績卻相差懸殊,根本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以下幾點根本的區別:

第一個區別:學霸與普通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的區別。

學霸:我要學習,主動學習是一個學生想要學習成績優秀成為學霸的根本要求,面對學習學霸懂事早,進入學習狀態早,學習態度端正,都是積極主動的去面對學習,因為他們都是主動學習,所以學霸每天都在琢磨應該如何解決各門功課所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如何提高自己的年級排名,初中學霸琢磨如何才能考入本地重點高中的重點班,高中學霸琢磨如何才能考入一所理想的重點大學,因此他們不會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去做錯誤的事情!

普通學生:要我學習,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差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心思不在學習上從不主動學習,他們的共同特徵都是遲遲不肯懂事進入學習狀態,總是被媽媽催促著去應付了事帶著極不情願的情緒去學習,這些孩子與學霸關心學習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們每天談的是怎樣玩遊戲,談的是自己也買件別人有的新衣服,談的是週末去哪裡玩,談的是買一款什麼樣的手機,談的是閒言碎語的同學關係等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指導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明白自己貪玩不學習的思維和行為是錯誤的,應該像學霸一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第二個區別:學霸與普通學生面對智能手機和網絡遊戲時的區別。

學霸: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成績優秀並不是自己有多聰明,而是因為自己珍惜時間,把別人玩手機,看電視,吃喝玩樂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因此學霸不會痴迷於智能手機和網絡遊戲,只是在學累了需要放鬆一下心情的時候才會勞逸結合去玩一會手機。

普通學生:把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當做最大的夢想,把能玩網絡遊戲作為自己最大的樂趣,很多孩子中午放學吃完午飯以後,不去午睡就開始玩手機一直到快上學才極不情願戀戀不捨的放下手機,由於沒有午睡並且在玩遊戲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亢奮用腦過度導致下午的課堂上瞌睡打盹未能聽老師講課,那麼成績下降也就成為了必然,並且晚上放學回家以後應付了事偷工減料草草完成作業以後繼續開始玩手機,尤其是寒暑假以及週末這些孩子更是變本加厲無拘無束的玩遊戲,為了能夠擁有一部手機不受爸爸媽媽的約束很多初高中生每天哭鬧著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手機,我就在頭條回答了好幾次這樣的問題 ,如下圖所示

智能手機網絡遊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眾所周知,因此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接觸智能手機的時間,詳細方法如下圖所示


第三個區別:學霸與普通學生對待學習勤奮努力程度的區別。

學霸:在學習中做到了勤勤懇懇孜孜不倦的努力付出,他們明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個道理,尤其是進入初三和高三面對中考和高考的時候,學霸往往都做到了晚睡早起,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普通學生:在學習中貪圖安逸,貪圖享樂,在學習中吃不了一點點苦,受不了一點點累,所以他們不願意在學習中多付出辛苦和努力,這種想要不勞而獲的思想又怎麼可能像學霸一樣取得優秀的好成績呢?如下圖中的這個初三學生



由上圖可知如果普通學生也能夠做到以上三點要求從現在開始主動學習,告別遊戲,勤奮努力,那麼也一樣能夠逆襲成功像學霸一樣取得優秀的好成績!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由於上傳篇幅有限,只能上傳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為各位家長教育孩子帶來幫助,同時警戒那些進入小學,初中,高中以後仍然沒有好好學習的孩子,警鐘長鳴,引以為戒!並且在頭條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問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感謝今日頭條給我們交流的平臺!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




家庭教育感悟


 確實會有很的區別,我在美國讀研究生,作為助理研究員(Research Assistant),有機會跟美國的一些學霸博士一起交流工作和上課。中國的本科大部分都是來自清華北大或者985,211院校一類,美國本地都是本科優秀學生,同樣一節課,講的東西都一樣,他們卻能門門高分,讓作為學渣的我深表慚愧。同時也讓我更加容易發現差距的地方,因為學渣與學霸的比較比學霸與學霸的比較容易多了。

  大家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在學習新的知識時他們的速度和大家都差不多一樣,但是學霸們的學習方法真的很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於知識抱著追根問底的態度

  對於學到的知識,學霸們並不只是追求於書本上的理解,而是會深究知識背後的原理,為什麼會這樣。

  對於一般的學習者,只是理解書面上得意思,而為什麼怎麼做,原因是什麼沒有思考。把書本上說的學會就行。而學霸們是對與背後原理進行了繼續研究,加深了理解,只有理解了結論背後的原因,你才能很好掌握知識

  2、將知識系統的結構化

  我們普通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只會追求與表面的理解,而學霸們在學習知識時,會將知識理解後,再將這些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而後再結構化,讓這些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排列組合。

  3、鍛鍊思維上的韌性

  在思考問題上,普通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不就去問老師,嚴麼就會放棄。但是他們還在繼續思考,而不是放棄,這樣的行為鍛鍊了他們思考的韌性,習慣和態度。大部分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難題,我們第一想的就是問人,要麼乾脆就放棄。

  4、專注度高

  學習的時候,他們不會被周圍所幹擾,依然專注在當前的學習上。而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被手機影響了專注度,而不能一心的學習,時不時無意識的掏出手機。

  那他們智商到底比不比正常人高呢?

  大家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前面也說過,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大家速度都一樣,但是學霸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確實和普通學生不同,但這也同樣說明了這些方法和習慣普通人也是可以學習的,你也可以成為學霸。


魏家姑娘說說看


簡答了。

1,智力上有差別:學霸學習有天賦,普通孩子學習特吃力。

2,目標有差別:學霸有一定的遠大志向,普通孩子只為了眼前的快樂。

3,學習態度有差別:學霸知道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已的理想,普通孩子學習是為了父母。

4,自律性有差別:學校的紀律對學霸來說無用,學校的紀律是為普通孩子制定的。

5,語言上有差別:學霸一般少言寡語,普通孩子話語特多。

6,對知識的態度上:學霸有懷疑的聽,普通孩子全部無主見的接受。

7,下發試卷的態度有差別:學霸是看哪題錯了。普通孩子是看哪題對了。

8,對時間的依賴有差別:學霸完成了老師的任務以後,就看其它的資料,普通孩子完成老師的任務後,等待老師佈置下一個任務。

9,對老師的依賴上:學霸不完全崇拜老師的說教,相信自已。普通孩子完全聽老師的話,向老師討要學習方法。

就說這麼多了。


左析右洞


#心理學漫談#

大家對學霸學渣的認識都很全面了,但是我想揭示的是殘酷的現實,儘管大多數人不願意聽。

學霸和學渣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基因,在於先天的智力水平,這是決定性的內因,後天的教育,勤奮努力,遇到名師,找對學習方法,等等,都是外因。

什麼叫做優良的基因和先天的智力基礎呢?打個比方,有的孩子的腦子就像高性能鋰電池,充滿電量,續航強大,有的則像是破舊的山寨電池,用不了多久就已經耗盡。

先天的智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注意力,第二是記憶力。 注意力是記憶力的基礎,而記憶力則和理解力,創造力有關。

普通孩子和學霸在學習方法上沒有本質區別,區別在於天賦本身。

學渣有一個特點,大多是短期注意力糟糕,並且記憶力極差,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故而注意力不足,學過的知識前看後忘記,看書看不進,無法將知識素材融會貫通,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對自信造成打擊,最後淪為學渣。

學霸正好相反,他們有很好的短期記憶,對於外界的信息反應敏銳,擅長專注思考,並且大多過目不忘,即便有的學霸一時貪玩,耽於遊戲,或者逃課,但是一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強大的智力系統立即就能讓他們學習翻身。

學霸和學渣是先天決定的,無法改變的,能夠做的就是為學霸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為學渣提供寬鬆,多元的生存條件,智商高地無法選擇,順應自然,各取所需。



普羅旺斯的茶花


孩子上了學,就被自然而然地歸為了兩類:一類是考試成績基本墊底的“學渣”;另一類則是學習好又聰明懂事的“學霸”。

“學渣”的父母們拼盡全力,想要找到孩子落後的原因,可往往無功而返。

到底,“學渣”與“學霸”的差距在哪裡呢?

斯坦福大學教授告訴你普通人與學霸的差距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告訴我們,其實,普通人與學霸之間,只隔著一個思維的差距。

德韋克教授認為: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可以通過8張對比圖來區分:

01

固定思維的人:迴避挑戰

成長思維的人:歡迎挑戰

02

固定思維的人:痛恨變化

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

03

固定思維的人:老是關注限制

成長思維的人:總是尋找機會

04

固定思維的人:對現狀無能為力

成長思維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05

固定思維的人:不接受批評

成長思維的人:反饋,主動學習

06

固定思維的人:喜歡呆在舒適區中

成長思維的人:喜歡探索新事物

07

固定思維的人:有時覺得努力毫無用處

成長思維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

08

固定思維的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

成長思維的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

摘自德韋克《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霧化知識科普


縱觀我從小學到大學,就是從普通孩子到學霸,最後變回普通孩子的過程。普通孩子和學霸的智力差別不是很大,大多數人學得不好並不是因為蠢。

他們最大的差別在於:

1. 對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我很反對把快樂教育理解成輕鬆教育。所謂快樂教育應該是用一種能勾起孩子學習興趣的方式來教育。一個人在某種事情上出多少成績,主要取決於他願意下多少功夫。作為一名女生,常年霸佔數理化前三,我必須承認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只是因為我有興趣,愛琢磨。小學時就愛看各種iq題智力題,後來覺得奧數題很有趣。有時候一道題琢磨幾個小時都琢磨不出來。但是我享受這個過程,尤其是突然想通了茅塞頓開的感覺太好了。物理也是很有趣,我自學高中物理時,花了好多時間才想通想透關於力的知識點。理解不了就找各種參考書,研究例題習題,比較各種不同設定下的異同。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當過學霸,但大多數人都有點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吧?自己想想是不是特別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琢磨?你打個王者會不會思考怎麼打才能贏?某個角色怎麼操作才風騷?會不會打很多盤邊打邊調整和改進?搬到學習上就能當學霸了。

2. 學習的韌性。這有兩個含義。首先再有興趣的東西都有其枯燥和辛苦的地方。例如我喜歡數學,但是依然有需要做各種題,需要潛心學習,需要一坐幾個小時計算和畫圖最後可能還是沒進展。例如打遊戲,肯定有打不過一直受挫一直摸索一直積累的時候。其次,人總有短板。在遇到沒那麼喜歡的科目,或者自己學得不好的科目,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去爭取。

3. 各種學習的技法。在我看來,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都是技。這些可以摸索可以調整。雖然對學習效率和效果影響都很大,但是你要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是傻子,只要他想幹只要他有興趣,總會想方設法去做。也許會走一點彎路,但是最終肯定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技法的。

我喜歡一句話,就是大多數人還沒到拼智力的程度。你有多少意願去做一件事情,是不是到了做不到就不罷休的程度,決定了你能到達的高度。作為家長,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對知識的好奇心,對學習的興趣。然後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加以點撥和鼓勵。

雖然說的好像很輕鬆,實際做起來其實比板著臉給孩子弄一大堆練習冊要難多了。


Dan44850483


學霸有這樣幾個特點:

1.學習的主動性更強,自我管理的能力更突出,對待學習不需要別人催,不需要爹媽吼叫,不需要老師壓迫,會自己自覺主動學。

2.遇到困難會有超強的戰鬥力,不膽怯,不會遇到難題就逃跑,而是想方設法把難題弄懂。而普通孩子遇到難題就立刻放手,連題目都沒讀清楚的情況下就已經放手。

3.自我約束能力更強,就算想玩遊戲,想看電視,但是到自己規劃的學習時間時,也會主動認真積極的學習。

4.學霸的父母營造的家庭學習型氛圍更濃郁,對孩子的學習和管理要求更高,但是更多的是站在引導的高度,而不是強迫。

5.學霸的父母和老師的配合程度更高,願意和老師溝通,願意和老師分享,願意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總之,學霸的形成,不僅僅是個人,更是全部家庭在努力,所以要想孩子是學霸,只有孩子努力是不夠的,家長也要努力才行!


九鬥學生心理


我覺得主要是三點:

1-家庭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永遠是家長,家長如何學習,以及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我不認為孩子在旁邊學習,家長在另一個屋打麻將,孩子學習會好,當然也可能有好的,但是不會多。所以我覺得,學霸的家庭裡一定有一個熱愛學習的長輩。

2-學校 現在都說擇校,其實就是一個學習氛圍和理念。周圍的人都學習,同學聊天都是知識,你自己要是接不上話 ,肯定著急,自己就學了。學霸一般都是好學校多。

3-孩子自己 我感覺學霸跟普娃最大的區別就是自律。自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控制自己的時間,安排好學習和玩的關係。其實同一個學校的作業都是一樣多的,有的人一直都做不完,有的人做完了就玩,有的人做完了可以擴展學別的,這時間長了就是區別了。如果不是自發的,是家長逼迫的,那這個學霸走不遠,慢慢也會變普娃的。

個人觀念哈。


小角度閱讀


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可以通過8張對比圖來區分:

01

固定思維的人:迴避挑戰

成長思維的人:歡迎挑戰

02

固定思維的人:痛恨變化

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

03

固定思維的人:老是關注限制

成長思維的人:總是尋找機會

04

固定思維的人:對現狀無能為力

成長思維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05

固定思維的人:不接受批評

成長思維的人:反饋,主動學習

06

固定思維的人:喜歡呆在舒適區中

成長思維的人:喜歡探索新事物

07

固定思維的人:有時覺得努力毫無用處

成長思維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

08

固定思維的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

成長思維的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


普通孩子的思維大多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 (fixed mindset):

他們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聰明、比較笨,而拒絕接受挑戰、面對困難,由此他們的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學霸們往往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growth mindset):

他們樂於接受挑戰,並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

且當他們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長久下去,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