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灵鸡汤”?它和真理有什么区别?

幸福人生课堂


“心灵鸡汤”一词源于闻名世界的顶级励志大师杰克•坎菲尔德编辑创作的《心灵鸡汤》系列,它是指用大众化的较为精炼的语言,对人的情绪进行的主观色彩浓厚的精神鼓励或精神抚慰,意在稳定情绪,营养心灵,陶冶性情。在当前竞争激烈、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需要疏导、管理各种情绪,而通俗、简短的心灵鸡汤正好满足了大众的需要,所以,目前心灵鸡汤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网络里较为流行。甚至有些人把心灵鸡汤奉为真知灼见,视为人生的真谛;有些人则嗤之以鼻、姑妄听之。到底心灵鸡汤和真理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分析如下:

一、内涵本质不同:

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现为唯一性和反复性、必然性,它的反面是谬误。而心灵鸡汤是对人精神世界主观性的鼓励或抚慰,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主观情绪的影响会有各种各样的鼓励或抚慰方式,它甚至可以很模糊笼统。二者在内涵方面有本质不同。

二、评判标准不同:

不管人们发现与否,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不能任意创造、改变真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排它性,只能有一个真理,所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人们可以根据情绪主观创造花样繁多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创造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理和心灵鸡汤的评判标准不同,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主观创造。

三、检验标准不同:

真理具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说过 “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而心灵鸡汤的检验标准是主观情绪的共鸣,只有在心灵的对话、情绪的对决后,达到了抚慰或鼓励的效果,才能营养心灵。真理和心灵鸡汤的检验标准一个是客观性的实践,一个是主观性的情绪,二者迥然不同。

四、认识范围不同:

真理的认识范围是对所有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人类所能触及的方方面面,它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而心灵鸡汤的认识范围是单一的心灵关怀,鲜有涉足自然科学等方面。真理和心灵鸡汤的认识范围一个是宽泛的大视角,一个是狭窄的小视野,二者认识范围的广度有天壤之别。

上述笔者 对“心灵鸡汤”和真理的区别的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网友们可能有很多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贵在勤奋qzqf


什么是心灵鸡汤?真理和心灵鸡汤有什么区别?

——读《只要你主动学,什么都能学会》所想到的

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看似充满正能量,却不能解决问题。它只是作为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难过时,外在疗效直逼“打鸡血”,但这种激情的作用仅仅是一时性起,只是暂时的“心灵按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但由于人们苦于找不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倾情于“心灵鸡汤”,这也是“心灵鸡汤”风靡不衰的主要原因。

心灵鸡汤的起源:杰克.坎菲尔德(JackCanfield)先生,60年代在哈佛上大学,学的是当时嬉皮士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中国历史。嬉皮士唾弃成功。这个学士学位确实没有用处。坎菲尔长年在加州当中学老师,眼看大半辈子马马虎虎地过去。到八十年代后期,他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面条过日子。45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

紧盯目标,果然有用:他后来每次演说,说到这里,感动万分。“上帝伸出手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这种事,西方人叫做“灵感”,中国人叫做“福至心灵”。总之,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书写好了,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天天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只要你主动学,什么都可以学会》这篇文章就是标准的心灵鸡汤,全文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当你看完文章以后,却又莫名的失望,因为全文只是提出了问题,讲了无数的大道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能让你主动学习的好办法。

这就是“心灵鸡汤”给人的感受,看似说的很有道理,却让你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甚至还没有看文章只看了题目就能知道本文的指导思想错了。虽然还没有看文章的内容,但我已经知道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看似还很有道理,却从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因为他只会讲大道理,实际上大道理人人都会讲,关键是怎样把大道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文中一直在说让大家主动学习,可他却没有告诉你怎样才能让人能主动学习。

但我可以告诉你,让人主动学习的方法就是增加自己的正知、正念、正能量,当一个人有了正知、正念、正能量的时候,他就有了判断问题正确与否的能力,就有了自己的对错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一个人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他就有了天然学习动力,因为人都有天然追求对的反对错的东西的愿望。

当他无法分清对错的时候,就会有强烈的想弄明白的求知欲,把不懂的问题弄明白。然后就把不知道的问题转化成了判断对与错的分辨了,如此循环不断,就变成了主动学习了。

这就是为什么像刘胡兰、董存瑞、江姐、邱少云等等那么多的革命志士,宁可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捍卫真理真正动力。

不信,你看完了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这样?





幸福人生课堂


真理是药,鸡汤是营养品。

真理是对心灵的塑造,

鸡汤是对心灵的整容。

“心灵市场是人类最大的市场,每个人都需要。这是一种毫无成本的打劫,只需一个名义”。

以爱的名义,以善的名义,以美的名义。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也是一个编织的世界。一旦现实世界无法提供基本的幸福实现,心灵幻化就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人生格局、成功学、励志学、心灵鸡汤、年薪、豪车、美女……。 你越是没有,就让你越失去;你越是贫穷,就让你越痛苦。

没有这些“美好”的欺骗,我们其实很难活下去。不欺骗你行吗?不,你需要这些欺骗。

现实生活的幸福难度太高,心灵幸福的速度太快,只有一个成功的梦,我们才会甘愿沉醉。

于是一切的谎言有了市场,一切的语言开始变得生动,迷人,漂亮。

一旦语言的力量,被别有用心的利用。

一旦善良,成了绑架弱者的武器。

一旦希望,成了修改灵魂的刻刀。

人生就从现实的平凡,转向了梦幻的不平凡。

人——明白自己是谁,很难。知道自己不是谁,应该不难。

世界上最大的欺骗就是对心灵的营销(传销)——心灵整容。

每个人都在社会的大潮中,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谁又有能力和勇气去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已经卖了自己的身体,别再卖了自己的灵魂。

人生的痛苦一半来自于思想,一半来源于希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

一个不曾成功的人,告诉你怎么去成功。

一个不曾成佛的人,告诉你怎么去成佛。

这是这世界最大的恶——教化灵魂等同扼杀生命。善,是否还需回报?爱,是否还有附加?

伟大的东西,从不会开口,只是沉默。

伟大的世界,从不须寻找,只是平常。


自然之子一一来去无意


心灵鸡汤 顾名思义,应是启笛心智,安慰思想之意,这碗所谓鸡汤的基本功效。

但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鸡汤让人防不胜防的洒向,善良的百姓。打着鸡汤的名义,慰籍受伤的心灵。实际上是为了哗众取宠、洗脑丶敛财,各类型伪专家,伪学者、伪教授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些卖假心灵鸡汤的,巧秒粉饰自己,构思自己,选好适自己的软、硬媒体、及特定人群后。就把一锅冒着热气达到98度、且含了各类化学成份的鸡汤以过泼水节的方式泼向了群众。

很多百姓当时没反应过来,隔日才知道自己被鸡汤烫了。根椐病况大小自行就医。

其实大家真正的心灵鸡烫就在身边,在父母、爱人、孩子、亲友都可以找到。

甚至国家发布一些利民的好政策好消息,(拆迁,降税,医保,就业)等等不都是心灵鸡汤么。

所以擦亮眼睛,抵制假鸡汤从自我做起。不知我这一份算不算送给大家的鸡汤,请大家给予评论吧。或关注本人,共同探讨。


动用私刑


说实话不懂什么是心灵鸡汤,更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它。我只是从个人理解上,大约区分它们吧。

“真理”最重要的是“理”,道理、说理、理论,不管换成什么词,都必须有个论证过程在里面才行。也就是说,不论你说的多么美妙精彩,首先你必须要论证你的理论,同时还必须说服我。我思考过后,认可你的一套说法,于是接受。

“心灵鸡汤”大多没有这个过程。它们有的不是论证,最大量存在的是情感式的描述,听众一旦获得感性认同后,往往就更容易接受。它的问题就在于情绪感染是有时效性的,特定环境下,人的情绪容易被某种暗示效应所影响,可一旦脱离那种特定环境,暗示效应立刻就失效了。

理论论证,不需要环境对情绪的暗示与培养,它们都是冷冰冰、硬邦邦地摆在那里,你爱听不听,爱想不想,反正一旦你听了,就必须思考,就必须论证。心灵鸡汤太需要情绪烘托,听众一定要随着作者的情绪走,不能分神,更不能问很多为什么?破坏了情绪的感染力,心灵鸡汤大多只剩下一堆华丽的词藻,而具体内容往往是匮乏的。


何处是家乡


顾名思义,心灵被鸡汤淹埋了……

这应该是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圈里的怪现象,一些个所谓的文化精英们,着实“红火”了起来,拿着让生命活的更精致的话语权,将大众本来就比较迷茫了的心灵,一顿悬浮,一腔经论,致使观众越来越虚拟躁郁症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成了匆匆的过客下场……

真理是用来武装人们空虚的,渺茫的,沉睡不醒的,缺乏斗志的思想武器……





天济饮水思源


心灵鸡汤和真理的区别,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略和战术。因为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比较具象化。

从战略来说

我们将不靠谱的毒鸡汤排除在外,客观来说:心灵鸡汤更多的是战略层面的释义,并经过人们用文字粉饰过的真理;而真理是客观规律,既有战略层面,又有战术层面。

我们为什么觉得现在很多心灵鸡汤都有毒?除了不靠谱以外,还有一方面就是战略层面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这又为何?那就要从下面的战术层面来分析。

从战术来说

真理的具体逻辑为:战略对战术,战术对实践,而当我们直接用战略来指导实践,有可为之处,但更多的是无处而为,这就是为什么鸡汤没勺子的缘由。再者,用文字粉饰过的鸡汤,让我们很多人云里雾里,无法抓住本质和重点,进而无法对现实进行指导。而真理则不同,真理不仅包含战略层面,也包含战术层面,能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务进行决策指导。

综上所述: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对我们实践指导作用的强弱。


新理异聊


忧郁,郁闷,空洞时就得来一碗。喝一碗下去可能感觉会滋润些,煎熬的黑夜睡不着的人这个可能就是夜宵。任何所谓营养的东西都是富含高热量糖份多,喝多了就会油腻。喝鸡汤不如吃麦当劳的炸鸡腿,大街上的小吃门面招牌写的都是卖鸡汤,而不是卖狗肉,吃来吃去都是一个口味,任一个食欲者都会吃腻。如果鸡汤喝腻了,吃厌了,就来一碗牛肉面,羊杂汤,或者臭豆腐。


挂羊头卖狗肉628



李198588733


举例来说,有一句话是真理。心灵鸡汤就会把这句话,改变成百种千种形式来表达出来,其中必然会添加很多糟粕在其中。

心灵鸡汤与真理最大的不同是,心灵鸡汤只能站在一种主观的角度上去看,才是成立的,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去分析,理论就没有了依据。而真理是客观绝对的,是较为立体的,是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

心灵鸡汤少读可以,多读无益,真理无所谓看多看少,因为真理就在哪里,不增不减。想多看也没有,不想看,他也不会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