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电视剧《虎啸龙吟》给骗了,为什么历史上的司马懿一家人都很狠毒?

川东袍哥


电视剧《虎啸龙吟》把司马懿一家人塑造成有血有肉、情感细腻、匡扶大义、德行兼具的伟大人物,这完全是在误导大众。历史上的司马懿一家为达权利目的不折手段,擅自废立、叛逆弑君,狠毒至极。




各位是否还记得曹操写的《观沧海》这首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处于人生的最巅峰状态。征乌桓、败袁绍、破吕布,驱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夷莫不臣服,八方纷至归附。此时北方大部已尽为曹操所有,“操隐有称帝之志,独仲达直言劝进”,司马懿得到曹操的信任与器重即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他人不敢言,司马懿独劈蹊跷,专说别人心里话。历史上的司马懿天资聪颖,博学多闻有大略,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




司马氏一族的成功,司马懿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他的成功之道里面有重要一条信条,那就是“隐忍”,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魏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明帝去世,遗命司马懿与宗室曹爽(大司马曹真之子)共同辅佐齐王曹芳继位。但曹爽非常忌惮司马懿,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司马懿赶出中枢。司马懿受封太傅这个无权的虚职退闲在家,整日于家中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曹爽派人到他府上刺探,看到司马懿只知养花逗鸟,且步履老态口齿不清,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司马懿的这一招“瞒天过海”瞒不过别人(比如大司农桓范),却足可以瞒过“蛮夫”曹爽兄弟。面对曹爽的排挤构陷,司马懿不争不辩,并告诫儿子不要轻举妄动、只需静观其变、坐待时机。




司马懿深受曹操器重,但曹操在时,曹氏集团人才济济,将星云集。司马懿的能力未得到全面展示。他效力于曹氏集团的这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当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这样的文职。司马懿与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交往较深,是当时支持曹丕的主力骨干之一。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表面文章做的好)。


曹氏父子对司马懿的恩宠是很高的,但正如曹操昔年看人观相所说的那样,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有雄豪志”,魏国大臣华歆、王朗等人也深感担忧司马懿日久必反。但是,从曹操到魏帝曹睿,曹氏三代君主竟然无一人对司马懿下手。除了他本人极善于伪装自己外,才智出众、有统帅之质也是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尽管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司马懿“有吞吐宇宙之志,久必不甘居人后”。




相比于司马懿的会装,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狠”上面是尽得他真传。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仅凭三千亲军就控制了洛阳,既快又准又狠的处置了手握大权的曹爽,将曹氏兄弟上下不管老幼夷灭三族以绝后患。这种狠辣对于当时已经成年可以独挡一面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来说,就如教科书般受益匪浅。嘉平三年(251)司马懿病逝后,长子司马师继大将军位总揽朝政。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为齐王,擅自废立,司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儿子做了。就算是曹操在世,他也没做过擅自废立以立威这样的大逆事情。




废掉曹芳后,同年司马师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髦是个明白人,平日里就看不惯司马师兄弟在朝中飞扬跋扈,目无王法。甘露五年(260年)忍无可忍的曹髦召见王经等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率领百余人的禁军和宦官讨伐司马昭。事泄,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虚岁)。曹髦死后司马昭假意哭悼,但不久即将其废为庶人,降礼葬于洛阳西北。曹髦之死,罪在司马昭、加上尚书贾奎之子,司马昭心腹贾充,还有傻乎乎当炮灰的成济,一班乱臣贼子生生害死了年仅20岁的小皇帝曹髦。




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奂,皇帝不像皇帝,傀儡完全是傀儡。《三国演义》里把这一段曹魏皇帝禅让的过程演绎的真好,司马氏一族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最终达成目的,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促成司马炎的顺利建国。但天道有轮回,种的恶因后人必要承受恶果,西晋这个短命王朝,不到四十年而亡,上天真的是公平的。

大国布衣


首先不要说人家司马懿一家人都心狠手辣,都知道他的两个儿子,那么你知道司马懿父亲是谁吗?司马懿兄弟是谁吗?司马懿为什么差点被人给砍死?但我们真正回顾历史时,感觉就像个玩笑,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一个曾经举荐过曹操来京作官的人。。。



后来也巧,曹操收留了汉献帝,又于司马防相遇,两位老相识回首往事,相谈甚欢。酒过三巡,曹操忽然问司马防,“请问老哥你觉得我现在还能做北部都尉么?”司马防起身整整衣袖鞠躬行礼,面带三分笑意,娓娓道来,“老夫做尚书右丞的时候,大王您做北部都尉正合适。”曹操听闻此言,哈哈大笑,对这样的回答甚是满意。


司马防告老还乡后,关门只读圣贤书。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这些儿子们个个都很有出息,在当地留下了司马八达的美名,以老大司马朗、老二司马懿和老三司马孚为能力卓著。



司马防因为在京为官过,经历了董卓,王允,李傕等朝廷动荡,故一生隐忍谨慎,这也给后来的儿子做出了极大的榜样,

从司马朗到司马懿然后到司马师司马昭都是一以贯之的低调不张扬,可怕的隐忍,直至最后吞食天地,原来父母的教育可以颠覆一个王朝。

后来曹操把北面的袁绍给干掉了,又想起了司马防,这个时候正是用人之际,便启用了司马防的大儿子,司马朗!司马朗在为官时非常勤政爱民,积累了非常好的民望。在爆发传染病的时候,能够不顾危险身处一线,被百姓称为司马神农。

司马朗可以说是家族中唯一一个忧国忧民无私付出的人,可惜在司马懿成为权臣之前就已病故。如果长兄还在的话,司马懿或许要隐忍更长的时间,甚至没有历史舞台表演,但可惜死的太早。

然后我们回过头看看司马懿,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在颍川也是十分豪放,广交朋友。年轻的司马懿经常去找汉末名仕胡昭,还经常到胡昭家里去侃大山,吹大牛。



此时另一个颍川豪族周生就很看不惯司马懿的嚣张的做派,联络了几个杀手准备干掉司马懿。胡昭听说后,拼命劝说周生,终于使周生决定把司马懿当个屁给放了。

同时也是从那天起年少轻狂的司马懿死了,一个吞食天地的司马懿开始漫漫培养起来!一个时代不狠毒无法独存,那么狠毒不过是生存手段罢了。


原来还有这事


要说司马懿父子是不是狠毒,我们先不必着急争执,来看看司马家自己的后代是怎么说的吧。

司马懿的曾孙叫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第一任皇帝晋元帝,他死后,儿子

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

《世说新语·尤悔》记载: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同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晋明帝距离西晋创业已经挺久了,不了解自己祖上是怎么打下的江山,于是就问大臣。东晋著名的辅政大臣王导就跟他一五一十说了那段历史。

(王导像)

王导提到的宣王,正是司马懿,司马懿为了独揽大权,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了另一位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以及他的同伙。

一开始,曹爽是有机会反抗的,可是司马懿哄骗他,只要投降,就能平安富贵到老,取得了曹爽的信任。可是转眼间,司马懿就杀了曹爽,而且,是灭族,斩草除根。

王导提到的高贵乡公事,指的则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弑君

(央视三国演义,高贵乡公剧照)

高贵乡公名叫曹髦,他本是曹丕之孙,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在他之前,皇帝是曹芳,可是曹芳仅仅在位11年,就被司马懿的儿子,同样是权臣的

司马师所废。

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继续独揽大权。可以说,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司马师一族把曹魏的大权全部搬回了自己家,没有一个忠于社稷的。

可惜,这个曹髦不愿意像曹芳那样任人宰割。当时人评价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意思就是文才像曹植,武略像曹操。可见这个人还是有些天赋的。

可惜,曹髦生错了时候,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没有可用之人,毫无翻盘可能。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七一大早,不甘当傀儡的曹髦决定带兵讨伐司马昭。可惜,他手下哪有可用之兵?带去的无非是宫里的护卫跟奴仆。

司马昭很聪明,自己不出面,而是派手下的爪牙前往抵御。一个叫成济的武士,直接上前,刺死了曹髦

这时候,司马昭才出来,为了平息大家的愤怒,还杀掉成济灭口,成济被捕杀之前大骂司马昭。

再往后,很多人都知道的,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采用禅让,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西晋。

在古代讲究忠诚、信义的背景下, 司马家通过阴谋手段获取权力的行为,其实是相当为人所不齿的,所以才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话。

回到开头,晋明帝司马绍还是一个有良知的好青年,所以他听了王导讲的这段家族史之后,直接蒙住脸趴在床上哭啊!

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就是说,真要是你说的这样,我们司马家的皇位,怎么可能长久呢??!!

顺便一提,西晋末年的五胡之一,羯族的首领石勒很有本事,他虽然出身低微,没读过书,但是起事之后经常找文人给他讲历史故事。听得多了,他很佩服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这些人,却对曹操、司马懿获取政权的手段表达了深深的鄙视: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所以,看电视,大家乐呵一下就行,真实的历史,并没有那么优雅。

补充几句,看了一下底下的回复,很多人说电视剧不必较真,确实,我也说了,看电视就是乐呵一下,这道题,题主问的原本就是历史,所以我也就说说历史。怕带入了过多的个人感情,还特意找来当时人的评价。不过,每个人有自己心中的司马懿,所以,看看就好。


考古军中马前卒


司马懿确实没那么可爱,而且他和张春华的关系也很奇妙。

司马懿最大的本事是什么,那就是装病,他可真是太能装病了,从曹操时代就开始,一直到曹叡死了,曹芳继位,其城府和算计非一般人能够企及。期间或许还存在未记载的装病,说起来很有意思,司马懿拒绝曹操当官就是装病,谋杀曹爽也是要装病,倘若当年没有曹操强迫他当官,会有此悲剧?

(《军师联盟》司马懿,出题者配图)

司马懿晚年生病,张春华看望他司马懿打骂,老东西,非常不想看见她,张春华因此绝食,他的儿子们也绝食,后来司马懿妥协,说,老东西死了么关系,就怕影响到我聪明的儿子。看看他。

(《军师联盟》司马懿,出题者配图)

司马师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芳想废了司马师,没想到事情败露,反被司马师废,参与其中的大臣也被杀三族,同时皇后也被废。堪称魏国版“衣带诏”事件,和曹操做法惊人相似。

司马昭更是狠毒,曹髦率领仆从组成战斗力极其低下的讨伐军,司马昭的人把曹髦杀死,那个给司马昭出头杀人的成济反而后来被司马昭杀死,这当然就是拿他背了黑锅,倒霉至极。所以说有时候盲目的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献殷勤,未必是什么好事。

(《军师联盟》三司马,来自网络)


大眼大世界


 1、公元238年,辽东的孙渊来犯魏,司马懿纵兵击败他,并将他斩杀。然后攻占领了辽东。这时他竟然下令,将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全部杀掉,就这样,七千余人去见了马克思!

  2、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伴曹芳祭祖扫坟,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事件。之后把曹爽等人悉数下狱,全都被诛灭三族。五千余人被株连!

  司马懿狠毒,他俩儿子也狠毒,这都不稀奇,毕竟嘛,玩政治的嘛。可谁能想到,他老婆也狠毒!真可谓一家子狠毒!

  3、他老婆张春华也不是盖的,话说当年司马懿,为了逃避曹操,就在家里假装中风。这天在院子里晒书,不料突降暴雨。司马懿嗜书如命,就自己起来收书,却没想到这个过程,被家里一个女服务员看到了,要是装病这事情,被曹操听了去,那是死罪呀!张春华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害怕惹来杀身大祸,就亲手杀死了这个女服务员。

司马懿是何许人也?好色!这点也是遗传的。据说他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因为嫔妃太多,不知晚上挑谁侍寝,让羊拉着自己的车,走到谁宫里就是谁了,这司马懿也不例外!偏偏自己的原配老婆张春华很丑,司马懿不喜欢她。

  4、有一天司马懿病了,张春华等到这个机会,来见司马懿,司马懿竟然骂道:“老东西,谁叫你来看我了?”张女士惭愧、伤心、怨恨、生气,竟然决心绝食自杀。这事正合老头子的意,谁承想,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加入母亲队伍,集体宣布绝食。司马懿听后害怕了,向老婆正式道歉,并作出深刻检讨,并坚决保证,就算在外面彩旗飘飘,也务必在张女士这里,红旗不倒。

你认为他真的知道错了,哼哼,根本没有!老司马对别人说:“其实我家这黄脸婆,饿死才好,我只不过是害怕,我的两个儿子也饿死!”古人讲:脏糠之妻不下堂!能对老婆下如此毒口的,司马懿当真狠毒!


川东袍哥


我来换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吧。

司马家篡魏和曹家篡汉有本质性的不同。曹家篡汉时,汉室江山基本上已经是个空壳子,汉献帝带着大臣逃出长安时是落魄到不能再落魄,号召勤王时并没有什么诸侯想去搭理汉献帝,袁绍根本就是无视的冷漠态度,只有曹操应召出兵保护汉献帝。可以说,当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时,汉献帝和汉室只有礼仪性的权威作用,并无半点实力可言。

曹操和曹丕的篡汉,本身就是一个实力碾压的过程,是曹操通过一场场大仗拼出来的,要克服的只是天下人对汉室的最后那一点留恋之情而已。换句话说,所谓曹操篡汉,篡的只是一个合法性的位置而已,汉室本身没有任何军事实力以及实际控制的地盘,曹操的军力和实际控制区都是曹操一刀一枪经营出来的。正如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因此,在曹家篡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阴谋诡计和狠毒决绝,实力碾压而已。或者说,没有曹家来篡,也会有另外的人来篡,汉室江山已经很难在有独立复兴的可能性。

而当司马家篡魏伊始,曹魏是有着一个完备的中央政权,国力正值鼎盛,在军事足可以震撼吴国和蜀汉。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事实上是弄险之举,司马家在曹魏内部并没有什么压倒性的实力可言,高平陵之变是纯粹的政治阴谋。可以说,司马家篡魏最大的“历史经验”就是步步为营的权谋(阴谋),是一个在实力不足情况下完成的政治大反转。如果不是司马懿的出现,曹魏很可能将会顺顺当当的依次消灭东吴和蜀汉,没有任何“亡国之祸“的预兆。可以说,曹魏之亡,完全是司马家的”人祸“,而不是”天命“。

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也说,“然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东晋时,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与重臣王导聊天,说到司马家是如何得天下时,王导毫不避讳地从司马懿的创业之始一一道来。据说晋明帝听了之后羞愧到“以面覆床”,感叹说:“要是照你说的,我们司马家的皇位怎么可能坐得长久?”(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张明扬不说话


真的狠毒吗?我看未必。

历史如何,我们只能从文献中来看,但是在魏晋时期,司马懿在民中的口碑还是极好的,至于为什么司马懿再后来便成一个所谓狠毒的人,我们从下面几方面看就知道了。

一、其子孙夺了曹魏的皇位,这种东西稍微有点腹黑的人都能想出来许多关于司马懿的黑料,毕竟他们家族最后坐上皇位是真事,那么别人就可以说司马懿老谋深算,一家人都不简单,但是如果放在司马懿自己的年代看这件事(即还没有夺皇位的时候)司马懿兴水利,兴屯田,重用人才,败诸葛(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这可是保家卫国的大功劳,完全可以说没有司马懿,曹魏都不一定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平内乱,完全以一人之力做到了盖世功劳,就算最后杀曹爽,本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曹魏匡扶皇帝,但夺得至高权利之后,他突然意识到,在他们前朝(那时候能参考的只有春秋战国,秦汉)所有得到过最好权利的外戚无一有好下场的,所以大概那时候他才真正有了谋取天下的心思。

而且史书也有记载,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这些可都是美誉。

二、司马懿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子孙发动了永嘉之祸,也就是俗称的五胡乱华,中华民族嗯正统险些被少数民族给灭掉,死了几百万的人口,而且还断绝了很多历史传统,可以说古中华文明在这里遭到了近乎断代的崩溃,这种在历史书上能大书特书的劣迹,就如同一桶泔水倒在了司马懿头上,不管他是忠是奸,绝对在民间小说戏曲中得不到好。

以上纯手打,希望能让你走更多思路理解这一段历史。


用户6581464919


三国史上,颇有两个跟司马家类似的家族。1、曹家(曹操、曹丕、曹植)2、孙家(孙坚、孙策、孙权)。咱们后世很多人,喜欢用一家三人杰称呼这类人才璀璨的家族。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家族,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杀人如麻。并且此杀人如麻还不是两军交战斩杀敌首无数那种如麻,而是屠城抢掠老百姓。

  • 曹操热衷屠城自不用多说,为报杀父之仇,血洗徐州,鸡犬不留。曹丕登上王位后,亲弟弟曹植差点被他“煮了”。黄须儿曹彰,只跟他短短见了一面,便忽然暴毙。


  • 东吴孙家的屠城历史,三国志吴主传里,也有明文记载。

  • 辽东之战,司马懿奉旨讨伐公孙渊,也按照惯例屠城立威,襄平城满十五岁的男青年,尽数枉死。尸体被司马懿堆成尸山,供人们欣赏。其子司马师接班后,也是大力屠杀异己。

此等望族之外,像大善人刘备长坂坡逃命,虽在三国演义里写得是,为了老百姓不被曹军屠戮,不惜拖家带口,为此还拖慢了部队进程。事实上,刘备哪是疼惜老百姓,用老百姓当挡箭牌拖慢曹军进程,掩护大部队撤退还差不多。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东汉末年那帮子大佬,没一个是大冬天不顾严寒扶老太太过马路的三好学生。甚至可以这样讲,别说在东汉末年的大佬,就是任意一个朝代的大佬,都不是什么好人。人命这东西,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死个把人对于当权者来说洒洒水而已。古代压根没有人权这东西。

说回电视剧。

两部《军师联盟》对于司马家族,其实是有褒有贬的。并不是一味的推崇司马家天真无邪,否则吴秀波就不会有司马懿设计张郃被蜀军箭杀的镜头,也不会有曹家灭门,不顾反对斩杀曹爽未成年儿子的镜头。

戏剧不同于现实,照此骗子观点,三国演义便是大型玄幻权谋剧。狗屁的草船借箭,狗屁的空城计。诸葛亮既然能借东风,为什么不弄个十七级的山竹呢?一整套摧枯拉朽,全玩儿完。

之前多次提到,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待古人的历史。同样,我们用道德看待成王败寇的君主时代,也是不合时宜的。历史讲的是权谋、技巧,牵扯到道德都是王八蛋。战争会讲道德吗?不会吧,战争讲得只有利益。即便目前的职场里,两公司对垒,也是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下流手段。

这个世界上,未必是恶人的天下,但一定不会是好人的天下。用狠毒来形容当权者,从某种意义上算一种褒奖,是能力的体现。

ps:何况历史真假难辨。


王老四他大舅


《虎啸龙吟》主要讲述了中老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战场对决,以及曹丕逝世后,司马懿培养势力、从托孤辅臣走向权倾重臣的故事。
很多观众看完该剧,纷纷表示:《虎啸龙吟》这部剧洗白了司马懿,因为本剧把历史上权谋过人,厚黑果决的主人公苏化——太彰显出他们身上的人性,而弱化了政治人物的暗黑属性。

司马懿是什么人?

他食曹家的俸禄,掌曹家的兵权,却经营着自己的势力,他靠着曹家两代主君的信任,趁着人家孤儿寡母稚弱无依时,窃取了曹魏的江山。是个老谋深算,韬光养晦的狠角色,更是个关键时刻可以施展毒辣手段的人物。

历史上司马懿一家人为什么都那么狠毒呢?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险恶的政治环境。

司马懿生于曹操掌权最巅峰的年代——众所周知,曹操暴戾狠毒、多疑好杀,他活着的时候,司马家能够存活实属有幸;他死后司马家又是在曹爽的极力打压下苟且生存着。

司马家活得小心苟且,一旦拥有了掌控别人生死的权利,被压抑的情绪便会全部都爆发出来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曾经被打压得有多惨,报复反弹就有多激烈。

第二:这一家人龙凤辈出,目标是天下,不狠行吗?

司马家族,是个古老的家族,秦汉时代就已出位,至司马防时代,已蔚然成势,此时祖坟青烟滚滚、俊杰辈出,非常给力。司马防八个儿子各个是人中龙凤,司马懿只是八个俊杰之一。这样的家族实力在那个虎狼时代,要么进一步位极临品,要么遭嫉殃及全族存亡。

司马懿更是生了两个枭雄儿子,司马昭、司马师。


一切迹象表明,司马防一代就已经制定了家族一体进取的战略。为了家族的大目标,一切自家人都可以牺牲,何况危及家族的外人呢。

这种狠甚至已到了六亲不认的程度了——司马师的原配妻子夏侯徽是一个才女,经常帮司马师出谋划策,同时她也知道司马师的谋逆之心。但司马师终究不信任这个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原配夫人毒杀了。

至于司马昭派成济杀死傀儡皇帝曹髦,为了平息大家的愤怒,还杀掉成济灭口,成济被杀之前大骂司马昭,这种毒辣手段数不胜数。

第三:我若不狠毒,别人就会对我狠毒。

从司马懿屠杀曹爽一家的事件来看,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毫无人性,内心狠毒的人。不过,反过来一想“成王败寇”啊——如果司马懿败了,被屠杀的便是司马懿一家了;或者司马懿放过曹爽一家了,那以后遭殃的还是司马懿自己。自古以来,权利的争夺都是伴着狠毒残忍,所谓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退让会被排挤打压,妇人之仁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电影烂番茄


说到狠毒,我实在想不起来,成大事者,有几个不狠毒的。

司马家的晋朝,善待魏蜀吴三代亡国之君,而被后人所称赞的北伐甚是有功的刘裕,杀尽司马家皇室全族,我不知道,人们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是狠毒,还是不狠毒?


再拿日本和司马懿类似的德川家康来比较,在织田信长的逼迫下,德川家康亲手赐死自己的长子德川信康,我想问诸位一句,这算不算狠毒?虎毒尚且不食子,而德川家康能够在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赐死自己长子,这算是狠毒的极致么?

而有意思的是,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中的评价,和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中的评价,却完全不同。德川家康在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中,是比较正面的,其忍辱负重更是为其所称道,“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之类的德川家训成为日本国民精神的一部分,而司马懿的评价,特别是在近代的评价,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成为阴险歹毒,极其负面的代名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司马家的本来面貌,是这样么?隋文帝杨坚欺人孤儿寡母,取代宇文家的北周,而历史却也未曾对杨坚有什么极其负面的评价,近年来更有吹嘘千古一帝的评价;赵匡胤依靠柴荣的关系,而成为后周大将,柴荣对其可谓不薄,结果柴荣死后不过数月,便夺人江山,后世有有多少人因此而对赵匡胤口诛笔伐?

那么到底为什么对司马家的评价,是如此之不堪呢?

说穿了,不过都是从后果倒推前因的荒唐逻辑导致的结果罢了

。所谓事后诸葛亮,人人都能扯而已。杨坚的隋朝开启了中华的隋唐盛世,自然是大大的有功;赵匡胤的赵宋,使得中华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及其繁荣的时代,自然也是值得大大的吹嘘一番;而司马家的晋朝,后面就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要找罪魁祸首,自然要找到司马家头上,近代以来民主主义情绪高涨,凡是外战有功的,一律大肆宣扬,凡是外战失利的,不论其内政是否如何,一律大肆攻击,表面上看这是盖棺定论,终究不过是后果倒推前因,胡说八道,东扯西拉罢了。五胡乱中华,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有何关系?要按照这个逻辑,蒙元,满清入主中原,又是谁的责任?

中国的历史研究,就是如此可笑;不仅仅是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包括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更是可笑。

可笑就可笑在,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二元观”上。中国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物,事物,而是以自己当代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上,其观点不断摇摆,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令人莫衷一是。司马家虽狠,也狠不过刘裕,赵匡胤,而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评价,并不是基于历史事实,而是基于历史的后果,仿佛只要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就能够对前人进行客观的评价一番。

恕我直言,当代国人的历史逻辑,思想逻辑,实在是无语的很。其实大部分人连立场都没有,所谓的立场,不过是在各种情绪的渲染下,对各个事件的独立的观点而已,这种观点既无连续性,也无持续性,总之在一切皆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凡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就往好的说,凡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往坏的说,不要说在我看来,就是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的某些观点,也是自我矛盾的,而国人往往不觉,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