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李清照的《如夢令》?這首詞的背景是怎樣的呢?

詩詞歌賦匯


中學時初識李清照,是源於那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整首小令寫的清新明亮,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你腦海裡不由得幻想出一幅美好的畫面。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位美麗的姑娘,和她的好友郊外遊玩,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溪亭日暮之時,這才慌忙地想起了要趕快回家,卻因為慌不擇路,把小船兒划進了藕花的深處,卻驚起了棲息在灘塗中的一群鷗鷺。

少女情懷總是詩,早期的李清照充滿了才氣,沒有經歷生活的磨難,所以也沒有後來登峰造極的閨怨味兒。人到中年的我,性格越發的平和,更愛她早期的作品,讀起來能讓人會心一笑。



我笑陶然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我把它翻譯成現代文如下:

我經常回憶起小時候,

到小溪邊的亭子去玩,

直到暮色連天。

但因為酒醉而忘了路在哪邊。

一直玩到盡興了才乘舟歸返。

卻迷途進入了荷花池裡面。

怎麼才能劃出啊我的小船。

我們爭著渡河,

我們爭著渡河,

驚醒了河灘的鷗鷺,

不停叫著把我們埋怨。



山東閒人


李清照的《如夢令》比較有名的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昨天晚上,雨小風大,我昏睡了一夜,都沒有消除酒勁。清晨起來,問身邊的侍女:“後花園的花怎樣了?”侍女回答:“海棠花依舊很美”。你知道不知道,應該是它的綠葉更加繁茂,紅花卻凋謝了。

這首小令奠定了李清照的“才女”地位之作,在當時的文壇引起不小的轟動。李清照花季少女時代就顯示出過人的才華,深厚的文史功底。這時候的李清照不單是一個健康開朗、活潑可愛的大家閨秀,而且還是一個多愁善感、對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女孩子。

一開始,作者將這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清楚。“雨疏風驟”寫出時間環境,“濃睡不消殘酒”寫出自己狀態,上下文連接的順理成章,情景轉折巧妙恰當,語言運用的靈動自然。緊接著,把自己內心所想,通過問答的形式展現出來,“試問卷簾人”。而侍女的回答“海棠依舊”。表面說的是,風雨過後,花園海棠花依舊美麗,但是,通過態度,表情,語氣看出詞人傷春的心境,所以,用連續疑問的語氣和肯定的自答,道出自己傷感的心裡,“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愛玩的老沙頭


我所瞭解李清照寫的《如夢令》共有兩首,分別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先說《常記》吧!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一首追憶性質的小令,而我在查閱資料時也看到另一種說法。那是李清照到汴京看望做官的父親時,一次隨友人遊玩寫下的,並迅速在京城傳頌(大概相當於一首網紅歌曲迅速走紅吧😄)。寫作時的年齡應該超不過15、6歲,因為據記載李清照18歲與趙明誠完婚,當時她憑藉這首詞在京師文化圈已小有名氣。我個人認為這種探究和文考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比如詞的風格清新純淨,有一種涉世未深卻別開生面的意境,也符合懵懂少女的形象!

再說《昨夜》,這首詞是李清照中年時創作的。大概是趙明誠在外地做官,兩人兩地分居的那段時期所做。整首詞的意境慵懶、落寞和無奈。同時期還有《一剪梅》等多首作品,像‘月滿西樓、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寫離愁的句子,多出自這一時期。另據李清照之所以未跟隨趙明誠去外地,是因為趙家因李未能生育子嗣而心生嫌隙,趙明誠娶了小老婆,離愁別怨全部躍然紙上。詞中描寫因喝醉酒而沉睡不醒,‘海棠依舊’暗示沉悶沒有變化的生活。可見創作功底極深、畫面感極強,作者寫情寫意寫景已達到巔峰狀態!


人間四月52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