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诗词歌赋汇


中学时初识李清照,是源于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整首小令写的清新明亮,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让你脑海里不由得幻想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位美丽的姑娘,和她的好友郊外游玩,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亭日暮之时,这才慌忙地想起了要赶快回家,却因为慌不择路,把小船儿划进了藕花的深处,却惊起了栖息在滩涂中的一群鸥鹭。

少女情怀总是诗,早期的李清照充满了才气,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所以也没有后来登峰造极的闺怨味儿。人到中年的我,性格越发的平和,更爱她早期的作品,读起来能让人会心一笑。



我笑陶然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文如下:

我经常回忆起小时候,

到小溪边的亭子去玩,

直到暮色连天。

但因为酒醉而忘了路在哪边。

一直玩到尽兴了才乘舟归返。

却迷途进入了荷花池里面。

怎么才能划出啊我的小船。

我们争着渡河,

我们争着渡河,

惊醒了河滩的鸥鹭,

不停叫着把我们埋怨。



山东闲人


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有名的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晚上,雨小风大,我昏睡了一夜,都没有消除酒劲。清晨起来,问身边的侍女:“后花园的花怎样了?”侍女回答:“海棠花依旧很美”。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它的绿叶更加繁茂,红花却凋谢了。

这首小令奠定了李清照的“才女”地位之作,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不小的轰动。李清照花季少女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这时候的李清照不单是一个健康开朗、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而且还是一个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女孩子。

一开始,作者将这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清楚。“雨疏风骤”写出时间环境,“浓睡不消残酒”写出自己状态,上下文连接的顺理成章,情景转折巧妙恰当,语言运用的灵动自然。紧接着,把自己内心所想,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试问卷帘人”。而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表面说的是,风雨过后,花园海棠花依旧美丽,但是,通过态度,表情,语气看出词人伤春的心境,所以,用连续疑问的语气和肯定的自答,道出自己伤感的心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爱玩的老沙头


我所了解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共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先说《常记》吧!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首追忆性质的小令,而我在查阅资料时也看到另一种说法。那是李清照到汴京看望做官的父亲时,一次随友人游玩写下的,并迅速在京城传颂(大概相当于一首网红歌曲迅速走红吧😄)。写作时的年龄应该超不过15、6岁,因为据记载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完婚,当时她凭借这首词在京师文化圈已小有名气。我个人认为这种探究和文考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比如词的风格清新纯净,有一种涉世未深却别开生面的意境,也符合懵懂少女的形象!

再说《昨夜》,这首词是李清照中年时创作的。大概是赵明诚在外地做官,两人两地分居的那段时期所做。整首词的意境慵懒、落寞和无奈。同时期还有《一剪梅》等多首作品,像‘月满西楼、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写离愁的句子,多出自这一时期。另据李清照之所以未跟随赵明诚去外地,是因为赵家因李未能生育子嗣而心生嫌隙,赵明诚娶了小老婆,离愁别怨全部跃然纸上。词中描写因喝醉酒而沉睡不醒,‘海棠依旧’暗示沉闷没有变化的生活。可见创作功底极深、画面感极强,作者写情写意写景已达到巅峰状态!


人间四月52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