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比较重要?

杨晨予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长和发展与教育分不开,而教育指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人的一生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习惯和性格的养成,学校教育重视的还是知识的学习。要说哪方面更重要,我觉得是同等重要,要想让孩子将来在社会的教育中少受挫折,最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融合,互相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能使孩子受益终生,而这些都是靠家庭培养的。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正确的指导。所以同样的学生,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更优秀。

学校教育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那就更别指望老师教育好。有些教育是学校教育无能为力的,只能靠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孩子的生长环境、品行、性格和习惯的形成以及孩子所感受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都是需要家庭教育来实现的,学校给不了这些教育。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陪伴,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阳光,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也是老师和孩子喜欢的对象,将来走上社会,也会对他们有足够的帮助。学校教育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自身的长处和缺陷,只有在密切配合中,才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孩子的奋发成才!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不能有失偏颇,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有态度的童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密切配合

很多人,当自己已过不惑之年,当自己的孩子已悄然长大,并步入中学时,才越来越发现,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比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更重要!于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围绕着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孩子学习成绩好,全家高兴,孩子心情不好,全家提心掉胆。

尤其是一些既是学校教师,又是学生家长的中年人,压力更大。一方面需要想方设法地教育好别人家的孩子,另一方面,又需要千方百计地关照好自己的孩子。所谓工作、家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践出真知,一边辛苦地工作,一边有了点体会。

孩子的教育,是国与家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你稍一疏忽,可能就生生耽误了一个科学家,一个政治家,亦或者是一个军事家!造成自己的终生后悔。孩子的教育,自然离不开教师。没有老师是不能的,全靠老师,也是万万不能的。

首先,孩子大部分的生活、学习时间都在学校内,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要长,因此,教师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的影响自然特别大。教师越重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发展潜力就越大。所以,有必要建议家长与教师,经常沟通,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设计、谋划。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家庭中,美满和谐的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紧张有序的节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进步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父母是儿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当孩子回到家中,父母积极主动地与孩子谈心,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向上的发展,让孩子增长见识,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不断进步!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家长与教师付出的辛苦越大,孩子越成功。所谓“坚持就是胜利”!


海洋高考调研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哪个比较重要,是要看孩子的年龄段来区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掌握的所有语言能力,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使的孩子的智力教育尽可能早的得到开发。家庭教育对孩子是持久性的影响,这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都脱离不了家庭,走向社会也可能离不开父母,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曾与幼儿园老师谈及过这个话题,凡是在幼儿园表现出大方、随和、自信的孩子都是家庭条件相对稳定,而父母亲又是学历稍高些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没有争吵,互相尊重,比较民主,以围绕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与身心健康为核心。那么在将来,无论是求学之路上还是人生旅途中,家庭教育为孩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学校教育是培养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是否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是靠老师知识的传承,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组织的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学校环境,学习氛围可以让孩子精神饱满,学习热情高涨,如果家庭教育是基础,那么学校教育就是完善,丰富孩子们的头脑,情商和智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面对叛逆的儿子我也曾跟老师私下沟通过,怎么相互配合着帮儿子过度这个恼人的青春期,老师批评,孩子情绪不好我就得安抚,我严厉,孩子更加不积极向上,老师就找他谈心分析问题,就这样互通有无。还好,儿子这次不仅考试成绩提高并且性格也温和了许多。

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合理化的沟通、配合才能使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健康生活、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具有一种或多种的专业知识;积极乐观面对走向社会对自身的挑战,这才是国家栋梁之才。


撑起蘑菇装雨伞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比较重要?来一起看看孩子的成长经历。


每次出去游玩,除了带上必须的水和食物,我们还会多带几个塑料袋。一是因为怕坐车途中有人晕车,袋子可以装这些污物,保持车上卫生;一是因为所到的地方,不是哪里都有垃圾箱,袋子可以装游玩时的垃圾,保持景区卫生。

开始的时候,孩子对于在车上的举动表示理解,毕竟那是自己的车或者好朋友的车。对于景区的卫生却不能理解,他不理解那么大的地方,有许多人都在把垃圾扔在地上,为什么我们要自己带袋子呢?


于是我们带他去看收拾垃圾的环卫工人是怎样干活的。他看到在荷花池里,环卫工人穿着齐身的防水衣,用钩子一点点把池里的垃圾勾到身边,然后把它们装到袋子里,送回到岸上的垃圾车。

孩子一动不动的在那里看了半个多小时,之后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乱扔垃圾了。他们打扫太辛苦了。”


看着他乖巧的模样,我很欣慰,告诉他,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别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放纵毁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更要心怀感恩,感谢这些人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就这样,孩子也养成了出门多带几个塑料袋的习惯。

孩子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首先播放了一个短片。短片里是孩子们自己在收拾教室,只见孩子们有的在擦桌子,有的在擦黑板,有的在擦玻璃,有的在扫地,……


家长们看着这群在家里就像王子公主一样的孩子,突然长大了似的,纷纷忍不住流下了泪。


短片播放到快要结束时,是老师带着孩子一起跳的舞《感恩的心》。看着短片里的孩子,开始还能绷住的家长,也绷不住了,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短片的最后,是孩子们对于父母的感恩。于是家长会就变成了泪水的海洋!


家长会孩子们是不参加的,等到回了家,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主动去做家务,都不仅感慨: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长大了!

有人说:“小不是美,大不是美,由小到大才是美!”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辛苦,什么是尊重!等他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你看,是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呢?孩子的成长两者都离不开,如若一方没有管理好,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儿童。你说是不是?


文 / 哈你


对此问题你还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更多教育问题,请关注有书教育!


有书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都是对于孩子最重要的。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无处不在,从孩子一降生就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小到父母之间的感情,大到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围绕着孩子的性格,品行,能力,自信,素质,几个点来进行。每一项都决定以后孩子在社会上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能养成孩子,爱学习,自信,有礼貌,正直,善良的人。这些素质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也可以说,想让孩子能够在学校接受好的教育,那么首先就要让孩子接受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够努力学习的前提。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对多,就是一个老师教多个学生,这样的教育使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孩子本身自己的素质一定要够,这样才能在众多学生当中脱颖而出。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当然也教做人。有多少知识储备,决定你以后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所以好的学校教育会让孩子有爱学习,不反抗学校的能力。差一点的学校则反之。

我一直强调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标准,不能因为有学校教育就脱离了家庭教育。一定要二者兼施,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世界曲库大全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一生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两者相比之下家庭教育是更加重要的,因为家庭教育给与孩子的东西是跟随孩子一生的,也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重要阶段。

孩子在家中所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各项能力,包括待人处事的方式更多的还是通过模范父母的一言一行,并且这种影响也是跟随孩子一生且难以磨灭的。

但是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所以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对于学习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不要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家长就可以轻松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每天都会发布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谢谢。


李梦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家庭教育重在家庭,包括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和习惯的养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个时期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做到礼貌待人,善待他人,孝敬父母?有的孩子却总是飞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到最后甚至能为了一部手机得不到满足,就以死相逼,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要砍杀父母呢?这绝对是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长大成为幸福快乐的人。而幸福快乐的感觉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能够成长为充满幸福感,有爱心,心理健康的人,需要父母家人为其提供长期有效的沟通,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良好的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氛围。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也使得孩子能够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不管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具有教育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他在陪儿子成为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全职妈妈手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和启蒙,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提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和启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已经是一个孩子定性的年纪了,到了七岁,孩子基本性格已经形成,到老都大差不差。


​​

孩子年纪越小,世界给他的影响越大。

在未出世时候,子宫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到得妈妈怀胎四五个月时,孩子就有了听觉视觉了。这时候,家长说话,或者听胎教音乐,孩子都可以受教了。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让孩子衣食无忧,信任这个世界。所以,孩子0-2岁的成长任务就是是否能够信任这个世界。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需要,而且给孩子无尽的爱意和抚触,孩子就体会到被深深爱着和照料着。

这样的宝宝在成人后与人相处,就具有基本的信任感,热爱这个世界,觉得自己值得爱。反之,如果孩子没有被家长好好照顾,就缺乏信任的情感,很没有安全感,做事悲观泄气,没有希望。


在孩子2-4岁的时候,孩子的成长任务是自主性的发展,如果没有发展好,就会害羞和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发展,经常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刚开始常常被家长认作“捣蛋鬼”,“不成事”。

家长既不可对孩子的“想作为”不管不顾,也不能一手包办替代,为了避免“孩子闯祸”,帮孩子做任何事情。帮助孩子一点点学会做事,一次次的做得更好,是家长需要做得,只是,刚开始会麻烦些,而且费时费力,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手把手的示范。


孩子3岁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了,接受幼儿园教育。3-6岁,是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兴趣启蒙、社会化的阶段。

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做好家园共育,配合幼儿园,把自己的孩子养好,是家长需要做得,前提是找个靠谱的幼儿园。

孩子7岁上学,7-18岁,甚至到30岁之前,都是孩子的学习阶段,孩子开始学知识和文化。基本上,家长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习和功课,家庭辅助学校,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但家庭教育是根基和启蒙,奠定孩子基本的性格;学校教育提升孩子的社会化能力,社会竞争力。

如果把孩子比做小船,家庭教育就是是避风港湾,学校教育是船的防护和装备设施,社会就是大海航行。小船需要有避风的港湾,而且需要定时修缮,升级装备,才能经得起风浪,驶向更远方!




在路上的Nancy


我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苍白无力,将被抵消,失去应有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重点。那么只要家庭教育搞好了,然后与老师的积极配合,孩子的教育会事半功倍。

那么,应怎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呢?笔者认为:

1、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同学间要友好相处,同学若有困难,要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多做好人好事。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求孩子定时起床,早起读书。回家的作业及时完成,作业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业完后,自已主动课外阅读。

3.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愦。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早上起床叠被子,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收拾好自己学校要用的用品。帮父母打扫清洁,在学校积极争取参加劳动。

4、培养孩子热爱体育活动。每天作业完成后,到家外与同伴一起跑一跑,跳一跳,运动运动。注意休息与学习有机结合,学习与锻炼同时并举。

5、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周末或假期,在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和孩子一道,玩一玩,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使孩子心情愉悦,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总之,只要家庭教育到了位,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教育,你的孩子绝对优秀。


徐祖吉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教育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影响,那么究竟是哪个更重要呢?请先看看这副示意图:

图片一目了然的显示出家长的自我成长是提供学生成长的树根,养料就是从这里吸收来的,施农家肥果实就好吃,施化学肥果实口味就变化。这里强调的是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技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成长。家长源源不断的学习成长,孩子也会更有进取心。家长不断成长的结果,也会给孩子鼓励和正面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

家庭教育是树干,传输着家长的影响力。学生也是这样,不是性格遗传了父母,而是受到了父母长期以来为人处世习惯的影响,产生了相似行事风格。

作为学校教育的树枝,作为社会影响的树叶,作用比较次于家长的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影响力了。

总体而言,对学生影响力更大的是家长。当然也有在学校发生了某件事、遇到了某位老师,深刻影响来自这些事件的个体。

总之,学生的品质和性格要形成一个完美的整合,需要各方面教育协同着力。家长与学校多联系是最重要的,多沟通,不腹诽;多努力,不推诿;共同为祖国强大培养出更多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