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top5座次排定,您认可吗?

刘洋溢L


其实内地大学top5座次,争来争去,核心差异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

到底是综合性强大者占优,还是学科精度高、成才率高者领先。这个争议点,具体主要体现在第一和第三的宝座上。北大清华争第一,华东五校争第三。

从整体实力来看,北大清华难分高下,华东五校也是各擅胜场,很难说谁高谁下。但北大与清华的差异在于,北大的综合性更强,在文、理、社科、医学等方面都很强大,只有工科稍弱;而清华恰恰在于工科很强,而其他方面并不够强(协和医学院并不属于清华),文科方面更是比较明显的短板,不过清华可以“一俊遮百丑”,其超级强大的工科实力深入人心,认可度极高。

北大静园草坪

同样,华东五校也是这个情况。复旦与北大极为相似,也是文、理、社科等很强,医学也不错,只有工科较弱。而上海交大是工科很强,医学也不错,其他方面则不具有什么优势。中科大是理、工科强,而其他方尽是短板,但中科大学科精度、成才率极高,规模较小而一流学科数量众多,“千人一院士”的说法流传甚广。浙大和南大都是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但都不及复旦的强大。

所以,如果偏好综合性,则北大第一,复旦第三自然没有疑问。这样,top5座次就是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如果偏好学科精度,则top5座次应该是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

(复旦大学校门)


在我看来,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化路线已经是现在进行时,未来也会持续下去,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大学更值得称道。以此来看,内地大学top5以前者更合理,即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为前五名。


风雨燕园之百二十载


第一所 清华大学

如果是解放前,北大当然排在清华之前,但解放后,文科整体没落,北大也不可能出现蔡元培之类的校长了,名列第二是必然。

第二所 北京大学

北大依然有其耀眼的光芒,学术依然比清华要自由,适合喜欢拘束少的教师和学生,这方面依然是顶级殿堂。

第三名 浙江大学

一所神奇的大学,民国老牌四大名校之一,解放后被拆得七零八落,却依然可以借改革开放之春风枯木逢春,再度强势崛起,唯一的弱点所在城市还不够份量。如果杭州有朝一日影响力跨入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变为北上杭深广五大一线的话,将完全巩固其第三的位置,那时,不仅其综合实力,就是考生分数,也将碾压清北以后所有高校。但只要首都还是北京,上海还是直辖市,杭州依然只是个省会的话,清北永远在前,考分则需要很大努力才能超过交复。

第四名 上海交通大学

得益于老底子,更得益于强大的校友资源和同样抓住改革开放机遇,上海交大在与复旦白热化的“上海滩老大”之争中已多探出半个脑袋。

第五名 复旦大学

作为一所最初籍籍无名的复旦公学,转而在解放前成为民国四大名校有力追赶者的高校,在解放后高校拆并中成为全国获益最大的高校,尤其是浙大理学苏步青等都支援去了复旦,复旦曾经一跃为上海滩老大,尤其是发达的新闻专业为扩大复旦影响力贡献了不少力量。复旦如今依然是快速发展,但浙交是高速发展,相比之下目前速度稍慢,如果不看数据的话,是感觉不出来这种差距的。

其他,中科大过于注重为全世界培养人才,影响了其国内影响力。曾经中国第一高校中央大学的主要继承者南大,没有从论文致胜快速转变为实践项目致胜,错过了小平同志南下讲话后教育改革开放的最快班车,是最为令人惋惜的,当然,如今南大也在反思人才流失,睡狮一旦醒来,相信前面几所高校会感觉炽热的追逐感。

希望前五排名不断变化,大家都有机会争第一,只有这样,中国高教才有活力,中国才有大希望。1


郭博士说法


对于高校排名,除了教育部公布的985,211,双一流之外,个人觉得,其他排名参考看看就好。快年底了,各大机构纷纷发布了高校排名榜单,就国内高校来说,基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不管哪种排名,清华北大前两位基本没有问题,谁第一也不好说;华东五校复旦,上交,浙大,南大,基本能保持在前十,最尴尬的是中科大,部分榜单能排在第三,以国际榜单常见,差的时候能到第20,国内榜单中科大排名多比较靠后,以上五所学校竞争第三,谁也不服谁,谁坐第三位也不踏实;C9中,就西安交大进入前十的时候较少;人大,哈工大,华中科大,也在十名左右,比较抢眼;武大,山大,川大,吉大比较稳定,多能在前十五以内,其中又以武汉大学争议最多。

国际榜单似乎对理工科强的学校更为偏好,所以像中科大往往能排名靠前,国内的榜单往往偏向大而全,所以像武大有时候排名更靠前。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来,各大榜单评价的标准,参考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所以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

要说国内高校前五,个人还是认为,除了清华北大前两位之外,应该是在华东五校来选,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A档学科数量超过20个的有浙大,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和南大,但A+学科,清北远超其他高校,浙A类学科共39个,A+学科11个,明显多余其他几所华五高校,前五应该有一席之地,上交,复旦,南大A类学科分别为25,23,21,但A+学科分别只有5,5,3,落后于中科大的7个A+学科,中科大的受限于只有理工科,A类学科只有15个,所以这几所学校比较难排。

个人觉得不如不排了,这几所学校都是国内顶尖高校无疑,且各有所长,能考上哪一所都不会差。而且所谓排名,实际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假精确,如果选学校,还不如结合学科专业来选,这样可能匹配会更精确。




象牙塔里讲故事


最公允的方法是按照录取平均分数线排位。根据2017和2018这两年的数据参照:

北京大学676.09、695排第一;清华大学674.17、690排第二;复旦大学662.95、686排第三;上海交通大学661.45、687第四;中国科技大学657.26、676排第五,这是前五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657.26、673排第六;

浙江大学653.16、676排第七;

中国人民大学647.85、671排第八;

南京大学647.16、671排第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6.42、666排第十;

从十一至二十名、依次是: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武大、北师大、西交、华科、中大大、东南大、北理、厦门大学。


远山吟草


北大清华复旦都源于革命基因,重点投入把优势专业全并给它然后全情全钱投入,产出高成绩大较正常;中科大是小儿子当然也是宝;后来上交大也挑出来,这个儿子也要重点培养,形成今天的格局,在并校时又进一步强化,但是这五个亲儿子成绩论单位产出水平也不比南大浙大高,况且是在南大浙大被长期冷落的情况下,看哪些数据有意义吗?今天你再把南大饿着,经费少,再强也会体虚,所以这些完全以行政方法来配置资源能比出高低来吗?

再谈谈华五,浙大最大的好处是达到水准的就录取,这是规模大的优点,南大和中科大则犹豫,录取人数少,时间长了浙大人气高;复旦和交大,去的人不少想沾上海的光,长远来看,做学问未必比中科大南大浙大强。外国发生的事改天在中国也会重演,英国美国最好的学校不一定要在伦敦纽约,在小镇也不错,我们是因了户口这个独一无二的行政制度,凸显北京上海,复旦交大分数高是上海户口在帮忙,如果水平分数相同的两个人,一个在复旦一个在南大,那个走得远?复旦有优势吗?就因为有上海户口科研搞得好?

国内大学排名几乎没意义


用户76483715635


您好,我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李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1:任何院校的排名都是动态的

2:参考因素不一样,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1:北京大学

简称”北大“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医科,社科,农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硕士点:312个

博士点:263个

博士后流动站:47个

国家重点学科:131个

两院院士:98人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北大共有21个A+学科、11个A学科、3个A-学科,其中A+学科总数居全国高校榜首,A类学科数量达到学校一级学科总数的70%,居全国高校之首。

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北京大学有41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清华大学

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博士后流动站:51个

国家重点学科:27个

院士:87人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清华大学21个获得A+类学科,8个获得A类学科,8个获得A-类学科

双一流学科建设:35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大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为浙江大学。国民党执政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中华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校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硕士点:308(二级学科)个

博士点:273(二级学科)个

博士后流动站:54个

专职院士:42个

国家重点学科:36个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11个一级学科评为A+、11个一级学科评为A、17个一级学科评为A-,A类学科数全国高校第一,优秀率第二,A+学科数第三!

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6个


4:复旦大学


简称“复旦”由种瓜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硕士点:243个

博士点:154个

博士后流动站:35个

专职院士:27人

国家重点学科:30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A+学科5个,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 A学科8个,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A-学科10个,包括: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

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7个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硕士点:79个

博士点:41个

博士后流动站:35个

专职院士:21个

国家重点学科:9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共有5个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前2%或前2名),A类学科数共有25个(前10%),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5个A+类学科分别是,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海洋与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A类学科则全面覆盖文、理、工、商、医等学科类型。

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上海交通大学有数学、化学、生物学等17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名单



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凯途志愿李老师


目前前五位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将来是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中山。理由如下:

中国内地高校的排位,受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影响很大,有时候是决定因素。比如清华北大为什么那样受到支持?这是国家意志。又比如解放初院系调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确定重点大学名单,本世纪初高校合并,不久前双一流大学的确定,都是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结果,并对高校排位起了重要作用。不是学校内部因素决定的。当然也有地域次要因素在内。

举浙江大学为例。浙大副校长郑强说,解放初院系调整,浙大数理生系主要部分调整到了复旦,所以复旦是浙大下的蛋。为什么浙大不要这些蛋呢?郑强不敢说。因为这是顶层设计,国家意志,是当时国务院决定的,并不是复旦强要,浙大不要这些蛋。当年为什么浙大还有中央大学受此肢解?打个比方,类似于准海战役后对蒋军精锐进行整编。经此整编,中央大学消失,浙大比民国时期高校排位靠后很多。同样道理,本世纪初,国家制定985高校规划时,给了浙江省一个名额,但老浙大当时的排位不足以选上,所以批准老浙大合并杭大浙农大浙医大,由此造就浙大现在的排位。试想,假如不是国家意志,顶层设计不同意合并这三校,浙大有今天的前五江湖地位吗?

为什么浙大的前五排位可能被广卅的中山大学取代呢?因为这也是受国家战略的影响。

最近,国家出台了国家级战略,以京津雄安为龙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引领长三角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龙头的大湾区发展。在中国,上层设计规划,加上地域因素,将影响高校的排位。这三大战略经济区的龙头城市的顶尖高校,在日后将得到更优先顺序发展。由此可见,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的排位前四不会改变。而第五则可能被广州中大取代。广州的中大的实力本来就有前十,广东财力比浙江更雄厚,广州为龙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位产生一个排位靠前的顶尖高校将是大概率事件。浙江杭卅这次不仅不是龙头城市,甚至不是国家中心城市(附带说一句,所谓杭州大湾区浙江大湾区这次国家战略只字未提)浙大受到杭州区域战略地位影响,受支持力度会逊于中大,不仅可能被中大弯道超车,而且会面临这次国家战略的另外点名城市,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的名校的追赶。

浙大实力雄厚,浙人擅于奋发图强,加上浙江省强力财力人才支持,浙大也有可能不掉队,也有可能和中山并列第五。

一家之妄言,不喜勿喷。


chen8422768679437


TOP5必须有武大,有证据!

(1)武大第三,华五靠边站!😂
有人说是买榜,可能吗?我有自己的排行榜,何须买?请看

(2)还是TOP5,自己排的要谦虚点,把大哥排第三!武大第四!👍
★有人嫉妒就发图否定武大,其实是他看不上!





人民日报那么大的媒体也嫉妒,就不能客观的请假吗?


sina62


列几个权威数据: 1、双一流高校评选,浙大排名第三; 2、A类学科分布,浙大总数第一,就算只论A+,浙大也名列第三; 3、2017年国家三大科学奖,浙大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 4、2012年至2016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浙大以7764项排名第二,仅落后清华200多项,领先第三名2700多项。 5、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中,浙大在全国高校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三。 6、北京万方对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发布《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大排名第一。 7、中国高校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统计:浙大超清华北大第1! 浙大排名前三,名至实归!浙黑们洗洗睡吧,考不上浙大不是你们的错,无脑喷就差劲了!


华山伪君子


目前,比较公允地看,前五大概是这几所大学:北大,清华,中科大,人大,国科大。

北京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早已经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图腾。中国高校的泰山之重,北斗之望,系在北大!



清华大学:以自强立校,以理工立业,却又水木清华,婉兮清扬。无论从国家定位,还是办学实力,国际声望,清华大学都不亚于北大。国之上庠,清华之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中国创办最成功的大学,精英化办学,数十年不扩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两弹一星,航空航天,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大工程项目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壮哉,我中国科大!



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极高的声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科生心目中的最神圣学术殿堂。经济者,经国济世,人大其任之!



中国科学院大学:完全继承了中科院的资源,具有任何学校都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中国高校中的航空母舰。虽然建校历史尚短,但乳虎啸谷,百兽震恐,后生可谓,非国科大者谁?

其他学校,诸如复旦、浙大、南京大学,实力也与上述学校相当,也可入前五之选,以上排名,不过一家之言,管窥蠡测,见笑方家了。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