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就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具体缘由如下,如有其它见解,欢迎交流探讨。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中国成立之前,前面占多数。这段时期,真是混乱的时间,各地军阀混战,人民难有安稳日子,要想谋求的生存发展,只能离开家乡,之所以说山东人,因为山东的地理位置及在很早的那些耻辱条约里就把山东割让出去,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是无辜的无奈的,难以有选择权。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其次,离开家乡去哪里,北上是选择,肯定要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富庶的江浙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所,这其实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一样,已经饥寒交迫了,还要去最富庶的地方打拼,多少有些尴尬与不理智,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尴尬迷茫处境,本就农村出来,大学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不回农村,这样的选择是艰难的也是尴尬的,其实这也由不得他们,农村已经不回去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在城市打拼,大部分人只能维持生计,几年下来还是原来的样子。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闯关东》电视剧里老朱带着一家人北上,去东北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然后安家落户,就这样都会遭到当地人的抵触,如果去富庶的地方真是自寻死路。东北地大物博,自然环境恶劣,但这正是能生存下来的优势。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反过来说,富庶的地方寸土寸金,根本无立足之地,没有熟人关系怎么生存,还拖家带口,温饱就解决不了。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最后,去了人烟稀少的地方,白手起家,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起码能吃饱饭,如果发展的好,那就去做其他的,逐步往大城市发展,电视剧里老朱不就是一步一步来到齐齐哈尔,开了饭馆,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空白多的农村建立根据地,扎稳脚跟,蓄积能量,然后逐步走向城市,这样的道路是最直接最容易的,先易后难有可能实现,先难后易尽是碰钉子,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失望。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选择东北,而不去更为富庶的江浙呢?

所以,山东人去东北,而不是富庶的江浙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