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追殺劉備,為何看到一白袍老將轉身就跑?

羽評郡主


夷陵之戰,劉備敗得一塌塗地,被東吳的陸遜率領吳軍一路追殺,陸遜誓要活捉劉備。然而,當陸遜看到一白袍老將後,轉身就跑。那麼,這個白袍老將到底是何方神聖,還有就是為何陸遜要轉身而跑呢?



歷史上,在關羽被吳國擒殺後,劉備怒不可止,親率蜀國精銳,水陸並進討伐東吳。後來,兩軍相持於夷陵地區,並且一直是相持不下。天氣炎熱,劉備心疼將士,命令將士們在樹蔭下安營紮寨。然而陸遜從中找出了攻破蜀軍的方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劉備敗得一塌塗地,手下多名大將被斬殺,蜀軍潰不成軍。

劉備趁夜突圍,行至石門山,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拿,還好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逃脫。當時,陸遜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在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然而當陸遜看到一白袍老將後,就下令撤軍。

這個白袍老將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戰雲。陸遜之所以在看到趙雲後就下令撤軍,並不僅僅是懼怕趙雲的威名,而是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時趙雲的到來帶了大量的援軍,再加上劉備收攏的散兵,此時永安駐軍接近兩萬,陸遜已經失去攻克永安的機會。二是陸遜顧忌魏國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就停止追擊,主動撤軍。



歷史證明陸遜採取主動撤軍的舉動是正確的,果不其然,不久之後,曹丕下令伐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於無功而返。事後,孫權主動求和,孫吳重歸於好,共同抗魏。所以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密探零零發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不料卻被書生陸遜打得大敗而歸,追兵追到馬鞍山的時候,突然留守在江州的趙雲出現,嚇退了東吳的追兵。

那趙雲怎麼會突然出現?陸遜真的害怕趙雲嗎?

劉備在攻江東前的準備

在大舉進攻江東之前,劉備在內部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虎威將軍趙雲為後應,兼督糧草”。幸虧劉備有所準備,才不至於被曹魏和江東兩方面夾擊,安排趙雲兼督糧草也保證好了後路。

也是因為趙雲的心細和遠見,知道劉備此行必定不能成事,在一聽到吳蜀交兵的時候就做好出兵的準備,才能在劉備大敗馬鞍山的時候及時出現。要不然等到劉備戰敗的消息傳到江州再出兵,劉備早就全軍覆沒了。“時趙雲在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

陸遜真的是怕趙雲嗎?

我認為陸遜一方面是怕趙雲,畢竟長坂坡七進七出,攔江救阿斗肯定是聽過孫夫人提過的,而另一方面則更怕自己重蹈劉備的覆轍。

陸遜火燒連營的時候是晚上八九點,這點在現代來說當然不算黑,但在沒有照明工具的古代沒有來說卻已經是很晚的,普通人家這時候可能都睡覺了。

“先主正慌急之間,此時天色已微明,只見前面喊聲震天,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巖:一彪軍殺入,前來救駕”。來救駕的就是趙雲了,而陸遜一聽說是趙雲前來,就急忙退軍了。

可以看出陸遜怕趙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怕自己會和朱然軍隊一樣“紛紛落澗”,畢竟山地戰不適合江東水軍,卻恰恰是蜀漢士兵的強項。

劉備就是因為被拖在了叢林茂盛的夷陵一帶,才中了“火燒連營”之計,何況當時正值天黑,山路崎嶇,又有蜀軍支援前來,要是自己也被拖在了馬鞍山的話,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那隻胖狐狸


白袍老將確定是趙雲。夷陵之戰前夕當劉備把安營紮寨的詳圖,傳回蜀國諸葛亮手中,諸葛軍事一看到圖紙,判斷劉備必敗於陸遜之手,劉備的敗兵路線及退守白帝城再加上對陸遜的個人瞭解,一切瞭然於胸,隨後安排趙雲前去接應,以護主公周全。

人的名樹的影,趙雲在整個三國時期戰功赫赫,尤其是單槍匹馬在曹營百萬軍中殺了一個七進七出,砍殺大將幾十名,救會少主公阿斗,縱觀一生不曾有一敗,稱之為常勝將軍。且個人膽大心細武功卓絕,鮮有匹敵。

陸遜對於趙雲的大名,焉有不知之理,造成心裡上的強大壓力,又恐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故而轉身就跑。


隨遇而安44683523


題主所說的這位白袍老將應是蜀漢“常勝將軍”趙雲無疑了。不過說到陸遜一看到趙雲轉身就跑,未免也太輕視江東陸遜了!那麼有沒有這麼一回事呢?也不能說沒有,只不過過於放大化了,陸遜當年於夷陵擊敗劉備後,確實窮追猛打的一段時間,但後來撤兵,也與趙雲的馳援有一定關係,但並非主要原因。至於說陸遜怕趙雲,一看到趙雲便跑,在演義中到確實有類似的情節,不過在正史上便是無稽之談了!下面我便從演義和正史兩個角度和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演義視角,陸遜撤兵的原因

演義中關於這件事有著精彩的描述:

“時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演義中說到陸遜聽聞趙雲來援,急令軍退。當然這個描述也沒有把陸遜描述得那麼不堪啦!但此時的陸遜不過是暫避趙雲鋒芒,並沒有退兵,直到後來身陷諸葛亮在魚腹浦所佈置的八卦陣中,得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所救,才悟到當謹防曹魏進犯,故撤兵。

所以按演義的描述,陸遜撤兵主要是提防曹魏,並非畏懼趙雲。時遇趙雲時,不過暫避其鋒芒,並沒有因趙雲來援而生退兵之意。

正史視角,陸遜撤兵的原因

據正史記載,公元222年六月,劉備於夷陵兵敗,後一路向西奔逃,最終逃至魚腹縣白帝城。時吳軍緊隨其後一路追擊,吳將潘璋,徐盛等人更是希望能活捉劉備。當時劉備收攏散兵據守魚腹,後趙雲又率軍來援,那時據守魚腹的蜀軍兵力近兩萬餘人,陸遜要拿下魚腹,可謂難比登天(當年陸遜抵禦劉備的總兵力才不過五萬,夷陵之戰,互有消耗),加上當時陸遜顧忌曹丕乘勢襲擊後方,故停止了對劉備的追擊,主動撤兵。而同年九月,曹魏也果然進兵東吳,所幸陸遜早有防範,魏軍終無功而返。

從正史角度來看,時陸遜撤兵主要有兩點:

其一,當時劉備已經做好了防禦措施,加上趙雲援軍到來,吳軍若強攻,必然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其二,提防曹魏,有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後來劉備一直待在了白帝城直到去世,並改名魚腹為永安,想必“永安”的寓意大家都清楚吧!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白袍將軍指的是趙雲,但實際上在陸遜追殺劉備的過程中,無論是正史或者是《三國演義》,陸遜都沒有親眼見到到趙雲。無論演義或者正史中,陸遜只是聽聞了趙雲救援劉備,所以便命令退軍了。



演義中趙雲勇猛異常

在演義中,夷陵之戰時,陸遜在初更時分放火,也就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此時的劉備兵敗如山倒,倉皇逃命之時,關興在前,張苞在中,傅彤斷後,以此保護著劉備下了山。

到了黎明時分,劉備逃到了江邊,但這時江邊突然出現了東吳將領朱然,劉備仰天長嘆,自己將會命喪於此地。但此時奇蹟出現,趙雲率領一支軍馬殺來,並且一槍將朱然挑下了馬,劉備因此免於危難。



朱然死後,陸遜聽聞趙雲趕來,所以急忙命令了暫時撤退。這裡估計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趙雲的勇猛形象,所以編造了趙雲殺死朱然的事情,陸遜也聽聞了趙雲的勇猛,所以考慮到軍隊戰鬥了一夜,想來也應該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之後,陸遜再次進兵追擊,在漁腹浦進入了諸葛亮的石陣,不料被石陣所困,幸虧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前來營救,所以陸遜逃過一劫。之後也預感曹魏攻打荊州,所以就放棄了劉備。



正史中趙雲掌控大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安排了趙雲負責東征大軍的後勤問題,因此留守江州,而江州就今天的重慶一代。

當六月份時,劉備在夷陵兵敗,吳軍窮追不捨,當時劉備撤退到秭歸時收攏了一部分殘兵,之後又到了永安,這時的吳軍自然窮追不捨,試圖擴大戰果,所以派遣了李異和劉阿躡踵而至,駐紮在南山之上。



到了八月的時候,劉備聚攏了相當一部分的殘軍,之後又退守到了相對險要的白帝城(今奉節),而且趙雲從江州帶了兩萬軍隊而來。

《傅子》記載劉備夷陵之戰率軍十萬伐吳,損失了八萬左右。而《三國志》中只說劉備在火燒當夜損失萬餘。以此可見趙雲來到之後,白帝城最少兵力也在四萬左右。而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的軍隊大概有五萬左右。以此可以推斷雙方兵力不相上下,而劉備據險而守,陸遜根本無法攻下白帝城,所以選擇了退軍。



當時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曹丕在劉備失敗後,也選擇了率軍征討荊州,所以陸遜必須放棄西進而在荊州佈防。為此劉備還寫信恐嚇陸遜自己還會東征,這時孫權非常害怕劉備和曹丕聯合伐吳,所以上表請和。最終劉備在曹丕失敗後,同意了孫權的請求。


我是越關


陸遜追殺劉備,這在《三國演義》講夷陵之戰的那一回裡曾有過這一場景,這裡我先來為大家大致講述下當時的情節是如何的。


當時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吳軍想乘此機會抓住劉備,於是率大軍追殺劉備。劉備在逃亡時被吳將朱然率軍截住了去路,而此時後面又有陸遜的大軍追來。劉備進退兩難,陷入絕境,甚至還說出了“吾命休矣”這種話。

在劉備這生死存亡之際,奇蹟出現了,趙雲自江州率軍奮勇衝殺而至,相當及時趕來了。而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朱然則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接著趙雲殺散了吳兵,救出劉備,往白帝城方向而走。


所以這白袍老將大致就是趙雲了。至於為何陸遜見到趙雲就要跑?我們這裡只能從演義角度來分析,畢竟這只是演義裡有的說法。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演義中的趙雲太勇猛了,名氣相當大,當時世人都是很忌憚趙雲的,陸遜也不例外,畢竟單騎闖入曹營七進七出救出少阿斗的事蹟當時無人不知曉。

趙雲當時雖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但威懾力依舊還在,有趙雲在此,誰敢輕易再前進呢?趙雲就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bug。


趙雲有萬夫不當之勇,可以輕易闖入敵人陣中取人首級,若此時再不撤退,估計被殺的就是陸遜自己的。像朱然當時沒有立馬撤退,就被趙雲簡單一回合給殺了,所以當時陸遜撤退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當時的趙雲率援軍趕來,氣勢洶洶,陸遜軍追殺劉備殘軍多日也已疲勞,不敢與其相爭,而是先撤退避其鋒芒,在此後再做打算。在後來陸遜將兵合於一處,依舊向西繼續追殺劉備,直到遇到諸葛亮設下的八陣圖,之後才退去。


其實羅貫中老先生在演義裡還是相當為趙雲加戲的,不僅在相當危險的絕境中救了劉備一命,還一招殺死了朱然。要知道正史裡的朱然可是東吳名將,官至大司馬,吳國後期頂樑柱,居然這樣被演義設計讓趙雲殺了。

演義這樣做,最主要的是為了突出趙雲的勇猛,所以陸遜當時撤退的主要原因也應該是忌憚趙雲勇猛,先撤避其鋒芒。

當然這只是演義中的說法,正史並非如此,當時趙雲也並沒有救劉備,陸遜也沒有親自追殺劉備。


當時追殺劉備的是吳國大將孫桓所率的大軍,不過劉備還真的幾乎被擒,幸好讓士兵將物資堵塞山道,才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劉備這應該是算急中生智的自救。

趙雲是後來才到的援軍,在劉備已經逃至永安後趕來的,由於劉備坐鎮永安收拾殘兵加上趙雲趕到的援兵,讓永安的城防力量達到了兩萬餘人,陸遜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機會沒有了,而這個時候曹丕又在東吳邊境鬼鬼祟祟,於是陸遜最終才撤軍了。


夏目歷史君


雖然很喜歡趙雲,但是我認為還真不是陸遜害怕,畢竟陸遜是很出色的帥才,要從全局考慮。當時戰鬥已經打了很久,雖然吳軍大勝,但是也是人困馬乏,軍力不足,同時追擊劉備的肯定是輕裝騎兵,兵種單一。這時候趙雲的部隊軍容齊整,戰意昂揚。吳軍騎兵部隊實力不如漢軍,而趙雲的部隊是漢軍精銳,且陸遜不知道數量及配置,貿然打起來很可能吃大虧,不如撤退穩妥,畢竟戰略目的已經實現了。

當然這都是我自己頭腦風暴的,事實只有陸遜知道了~~


stwdhsssb


因為陸遜手上雖有諸葛連弩但是僅有一個殺,趙雲的殺閃互換就能輕易格擋!


河子不是小盒子


各人認為怕趙雲只是很小一方面,趙雲很有膽識,單獨統領軍隊打仗還真不是很在行,比起能統領東吳全軍的大都督還不足為道。陸遜退軍的主要原因在於忌憚自己孤軍深入蜀地,見識過八陣圖後的他害怕在中諸葛亮的埋伏,和魏國也時刻準備著吳國後方空虛後準備過境


明日世界終結時06


為什麼是白袍?應該是山嶺裡的霧氣。山高路險,大霧瀰漫,找不到方向,而且是大兵團作戰,在這種地理環境裡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撤軍是必然的選擇。並且留著蜀國一起防魏也是陸遜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