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為東吳鞠躬盡瘁,為何晚年會鬱鬱而終呢?

高敏崇


我們在講陸遜其人之前先說點其他的——說說吳郡士族,那時是東漢年間,顧陸朱張這歷史上的吳郡四姓便萌生於此時,他們皆是士族,高門大戶,看到時局日益崩壞,為保一方家業,悄悄積攢實力,倒都也是一方淨土,稱得上是萬里肅清,很是吸引流民來附,其中,陸家,是佼佼者。當時的陸家家主是陸康,陸康有傳於《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這說明他有相當顯著的政績,很是在東漢末年那一片混亂地方中引人注目,引起了朝廷的多次讚賞,認為陸康是個有才能的人,多次升遷他,四姓之一的陸姓遂崛起於吳地。


陸康先後擔任高成縣令、武陵太守、桂陽太守、樂安太守,按道理來講,陸康再熬上個幾年,按照東漢年間的傳統,下一步就要到中央任職了,看看陸康的政績,起碼起步是個九卿,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陸康清廉似水、不美權貴,還上表勸諫漢靈帝遠離宦官、不要奢侈浪費,漢靈帝勃然大怒,陸康只得丟官返鄉。

不過東漢末年的局勢,那是非常動盪,像陸康這樣有能力的人怎麼可能真的沒有出頭之日呢,廬江郡出現起義軍連結江夏等地的起義軍勢力,多達十餘萬,攻陷了四個縣。朝廷思來想去,想到了熟悉南方地理的陸康,於是任命陸康理所應當的又變成了廬江太守。陸康就任後,不負眾望,輕而易舉的對起義軍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了,但是,廬江太守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特別是當隔壁的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袁術選擇登基稱帝,袁術他的割據勢力,在哪裡呢?剛剛說了,在廬江太守陸康的隔壁——壽春,既然做鄰居了,袁術認為,你的就該是我的,所以,袁術向陸康索要米,畢竟袁術和他的軍隊都是要吃飯的,而陸康就尷尬了,你要吃飯,我也要吃飯啊,而且你袁術是叛逆啊,我這麼個大漢忠臣怎麼可能和你交往!


▲孫權

陸康態度讓袁術大怒,此時袁術想起來自己手下有一員虎將——孫策,於是派孫策攻打陸康,陸康的家族逢此戰亂,包括陸康在內死了近一半。

說完了陸康,我們再來說說陸遜,他出身於吳郡士族,他的祖父就是上文的陸康。建安八年,孫策死後,此時江東基本上全被孫家所攻下,孫權接管了江東政權,隨後向廣大江東地區徵辟良才,陸遜一身抱負,不能坐視不理,於是克服兩家複雜的關係這種心理壓力正式加入孫權幕府,此後他很快被孫權賞識,之後獨立平山越、調任中央、夷陵破劉備、出將入相直至東吳丞相。

隨著陸遜地位的水漲船高,孫權有的時候開始忌諱了,時常自問自己的才能是否比得上陸遜,陸遜和自己家族的那段恩怨真的放開了嗎?換做是自己自己能不能放開?這一連續的疑問隨著孫權的疑心病日益嚴重,在這期間孫權兩次嘗試帶兵進攻合肥——乘著曹魏主力被牽制合肥空虛,結果分別成就了曹魏張遼威震逍遙津、李典樂進等人的威名,合肥簡直成了孫權的一生之敵。這個時候孫權看著那麼能打人望還那麼高的陸遜心情就更復雜了。


我們最後詳細說一下孫權,孫權這個人政治才華是有的,但是軍事方面確實是短板,而且孫權氣量不大,晚年還非要縱容皇子爭位,因為孫權喜歡四兒子孫霸,而陸遜等一大批朝廷重臣都支持第一順位繼承人太子孫和,孫權惱羞成怒多次,在當時陸遜已然生病的時候多次派使者去折辱陸遜 ,最後竟然將陸遜氣死了。

但孫權這個人氣量實在小的可怕,為他孫家歷下這麼多功勞的元老重臣被他氣死後,他竟然還在後面找到機會——陸遜之子陸抗葬父於蘇州,還都謝恩時,別出心裁的拿出陸遜的許多條罪狀,與剛剛被氣死了爹的陸抗一一核實,歎為觀止,歎為觀止。攤上這麼個主子,難怪,陸遜晚年如此淒涼。


藤樹先生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東吳的名臣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用計大敗關羽。

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保住了處於劣勢的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陸遜為吳國鞠躬盡瘁一生,為何會鬱鬱而終呢?

從直接原因來看。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內外的官員,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

孫和的探子曾藏於孫權的床下,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其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陸遜聽二人言,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洩,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

而事情的幕後原因,就是四個字,功高震主。

陸遜本來只是一員戰將,在赤壁之戰時曾經領兵出場,之後也在東吳前三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手下幹過活。可當他立下破荊州殺關羽,戰猇亭敗劉備的功勞後,他的威信在軍隊中迅速上升,已經成了名至實歸的東吳第一大將。並且後來孫權還任命他做丞相,統領文官,可謂是位極人臣。

這樣來看陸遜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掌握了大權。這就很像當年的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就是這樣的情景嗎?如果從蜀國的情況看,諸葛亮也是這樣,雖說諸葛亮握有大權,但諸葛亮還是非常忠誠的,從來沒有不臣之心。後主劉禪叫他,他隨叫隨到。並且諸葛亮是後主劉禪的“相父”,劉禪也敬他三分。

而陸遜就不一樣了。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權的後輩。並且他和孫權只是上下級關係,並沒有特殊的感情,孫權對他的賞識遠不及當年的都督周瑜。

並且當時吳國沒有大的戰事,國家處於穩定階段。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陸遜的用處,也就沒有了當年那麼大,雖然並沒有任何跡象證明陸遜有不臣之心,可是孫權還是決定,除之以絕後患。


陸遜看人極準,頗有先見之明。諸葛恪剛愎自負,楊竺盛名在外,陸遜斷言他們終會敗亡。可惜,算得別人算不了自己,最終他自己也不得善終,真是可悲可嘆啊。


歷史漫談君


陸遜一生為東吳鞠躬盡瘁,先有“夷陵之戰”火燒連營挫敗劉備大軍,後有“石亭之戰”擊敗曹魏南侵大軍,兩戰封神,身兼東吳大都督與丞相之職,一時風光無限、功高震主。可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人物最終卻憤恨而死,值得我們深思。

這樣的原因還要從孫權立儲說起。孫權一生有七個兒子,其中長子孫登次子孫慮相繼離世,三子孫和四子孫霸因爭奪皇位,一個被廢一個被賜死,五子孫奮因荒淫無度貶為了庶人。最終孫權在六子孫休與幼子孫亮中選擇了孫亮做繼承人。

其中陸遜被誣陷參與孫和孫霸皇位爭奪戰,遭到了孫權的猜忌。並且孫權選定的繼承人孫亮年僅十歲,當時東吳朝政被江東門閥士族把持,為了給年幼的孫亮“鋪路”,孫權晚年大肆打壓門閥士族,而陸遜可以說正是東吳門閥士族的代表人物,也因為陸遜功高蓋主、位高權重,成為孫權打壓的對象。兩種原因之下晚年的陸遜鬱鬱寡歡,最終憤懣而死。

陸遜因江東士族的地位開啟了輝煌的一生,也因江東士族的身份結束了輝煌的一生,這樣的結果也值得我們深思。


少年曆史觀


從表面看,是因為陸遜干涉了孫權安排接班人,讓孫權不快。陸遜是傳統立長派,支持孫權最大的兒子孫和(長子孫登已死,次子孫和最大)繼位,不贊成魯王孫霸繼位。

實際上,不管陸遜支持哪個王子,都不會有好下場。因為陸遜在東吳的地位、威望太高了,他有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石亭之戰三大功勞,還是東吳最大的士族陸家的掌門人,孫權擔心陸遜會對東吳第二代接班人的權力構成威脅,所以必須在自己生前清除陸遜。陸遜自己病死,其實是再好不過的結局,免得孫權親自動手,背上殺功臣的罵名。

孫權去世時,指定的首輔大臣諸葛恪,既不是孫氏宗室,也不是江東大士族,就是他一脈相承不希望東吳皇權受到威脅思想的延續。





三國摸金探秘記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adu的天空


火燒了劉備這也是他的敗筆!戰術贏了但戰略輸了!從根本上就註定在也進不了中原了!不然劉備不死即取中原!吳西進而得蜀也!再和劉備逐鹿中原!歷史的軌跡不是以人的思想而定的!


五星平凡


參與黨爭,陸遜公開支持太子,你讓孫權能放心他嗎?


楊素觀


這是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4b53ce124338020070c5747af07a3ae9\

酷似庫斯


鞠躬盡瘁?陸遜?能配的上這四個字的只有豬哥吧?白衣書生米說他驚豔才絕或者功勳卓著都不會這麼刺耳,作為陸顧朱張東吳四大家族之首的陸家代表,鞠躬盡瘁這種大公無私的詞不適合用在陸遜身上。

東吳都督沒一個好下場的,陸遜死後不再設大都督也說明孫權對於這個分權的位置是多忌憚。

當然,陸遜好歹是孫策的女婿,如果沒有去幹涉孫權立太子的話,孫十萬也不會那麼對他。太子似乎叫孫和?陸遜與他走的很近,作為手握東吳兵權的大都督這本身就讓孫十萬擔心,後來孫十萬想廢太子,陸遜跑去勸解,這就犯了大忌,所以陸遜鬱鬱而終也實屬正常。


寒鴉立枝頭


功高震主,主上對你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你就危險了,相對來說孫權還算仁慈,孫權自己掌權時候覺得鎮得住用著放心。王權交替的時候肯定要為下一代掃除障礙,威望、權柄俱高的陸遜就成了首要的對象了,不然少主剛繼位,主少國疑大臣未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