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能稱的上是“三國第一軍事家”嗎?你怎麼看?

縱論三國


陸遜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一生幹過兩件驚天動地的事。

第一件:智取荊州。

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一座富裕的糧倉。誰佔據它,誰就取得戰略主動權。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又正值蜀吳聯合抗曹的“蜜月期”,孫權想奪取荊州又苦於找不到機會。

公元219年,關羽發兵進攻魏國控制的襄陽、樊城時,他留下重兵駐守荊州,以防東吳乘勢偷襲。而孫權還是亮劍了,讓大將軍呂蒙去拿荊州。呂蒙知道強拿荊州有難度,便想到了一出“金蟬出殼”妙計,他把以生前幾天為由,把帥印交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孫遜。

陸遜上任後馬上來了個三步走:一是裝孫子。他裝得十分低調地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極力吹棒關羽的業績和威名。把關羽吹得飄飄然。而關羽的致命弱點就是驕傲自負,目中無人。關羽見看了陸遜的信,笑道:由這黃口小兒擔任要職,我一點顧慮都沒有啦!於是把原安排防守荊州的人馬調出來了大部份去前線。二是走聯合。陸遜得到情報後,偷偷向曹操通風報信,約定雙方聯合夾擊關羽。內外夾擊,這無疑增加了擊敗關羽的法碼。三是下殺手。最終,陸遜聯合呂蒙進擊荊州。吳軍銳部隊藏匿在改裝的商船內出發,上岸後日夜兼程趕路,順利攻克公安、南郡等地,一舉拿下守備空虛的荊州!而當關羽聽聞消息忙回師救援時已晚矣,最終落得個敗走麥城,被擒殺的悲慘結局。

第二件事:,火燒連營。

公元221年,劉備做了兩件大事,一方面是稱帝,公然建立了霸業,另一方面是不聽諸葛亮、趙雲等人相勸,為給結拜兄弟關羽報仇,傾蜀國兵力伐吳。孫權在向曹操求救向劉備求和不成後,只好讓陸遜掛帥,率五萬大軍迎敵。

陸遜又來了個三步走:一是定戰略。採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策略,認先是主動後退,把五、六百里的山地讓給蜀軍,然後採取堅守不戰的策略,不和蜀軍交戰。

二是安眾心。面對陸遜的“墜落”,他手下韓當、孫桓、徐盛、潘璋等蓋世名將不服氣地主動要求去和蜀國應戰。對此,陸遜馬上召開了一次內部擴大會議,語重心長地說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感恩——大家都深受國家恩惠,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第二個關鍵詞是團結——只有眾志誠成,萬眾一心才能戰勝強敵;第三個關鍵詞是軍令——主公把重任交給我,並有不準出戰的軍法軍令在,誰也不能違法搗亂。一席話安撫好眾人異動的心。

三是用火攻。劉備率大軍多次挑戰無果,只好在數百里的山地上連綿設立數十座營寨,結果觸犯了兵家大忌。隨著酷暑的到來,運輸糧食不便,軍心開始渙散。陸遜審時度勢,準確捕捉戰機,在一個晚上利用火攻大獲勝利。狼狽退逃到白帝城的劉備羞愧難當,要知道陸遜比他小二十歲啊,結果氣急之下一命嗚呼!

如此看來,陸遜當然能稱的上是“三國第一軍事家”。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想成為軍事家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長期研究戰略、戰術,熟悉兵法,積累大量軍事知識,並在戰場上得到應用,指導軍隊獲勝。

因此,評價歷史上的軍事家,可以把他們按高下分為四等:

第一等 構建了軍事學的基本框架,或者至少提出/總結了軍事學的基本規律並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孫武子;

第二等 在軍事學的某個重要分支中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提出了創新性的理論,或是在該分支中首先提出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比如馬漢;

第三等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在一定的重要的局部,針對一定的對手,結合敵我雙方的資源、力量、技術條件、自然地理條件、人文條件,提出了在該歷史時期中,在該局部,對該對手行之有效的成套的戰略/戰術體系,並親自用該戰略/戰術體系取得了一系列超出一般預期結果的重大勝利。比如拿破崙;

第四等 在至少一次重大戰役中,表現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取得了遠超出一般預期的結果.。

至於在這四個標準以外的人,他們或許滅國無數,或許百戰不敗,或許名垂千古,但他們最多也只能被尊為“名將”,而不能稱為軍事家了.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面對眾將領尤其是程普等老將的不服,沒有意氣用事,小心周旋,取得眾將領的信任,團結一致,火燒連營,取得以少勝多的戰績,損耗掉了蜀國大量兵力,並間接造成了劉備的死亡,這無疑影響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這些是符合第四條的,所以陸遜可以稱為軍事家,但第一的話就有非議了,起碼曹操掃平北方的戰績,整個三國時代無人能出其右,而且諸葛亮還入選了武廟十哲呢。


古今縱橫談


三國時代的陸遜確實是第一流的軍事家,也是進入了唐朝武廟72賢的。不過,稱為“第一軍事家”恐怕還稍顯有些不夠。

我心目中的三國“第一軍事家”,如果將東漢末年那段亂世也算進去的話,應該是曹操。

簡單比較曹操和陸遜兩人,雖然曹操的敗仗似乎還要多一些,但曹操軍事上的整體戰績更是出色。190年曹操以五千人馬起家,到207年,用10多年時間已經掃蕩了半個中國。其間固然打過不少敗仗,但所謂勝七負三,整體還是在不斷擴張。其中鎮壓青州黃巾軍,打敗呂布奪取兗州,都是極為艱難的硬仗。而200年的官渡之戰,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在不利格局下擊敗袁紹,更是神來之筆。

相對而言,陸遜的夷陵之戰、石亭之戰,首先都是防禦戰役,誘敵深入後進行攻擊,難度相對較低。而從雙方兵力來看,是勢均力敵,也沒有官渡之戰這種懸殊。所以只能算普通的較大規模戰果。說不客氣點,這種程度的殲滅戰,曹操對劉備、袁術、馬超等人打得更漂亮。而且陸遜這些防禦戰並沒有為東吳擴張什麼領土。更何況曹操留下的諸多治軍、用兵理論,陸遜也是沒有的。所以,僅就軍事上表現,我們不能說陸遜一定弱於曹操,但綜合軍事家排名陸遜還是不如曹操的。

至於其他幾個人,周瑜如果赤壁之戰記載屬實,表現也至少是和陸遜相當的。諸葛亮戰場成績不如陸遜耀眼,但練兵和戰略規劃的水平陸遜未必趕得上。陸遜排名在周瑜諸葛亮的前面或後面都是可以接受的。倒是司馬懿有231年大敗給諸葛亮的明顯短板,應該不如陸遜。


天外村藥房


三國時代,將星閃耀,陸遜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至於算不算第一,本來就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不好隨便比較。

陸遜是東吳將領中的後起之秀,他出身江東大族,二十一歲入孫權幕府,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縣長。他年紀輕輕時,便在軍政上嶄露頭角。當時海昌連年鬧旱災,百姓民不聊生,陸遜開倉賑貧,勸督農桑,積極發展生產自救,得到百姓的感激與愛戴。當時在會稽山有一夥以潘臨為首的強人,東吳多次進剿都沒能打垮。陸遜招兵買馬,深入險境,剿滅潘臨,自己的隊伍也擴大到兩千多人。後來在剿滅鄱陽盜賊尤突的戰爭中,陸遜再建奇功,被提拔為定威校尉。

孫權對陸遜的才華非常欣賞,便把哥哥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他,還不時前去拜訪,商議國家大事。針對東吳境內山寇眾多的情況,陸遜指出:“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建議孫權把治理重心放在清剿境內盜寇。孫權言聽計從,任命陸遜為帳下右都督,負責清剿山寇。盤踞于丹楊的山寇費棧接受曹操頒給的印信,鼓動山越人造反。陸遜巧施疑兵之計,正面佯攻,暗地裡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賊兵,體現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當時關羽佔據荊州,對東吳構成巨大威脅。當時還只是定威校尉的陸遜對呂蒙提議說:“關羽向來自負其驍勇,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如今在戰場上又立下赫赫戰功,居功自傲,驕傲自滿。他一心北伐,不把我們當回事。倘若他聽說將軍病重,定然放鬆戒備,我們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可一戰而擒獲。”

後來呂蒙見到孫權後,毫不猶豫推薦陸遜接替自己的職位,他說:“陸遜深謀遠慮,才堪負重。我細細觀察過他,是個能幹大事的人。”孫權便拔陸遜為右都督,接替呂蒙的職位。

陸遜走馬上任後,就給關羽寫了一封拍馬屁的信,極力吹噓關老爺的豐功偉績,表示自己的崇拜景仰之心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關羽本來就是個自視甚高的人,陸遜這麼一吹,他更加飄飄然了。於是關羽放鬆戒備,從大本營中又抽調精兵前往樊城,大敗曹軍,生擒于禁。

螳螂捕食,黃雀在後。陸遜巧妙讓關羽上當,東吳軍隊趁虛而入,奪取荊州,最終關羽也被擒殺。戰後,陸遜被提拔他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為婁侯,地位幾乎與呂蒙平起平坐,成為東吳軍界冉冉升起的明星。他屯兵於夷陵,守衛長江峽谷,防備劉備的反撲。

在接下來的夷陵之戰中,陸遜光芒四射。

在此之前,陸遜的能力屢遭諸將懷疑,認為他不過是靠著關係才當上總司令。他的妻子是孫策的女兒、孫權的侄女,與公室也算沾親帶故;同時,他又是前任總司令呂蒙所力薦,這些都是他飛黃騰達的一些外在因素。不過,這些因素是次要的,他卓越的軍事能力才是孫權、呂蒙所看重的。

在夷陵之戰過程中,陸遜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劉備在戰場上的施壓,另一方面是部將們在心理上的抵制。力排眾議,堅持己見是一種擔當,非意志堅忍不拔者不能為之,一旦你失敗了,就成眾矢之的,人生就此毀滅。陸遜的堅持來自自信,自信來自卓越的判斷力,判斷力來自高瞻遠矚與深謀遠慮。這不是光靠聰明才智就能做到的,有些人有聰明才智,但只能當謀士,出出謀,劃劃策,他們不用承擔後果;能深謀遠慮,又敢下決心,敢承擔責任,這才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為什麼偉大的人物總是寥若星辰,原因在此。


這一戰贏得太漂亮了,之前對陸遜軍事才能深表懷疑的將軍們都啞口無聲,因為幾乎所有的奇謀妙策,都是出於陸遜之手。陸遜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冷靜、從容不迫,每步棋都意味深遠,然後抓住敵人的弱點,一擊致命。大家不服也得服,口不服心也得服。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是確立三國鼎立的重要一役,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陸遜憑此一役,可跨入三國時代乃至整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統帥之列,他的睿智與風采,千百年後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君山話史


三國第一軍事家是蒼天。

主要貢獻:

1,某術士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道”的口號,結果撲街。

2,董卓本有可能一統中原,但大權在握卻打死不登基,撲街。

3,官渡之戰。袁紹與董卓一樣,官渡之戰忽然豬腦子,撲街。

4,赤壁之戰。周瑜逆天改命,阻止天下一統,莫名撲街。

5,劉備三興漢室,本來可以成功,連帝都稱了,卻不打北魏搞東吳,蒼天看不下去了,讓劉備豬腦子附體,跟前幾位一樣,撲街。

6,曹操。跟董卓袁術一樣,打死不登基,牛逼時候非要浪。腦子有病?對,你就是腦子有病!有腫瘤。好吧,天來收你。

7,諸葛亮自作孽不可活:借荊州,草船借箭,借東風。。。。什麼都tm是借的。前面的都是凡人,你借了不還也就罷了,你tm敢朝天借東西不還?

8,蜀漢由於太逆天,於是蒼天教你做人。五虎上將牛逼吧?兵法家多無敵吧?老子背後陰你一手。諸葛亮三大豬隊友北伐失利,姜維一群豬隊友保蜀失敗。對,豬隊友,這就是蒼天搞得好事。

蜀漢武將無敵,軍事無敵,兵法無敵,你tm奪天下啊?

關羽張飛遭叛徒撲街,劉備豬腦附體撲街。諸葛亮被迫修生養息數年。對,要的就是你修生養息,後代全是豬腦子。叫你丫的浪。

最終,恭喜司馬家獲勝。

???

為什麼是司馬家贏?

因為蒼天用他吐槽啊!

真的死媽啊你們,牛逼時候非要浪,。。。。


鹿與紅茶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陸遜: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一言以蔽之,陸遜這個人,簡直就是劉備的剋星啊。不僅是劉備的剋星,他還是孫權的守護神。

三國智謀卓絕的軍事家,曹操自然首屈一指,其次就是陸遜,然後才是周瑜。除此三人之外,歷史上諸葛亮是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上的才能就稍遜一籌。至於司馬懿,因為在演義中和“多智而近妖”的諸葛武侯唱對臺戲,身價被拔高了不少,實際上司馬懿的軍事成就除了利用秦嶺山脈的地利之便阻止諸葛亮北伐之外,乏善可陳。

司馬懿應該算是一位權謀家,也就是政治家,忍辱詐病一舉幹掉託孤重臣曹爽,老奸巨猾不在曹操之下。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玩弄權術打壓政治對手的分析,後續的文章會講到。

陳壽所寫的《三國志》中,除了曹操、劉備和孫權這樣的一方諸侯之外,單獨立傳的文臣武將,只有諸葛亮和陸遜兩人。也就是說,在陳壽看來,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沒有陸遜則沒有夷陵之戰後的東吳。

《三國演義》中以蜀漢作為敘述主線,對於曹魏和孫吳的謀臣良將著墨不多。陸遜在襄樊之戰前期獻計呂蒙,露了一次臉,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大破劉備一戰成名,之後基本上就領了盒飯。往後三十三年,先後擔任東吳大都督,丞相等職務協助孫權防備蜀漢,數次擊退曹魏入侵的戲份全被刪了。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在曹魏與東吳的夾攻之下丟失荊州,敗走麥城,兵敗身死。公元221年,劉備親率軍大舉入侵東吳,一路勢如破竹。第二年,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假節鉞,統領將士朱然、潘璋、孫桓、韓當、徐盛等人,率兵五萬前往夷陵阻擊劉備。

陸遜避其鋒芒,以退為進;誘敵深入,以逸待勞。雙方相持到六月,陸遜轉守為攻,出奇制勝;集中兵力,後發制人,一舉擊敗劉備侵吳大軍。劉備在陸遜軍隊的追擊下,從夷陵逃亡秭歸,經過巫山一路退回蜀國地界白帝城。陸遜命令孫桓、李異率兵循著劉備逃跑路線乘勝追擊,直到吳蜀邊界,由於趙雲的增援,雙方在魚復屯兵對峙。

陸遜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對於三國而言意義重大。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一為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大致結束了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局面;其二為周瑜擊敗曹操的赤壁之戰,為三分天下提供了互相牽制的前提條件;其三就是夷陵之戰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最終局面,三國邊界持續四十年沒有發生變化。

不要在意參戰人數的多少,要看到戰役對歷史進程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陸遜得以和曹操、周瑜並稱為三國時期最牛逼的三位軍事家的原因。夷陵之戰完勝劉備,只是陸遜指揮對抗蜀漢入侵的一場戰役。公元228年,陸遜再次指揮阻擊曹魏入侵東吳的石亭之戰,同樣堪稱教科書式的自衛反擊戰。

孫權自從夷陵之戰和蜀漢撕破臉皮之後,派遣使臣向魏文帝曹丕稱臣。劉備病逝,劉禪繼位,諸葛亮主持朝政,吳蜀重修舊好。曹丕惱怒之餘,多次派兵入侵東吳。公元228年,孫權暗中授命鄱陽太守周舫詐降曹魏,魏國大司馬曹休中計,率兵進入皖城。孫權再次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鉞,阻擊曹休。曹休發覺周舫詐降,自恃仗兵多糧足,孤軍深入大搖大擺地進入吳國境內。陸遜自領中軍,命令孫桓為左翼部隊,全琮為右翼部隊,在石亭形成對曹休大部隊的三面夾攻,大敗曹休,斬殺曹軍一萬多人,繳獲軍械馬匹無數。曹休逃回,不久病死。

石亭之戰在演義中也有部分提及,規模雖然比不上夷陵之戰,但是卻使曹魏損兵折將、國力大損,短期內無法發動對東吳的大規模軍事入侵。孫權得以消除來自北方曹魏政權的威脅,不再對曹丕卑躬屈膝稱臣示好。諸葛亮趁機上表,再次北伐曹魏。

石亭一戰,東吳威名大振。第二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都武昌,後遷都建鄴。至此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政權才得以形成。

兩次自衛反擊戰,充分說明了陸遜的軍事才能。如果沒有陸遜夷陵之戰的勝利鞏固了東方的安全,以及石亭之戰的勝利鞏固了北方的安全,東吳政權要麼和蜀漢聯合,受到牽制;要麼對曹魏稱臣,成為附庸。陸遜在東吳政權建立的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建立的貢獻。

為了嘉獎陸遜出色的軍事成就,孫權特意設置了“上大將軍”一職,就是比大將軍還要牛逼的軍事指揮官。顧雍去世,陸遜官拜丞相,總署東吳軍政事務,深得孫權器重,被譽為社稷之臣。指揮大兵團作戰,陸遜一生幾乎沒有敗績。這一點,就連曹操和周瑜都做不到。陸遜被譽為三國時期第一軍事家,實至名歸。

遺憾的是,晚年的陸遜因為捲入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兩宮之爭”,遭到孫權的指責,陸遜憂憤而死。陸遜去世後,他的兒子陸抗繼任,虎父無犬子,陸抗也是三國末期文武雙全的名將。

END.

縱論三國,漫說水滸。我是博書君,歡迎關注!


博書


一說起中華民族這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就不得不提起我們民族在這漫漫歷史長河當中出現過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們。在這條長河中,有的人默默無聞、漸漸隱去身影;而有些人卻因為本身值得敬佩的人格或是辦得漂亮的事情還被人永遠銘記;也有些人因為罪行昭著還臭名遠揚,可謂是人生百態、各有不同。

那麼提起中國,不得不提起的就是梟雄輩出的三國時期,那麼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三國時期的一位人物,他在三十六歲時殺掉了大名鼎鼎的關羽,又在三十九歲時火燒劉備,最終被封為一代戰神,如果對三國曆史有所瞭解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誰了,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那就好好看小編以下的介紹吧。

這個因為這兩個有人的戰績聞名後代的人物就是陸遜。在三國時期出生於江蘇蘇州,曾經長期任職在東吳。他的性格剛強正直、也擅長軍事戰略,卻因為卑微的出身長期未被重用。在關羽率軍攻打湖北的時候,身為東吳主將的呂蒙向東吳的掌權者孫權推薦了默默無名的陸遜,讓陸遜代替自己帶病與關羽對戰,這一年的時候,陸遜已經三十六歲了。因為陸遜充分了解了關羽這個人,並且十分擅長地利用了關羽非常自大的特點,特地向關羽修書一封,極盡謙卑,說自己如何的崇拜關羽、如何把關羽當做自己的偶像,而自己沒有關羽那麼優秀、那麼厲害,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和關羽對戰的,和關羽為敵的。

就是這樣的一封信,關羽選擇相信了陸遜,因此掉以輕心,根本沒有重視陸遜,而是選擇把自己的大多數軍事力量大多數用來對抗曹操,果不其然,陸遜在關羽實力較弱、注意力被分散的情況下選擇突襲關羽的軍隊,最終勢如破竹,在麥城擊敗關羽,並將其擊殺。從此,三十六歲的陸遜,一站成名。

聽聞這個消息的劉備氣憤不已,因為關羽是他的結拜兄弟,所以三年之後,羽翼漸豐的劉備建立蜀漢、自立為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攻打東吳,並且親自率軍打仗。在這場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孫權便委派了陸遜作為主將前去對抗,而陸遜卻沒有正面抗敵,而是在議論紛紛中不動聲色,最終在劉備延長戰線、軍隊力量最弱的時候才選擇用火燒軍營的方法將其一舉打敗,僅僅幾天時間就攻下來劉備的四十多個軍營,由於諸葛亮被留在蜀漢輔佐劉禪,劉備被打敗,並且一闋不振,第二年就病死了。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彝陵之戰"。

以上這些就是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被稱為一代戰神的男人的輝煌戰績了,如果還喜歡的話就多多為小編點贊吧。


傲嬌的小農人


陸遜堪稱三國一流的軍事家,這個沒問題,但如果說第一那就不合適了。老生常談一下,三國時期的幾大戰役,官渡之戰是一場教科書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此戰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這場戰役在中國戰爭史上,是必須研究的一課。

其次是赤壁之戰,這場戰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雛形,主角是周瑜,雙方實力懸殊,充分利用地形和戰術優勢獲勝。這場戰役說明周瑜加諸葛亮比曹操聰明。

接下來就是漢中之戰,這場戰役確定了三足鼎立。劉備勝曹操,從此蜀國確定了雄霸一方的地位。

最後一次大戰就是夷陵之戰,此役是陸遜的成名之戰,以逸待勞,誘敵深入,利用地形戰術等優勢獲勝。但是這場戰役並不是以少勝多,可以說是佔據所有優勢的情況下勝利的。當然漢中之戰曹操佔優勢還是敗了,畢竟當時劉備手下五虎上將都在,最佳陣容狀態。

從這以上理論可以看出,劉備勝曹操,陸遜勝劉備,陸遜排第一也說的過去。但是事實上這樣對比是不對的,漢中之戰雙方勢均力敵,夷陵之戰劉備已經失去荊州,並且失去許多主要戰將,可以說這一仗是為了兄弟,為了他的立足之本仁義忠孝而戰。

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出徵,陸遜是以防守反擊狀態下獲勝。東吳常年都是處於防守狀態,自周瑜開始,有豐富的防守反擊經驗。陸遜隨後的戰鬥也都是防守反擊為主。

戰勝年邁的劉備,和戰勝意氣風發時的劉備完全是兩個概念,就像現役nba球員單挑退役的喬丹,現役西甲球員挑戰肥羅或者老馬,勝利了證明你確實很優秀,但絕對證明不了你能打過巔峰時的他們。


勇者奇緣


陸遜是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沒問題,但不能稱第一,在陸遜前面起碼還有,稱雄中原的曹操,還有用千多兵馬,六年打下江東的孫策。

曹操,孫策他倆才是三國第一流的軍事家,象周瑜,陸遜等次之。


老林230627576


有人認為伯言只會防守反擊。不能主動出擊。然而請各位處在伯言的位置上考慮一下,當時魏國和吳國的國力,同樣位置上的孔明位極人臣,雖然執意北伐。然朝中還是非議不斷。可是吳國孫權可不是蜀國阿斗啊。出不出擊。難道是伯言一人說的算的?另外伯言考慮的是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的生死。他不可能為了一己之私,拿國之重器去賭博,軍國大事豈能兒戲?因此審時度勢,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才是伯言想做的。在其位謀其事。我以為伯言在當時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的軍師家,大家自己考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