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1.5L發動機,為什麼大眾跟本田的差距這麼大?

用戶75274841679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同樣是1.5L發動機,大眾和本田到底誰更牛,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先看大眾1.5自吸發動機,之前大眾旗下最經典的小排量自吸發動機是1.6,應用車型主要包括了寶來,朗逸,速騰,高爾夫,桑塔納,捷達等緊湊級小車。自2017年開始這款1.6發動機就逐漸被1.5排量所取代,兩種排量的機子其實底子都一樣,1.5是在1.6的基礎上調教而來,動力參數也基本差不多,拿17款朗逸1.6和18款朗逸1.5來說,兩者參數分別為81千瓦,155牛米、85千瓦,150牛米。但1.5排量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轉速都有小幅度延後,並配備了自動啟停功能,在先進性上稍稍領先老款1.6。其實大眾之所以把1.6換成1.5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節省排量稅開支,1.5升及以下稅率為3%,1.5以上為5%,10萬的車出廠成本能節省2000左右。



再說本田1.5自吸發動機,主要應用車型包括飛度,鋒範,xrv,繽智等。都知道本田是以造發動機聞名,買發動機送車,ivtec技術不能說獨步天下但也處於上等水平。而這款1.5發動機同樣對ivtec有所應用,所謂ivtec就是可變正時氣門及升程技術,在這個價位的車型中發動機使用可變氣門升程的也只有本田了,像大眾的邁騰帕薩特都沒有配備這項技術。可變氣門升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改變氣門開合角度,從而使發動機在低扭獲得更好的扭矩,在高轉速獲得更佳的經濟性。在參數方面,以飛度1.5為例,最大功率達到了96千瓦,最大扭矩155牛米,最大功率扭矩達到了6600轉,後段能力更強,升功率表現和燃油經濟性也確實比ea211的1.5自吸強出不少。不過這款發動機也存在一個bug,就是容易積碳,缸內直噴對油品的要求更加嚴格,所以保養費用方面也會更高。



ea211的1.5自吸發動機和l15b的1.5自吸發動機在動力性,經濟性上略遜一籌,但在穩定性以及保養方面則更有優勢。

你覺得哪款發動機更強,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我沒開過飛度,我現在代步是14款新捷達,1.4L的,參數什麼的不說了只說說平時的感受。

撞車三次,一次跟一軒逸迎面撞了,當時時速四十邁左右,我的前臉保險槓變形但不嚴重,對方,倆大燈加上前機蓋都掀了,別跟我討論角度,我只說感受。一次讓一長城出租頂了菊花,菊花上留了一個小疤痕,長城前槓掉了。

起步是肉,不過你一趟地板油下來,其他1.6L的你吵他也不在話下,可能人家比較愛惜車。

地盤高,反正別人過著託底的坎我這能輕鬆的過去。

我感覺八九萬的車也就這樣了。挺好。

日本的發動機和德國的比確實好,之前看過一位大神的普及貼,說的是發動機的製造工藝不一樣導致大眾車比較燒機油。反正我的車三年了,馬上第四年,跑了五萬四了,沒出過任何毛病。

車,各有利弊,喜歡哪款買那款,不過現在國貨也不錯,支持國貨嘛。小日本的車,我是不會買了。


盜版丶公爵



為什麼同樣為1.5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本田要比大眾多了20匹馬力?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內燃機的一個特性就是功率是和轉速成一定的正比的,當然也會受到扭矩的干擾,但影響較大的是“轉速”!下面分別上兩張圖,大夥一看就清楚為什麼本田L15B2要比EA211多20匹馬力了,其實很簡單!


如上面兩圖所示,第一張圖是本田GK5的儀表盤,斷油轉速已經接近了7千轉,而在看第二張捷達的儀表,斷油轉速只有6千轉,這相差了接近1千轉的轉速幾乎可以製造出20P馬力的差距!我說個簡單容易理解的,如果將捷達的斷油保護去掉,讓捷達也拉到接近7千轉左右,捷達的馬力和飛度就差不多了,但這畢竟是玩賴,不是原廠比較!最直觀的說,同排量發動機的功率大小和能達到的轉速是有直接關係的,理論:P=F*V=轉矩(Torque)/作用半徑(Radius)*π*作用半徑(Radius)*rpm(轉每分)/30。

所以呢,本田的L15B2的極限轉速高,很自然的它極限功率就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重點是本田更善於打造高轉速的發動機,7千轉的1.5L不算啥,接近9千轉斷油的F20C/K20A本田十幾年前就玩過了,玩自吸,本田是王,幾乎壓著法拉利(絕無誇張,硬呀)!拼高轉速幾乎很少有弄得過本田的,看看本田發動機的活塞、氣缸壁打磨的如絲般順滑,在看看大眾氣缸壁的漁網狀儲油結構。。。本人只想說大眾的機器真不適合高轉速,容易把漁網狀紋理給磨掉了,到時候估計機油往燃燒室裡竄的更厲害!這不是黑大眾,畢竟各有各的強勢的地方,大眾玩渦輪還是很不錯的,不需要太高的轉速!而本田打造小排量自吸高轉速性能機頭如兒戲。。。所以呢,這就叫南拳北腿各有所長吧!


說了這麼多,朋友們也都能明白本田L15B2的功率為什麼比大眾1.5L高20匹了吧?其實主要就差在了那接近1千轉的極限轉速!其次呢有什麼V什麼TEC(保證高轉速時扭矩下降不明顯,從而保證了高轉下的扭矩持續性)、直噴、可變氣門正時之類的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非專業車評


跟本田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那真是班門弄斧,大眾的話還是差點事兒。本田可以說是自然吸氣發動機領域王者般的存在,1.5升的飛度可以壓榨出131匹馬力,與大眾1.4t低功率發動機馬力持平。2.0升紅頭機可以有250匹的馬力,升功率達到125匹,令同級別對手望塵莫及,即便是法拉利也不敢叫囂,要知道這可是本田上一個年代的技術了。

以本田1.5自然吸氣飛度與大眾1.5升自然吸氣捷達做一個比較。

本田飛度搭載的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代號為L15B2,最大馬力為131匹,最大功率為96千瓦,最大扭矩為155牛米,數據表現非常搶眼,本田飛度在不經過改裝的前提下,百公里加速可以輕鬆跑進九秒,被稱作是都市小流氓,絕對是有底氣的。該款發動機採用的是缸內直噴發動機,並且有本田的ivtec技術(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技術),能夠提升發動機的動力,並且還能夠降低汽車的油耗,謂之地球夢科技。本田汽車省油的奧妙絕不在於車重,與技術科技有直接且絕對的關係。本田的這款發動機會有積碳的問題,這是所有缸內直噴發動機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當然與國內燃油品質也有很大關係。

大眾捷達搭載的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型號為ea211,最大馬力110匹,最大功率81千瓦,最大扭矩150牛米,原車狀態下百公里加速接近11秒。這個參數還是非常中規中矩的,與我們自主品牌汽車相比也是沒有什麼優勢。該款發動機採用多點電噴的供油方式,壓縮比也只有10.5:1。大眾的ea211發動機,可以說是一款技術非常成熟的發動機,雖然參數表現非常中規中矩,但是質量還是比較穩定可靠的。

本田自然吸氣發動機與大眾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表現上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這與新技術的運用以及廠家的造車理念有極大關係。我們知道本田汽車非常注重運動性,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也是一個極具富有挑戰性的強人,在高轉速發動機領域深有造詣,不甘平庸是本田宗一郎一生的寫照。而大眾汽車追求的是中庸,顯得平淡一些,好在發動機總體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說到自然吸氣發動機當然也要說一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渦輪領域內大眾可謂強悍,作為較早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廠家,且技術儲備和經驗已經是相當豐富了,在質量方面還是非常穩定可靠的。而本田渦輪增壓發動機表現不盡如人意,雖然動力非常強悍,1.5t發動機可以有190多匹的馬力,還能夠很好的兼顧燃油經濟性,但是有機油增多的問題或者是隱患,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無論是大眾汽車還是本田汽車,在技術儲備以及實力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造車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田激進,大眾中庸,或許這就是他們的總體寫照。






小強說說車


大眾新款的EA211自然吸氣發動機也很好了,奈何這個對手太強。我們只看參數的話,大眾的1.5l發動機跟本田這個1.5l比,扭矩差不多,功率低一些。是什麼造成了兩者的性能差距呢?主要還是在技術應用方面,本田激進一些,大眾更加保守。

首先本田這個小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使用了缸內直噴技術。這個技術可以大幅提升高轉速的功率,但是低轉速時候的作用就沒那麼大。也就是說本田這個發動機參數上領先大眾,直噴起碼起了一半的作用。

其次是本田的i-vtec技術,要知道可變氣門升程當年可是高端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看家本領(比如寶馬的Valvetronic)。自然吸氣壓榨性能太不容易,現在渦輪增壓也開始使用這個技術,比如奧迪AVS、英菲尼迪VVEL等。

這些技術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低轉速體現不出它們的優勢,所以雖然本田這個1.5l發動機參數強很多,但是實際駕駛體驗無論是提速還是油耗上,都跟大眾的差不多。有人說本田提速快啊,一是這個東西跟變速箱齒比和調校有關係,二是平時開車很少用到全力提速的時候。

當然本田這個地球夢發動機還是很強,要是沒有積碳問題,其他各方面綜合起來說是同級最強也不為過。可惜本田這麼好個發動機,只是用在飛度這一款暢銷車上(其他車型銷量都一般),自己又去搞了一個口碑不咋樣的三槓1.0t,實在是浪費。要我說低配思域用這個發動機肯定更好,可惜了。。。


老胡評車


很多車主都會問彈哥,同樣是1.5L發動機,為什麼大眾跟本田的差距這麼大?不管是發動機的性能,還是裝機表現,本田的表現遠遠要超過大眾,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說同樣是搭載1.5L發動機的大眾捷達和本田飛度,捷達的最大輸出功率僅為81kW,而飛度的最大輸出功率卻可達96kW,可以說飛度的動力表現完全壓過了捷達。

本田的動力表現之所以比大眾來得優秀,主要是得益於本田充分發揮了其在發動機領域的優勢,應用了很多新技術,在技術層面上比大眾要先進得多。

譬如說就發動機直噴技術而言,本田發動機的燃油的霧化程度以及熱效率表現就要比大眾的發動機來得更為優秀。在壓縮比方面也是本田發動機佔據領先地位,而壓縮比越大,燃油轉化率也將越高,發動機的性能自然也就更強。

不過大眾發動機也有它的優點,那就是大眾發動機比較穩定可靠,運行也很平順,可以說和本田發動機各有優勢。


彈個車


百度一下為什麼本田被F1踢出局,因為只要有本田參加,那F1就沒看頭了,冠軍必定是它,所以被踢了。 同樣的還有勒芒24小時耐力賽因為馬自達而改變規則-不允許轉子發動機車輛參賽。 wrc世界拉力錦標賽也是因為三菱而改變規則……


大豬54


過分誇大日本大眾合資車發動機,國產1.5L功率83馬力113扭矩146油耗5.6差距並不大,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外國的東西。那點差距也就是多負擔兩百公斤的重量,最高時速增加20公里的速度。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驕傲。好像國產車發動機啟動就爬窩似的。現在跑幾十萬公里沒毛病的國產發動機有多少你們知道嗎?


lsr實話實說


不只是表面數據,缸徑,行程,壓縮比等體現在功率和扭矩上各不相同,更多體現在設計理念上的差別。

缸徑大,行程短,就容易產生高轉速,現在功率峰值上值就高,但扭矩就會變小,反之最高轉速就會下降,功率峰值就會變小,但扭會有所提高。

再來說說壓縮比,壓縮比越高,單位容集工作效率就越高,體現在動力就越有勁,但有好就有壞,①壓縮比過高所需燃油的標號越高(並不是越貴的車燃油標號越高),費錢。②缸內瞬時溫度也就會越高,費發動機,同等情況壽命會短。③汽缸所承受壓力越大,累發動機,而且對金屬材料的要求越高,發動機造價就越高。④更易產生積碳,費車,費線,費事。⑤運轉的平順性越差。

因此不能無限的提高發動機的壓縮比。

因此,好的發動機是將各項綜合考慮,合理的動力,合理的性能,合理的造價,合理的壽命,合理的使用功況,合理的使用成本。

最後,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需求,合理的選擇車量。中國汽車市場的時間也不算太短了。還是那些保有量高,故障少,皮實耐用的車子更適合普通消費者。

選車時多看周圍人群的用車狀況,多聽聽親友,同事等的用車經驗,再結合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網上雖然有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但同樣說話不負責任的人也太多了,還有一些顛倒黑白的水軍,魚龍混雜,不可全信。


老胡楊林1


要評比發動機,不能單以車的表現比,誰能用到最大功率,6000轉,發動機壽命成好幾倍減壽。飛度車重多少,捷達重多少。開個破飛度還要飆車,不嫌死得慢。要省油,兩招就夠了,輪胎可勁窄(轉動慣量大大減小),車可勁輕(撞車死得快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