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赵体楷书?

闲敲棋子79566284


赵孟頫的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写的是非常漂亮的,相对于唐代的楷书他的楷书少了几分法度,却多了几分的灵气和鲜活。

赵孟頫的楷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他的小楷,一种是他的大楷,他的小楷也很著名,有很浓的唐代《灵飞经》的味道,代表作品有《小楷道德经》、《汲黯传》等等,是学习小楷一定要了去练习一下的。


今天我们主要是讨论他的大楷的学习

1、他的大楷代表作品有《妙言寺记》、《胆巴碑》等,这些作品虽然是楷书,但是又很多的行书的用笔,书写非常流畅,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赵孟頫的楷书被列入楷书四大家了,相对于唐代的楷书,很有自己的特色。

2、有人说赵孟頫的楷书太俗了,不适合练习,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的楷书很值得学习,容易写俗还是因为很多的学习者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如果学习之前有其它楷书的基础就更好了。


3、如果长期写唐代的楷书,赵孟頫的楷书倒是可以作为一个由楷书到行书的过渡性的字帖。

4、不管你有没有基础,我都建议你去买一本他的楷书教程,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学起,学完教程以后再去练习原帖,这样有一个过渡,同时也更加的系统。

5、赵孟頫的楷书最好不要长写,写一两年就可以了,试试写他的行书或者王羲之的行书吧。不管你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练习,做好都要同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这样可以保证你的书法的最根本,即使走错了道路,还能够回头。


都是一些个人经验,不喜勿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


不二斋


我临习赵体有两年了,自我感觉尚可。因为赵体源自二王,所以如果有临习二王书体为基础,再学赵体比较容易上手。


















樂夫天命等閑度


附上我临写的赵体字





13352866117


赵体字非常好,个人很认可赵体字,很喜欢。因此学习赵体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学习赵体楷书一定要注意赵体楷书的特点。

赵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潇洒、华美、秀丽。尤其是他的楷书,在似楷非楷之间,灵活、飞动,观赵体字,犹如遇遇萤白面书生,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很有书卷气,文人气。

但是正由于赵体楷书的自由、灵活、秀雅的这些特点,使他的书法多以行书笔意相掺杂,而且筋骨不外露,初学者很难把握其精要。尤其是对于零基础学习者来说,赵体字虽然华美、遒劲,但是初学者由于缺乏相应的楷书功底,因此比较难以驾驭。在这里给喜欢赵体字的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一、最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尤其是唐楷基础。平心而论,楷书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如果想要学习到楷书最为精妙的法则,唐楷最合适不过。同样的道理,魏晋时期二王的行书堪称书法史的巅峰,所以行书可以学习魏晋时期的二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擅长、体系最为成熟、艺术成就最高的书体。

好处:1、避免初学赵体字绵软无力、臃肿媚俗。

2、可以快速掌握楷书法则以及书法的筋骨。

3、快速入门赵楷,利于以后赵体书法书写水平的提高。

二、入门唐楷,在由此转入赵体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唐最好选择柳体和欧体。

理由:颜体相比于柳体和欧体字 ,与赵体风格相去甚远。再次无意贬低颜体书风,而是楷书四大家各有风格。颜体属于阳刚壮美的一类,欧赵柳风格近似,所以,在风格上,选择欧体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些问题也并非绝对,学习哪种书体都是好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值得我们这代人去潜心研究,弘扬。


松风阁书法日讲


一分灵气加上多读多写!一分灵气就是感觉容易上手,对这种字体有亲近感,才能有兴趣。



幸福的命题


赵孟頫对近千年书法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首先以一人之力,把宋四家的个性分化又恢复成右军正脉,其次影响到明清书风的走向,并由董其昌接力,继续笼罩有清一代。

对赵孟頫的批评最严厉的估计是傅山了。傅山早年学赵,之后大骂其"匪人",嫌其软媚无骨。90年代读某书法刊物,陆维钊亦极不喜赵字,却在其晚年推崇或者说重新发现赵的高不可及,据说悔其早年之偏狭。

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认为:“昔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微仲根柢在欧阳渤海。”而学赵,学欧皆可上追晋唐。钱泳和吴德旋对枝山书学渊源的看法较一致,他在《书学-赵松雪》中说:“前明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吴,钱二人的观点实出自枝山自已,如前述中枝山有言曰: “吴兴独振国手,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良是独步”。而从“吴兴独振国手”句,可证枝山对赵孟頫之崇敬。而枝山诚然师松雪翁,亦志在“归宿晋唐”。

翁志飞临帖一绝。此其临赵,毫发酷肖,可见赵之博大精深。

由赵或褚,上溯右军,是捷径。

当然取法乎上,当代学院派或少数书家(网友多曰丑书者),并不满足以二王姿媚为能,而是直入魏晋以前。这才更见高明。








第一,我说董接力赵,而非说是学赵。

第二,《明史》记,董赵同谥号文敏,盖并称。

第三,赵的影响力,明清诸家如邢侗,董其昌,梁谳,刘墉,康有为等笔论中都有记载,刘墉说,“松雪自当为一大宗,既或未厌人意,然究无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论,谓鲜于、康里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初月楼论书随笔》)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傅山学赵,董其昌学赵了? 说“董其昌接力”就是胡扯! 只想告诉你不要乱吹,什么影响千年!//@员峤海参:碰到一个不懂装懂的憨货。傅山刘墉皆学赵孟頫。董其昌书论中一直与赵比较,其中很直接的一句,〈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董书和赵书毫不相干,说董接力赵,岂不贻笑大方,为赵涂脂抹粉而已。赵书影响千年? 赵书不出元。后世见过几个学赵的学出样子的? //@员峤海参:元以后,至明清,二王一系影响力无过于董其昌,董其昌在陈振濂编著之书法史中,评为过往史中最后一位帖学大师。至清,赵董并称于世,为清代皇帝所好并及臣子以下。我说董氏接力,有问题么?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说赵书“由董其昌接力”,是不懂装懂!

一一一一一(分割线)

与一串数字某网友辨,其不同意我的董接力赵,赵影响千年的说法。这无妨。恨其无知无礼。因摘《二王书系史纲》大要,证赵董承接关系及赵在二王史上的中兴之功。

在元人看来,宋人书法却是“去古已远”,于是,就有了以赵松雪为代表的元人书家对二王书法的“复兴”。赵松雪“惟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陶宗仪《辍耕录》),力振南宋以来二王行书体系的衰竭气象。赵的行书在全力继承二王笔法、风韵的同时,更为儒雅飘逸,一派文人气息,使二王体系增添了新的意蕴,另外,赵松雪将草、行、楷笔法全力贯通,所作或为行楷,或为行草,或为纯行书,皆注以二王的晋人品格,大大丰富了行书的表现力。作为二王体系中的一代宗师,赵松雪的“复古”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其他如鲜于枢行书于二王之雄劲处精研而成,康里子山行书在二王清隽中力学而出,皆成一代大家之格。而赵体行书之笼罩整个元代书坛,则已然是二王行书体系的一种“变相”普及。“复古”为二王行书在一个时代获得生机,而“普及”则不可避免地使二王行书体系走向媚俗。

明代前期,大多行书书家仍为赵书所范围,他们借赵而窥二王,然离二王已远。至中叶后,才稍有改观,祝允明行书以赵书为源,然能追二王之淳雅,唐寅在峭侧上力图脱出赵书,文征明则着力从挺拔劲健中间接晋人,相较而言,王宠离晋“韵”最近,他的行书是赵氏书风的反叛,但骨力稍欠,加之英年早逝,未然形成影响;邢侗直学王羲之书法,温润雅淡,与董其昌并称,但终不及董其昌影响深远。


员峤山人



老师们多多交流


創藝高端移門定制


个人收藏赵体希望对每位朋友都有帮助,谢谢大家,如果可以求各位点个赞。最后祝大家每个人练习书法上有更大的进步,谢谢!









老婆孩子热炕头希望




正楷爱好者,入门级



小罗145635770



来凑个热闹,晚上刚写的。没临过赵。


分享到:


相關文章: